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有人认为风水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糟粕,用一种迷信的观念阻碍和束缚了国人的建筑设计的发挥创意。比如我国的建筑多是院落形式,而西方主流却是别墅**。这样指责的人如果不是崇洋媚外,认为外国的月亮比我们的圆,就是愚昧无知。连西方建筑都是鼠目寸光、只看见自己眼前而不是顾及整个氛围。要知道院落的作用是聚气,至于什么**可以出门去欣赏。如果在古代,出门就是田野,万木生长、百花盛开;如果在现在,社会竞争如此**,生活的一切都是快节奏,本来上班就累得要命,家是温暖的港湾,哪有心思欣赏花花草草?
现在的风水先生十之**都是混饭吃和骗人钱财的,读了几本有关风水的书、背了些相关的口诀、记得些专家写的阴阳两宅的要点,拿着个罗盘就敢装神弄鬼糊弄人。他们既不知道风水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也不知道建筑风水会对住户的生产生活在未来会起到怎样的影响。对风水学中的宅气简单定位在避风向阳、山清水秀、流水**、草木欣欣、莺歌燕舞、鸟语花香,却不知风水的精髓就在于因地制宜,就在于道法自然。
如今我们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全面开放的结果就是欢迎和接受西方的各种新思潮和新时尚。比如率先研究生态建筑学的西方人,却惊讶地发现: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风水文化理论就是当代生态建筑学的鼻祖,那些所谓的新思潮和新时尚其实是那个泱泱大国早就树立的建筑理论基础,更要命的是,他们发现,早在几个世纪之前,中国的风水先生就已经知道因地制宜的原则。那是因为中国地域辽阔,而且每个地方的地形地貌、土质水流等大自然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所以能够根据当地的情况进行分析,适应自然才是最好的风水,才能真正的做到天人合一。
这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关于马法师将那些等待整旧如旧的木屋的选址决定在那片前不沿江、后不靠山的楠竹林,郑河的人出于对那位巫师的毫无保留的崇拜,自然举双手赞同。可是闻讯前来参观的人却大多百思不得其解。好就好在这个省的人都很大度,只要不出言冒犯他们心中的伟大领袖,什么话都可以说,什么意见都可以表达。所以那些外乡人坐在望江楼喝酒吃饭的时候就敢大发厥词,指手画脚之余,知道马法师不会回应他们,更不会解疑答惑,就把希望寄托在那个站在灶台上和厨师一样忙碌的王大年身上。
“那就给大家讲一个最真实而又众所周知的风水故事吧。“即便是当上了村主任,嫩伢子还是很平易近人的,他还是和原来一样,叼着烟、眯缝着眼、一边炒菜一边说着:“在座的不少人去过京城、自然也去过***广场,作为湘省人士,到了***广场不去看看毛爷爷恐怕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吧?“
很多人在点着头,表示赞同他的说法。
“有人知道毛**纪念堂的那个位置原来是什么吗?“嫩伢子在自问自答:“就是曾经是明朝的大明门、清朝的大清门、中华民国的中华门。按照风水学的说法,决定在那里建立毛**纪念堂,有一个深刻含义就是用一代伟人的一身正气来压制前朝风水,让封建王朝不能够死灰复燃的意思。“
“有点意思!“老**在叫好:“这倒是从所未闻的!“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毛**纪念堂是坐南朝北,前面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也是坐南朝北。在纪念碑的北面有一行毛爷爷题写的碑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而毛爷爷自然也是人民英雄中的一员,所以说,那座人民英雄纪念碑,既是人民英雄的墓碑,同时也是毛**的墓碑。“
有人在眉飞色舞的叫着:“还有什么特色?“
“不管是纪念堂也好、陵寝也罢,反正在首都的中心广场上为前领导人建一座灵堂,纵观中国5000年历史,仅此一例。“王大年在继续侃侃而谈:“自然是灵堂就有些阴沉,可是因为广大群众出于对伟大领袖的热爱,就会在广场上排起长长的队伍进去参观,于是也就成了首都的一处免费的旅游景点,而由于去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阳气自然就能弥补住故人的阴气了。“
“嫩伢子,说得好!“老主任也在表扬他:“怪不得是你五叔的关门弟子呢,居然能把毛**纪念堂与风水连在一起!“
“大家看纪念碑前面的那根高高的旗杆,像不像是碑前的一炷香呢?“嫩伢子这才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过去皇帝祭陵,也就是一年一次。如今的***广场,天天都要举行升旗仪式,这也就是说,天天都在给毛**烧高香!“
有人在带头鼓掌。
“在旗杆的周围,有56个隔离墩,按现在的话讲,那叫56个民族团结在国旗下,要是在过去,那就叫仁定四海、八方来朝。“他的话还在继续:“再看看***广场的两侧,东边是国家博物馆,西边是人民大会堂,这两座建筑都是相互对称的,国家博物馆代表着国家的过去,人民大会堂决策着国家的未来,而它们又都面向着毛**纪念堂,这就表示毛爷爷的在天之灵保佑着咱们国家呢。“
大家的眼睛都瞪得大大的,这可是闻所未闻的。
“五叔告诉我,在风水学中,凡是帝王陵寝都讲究:前有照,后有靠。看看毛**纪念堂这组建筑的前面照的是什么?十里长安街,那可是世人皆知的一条宽广大道! 再看毛**纪念堂后面靠的是什么?是正阳门,那可是京城内城的正门!有伟人在这里镇着国家的风水,一切过往都是浮云,只有他才是真正的红太阳!“
大家都在拼命鼓掌。就是事后细细品味,不知道这算不算嫩伢子对马法师选中木屋的风水宝地的一种委婉答复。
1921。甚至连广告宣传费也省了()
1921。甚至连广告宣传费也省了
等到那些安装工撤离现场之后,那一**竹海才真正成了那些四方云集、大显身手的木匠的用武之地。不过开始之前,一群瓦匠就在那个原来修建水电站时所建、早已废弃多年的货物集散场附近建了好几个比游泳池还要大的水泥池子,里面装的不是水,却满满的装着一些或者颜色有些像柴油、或者味道有些像木材芳香的**。除了建有围墙,还*上警示牌:生产重地,非请勿入。
现代运输的快捷轻便在那里充分地得到体验:临时招募的几个搬运工将那些参与建设的木匠从那座堆积如山的用拆下来木屋的废木材中挑选出来的各种有用和能用的板材、门窗、梁柱用皮带运输机运到那个大池里先浸泡48小时,然后捞起来,再通过皮带运输机运到不知从哪里运来的一些集装箱里装着的大型烘干机里,轰轰隆隆的周而复始的转上一圈,干燥后才又通过长长的皮带运输机运到竹海里面去了。
郑河的人求知欲很强烈,没过几天就知道那几个大池子里面装的是防虫剂、防腐剂和阻燃剂,而经过这样一次看起来很复杂的处理方法,就完成了包括木材表面除尘、防虫防蛀防腐、阻燃和干燥的全过程。按照那几个负责生产的工程师介绍,经过这样处理过的木材,原来的颜色、风貌都不会发生变化,而且还根除了原来的虫害、具备了阻燃功能,可以极大的提升木材的安全系数和使用寿命。
那些天天爬上爬下、整理和修理郑河老街上的木屋的老人就有些眼红了,找到王大年提出要求:“其实老街的那些木屋也可以那样处理的。“
“怎么处理?拆了重建?那就不是原汁原味了!“王大年会笑嘻嘻的给他们一人一支烟:“别管世间如何变化,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还是我们郑河的优良传统!“
有人说老年人难缠,其实那是遇到一些为老不尊的败类,这样的人多半年轻的时候就是小混混,老了也恶习不改。好在郑河还没有那种人。虽然爬上爬下有些累,虽然连份报酬也没有,虽然正当诉求还被嫩伢子毫不客气的驳了回来,可是想想自己原来无聊至极的状态,再看看现在每天很充实的活着,更关键的是,不再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木屋里发呆,而是和一帮老伙计有说有笑地度过一天,什么就值得了。
为了保证安全,在场地平整、给排水、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施工时严格对外封闭的那一**楠竹林在戴上安全帽、留下自己的身份证号和手机号、写下不妨碍施工的承诺之后,就可以**自由参观施工情况。本来这是给郑河村的村民的一点福利,可以让他们目睹自己家乡的点滴变化。可是始料不及的是,因为修旧如旧,更因为博采众长,还因为现场施工,更因为式样翻新、造型各异,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观者。
开始的时候还仅仅只是十里八乡的老乡过来看看热闹,然后被那些前来郑河老街写生的老师和学生发现了那里可以近距离观察木屋的建筑结构和各种风格大荟萃,那些背着相机、扛着三脚架的摄影师们也发现古朴的木屋和青翠的竹林形成的美的交融和色彩的**,一传十十传百,就有越来越多的搞艺术的、写文学的、懂建筑的各界人士纷至沓来,小小的郑河老街就变得天天都和赶集日那般热闹和拥挤了。到后来,连著名的凤凰城的旅游部门在检讨游客不增反减的时候,也把矛头对准郑河的风生水起。
除此之外,关于郑河村将整旧如旧的木屋集中于一片楠竹林内是著名的风水巫教大师马法师的决定就引起无数相信风水的人们的极大兴趣,关于那些木屋的来源和那个自行规定的奖励宅基地的做法曾经引起过经济学家的极多争议,而关于那些云集郑河的木匠的施工采取的是自由组团、按质论价;设计则采取随心所欲、任其发挥的原则更是在全国建筑施工行业引起了极大的兴趣。于是,参观学习的、抱着敌意的、指手画脚的、惊喜欢呼的都闻讯而来,就和老**感叹的那样:“到底是嫩伢子,八字还没有一撇就先声夺人,甚至连广告宣传费也省了!“
齐秦唱得好:“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就拿木匠来说,各建筑企业现在的当家木匠师傅都在四五十岁,再有个十年八年就该退休了。就是现在挑选新人培养,还得好几年才能出徒,再得过好几年才能单独挑大梁,问题在于木匠既是一个力气活、又是一个技术活;既是一个脏活累活,还要爬上爬下有几分危险,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向往的都是坐在办公室里敲敲电脑、打打电话、喝喝咖啡的白领生活,就是那些木工家庭出来的后代也不愿意继承本家的衣钵,对产业处于相对稳定、收入也相对不错的木匠工作少有问津的。
同样如此,建设新农村的结果就是在村镇建起了一排排整齐划一、同样设计图纸但没有任何特色的农舍,自己大吹大擂的同时,那些原来的东倒西歪的木屋、破败得不像样子的土墙屋和低矮陈旧的老平房却正在无声无响地消失。与传统的新陈代谢不同,也与自己意愿不同,现在出现的更多的是长官意识,是行政干预,是暴力强拆。说是影响观瞻也好,说是影响整体形象也罢,反正在热火朝天的建造那些毫无特色的新建筑的同时,又在呼吁要保护历史遗产,就被人说成是精彩背后的无奈。
如今的社会,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有钱人在向往和大自然**接触、好益寿延年,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城市,向往城市森林的繁华;一方面是那一栋栋承载了无数人太多的回忆、太多的故事的旧木屋,如今却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对物质上的更高追求被拆除,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另一方面在南方越来越多的出现用西方建筑工艺而建造的木屋住宅群,那些有钱人悄悄地用自己的选择转向来表达他们对中华传统木屋的狂热喜欢,所以有些激进的评论家一针见血的指出,有需求才会有市场,郑河村的修旧如旧是一种创举,就是为那些有钱人量身定制的木屋别墅群。
虽然那些重新组建的木屋的宗旨是自行设计、自行安装,可是却规定了基本框架必须是湘西常见的天井院落,也就是一栋建筑而不是简单单调的单独一座木屋,地下工程和地坪整理、地脚螺丝和厚实的新模板构成了全新的地板之后,才是那些木匠施展自己才华的用武之地。除了开始许诺的按质论价之外,还答应在木屋的墙角处给每一个建筑团队镶上一块标明各位建筑师的铜牌。就和千里做官只为财大同小异,木匠干活除了挣大钱,更想扬名立万,所以越来越多的木工大师也加入进来。甚至有一个专门为故宫等皇家建筑**的团队也千里迢迢赶来,那明显不是奔钱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