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小平民-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何火根的老婆孩子也被万华叫过来一起过年,这可让他们感动的不得了,再看到这一桌子的菜,想想以前那样的日子,一下忍不住就是哭了出来。

    万华娘连忙劝道:“傻妹子,别哭了,傻孩子,你也别哭了,以后好日子还长着呢!”

    万华也是说道:“对,婶婶你别哭了,妹子,你也别哭了,大家以后就是一家人,今天过年,大家都高兴一点。”

    这句话一说出来,何火根的老婆李氏不免就想起了一个传言,原来,万华让她们到厨房做事的时候,就有人说万华可能是看中了小草,要不然,又怎么会收留他们?

    刚开始,李氏也是被这个传言吓的有点战战兢兢,生怕女儿小草出什么事,可是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万华却并没有露出任何一点强迫人的味道,反而待他们十分友善有礼,这也让李氏慢慢的放下了心。

    随着接触的时间越来越长,李氏有时候也在心里想着,如果小草能跟着他,也是小草的福气,他又有本事,人又好,还有这么多人跟着他,以后小草一定会有好日子过。

    所以李氏也探过几次小草的口风,每次小草都是羞红着脸不说话,女儿这个样子,做娘的又怎会不知道她的心思呢!

    现在万华说了这句话,李氏不由得心里高兴,然后看看小草,只发现她一张脸已经是通红通红的,再看看万华,只发现万华看小草的眼神里面,透着关爱,透着怜惜,这更加让李氏心理安慰。

    再说小草,刚开始也是把万华当哥哥看,可是随着接触的越来越多,小草也不免的对万华动心了,从小到大,小草遭受到了许多人的白眼,只有万华对她是那样的关爱。

    他又是那么的好,即使他把别人都快骂死了,可是马上跟自己说话的时候,却是那样的亲切,以至于村上许多的大妈大婶都来找自己,求着如果以后碰上他们的孩子被万华骂,让自己给他们孩子说说情,不知为什么,这竟然让自己生出了自豪的感觉。

    刚才听万华的这一番话,小草不由得也想起了那个传言,心里不但不恼怒,反而非常的甜蜜,顿时一张脸就羞得通红起来。

    吃过年夜饭后,万华说道:“妹子,跟我去舞龙灯吧,过年可热闹了。”

    小草一听,不由得高兴的说道:“哎。”

    于是万华拉着小草的手就出门了,被万华拉手的一刹那间,小草只感觉自己浑身震了一下,而后就满脸幸福的跟着万华出去了。

    看着万华小草两人的背影,万华娘和李氏相视一笑,只听万华娘说道:“妹子,看样子我们很快就真的成一家人了,小草这孩子勤快又懂事,万华算赚到了。”

    李氏也笑着回道:“小草能跟着虎爷,也是小草的福气,只盼虎爷以后别嫌弃小草就好了。”

    万华娘一听,连忙说道:“你还叫什么虎爷,以后叫他万华就行,你可真是的,以后他还得叫你一声丈母娘呢!”

    说看大家都是大声笑起来,老谭见左右没什么事,于是和他们说了一声,就去寻万华了,也去凑凑热闹。

    万华小草出了门,又叫上世荣国振他们到了族长家,拿出了大龙灯,鼓,还有锣,开始了热热闹闹的金龙送福,只见万华领头,世荣国振,林虎林豹万强他们十几个舞着巨龙,还有人负责敲锣打鼓,还打起了几十个火把,在村里面各家各户的送福。

    巨龙所过之处,敲锣打鼓,人人是欢声笑语,各家各户在巨龙来了的时候,便开始放鞭炮,巨龙到了家门口,万华便大声道起了金龙送福令,

    “金龙来送福哦,平平安安一辈子哦。”

    “好哦。”万华道完所有人都是大声回道。

    “金龙来送财哦,滚滚财源到你家哦。”

    “好哦。”

    “金龙来送子哦,百子千孙生一窝哦。”

    “好哦。”

    “主人家你好财气哦,金碧辉煌闪眼睛哦。”

    “好哦。”

    “主人家你好福气哦,明年再来登门哦。”

    “好哦。”

    “主人家你不要送哦,千家万户是一家哦。”

    “好哦。”

    说完,万华又领着巨龙走向了下一家,巨龙走的时候,又打上一份鞭炮。一时之间,林口村是火把照耀,敲锣打鼓,声响震天。人人脸上是乐开了花,这过年的味道比县城还要浓厚,看的人痴醉,好久都没有过这么热闹开心的年了!

第112章 崇祯帝()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大明天下正式改元为崇祯元年,这个历史上著名的年号,将伴随着大明王朝的轰然倒塌,而成为历史的尘埃。

    然而现在除了万华,并没有人知道大明王朝已经进入到了最后一个皇帝统治的时代。这时无论是朝堂之上,还是民间,大多数人都对崇祯抱有热切期望。

    因为这个年轻的皇帝在继位之后,便展现了他铁一般的手腕,数月之间,便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连根拔起,数以万计的人头铺就了崇祯赫赫的威严。

    一时之间,大明中兴在即的声音充斥着朝堂,这也让年轻的朱由检切实体会到万万人之上的无上感觉,同时也让这位年轻的皇帝自信心大增,从这一天开始,他正式开启了自己传奇的一生,然而他这传奇的一生却是以悲剧收场!他所掌控的王朝也是一个悲剧收场!

    这一天,崇祯帝正在乾清宫内批阅题本,只见崇祯头戴金冕冠,身穿黄常服,十八岁的他皮肤白皙,精神奕奕,给人朝气蓬勃的感觉。

    另有王承恩及一众宦官侍女随侍左右,紫烟环绕,庄严肃穆,无不透着皇家的威严。

    崇祯审阅提本许久后,这才微微休息,站起身来走动几步,面上虽然闲庭若步,心里却是有些纠结,因为许多的题本都是在上书同一件事,那便是在江南地区免商税。

    原来,崇祯在扳倒魏忠贤的过程中,许多大臣都积极支持崇祯,现在魏忠贤及阉党已然覆灭,那么这些大臣自然也就觉得为自己争取回报的时机也到了。

    于是许多大臣在这几日都纷纷上书提本,言江南地区连年加派,水旱频仍,商困役扰,民生艰难,奏请减免江南地区商税,以求收养生息,恢复民力。

    所谓无利不起早,这些朝中大员个个积极上书,表面上看是为了江南地区的民生发展,实际上也不过是为自己捞取好处罢了。若要恢复民力,为何不言及减免农税?而要求减免商税呢?

    原来大明朝对功名士子待遇极好,凡考取举人,进士功名者,其名下田亩便可免征农税,所以如果是要求减免农税的话,那么对他们并无好处,因为他们本身就不需要交这个税。

    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求减免商税呢?原来他们表面上是朝廷大员,实际上却是大商人,或已经成为商人的代言人,区区田地上的所得,又怎能满足这些朝廷大员的胃口,他们的手早已伸向了获利丰厚的商业。

    江南地区商业发达,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誉古己有之,其地豪门大族更是比比皆是,丝绸,茶,盐等行业更是诞生了数不尽的大财主,他们个个腰缠万贯,富可敌国,要是哪个商人没有几十万两身家,走出门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

    而这些大商人背后往往都是官员在给他们撑腰,给他们保驾护航,这些官员大佬的家族之中也多有从商者,所以他们纷纷上书,要求减免商税,与民休息。

    而商税之中又分很多种,比如盐税,茶税等,这次他们着重提到茶税,希望崇祯可以减免。

    崇祯想着:江南茶税现在每年向朝廷上交六十余万两银子,实乃商税中的大头,怎可说免就免?养军队要花银子,养文武百官要花银子,特别是现在辽东吃紧,每年几百万两银子养着,也不过是维持一下局面而已,若想全复辽东,那便更是无底洞!

    可如果不答应,那便寒了百官的心,这些人在株除阉党的过程中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现在阉党已除,按理来说,也确实到了赏赐他们的时候,要不然,以后谁还卖力给朝廷办事?

    真是左右为难啊,这时崇祯看到王承恩在身也,于是下意识的问道:“伴当,你说朝臣们要朕减免江南茶税,是准与不准?”

    王承恩很早的时候就服侍在崇祯左右,一向规规矩矩,做事极有分寸,所以很得崇祯信任,如果遇上一些麻烦事,崇祯也会向王承恩问问。

    王承恩思想了片刻,说道:“回皇爷,这朝廷大事咱家也不是很懂,不过咱家觉得如果免了税,那朝廷必定会少收许多银两,如果不免,他们毕竟也是株除魏党的有功之臣,许会寒了他们的心,如若能想个法子,既能免了税,又不至于朝廷少收税银,那便最好不过,只是这法子却是难想。”

    王承恩这一说,倒是提醒了崇祯,崇祯不由得想道:能不能由其他地方代交这六十万两,我大明幅员辽阔,子民众多,哪个省不是几十万顷的耕地,几百万几千万的子民,区区六十万两银子,随便哪个省都能拿出来,这兴许是个好主意,不如交由众臣议议吧。

    主意已定,崇祯也是心情舒展了许多,于是对王承恩说道:“伴当,离朝会还有多少时辰?”

    “回皇爷,估摸着还有半个时辰,皇爷每日这般早起,晚上又是深夜才就寝,还请皇爷多多保重龙体。”王承恩回道。

    崇祯听了之后,满意地笑了笑,说道:“现在刚刚株除魏忠贤,正是百废待兴之时,朕怎敢怠慢,每每想起我大明江山被魏忠贤祸害的不成样子,朕心里甚是心痛,唯恐祖宗的江山在朕手里出什么差池。”

    王承恩一听,立马惶恐的说道:“皇爷过虑了,皇爷过虑了,我大明江山千秋万代,永固万年,皇爷又是这般英明神武,如今我大明中兴在望,又怎会有什么差池呢!”

    崇祯一听,心里不由得大为宽慰,确实,自从自己继位以来,权倾天下的魏忠贤都被自己一举株杀,那些被魏忠贤迫害的忠良义士,都一一平反昭雪,如今满朝的文武百官,无不是正义凛然,可谓众正盈朝,想想自己确实是有些多虑了。

    王承恩在一旁看着崇祯,不由得说道:“皇爷,离朝会还有半个时辰,不如先用些点心吧。”

    崇祯点点头,说道:“好,被伴当你这一说,朕还真有点饿了,那便先用些点心吧。”

第113章 朝议() 
王承恩见崇祯应允,立马高兴的说道:“皇爷稍等,咱家这就去通告内庖。”

    内庖便是负责皇帝饮食的机构,明朝前期,负责皇帝饮食的是光禄寺,这个时候还没有御膳房,御膳房是到了清朝才有的。

    说来可不要小看这个管吃的机构,那可是一个肥缺。以牲口为例,皇宫一年便要采买超过十万头牲口,其中光是肉猪就要买两万只,鸡鹅五六万只,羊一万多只,牛四十余头,皇宫当然是吃不了这么多,那这多余的就自然入了光禄寺主事们的腰包。

    后来因为光禄寺做的饭菜实在是不合皇帝的胃口,而许多太监们,他们家里的厨子却是做得一手好菜,所以慢慢的,皇帝就将饮食交给了太监们去办理,在到后来便有了专门的内庖这个机构。

    很快,几道点心便摆上了桌案,崇祯因为生性简朴,所以对吃穿住行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就说这几道点心,也不过和寻常富贵人家一般,只是做得稍微精致而已。

    崇祯拿起了一块糕点,送到了嘴里慢慢的嚼着,王承恩站在一旁随时服侍。

    看着崇祯的样子,王承恩不由得心里高兴,自从崇祯出生的那一刻起,王承恩就侍奉左右,在心里,王承恩一直都把崇祯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每天看着崇祯这样操劳,心里自然不免担心崇祯的身体,所以王承恩一直都是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崇祯。

    正是有一份这样的感情在,所以王承恩一直都是坚定不移的站在崇祯的一边。魏忠贤当道的时候,王承恩实际上说来也属于魏阉一党,然而当魏忠贤要对崇祯不利的时候,王承恩坚决果断的支持崇祯。如果没有他的支持,那么崇祯能不能顺利的登上皇位,那还是两说。

    崇祯因为自小也是王承恩带大的,所以对他也是非常信任和依赖,否则以崇祯的性格,但凡和魏忠贤牵扯到一点关系,都没有活命的机会。

    很快,点心用得差不多了,朝会的时间也快到了,于是两旁侍奉左右的宦官侍女,为崇祯整理了一下衣冠,而后崇祯便大步向那奉天殿走去。

    奉天殿内,文武百官按照各自的品级都己经列班站立,只等皇帝亲临。

    这时只听一名宦官大声喊道:“皇上驾到。”

    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