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我是无名氏-第5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将军请起,虽然这件事你也有责任,但是本王没想到那公孙度竟然能够从海上来攻,故而本王也有一定的责任。此事不完全怪你,罚你一年俸禄,官职降低为都尉,你可服气?”

    吴立仁没有判罚吕世衡,这让吕世衡有点不安,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回答。

    “你身上的伤害没好,就赶紧下去休息吧!”

    吕世衡连忙叩首谢恩离开了。

    这个时候纪晓岚走上前来,高声说道:“草民纪昀见过周王。草民一直听闻周王仁德无双,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只是吕将军大败,周王罚的如此之轻,岂不是有损军威?兵法有云:赏罚不可以重,亦不可以轻,赏轻则人心不劝,罚轻则人心忘惧;赏重则人心侥幸,罚重则人心无聊。如此轻罚,草民虽是一介白衣,却也以为不可取也!”

    吴立仁没想到纪晓岚这个时候出来给自己来这一出,一时间竟然不知该如何回答。他看了看身边的王守仁,王守仁点了点头,呵呵一笑道:“纪先生所言甚是!只不过赏罚之道,并非一成不变。太公有言:将以诛大为威,以赏小为明,以罚审为禁止。故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悦者,赏之。杀贵大,赏贵小。吕将军虽然罪责颇大,但是其跟随周王最早,多次救周王于危难之中。因其能力一般,故而只能守一郡之地,不可大用,其之功,难以赏之。其之过,便可以抵之。如今轻罚可使将士明我王之仁,必可使三军将士皆悦周王之德,有何不可?”

    王守仁的话,让纪晓岚不由得羞赧地笑了一下道:“晚生受教了!”

    正在这时,只见账外,孙二娘扶着穆桂英缓缓走了进来,这个时候,吴立仁才真正看清这穆桂英的容颜。虽然穿着还是一身飒爽英姿的寨主服,还是一副病态的样子,但是依然难以掩盖那俊俏的五官和炯炯有神的双眸。吴立仁连忙问道:“穆寨主有伤在身,为何又来军帐之中?”

    穆桂英上前几步,拱手答道:“周王在上,草民之前曾和辽东军交战过一些时日,听闻周王在商议破敌之事,故而想来旁听,学习一番,不知周王可否准许?”

    吴立仁自然没有拒绝她的道理,既然穆桂英的身体没事,那就不妨事。

    王守仁说完吕世衡的惩罚问题之后,他继续说道:“韩正麾下的辽东军,战力不俗,今番主公率军长途奔袭至此,人困马乏,属下以为还是暂且休整一番,刺探一下敌人的虚实再做计较。”

    听到这里,只见穆桂英再次起身说道:“回周王的话,草民之前已经使人打探过。韩正此来,率军一万,大小船只近千艘,如今将沿海县城全部拿下。麾下猛将倒是没有什么人,最近几战,将士伤亡应有两三千人,加上之前收降的也有一两千人,或许在城中也可能强征百姓入伍,但是必然没时间训练,应当相差不会太多。”

998、荀公达设计断后路 韩世忠征粮守孤城() 
    吴立仁点了点头,看来穆桂英此来虽说是来旁听学习,其实就是为了说明敌人的情况的,倒是一个聪慧的女子。

    “另外,如今韩正所占领的几座县城之中,只有黄县的城防坚固一些,相对难破,其他县城应该不甚太难。经过昨日一败,韩正应当会选择闭门不出,所以周王还是需要早做准备。”

    穆桂英考虑的十分全面,这让王守仁都有些惊讶地望着她,继而也是点了点头,呵呵一笑道:“穆寨主见识不凡,看起来一定是深谙兵法,若是能有穆寨主相助,想破辽东大军,一定易如反掌。”

    吴立仁呵呵一笑道:“既然穆寨主已经将敌人的大概情况介绍了一番,不知诸位可有良计破敌?”

    经过短时间的沉默,荀攸走出来拱手说道:“属下以为,辽东大军渡海远征,所携带粮草一定不多,只要大军围而不攻,待其粮草用尽,便是破敌之时。”

    虽然荀攸的计策十分合理,既不用付出太多的兵将,又能退敌,但是吴立仁想要的是生擒韩世忠。吴立仁皱了皱眉,有些疑惑地问道:“公达之言虽然不错,但是本王想要生擒韩正,若是待其兵粮耗尽,必然就会从海上再逃走。到时候想要擒他,岂不是如镜花水月一般?”

    这时纪晓岚又站了出来,拱手问道:“战场败将易,生擒敌将难。想要生擒,恐怕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况且还不知道那韩正到底秉性如何,若是擒了也不愿意降,岂不是空欢喜一场?还望周王三思啊!”

    纪晓岚的担心,确实是很关键,但是吴立仁既然拥有舌灿莲花,那就有很大的机会能够招降。

    “纪先生勿忧,本王知道那韩正是个人才,特别擅长水战,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若是能得其相助,以后反攻辽东,也会事半功倍的。”

    众人没想到吴立仁的志向那么大,不但想擒获韩世忠,还想着用韩世忠反攻辽东。即便是能够说服韩世忠来降,想要韩世忠反攻辽东,以降将攻旧主,是世人所不齿的,恐怕这很难。

    “周王鸿鹄大志,我等不如也!”

    纪晓岚感叹一声,又退了回去。

    荀攸呵呵一笑道:“主公担心韩世忠从海路逃走,那就首先断了他们的后路就可以了。”

    “到底如何断了韩正的退路呢?这才是困难之处啊!毕竟黄县靠海,本王若是派军去破坏他们的船只,必然要经过黄县,到时候韩正岂能坐视不理?”

    这个问题是最关键的,所以也是吴立仁一直没办法得到解决的。

    “周王所言不虚,若是想要用大军破船,想必大军到达之时,那韩正也已经乘船而走了。但是周王难道忘记了泗水毁堤坝之事乎?”

    说到这里,吴立仁一下子明白了荀攸的意思,他会心一笑,点了点头,于是就去让人准备去了。

    此时,韩世忠和梁红玉一起回到了掖国县,韩世忠不但没有擒住穆桂英,还险些被吴立仁给抓住,这让他感叹战场之上的形势真是瞬息万变。

    “夫君,如今周王既然已经亲自率兵来东莱郡,怕是这东莱难以守住了,不如我等率部撤回吧!”

    昨夜一战,虽然神威军没有继续追击,但是梁红玉岂能不知道吴立仁的大名和神威军的厉害。如今韩世忠跨海远征,又是客场作战,无论天时地利人和,他一样都不占,若是再耗下去,必然也是失败收场。

    韩世忠叹了口气道:“为夫怎么能不知道呢?只不过临行前二公子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一定不能不战而退,至少坚持三个月。即便是败退,也要牵制住吴铭的兵力。如今我等刚到半个多月,就这样退走,回去一定会被二公子责罚,实在是进退两难啊!”

    梁红玉也知道,这次远征,基本上是只有一个结果——失败。即便因为奇袭的缘故,前阶段取得一些成绩,但是只要吴立仁反应过来,那他依然没有第二条路走。除非能有别的诸侯,牵制住吴立仁的力量,让吴立仁无暇东顾。

    可是现在的情况,西凉马腾只是在函谷关绕了一下就退回去了,而河北刘备濮阳一战,实力大损,也不敢轻易发动进攻,况且薛仁贵还在平原对河北虎视眈眈,刘备只能是自顾不暇。

    “既然如此,那夫君就做好最坏的打算吧!这掖国县城小难守,不如早些退守黄县,全力防守,才是上策。”

    韩世忠点了点头,继续补充道:“大军的兵粮不足,撤退前,首先在掖国县和其他县城弄一些兵粮,全部屯于黄县,全力防守。到时候若是情况不妙,再从海上撤走即可。”

    听到韩世忠的话,梁红玉有些担忧地问道:“民以食为天,若是从百姓手中取粮,一定会失去民心的,到时候怕是没有等到吴铭来攻,我军就会被愤怒的百姓给……”

    梁红玉没说完,但是韩世忠却全然没有放在心上,“放心,为夫自有分寸,况且这民心,即便我不征粮,百姓也一定会向着那仁义的吴铭吧!”

    韩世忠做好了决定,便不再耽搁,立刻下令将士们行动,虽然韩世忠是从百姓家中“征粮”,但是他也明确规定,一定要给百姓留下部分粮食,否则没了粮食的百姓,若是活不下去,那就会激起民变。

    韩世忠连夜撤出掖国县,紧接着在其他县城也采用同样的策略。只用了不到十天,韩世忠便让将士在各城之中都搜刮了粮食出来。

    当吴立仁领军重新进入掖国县的是,掖国县的百姓一起请愿,请吴立仁替他们做主。

    “这韩世忠竟然会做这样的事情?”

    吴立仁第一时间就有些不敢相信,在他的印象之中,韩世忠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大将,这种掠夺百姓口粮的事情,很难想象他会做出来。

    “周王有什么疑虑吗?将在外,自然是要对自己手下的将士负责。韩正既然大军无粮,行此手段也是情非得已,总比之前曹操以人肉为粮来的好。这乱世之中,只要活下去,才是最根本的。”

999、吴铭图谋大计划 刘秀召唤小恶魔() 
    吴立仁看了过去,还是穆桂英,她好像对这样的事情,已经预料到了。

    吴立仁没有去管他,而是先去安抚愤怒的乡民,“诸位父老乡亲,辽东大军如此可恶,韩正如此不择手段,本王既然来了,定然会为你们讨回公道。因为这场战争,让乡亲们的生活受到了影响,等到将辽东贼寇赶出东莱之后,本王保证以后再也不会让乡亲们受到贼人的侵扰。”

    这一众百姓一起叩首,齐声喊道:“周王如我等的再生父母,抗击外敌,我等也义不容辞,若是周王有任何差遣,我等也在所不辞!”

    这样的同仇敌忾,是吴立仁十分愿意看到的,得民心者得天下,韩世忠显然是不准备得到这里的民心,所以才出此下策。但是吴立仁却能得到,这也是吴立仁一直以来看重的。

    “周王,既然百姓们都如此同仇敌忾,而他们都是生活在海边的渔民,水性也都很好,那正好可以借助他们的力量,去断了韩正的后路,岂不更好?”

    荀攸立刻想到了这一点,吴立仁点了点点头,本来还打算从下邳调一些水性好的水鬼过来,现在看来从这些百姓之中选一些,等到吴立仁大军和韩世忠大战之时,他们再找机会毁坏韩世忠的船只就好了。

    接下来的几天,吴立仁整顿了兵马,将吕世衡的残兵和穆桂英的那群山贼编在了一起,都交给穆桂英来统领,同时加封了穆桂英一个都尉之职,让她随军一起。

    几天之后,吴立仁便开始将大军缓缓向黄县逼近,而此时的韩世忠也已经做好了据称死守的准备。

    吴立仁选择了围而不攻,韩世忠也看出来吴立仁的意图,如今“客场”作战的他,自然认清楚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以,他也开始着手准备,留下足够的兵粮返回辽东,剩下的还能坚持大约一个多月。

    韩世忠的之前的连番胜仗的消息,也已经让人送往辽东,公孙度听闻之后大喜,而公孙恭也趁机向着公孙度请命,为韩世忠押送粮草,好让韩世忠无后顾之忧,能在青州站稳脚跟。

    “韩将军此次出征,应该将水军船只尽皆带走了吧?若是你想领兵支援,那还要重新制作战船,需要一定的时间。”

    对于公孙恭的提议,公孙度还是有些不放心。

    “父王,韩将军此次在出征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所造船只并不是仅仅够出征所用,还有一半作为备用。况且之前父王也造过许多大小船只,孩儿此去,只需要五千兵马即可。”

    听到这里,公孙度也不由得点了点头,毕竟韩世忠一万大军就已经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战绩,那么让公孙恭再领五千兵马,肯定可以扩大成果。

    “恭儿不愧是本王之子,志气可嘉!那你领本部兵马五千,康儿再从你的兵马之中取五千精锐,一起增援韩将军!”

    本来公孙康对他们的决策没有怎么放在心上,可是听说要分自己的部队,公孙康顿时有些着急,连忙喊道:“父王不可啊!”

    公孙度哼了一声,脸色一暗,呵斥道:“怎么?你还敢抗命不成?”

    “父王明鉴!若是此时调兵,恐怕扶余大军得知后会大举来犯,还有高句丽也是虎视眈眈,防守兵力已经有些捉襟见肘,岂可再加兵青州,还望父王三思!”

    公孙康的话自然改变不了如今意气风发的公孙度,他忽然起身,用着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吾意已决,不必再言,将大军交给恭儿就可以了!本王相信蒙将军的能力,即使少了五千兵马,挡住扶余和高句丽这些异族,也是绰绰有余的。”

    公孙康自然知道公孙度的话是没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