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皇刘备-第1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又被袁术所纳。然后孙策起事的时候,太守们纷纷倒戈,就这样孙策带着袁术的人马,占用着袁术的钱粮地盘,结果把袁术给灭了。

    却说孙策到了军营,开始治军。时孙策麾下有骑士不服孙策之令,自诩为袁术旧部,乃弃孙策而逃归袁术之营,隐于内厩,孙策率人入营,搜而立斩之。然后往见袁术拜谢,袁术道:“兵人好叛,当共疾之,何为谢也?”于是军中益畏惮之。一个是勇猛如虎,号称江东小霸王;一个是有王佐之姿,被后人誉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两人联手,把本部治理得井井有条,无人不服。

    袁术无事,率部下诸将来巡,见孙策周瑜之能如此,大喜,叹道:“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当然,做你儿子自然是不可能,便做个亲戚好了。史载后来袁术败亡,女儿做了孙权的嫔妃。袁术感叹,麾下大将张勋,乔蕤也是倾心敬焉。

    袁术见孙策整军已毕,不日便令孙策出兵曲阿,进攻刘繇。一时间,扬州风起云动。

    兴平二年,不只是扬州,天下也是各自骚动。凉州与关中最近无事,李傕却有些坐不住了。这段时间以来,他一直想着侄儿李利对他说的樊稠与韩遂骈马交臂,笑语良久的事来。这些年,别看李傕开府封侯,号令一下,关中莫敢不从。但他实在是没有安全感。当天下的规则被破坏之后,谁都会没有安全感,尤其是李傕这种厮杀出来的武夫。像李傕这种,更渴望规则和秩序。不然当初董卓死了他们也不会投降,不然到了现在,他们简直是无所不为,已经凌驾天子与朝廷之上了,但还要在名义上奉天子为主,奉养天子与群臣。后世一句话很好的概括了凉州系,凉州兵甲虽盛,无雄天下意。

    李傕既疑樊稠,自然便想自保。武夫想自保,那就是要动刀子喽。办法很简单,也很粗暴。李傕等诸将,好宴饮。关中目前又无战事,于是闲下来,便天天喝酒,今天你请我,明天我请你。于是这天,李傕又请樊稠等人喝酒。李傕怀疑樊稠,樊稠不怀疑李傕啊,还是把李傕当自己的带头大哥。见李傕相邀,便来了。都挺高兴,一边喝酒一边瞎扯。喝着喝着李傕就醉了,被从人扶下去更衣。樊稠也没在意,拉着坐中诸将继续喝。结果坐中有一个李傕的部将,叫胡封的,不动声色的喝了一杯酒,突然就掀桌子了。众人一愣,心想干什么,发什么酒疯呢。众人愣神间,胡封自怀中摸出短剑,往樊稠前一窜,抓住樊稠胸口,一剑便捅了进去。樊稠全身发冷,想说话却什么也说不出来。顿时把头一歪,便死了个彻底。此时帐中大乱,樊稠部将冷汗乍出,酒就醒了一半,正欲出帐,忽闻帐外一声鼓响,甲士便冲了进来,一顿乱剑,纷纷砍成肉泥。

    李傕杀了樊稠,自然不会放过樊稠所部人马。那可都是凉州精壮,于是便整军出营,攻打樊稠所部,樊稠头颅出现在大营外时,所了少部分亲信越营而走,余部皆降李傕。

    郭汜闻信,又惊又怒,道:“竖子安敢如此?”于是率部来攻李傕。两人互有胜败却不罢兵。而后长安乱成一团。

    简雍既归辽东,见卢植,云与胡部所议。卢植喜道:“宪和此行,有大功于我辽东。”

    简雍有些不好意思,就跑了趟腿罢了:“小事耳,岂敢当太守之赞。”

    又道:“我料诸胡必大部远涉而来,到时胡汉杂处,若胡多汉少,必生事端。”

    卢植道:“无妨,玄德已遣人远赴诸州,招募流民。又有我青州军在,何愁之有?”

    青州边上,袁术先犯兖州,袁绍也在暗中摩拳擦掌,冀州又被公孙瓒虎视眈眈,徐州更别说了,有杀父大仇在,曹操绝对是不会放过徐州的。只有青州境内,盗匪绝迹,百姓安居乐业。这么个好地方,谁会错过。最近又听闻刘使君攻灭了辽东自立的逆贼公孙度,得了好大一块地,那儿地广人稀,土地多得不得了。要是愿意前往辽东,刘使君一人发放十亩地,还免二年田租。消息到了诸州,在本州有田有地的就不说了。日子再艰难,只要有一口饭吃,人们也不愿意背井离乡。但对失去了田地的破产者,以及靠诸州郡救济的流民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喜讯。

    当然,诸州的各郡太守们,也愿意把这锅甩给刘备。流民不救济不行,不然他们就要去造反。救济吧,府库中的钱粮一日比一日少,想想心肝脾肺肾都疼。都走吧都走吧,走了眼不见心不烦,境内治安也要好点。于是,对于刘备派来的人,一个个的态度好得不得了。至于袁绍等州牧,再不愿意人口流失却也没有法子。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强行留住你又养不活,还不让别人养,这是哪里的道理嘛。

    于是,诸州的流民,在青州官吏的组织下,成群结队的往青州迁涉。到了青州,他们将会在修养几日身体后,被编营,然后坐船直往辽东。

    青州,齐王府,齐王刘承过寿,大摆宴席。刘备也率了诸文武前往祝贺。自刘备来了青州,齐王刘承很是配合。于政务上不多一言不说,平日里也是在家修身养性,无事不出王府。这样的宗室,刘备还是很喜欢的。不像是平原王刘硕,仗着与天子血缘近,辈份高,有事没事喜欢摆个谱。

    说起来青州六郡国,除了东莱郡外,其他都是王国。齐国,平原国,北海国,济南国,乐安国。幸好乐安王被诬告谋反,身死国绝,在先帝时已经除国为郡了。不然的话,刘备就要应付五个诸侯王了。

    这个时候的诸侯王,都不是好对付的。虽然大汉乱成了一团粥,但毕竟还是大汉的天下,改朝换代的事,大家都只是想想,还没有人敢干呢。而且诸侯王世代受封,早就是尾大不掉的地头蛇了。他就是啥都不干,只要表露出个意思来,都可以让你的政令在郡国执行不下去。刘备初来乍到的时候,也吃过亏,不过后来青州整军,诸侯王见识了青州军的军威,已经老实多了。

    刘备这人也好相处,你不为难我,我自然也不会为难你。该给的面子都给,还有俸禄什么的也从不短缺。甚至是你举荐的人,只要确实是有过人之处的,那也用。

    相比起曹操的手段,刘备真的是很温和了。历史上,十来年后,曹操一口气,干掉了八个郡国,废八郡国为郡。像青州的齐王,北海王,平原王,通通给废了。什么念想都没给他们留下。不像后来的一些王,改朝换代的时候还能弄个崇德侯当当。

    刘备对于这些诸侯王,说有多大好感还真没有。但说要有赶尽杀绝的想法,那也没有。不过,在宴席上,听到平原王刘硕那刺耳的笑声后,刘备决定,像这样的,以后若自己能成事,还是要慎重考虑下了。

    感谢书友流浪狗0,书友y,书友silveslk的打赏。

第二百六十九章 青州新政() 
当初袁绍欲兴废立之事,怕刘备不肯,于是把平原王和河间王一起请到洛阳,用宗室近亲的身份来压他。这事刘备可没忘。且平原王与河间王也不是真心为这汉室江山着想,否则天下有了一个天子,再立一个,这不是添乱吗?两个诸侯王心里打的什么小算盘,刘备可是一清二楚。没见洛阳天子登基之后,平原王与河间王诸子无论嫡庶长幼皆封列侯了?

    青州目前一切都已经进入了良性循环,牧府运行良好。拨乱反正之后,青州的生产力爆发得有些吓人。史家言大乱之后必有大治,这话果然没骗人。经历过了战争和混乱,青州的百姓士绅,对于稳定,无比的向往。对给青州带来稳定和繁荣的刘州牧,也是无比的拥护。所以,刘备的政令,基本上都得到了坚定的执行。在青州,要是有谁说刘青州的不好,不用报官,旁边的人听了就会主动站出来主持公道。

    青州钱,在几经商讨后,也终于开始面世发行,得益于优良的铸工和十足的用料。青州钱一经面世,便得到了市场的喜爱和追捧。当十大钱,虽然官府规定,一枚只能当十枚五铢,但市面上,一枚当十钱,已经可以换到十余枚甚至是二十枚旧五铢。与此同时,旧钱也逐渐回流青州牧府,它们在工曹的统一调配下,将会回炉熔化,再以崭新的面目出现。

    青州如今上下一心,在农业方面,刘备不停的着人开荒屯田的同时,还下令车驾往接郡中有经验的老农,让他们传授种田的经验,以好牧府方面总结之后,布告全州境内。至于商业,刘备关心得不多,只是让牧府武装商队,行商全国,贩运物资,收集情报。负责商业方面的,就是刘恭的熟人张世平和苏双。这两个人,家中世代就是行商的行家里手,能正儿八经的做生意,偶尔也能胆大心黑的去黑吃黑。这方面交给他们,自然是没有问题。果然张世平和苏双也不负他所托。每年的行商,不但给青州换来了丰富的物资,也带来了丰厚的利润。管亥的探子,也随着商队,撒往了全国各地。

    至于青州学院,那就是刘备的人才后备基地了。不说一众大儒,光是在里面读书的傅干,祢衡,诸葛亮等几个,也足以让刘备对未来充满希望。而且青州学院里,在一众青年士子的带动下,格物科不断的壮大,目前他们进行的试验项目给人的感觉虽然好像都是在胡闹,但刘备毫不介意。很多理论,很多发明,其实就是突然之间,无意给发现的。他有的是时间,大汉帝国也有的是时间。这颗未来的种子种下,早晚就会生根发芽。

    参加完齐王的宴会后,刘备便回了府。如今青州府库充盈,辽东开发也正如火如荼。但刘备还是有着一股急迫感。看了看地图,青州还是小了点啊。刘备可不满足当今大汉帝国的地图。他好不容易来一趟,不为后世开点疆拓点土,那怎么行。

    只是好多事,不是他想做就做的。羁绊太多了。这个冷兵器时代,青州军再能打,他不可能也没可能带着青州军一路横行全国,只能通过形势的变化来逐渐壮大自己。曹操统一北方了又如何,不还是奈何不了联起手来的孙刘?

    刘备目光落在幽州和徐州上,他来了之后,历史早就面目全非,公孙瓒火拼刘虞到现在仍然没有发生,他又不能去硬抢,能占了辽东已经是得了好大的便宜了。还有,陶谦不是说要托徐州吗,怎么到现在还不派人来找我?

    思考了会,刘备心想,还是算了,静观其变吧。好好的经营青州,经营辽东好了。辽东是块好地方,等准备足够了,就拿高句丽还有三韩下手,那里都是沃土,丝毫不弱于荆扬。等把那里理顺了,再回头来看中原好了。反正他不可能主动去打曹操的兖州,也不可能主动去打袁绍的冀州。机会,只能慢慢等候。

    这日,刘备又召群臣开会,道:“青州多赖诸卿之力,兴旺祥和。今我府库充盈,我欲改赋令以惠百姓,原令民女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者,每增一岁,赋钱亦增。改为民女十七以上至三十不嫁者,每增一岁,赋钱增;原令人有产子者,免算三年,其夫免算一年。改为人有产子者,夫妇同免三年。诸卿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诸臣又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之前已经免了十四岁以下的口钱,如今又要免算赋钱,州牧这是想干嘛呀?

    刘备不想干嘛,只是想鼓励生育罢了。至于前一条,他也是为了百姓好。大汉算虚岁,民女十五岁不嫁人,每年赋钱翻倍,翻多少倍,要看是哪个皇帝在位了,最高曾翻过五倍。也就是说,家里有女孩,十五岁了还没有嫁人的,光她一个人就要一年出六百钱的赋钱。这个负担,对于寻常百姓来说,还是非常重的。这也是在秦末汉初的时候,因为战乱的原因导致天下人口锐减,于是大汉朝廷便出台了这么一条政令。也是为了通过鼓励早婚,刺激生育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然后便被后来的历任皇帝给延续了下来。目的是挺好,但大汉的时候算虚岁,也就是说,十四周岁的女孩,便要嫁人生子。这从刘备的角度来看,非常不好。十四岁的孩子还正在发育呢,就算再早熟也有个限度,你这么早便让她嫁人生娃,在这个年代,还是很危险的。所以为了优生优育,为了生孩子的时候更安全一点,刘备把年龄改为了十七岁,虽然只是两岁的差距,但虚岁十七,周岁也就十六了,十六岁,不管是这里还是后世,都完全有资格做母亲了。

    怀孕生子的民女,免其赋钱三年,其丈夫免赋钱一年,这本来就是汉律里规定的。刘备只是让这条律令显得更宽和罢了。丈夫免赋钱一年改为三年,等于给免了二百四十钱。百姓知道了,也能给他们家庭多多少少带来一些欢笑,从而在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