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年乾坤歌-第3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罢了罢了,此事了罢,我也得学师父闲云野鹤去罢了,免得到时不得善终。

    蔡元明学儒出身,虽后来与白云先生学道,知道了些无为的秒处,然心中仍然怀有有为的念头,此时想到这里却将建功立业的心灰了一半。

    于是笑着说道“小师妹说的极是,皇上仍上天之子,岂是我等凡人可窥测的。”

    昨日蔡元明有些话很是得瑞帝之心,所以瑞帝今日趁兴而来,却没料到一见面才一说话就话不投机起来,心中不免有些失望,刚又听闻蔡元明说那白云老头早预料到今日,心中更是不快,仿佛自己的一举一动早就在别人的窥视之中,而自己只是一个提线的木偶,不由得动了真怒。

    后又见蔡元明目瞪口呆的望着自己,又不由得有些后悔,必竟这话还是要谈下去的,总不能还没谈就一拍而散,回头就见刀见血。

    此时见蔡元明主动赔小心,也就和缓了下脸色,说道:“朕与你师父相识多年,他是知道朕的,他的这个法子也未免太可笑了,朕如何能接受。”

    “皇上多心了,这法子并非是家师所创。当初汉朝建立之初也是国、郡并立,二者并行的。”

    “所以后面才有七国之乱,总归是要战一场的,早战不如晚战。”瑞帝不等蔡元明说完便接口说道。

    “皇上说的是,若不是当时国、郡并立,后来不会有七国之乱。只不过汉高祖乃是最为顺道之人,难道他不想全部实行郡县制嘛,然一则时机未到,二则他体谅百姓之辛苦。”蔡元明说道。

    “现在大瑞的情况可不比汉初,朕有实力收复蜀州。”瑞帝淡声说道。

    “皇上说的是,只是皇上何苦劳民伤财。皇上别忘了,大瑞的北边还有契丹的,只要蜀州那边的战争一日不停,那契丹的就会不断的来骚扰要挟皇上。”

    “而如果蜀州和平回归中原,那么契丹人必不敢再来扰事,从此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蔡元明说道。

    “从此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哼,蜀州之事一日不解决,这天下就不可能太平,朕难道把这事留给朕的子孙后代去做?”瑞帝说道。

    “曲则全,所以这天地万物生成变化都是迂回曲折、无往不复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皇上这又何苦。依元明看,不如皇上静待时机,待时机到了,便水到渠成。”

    “时机,这便是时机。”瑞帝说道。

    “皇上说的是,如今张天师仙逝,蜀主年幼,确实是一个时机。然蜀州的百姓信赖张天师犹如神明,如今皇上又派大军前往征伐,蜀州百姓必然同仇敌忾,就算皇上能够攻下蜀州,只怕也要付出惨烈的代价,而且还后患无穷。”

    蔡元明说道。

    “这个代价迟早是要付出的。”瑞帝说道。

    “瑞朝如今气势如鸿,如东升的旭日,而蜀州已是日薄西山,这时间是站在皇上这一边的,晚要比早好。”

    “况兵法云善战者先胜后战,以胜中求战,并非战中求胜也。蜀州与中原甚少有交通,蜀人不知中原,更不知皇上。”

    “若皇上同意元明所提,蜀州归瑞朝后,皇上一则即可加强蜀州与中原之交通,让蜀州百姓知道中原,知道皇上您。”

    “二则将这战争的精力和财力用于民生发展,蜀州百姓见到在皇上的治理之下,百姓皆富足,到时皇上想怎么样,那蜀州的百姓还不是会像中原的百姓一样一呼百应,就算有个别想捣乱的,不用皇上派出大军,蜀州百姓便会自己解决。”

    “如此皇上,不需费一兵一卒,便会将蜀州收为囊中,不仅如此,还会得到蜀州民心,何乐而不为?”

    蔡元明说道。

    瑞帝听了蔡元明的话,默不做声,只是低头品茶。

    “这也是那白云老头算出来的结果?”过了许久,瑞帝才闷声问道。

    “家师当初教元明这方法时,只教了元明这些话,并未说他有占测这结果。只是万物皆有其规律,得民心者得天下,古往今来莫不如是。当初汉高祖最终能以弱胜强,从他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便可见端倪。”

    蔡元明笑了笑说道。

    “那你有没有占测过?”瑞帝追问道。

    “元明已深涉其中,占测之时必然会受到情欲念的影响,所以未敢占也。”蔡元明说道。

    “哦,还有占不准的?”瑞帝笑问道。

    “元明先前已讲天机无人能窥破,就算是家师也有占不准的。”蔡元明说道。

    “那占的准的是什么,占不准的又是什么?”瑞帝笑着问道。

    蔡元明见瑞帝显然不想再谈刚才的事情,所以把话题转移了,但至少也没继续反对,这对他来说已是一个好消息了。

    像这样重大的事情,也不是马上能够做决定的。

    想到这里,蔡元明也是松了一口气,也笑着答道“道生一,一生二,是为天与地,二生三,是为天、地、人三才,有了天地人,则万物则生,然也是有其规律的。”

    “先古圣人则是通过天垂象,来总结这种规律,正是天垂象见吉凶;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因此老子也言道法自然。”

    “然大道万千,一物万象,应此未必应彼,所以至于精细处,那便要看占卜之人的道行了,但不管怎么样,这世上虽有无数人想找到那种规律,然道无恒道,圣人也只能窥其门槛而已,因此没有人敢言自己能有十分准。”

    “就知道你们这些人占的不一定准。”瑞帝闻言,突然心情大好,哈哈大笑起来。

    这些年,瑞帝一直被那本秘书上的谶语所困扰,听得蔡元明说也有占得不准的,自然心情大好。

    蔡元明见瑞帝如此开怀,也就跟着笑了笑。

    可是接着他便又听瑞帝接着问道“若是像白云老头这样的人,占测应是以准的居多吧?”

    。

五百三十三、命() 
“若是像白云老头这样的人,占测应是以准的居多吧?”

    瑞帝接着问道,他很早就想拉住白云先生问这个问题,然而白云先生一直回避,如今抓住他的弟子也是一样。

    “家师自然比元明之辈要强许多。”蔡元明答道。

    瑞帝端起茶杯沉思了一会又问道:“你刚刚说万物皆有其规律,按照那些术士之言,这人一生下来命运便注定了,只是占的准与不准而已,而那白云老头自然是占得准的了?”

    “大致如此,但也不尽然。”蔡元明想了想说道。

    “哦,照你这样说,这命还是有改的,就如你们说的一命二运三风水之类的,像风水之类的可改变人的命运的,可是?”

    瑞帝的眼神又变得急切起来。

    “命分于道,运便是道的体现。道是不可违的,因此命与运是定数,怕是不能改,风水及其他是变数,只能暂时缓解,但于大局无益。天地万物仍是一个恒量,一个人的福报也是一个恒量,改变风水只是提前享受未来的福报而已,并不能改变最终的结局。”

    蔡元明说道。

    瑞帝听了蔡元明的话,大为失望,又有些恼怒,他重重的拍了下案几说道:“即是定数,那便是不能改了!”

    “那也不尽然,易有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应,积不善之者必有余殃。所以大善大恶之人的命皆可改变,不是定数。”

    蔡元明说道。

    “何为大善?何为大恶?”瑞帝追问道。

    “顺天道者为大善,逆天道者为大恶。”蔡元明答道。

    瑞帝听了,看了蔡元明一眼说道,抿了口茶淡声说道:“朕最不喜那些故弄玄虚的人,你昨日说过得了自己的良心,便是顺天道。”

    “可是这天下之事哪有这般容易,正如你刚刚所言,天下的任何事都是一个恒量,这利益二字也是,有的人得到的多了,必然另外的人就少了,你对得起这些人,就必然会对不起那些人。”

    “前些年,金陵的那帮商人贪心不足,勾结朝中大臣想把天下的财富都捞在手中,朕杀了一些人。那些人中有朕的老伙伴,也有曾经在关键的时候帮助过朕。”

    瑞帝说到这里长长的叹息了一声说道

    “可是朕还是杀了他们啊,朕是不得不杀他们。他们怨朕变了,可是他们何尝没有变。他们富贵了,却越来越贪得无厌,朕不得不杀他们啊。”

    瑞帝说完又长长叹息了一声,这么长时间他第一次主动谈起这事,对于这事,他并没有他所表现的这样心安。

    有时想起那些死去人,轻松之余了难免有悲哀。

    “皇上若觉得此事势在必行,那便是在其位,谋其政而已。那便是顺道,又有何良心不安。”

    蔡元明淡淡的说道,这是白云先生对此事的评价,当时听着并未有什么,现在面对瑞帝心中却不知怎的也有些寒意。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人世间的生死枯荣盛衰等等也如这四季轮转,都是自然规律,由不得人为,但提及衰败之日,蔡元明仍然由不免有些物伤其类,兔死狐悲之感。

    瑞帝见蔡元明说得轻淡,可已现哀色,只当没看到,只是说道:“在其位,谋其政,你能说出这话已是不易了。”

    “果真是功成身退,天之道也。”蔡元明叹声说道,这是白云先生对他的告诫。

    作为一个儒生,蔡元明当然少不了儒者的积极进取的之气,而白云先生觉得他的这种进取之气太过,还特意拿瑞帝刚刚所说之事来告诫他,最后语重心长的对他说了句“功成身退,天之道也。不退便大祸临头,切记!切记!”

    只是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看到眼前似乎唾手可得的利益,又有多少人能够收手,而不是继续伸手。

    世人并非不懂见好就收的道理,只是心怀侥幸,但最后那些但凡心怀侥幸的人,最后都很不幸。

    想到这里,蔡元明的心又灰了些,将自己原本侥幸的心理又退了几分。

    瑞帝闻言愣了愣,随即又笑了笑,只不过笑过之后,再仔细想这句话,也不由得心中烦闷起来,他摆了摆手说道

    “你刚刚胡诌了半晌,这命到底如何才能改,说仔细点。”

    蔡元明刚刚由感而发,顺口说出了当时白云先生曾经劝诫他的话,见瑞帝神色也有些尴尬,知道自己失言了,连忙作揖说道

    “命者,仍是天地间一张无形的网。这张网由天地人三者交互而形成的一定特定的气场。鲜有人能够跳脱命运的网,所以靠风水或其他法术来改命皆是无稽之谈。”

    蔡元明说到这里停了下了。

    “那要靠什么改命。”瑞帝马上问道。

    周梦此时与瑞帝一样着急如何改命,因为蔡元明刚刚说的话她模糊的听懂了些。

    蔡元明所谓的网无非是磁场,而这个磁场与时与位还有人际关系相关,而周梦的磁场可是坏极了。

    就蔡元明所说的规律,周梦还没有看到前朝皇室子弟,除了她曾经所在的那个时空的那个时代,就没有一个善终的,按照这个总结只怕她也不能善终了。

    想到这里,周梦的心也突突的跳个不停。

    “当初也有人这样问过家师,家师说执着于改命的人往往都会陷入命运的泥潭不可自拔。”

    蔡元明说到这里见瑞帝的脸色难看起来,又敢紧接着说道

    “不过那些志向高远并力行之人,反而能在无意中改变自己的命运。”蔡元明说道。

    “哼,又拿这些纱虚而不实的空话来哄朕!”瑞帝的脸色更沉了。

    周梦心中也隐隐有失望之感。

    两个都极希望改变自己将来可能的坏命运的人,听到蔡元明这翻言语都深觉上当受骗。

    “有无相乘,虚实相生。”蔡元明说道。

    莫说瑞帝,就是周梦听到这里也不免有些气恼,这蔡元明怎么关键时候变得这么迂了,她都支着耳朵等了半天,可这蔡元明尽说些有的没的。

    “元明并非迂腐,家师当初也是这样讲的,大道至简,有些事情看似简单的像是假的,但行之自有其妙处。”

    “世间所有事情的发展皆起自于人心,所有微妙的变化皆是从起心动念开始。比如说一个有太多想法的人,就必然比他人多些起伏;一心量小无志之人,必然永远被琐碎之事所困扰。”

    “鲲鹏至所以能够在天地之间遨游怡然自得,只因起志向远大而忘我,庄子能得逍遥而作逍遥游,皆是因其精神自由而忘身之束缚。”

    “因此只有立志高远,忘物,忘我,无功、无名从精神上争脱命运的网,超然于命运之外,方能与大道同行,也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蔡元明一口气将剩下的话全说完了,听得周梦一头雾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