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技师-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状元也没这么爽的啊!更重要的是,还有‘十一万金’的赏赐,什么叫做平地一声雷陡然而富,李牧终于有了切实的体会了。

    谢恩回到家中,李牧还有点飘乎乎的,把事情跟白巧巧一说,白巧巧也非常高兴。自家男人不仅封了侯,自己和婆婆还都得了诰命,虽然白巧巧也不知道诰命是个什么东西,但是听起来就很厉害的样子,在她的理解中,就把这诰命理解成了女人做的官,也没有多想。

    晚间接风宴的时候,李牧见到了李家更多的家人,大家举杯言欢,都是恭喜之词。李牧酒到杯干,喝得晕头转向,也忘了细问这侯爵的赏赐具体有什么,宴席结束之后,他就回房在白巧巧的伺候下睡了。

    第二日,高公公再次登门宣旨时,他傻眼了。

    “马邑县百姓李牧,冒死报信,扭转战局,举国承惠,功德无加,封开国县男,赏万金,赐良田二十顷,钦哉。”

    “开国县男李牧,守城有功,体恤百姓,诛杀国贼,特进开国县子,赏十万金,赐良田五十顷,赐其母七品诰命,钦哉。”

    “开国县子李牧,智勇忠贞,寻回玉玺,功在千秋,利在社稷,特赐封‘逐鹿县侯’,赐其正妻五品诰命,封‘鹿县夫人’,钦哉。”

    “逐鹿侯,接旨谢恩吧?”

    “啊!谢陛下隆恩,谢太上皇隆恩!”李牧有些愣神地应了声,不着痕迹地从袖子里递过去一锭银子,足有十两。高公公只觉得袖口一沉,心中便有数了,含笑点了点头,返回宫中去了。

    李牧之所以会是这种状态,实在是因为现实与他想象中的落差有点太大了。他早跟李思文打听过,每一等爵位,对应的是同等的官职,相应的田产赏赐。但他不明白为啥到他这儿,官职没有了,田产赏赐也没了呢?男爵和子爵的田产赏赐都给了,侯爵的赏赐哪儿去了?难道是李世民忘了?那可是一百顷良田,足足一千亩地啊!

    再说这‘万金’、‘十万金’李牧看着面前的两个托盘,有点哭笑不得。一个托盘里放着一贯钱,另一个托盘大点,放了十贯钱。说好的‘金’在哪儿呢?本来在他的想象中,应该是一车一车的大金饼子,现在变成了这么几串铜钱,这差距也忒大了点。这李世民也太抠了,那么大一个皇帝,差这仨瓜俩枣的么?十一贯钱我用你给啊,随便敲两车铁矿石我都提炼出来了!

    还是李弼及时出现,为他解了疑惑。原来这赏赐中提到的‘金’,指的就是‘文’,说‘金’只是为了好听而已。而要赏赐金银,则会说‘银多少两’、‘金多少两’,这种赏赐很少,通常只有赏赐国公才会赏赐金银,其余爵位都是赐‘金’,也就是铜钱,这方面倒不是谁贪墨了他的。

    不过对于他的侯爵赏赐为何缩水了,李弼却解释不了了。但他可以保证的是,没人敢在皇帝的赏赐里面抽水。李牧不甘心,把钱和地契往白巧巧怀里一塞,就去找李绩了。昨日他回来之后,李绩还在宫中待了很久,这赏赐之事,或许他会知道。

    在书房寻到了李绩,把心中疑惑一说,李绩当即笑了起来,道:“陛下此举,正显公平。李牧,寻回传国玉玺之功乃是侥幸,并不足以封侯,你能封侯,乃是太上皇昔年曾传谕四方,陛下为尊重太上皇,才让太上皇做主,赏了你逐鹿侯,不然你以为侯爵是那么好得的?多少将士开疆拓土,九死一生,归来也不过才封个子爵男爵,你之前的功劳,陛下已经是重赏了。也就是太上皇金口玉言,陛下不好违背,不然呐,多出的五品诰命你都捞不着!”

    敢情是个空壳子侯爵!人生大起大落,真的是太刺激了,刺激得有点脑壳晕!

    李绩又道:“你也不必失望,在我看来,封赏过重并不是好事。若这事陛下肯听我谏言,逐鹿侯这个名头,我都不同意你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这个年纪就封侯,追溯几代也不曾有过,多少贵胄之子都被你踩在脚下,你觉得他们会怎么想?若你真是凭实在的功劳封侯,谁也说不出什么,但寻回传国玉玺这件事,本来就属侥幸,定叫人心中不服,对你以后的前程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

    “至于你的授官,当然是有的。按照爵位来说,县侯是从三品,而从三品的官职,你显然担当不起。你此时的爵位与你实际功劳不符,陛下一时难以抉择,故此才没有一并赏赐。昨日我已谏言,请陛下按照你的实际功劳来授官,估计得等卫国公大军回朝之后,才会有旨意下来,具体会授何官,还未可知,好好等着就是了。”

    李牧这才明白其中的要害,赶忙对李绩的拳拳维护之心道了谢。李绩含笑点头,又问道:“我已听说了你母亲的事,午饭后,我安排一辆马车,再备上几样礼物,你去把母亲接过来吧。还有那酒坊之事,既然太上皇已经开口了,便耽搁不得。此事我已嘱咐了你二叔,有什么需要,与他商议就好。钱财用度,开口就是,自家人莫太过拘谨。”

    李牧点头应是,从李绩的书房告辞而出。回到自己的跨院,把事情跟白巧巧一说,白巧巧也安慰他,道:“郎君,咱们要知足啊,昨日咱们还是普通的百姓,今日已经爵位在身。又得了这么多田地赏赐,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大将军说得对,立下多少功劳,就拿多少赏赐,心存侥幸是不对的,会被人说闲话,心里也不踏实。你忘记来长安的初衷了吗?咱们又不是为了做官来的,还是早点把酒坊建起来,好好做买卖才是!”

    “嗯!”李牧重重点头,巧巧的话点醒了他,差点因为计较赏赐,而忘记了初心。官场的水太深,勾心斗角他自问不是对手,一个弄不好,死都不知怎么死的,还是低调发展,闷声赚钱,才是正途!

第68章 最美不过夕阳红() 
唐俭此人,可谓是一个根正苗红的从龙功臣。

    他的父亲唐鉴与唐高祖李渊交好,李渊在太原起兵之时,唐俭就参与了谋划。武德二年,唐俭与永安王李孝基等人被刘武周俘获,狱中从元君实口中得知独孤怀恩要造反。独孤怀恩当时驻守蒲州,唐俭遣人揭发独孤怀恩谋反。李世民击破刘武周后,唐俭拜为礼部尚书,授天策上将府长史,封莒国公,特赐免死罪一次。

    从以上履历可以得知,唐俭此人,不但是从龙的功臣,而且在选边站队的时候,还颇具慧眼,早早就把自己绑在了李世民的战车之上。唐初朝中具是良将贤臣,李氏父子对朝中大臣也从来不吝赏赐,但“特赐免死罪一次”这等殊荣,却唯有唐俭一人获得,足可见他的荣宠之甚。

    唐俭为人低调,不显山不露水,提起初唐的名臣,很多人会想起‘房谋杜断’,想起长孙无忌,想起褚遂良等人,很少有人会想起唐俭做过什么,但他的地位却不必任何人低,他从来不参与朝中派系斗争,算是中立一派,但无论是新晋贵族,还是五姓七望,都无人敢看轻于他,盖因他算是已经平衡的天平两端之外的筹码,谁也不想得罪了他,而让他加入到另一派中。唐俭也心里也明白,所以常常故作糊涂,能不表态,就不表态,司职的事物也不甚留心,整日喝酒赋诗,除非是李世民亲自交代的任务,其余的事情,他都交给副手去做。因此时常有言官参奏他怠于政事,他也不在乎,依旧我行我素。

    此番出使突厥,劫后余生,李世民改封他为民部尚书。从礼部尚书改成民部尚书,虽然官阶一样,但是一个是摆设,一个却是实权,其中的门道,朝中官员心里都清楚,这算是升迁了。但唐俭却没有什么高兴的,因为他做民部尚书之后,需要做的事情也变多了。而且唐初的民生状况并不乐观,不是这儿遭灾了,就是那儿发水了,每天都有地方请赈灾的帖子递上来。而这些东西,都需要他亲自过目,核对才行。一直懒惰惯了的唐俭突然忙碌起来,非常不适应,加之也年过五十了,体力不赶劲儿,有些力不从心了起来。歌舞也懒得看了,宴饮也罢了,每日从官署回到家基本就歇下了,连侍妾也不传一个。

    生活发生改变,是在旬月之前。

    那日他正在官署理政,忽然家人来报,说是有旧交登门,细问之下,才知道是李牧把母亲送了过来。唐俭赶紧回家,见到了护送的王虎,得知前因之后,唐俭二话不说,在国公府收拾出来一个院落,将孙氏安顿了下来。

    过了几日,唐俭从官署回家,家人告诉他,孙氏趁着伺候的丫鬟不注意,悬梁求死,好在丫鬟回来得及时,才被救了回来。唐俭大惊,他虽然怠于政事,但对于个人信义,却颇为看重。当日在突厥大营,虽是情急之语,但他既然答应了李牧‘汝之母,吾养之’,便会尽力去做到。李牧回返守城,也是信义之举,此时生死未卜,若来日他来寻母,难道要告诉他你的母亲我没有照顾好,上吊自尽了么?

    唐俭匆匆来到孙氏暂居的后院,好一阵劝慰。孙氏说他儿子这么久没有消息,多半是死了。她一个人孤苦伶仃在这世上,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不如死了算了。唐俭为了劝孙氏,拿自己做例子。原来唐俭的夫人十几年前就过世了,二人感情甚笃,夫人过世对唐俭的打击很大。这些年来怠于政事,也是因为没了心思,歌舞宴饮,不过是为了让自己转移注意力,不去思念而已。

    孙氏见唐俭说到动情之处,眼眶中饱含泪水,为他的深情感动,也讲述起了她与李牧的父亲李敢之间的过往。俩人就这么一人说一段,不知不觉竟说到了天亮。

    这一夜交谈之后,孙氏的音容相貌便刻在了唐俭的脑海中。梦里梦到他,醒来想着她,处理政务更加不能专心,每日都盼着早点从官署回来,好找个借口去跟孙氏聊天。时间长了,唐俭府里的下人都看出了端倪,国公爷怕是对这位原来的孙家娘子上心了,对待孙氏之时,态度更加恭敬。而处于其中的唐俭与孙氏二人,却对此毫无所觉。窗户纸一直没捅破,俩人的关系,也止步在每日聊天,互相宽慰上面。

    直到昨日,曹国公府上送来信儿,李牧已经来到长安,明日便要接母亲团聚。听到这个信儿,想到即将分别,唐俭才认清了自己的感情,顿时,心中的感受复杂了起来。

    他已经五十一岁了,而孙氏,他已经问过,过了年才三十六。虽说以他的地位,娶一个岁数小的妾侍,完全不是什么问题。但面对孙氏,他却不敢把‘妾侍’俩字说出口,因为在他看来,这是对孙氏的一种亵渎。

    但如果要明媒正娶,却也是难办。唐时风气,婚姻相对自由,别说是死了丈夫另嫁,就是和离之后改嫁,也没人会说什么。但唐俭毕竟是国公之尊,又是几代的权贵,娶一个民间女子,还是二婚,多少有些说不过去。唐俭心里便犯了愁,但他还是把李牧到来长安的消息,如实地告诉了孙氏。

    孙氏这边,也意识到了对唐俭的感情。想到分别,心中的那份怅然,宛如十几年前听闻李牧的父亲李敢战死的消息时候一样,但是面对选择,孙氏还是毅然选择了儿子,因此李牧上门的时候,孙氏已经把包袱都收拾好了,她已经打算放弃这份感情,跟儿子走,离开莒国公府。

    对李牧来说,借他几个脑子他也想不到老娘会与唐俭产生感情,他倒不是食古不化,对母亲另嫁抱有敌视态度的那种人,而是在他的想法中,这俩人的年纪差太多了。用后世一句话就是,唐俭再大一点都能当孙氏的爹了,十几岁的年龄差,他想都不会往那方面去想。

    所以,他道了谢,送了礼物,再婉拒了唐俭的宴请之后,就要带着孙氏告辞离开。

    临行之时,唐俭送到了门口,孙氏登上马车,听着李牧跟唐俭寒暄告别,没忍住还是撩开了帘子,往外看了一眼。

    正好唐俭也望过来,二人四目相对,心中俱是一跳。孙氏赶紧把帘子放下,唐俭恋恋不舍地收回目光,对李牧道:“好好照顾你的母亲。”

    在李牧应下之后,他又在心里补了一句:也不知还有没有再见面的机会。

第69章 过墙梯() 
太上皇点名要酒,那么酿酒的事情就刻不容缓了。好在王虎办事比较靠谱,没有把蒸馏设备丢在半路,而是好好地带到了长安,就存放在曹国公府的库房里,取出来接驳上就能用。这个设备太过小型,一次顶多酿十坛酒,投入商用不切实际,更大的蒸馏设备,李牧已经在酝酿中了,他打算在他的赐田上,找一个好位置,盖上一个类似于后世的酒厂,这需要时间,不过他已经把草图画好交给李弼了,李弼去找工匠盖房子,暂且不提。

    为了给太上皇酿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