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千古大帝-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人正讨论到精彩的地方,冷不防还有人进到了中军大帐,全都齐刷刷的转头看向大帐门口。

    “大哥!”

    “主公!”

    几人一回头看到孔武正笑眯眯的看着自己几人,全都有些惊讶,孔武平时可没那么多时间朝着军营中跑,但是只要每次孔武来到军营中,就会让军营的士气变得很高涨。

    “我在门外听到你几人在争论,你们在争论什么,说给我听听!”

    “大哥,你都听到了?”

    张飞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你们声音那么大,我就算不想听到,不还是会听到,说吧,到底在说什么呢。”

    “回主公,属下与列位将军正在讨论实战策略。”

    “问题是这样的,属下有一千士卒,敌方也有一千士卒,敌方的人被咱们用计困在了一座山上,此山易守难攻,我四人正在讨论该用何种策略最小伤亡的俘获所有的敌军!”

    于禁听到孔武的问题,从所有人后面站了出来,拱手和孔武解释到。

    “原来如此!可有讨论出结果?说来听听!”

    “属下认为,若是此山易守难攻,当为一座孤山,周围定无其他的山与之相连,我军只要是切断了地方的水源与粮路,不出三日,地方定会缴械。”

    孔武点了点头,又看向了张飞问道。

    “翼德何解?”

    “而张将军认为,若是如此策略,敌军必定会拼死一搏!到时候双方士兵定然是伤亡惨重,所有到现在暂时还没有什么结果。”

    于禁自从来到了平原县,便没有怎么和孔武好好的交流过,毕竟心中对孔武还是有些怨气,但是现在孔武明知道自己心中有怨,仍然放心被把平原的士兵交给自己训练。

    现在自己的职位,也比以前的自己高得多,所有于禁办任何事都力求完美,也绝不藏私,希望能够报答孔武的这份知遇之恩。

    “恩,我明白你们的意思了。”

    “其实这样的案例十分的常见,以后几位将军都会遇到。武有一计,众位且听听我的看法!”

    “山上的敌军,能够观测到山下的动静,而孤山本就没有什么优势,文则的断水源的方法确实可行,翼德所说的事件也同样会发生,所以就找个方法让山上的敌军冲不下来,他们便会束手就擒。”

    “山周围必定有许多的林木,枝繁叶茂,并且山中最不缺的便是野草荆棘,若是孤山,山体必然不大,只需在山中取荆棘林木,横在道路中央,然后断其水源粮道,他们没有吃喝,又冲不下来,三日,便会束手就擒,众位以为如何?”

    孔武话说完,于禁眼睛瞪得大大的看着孔武,半天没有说一句话,而身边的张飞和太史慈还有那面瘫的越兮,都没有什么反应。

    孔武看到于禁这个样子,忍不住出声说道。

    “文则这幅表情,莫非此计有何处不妥?”

    “此计可用,并无不妥!主公真乃智谋深远,一直以为主公只是内政好手,并不曾想到主公在行军打仗这方面也如此睿智,一时间有些惊讶,还请主公莫怪!”

    “哈哈哈哈,文则快快请起。”

    孔武和张飞还有太史慈都哈哈大笑了起来,张飞赶紧说道。

    “于将军,我这大哥,不禁是内政军略,就连武艺恐怕也不差,只是没见到过大哥出手,可惜啊可惜!”

    张飞阴阳怪气的说道,于禁这才站了起来,指着张飞说道。

    “你啊你,好了,这件事就到这里,我今天来是有正事!”

    “主公(大哥)请吩咐。”

    “文则和越兮,你二人就留在这里练兵,翼德和子义,你们二人跟我走!”

    “诺!”

    于禁和越兮齐声答到,但是张飞和太史慈却有些反应不过来,但还是应承了下来。

    “不用带士兵,就你二人跟我走就行!”

    张飞刚准备去点齐士兵,却被孔武一声叫住,张飞只能听令。

    “恭送主公!”

    张飞和太史慈骑着高头大马,跟着孔武便朝着县衙中走去。

第169章 :见慈母三人同心(此卷终)…() 
三人到了县衙,县衙的人赶紧打着招呼,现在的平原县,哪还有谁会不知道自家主公麾下的这两位虎将兄弟。

    两人跟在孔武的身后朝着偏厅中走去,一路上两人东问西问,孔武就是不说是谁,让两人都有些心里痒痒,脚下的脚步不由得加快了几分。

    三人来到了偏厅之中,孔武让二人整理好衣冠,这才推门进去。

    门一开,三人便看到了正在一旁休息的太史夫人。

    太史慈瞳孔一缩,紧接着这名血战沙场的汉子眼中一热,开始有些哽咽了起来,太史慈说道底也只是个孩子,许久不见自己的母亲,这份思念,可想而知。

    “母亲,我们回来了!”

    孔武带着两人走到了太史夫人的面前跪了下来,张飞不认识面前的妇人,但是听到孔武的称呼,心里大概也有了个底。

    太史妇人看到三人跪在自己的面前,也激动的站了起来。

    “孩子,许久不见,虽然瘦了些,但也壮实了不少,我不在你身边,有没有听大哥的话!”

    太史慈听到母亲问话,赶紧点了点头,从嗓子里叫出了一声母亲。

    “哎,乖孩子!”

    张飞跪在旁边正尴尬,太史夫人这才注意到了孔武身边的这个黝黑的大汉,赶紧问道。

    “子陵,这位是何人!”

    “母亲,此乃我和子义的新兄弟,张飞,字翼德,幽州涿县人,乃是子义的二兄长,我三人已经桃园结义,生死相随!”

    “母亲当时在远处,未来得及向母亲通报,还请母亲恕罪!”

    “翼德,面前的乃是子义的生母,你我二人与子义结义,母亲便是我三人的母亲,还不赶紧拜见母亲。”

    张飞听到孔武的话语,这才反应了过来,朝着太史夫人行了一个大礼。

    “孩儿张翼德,见过母亲!”

    “原来如此!好好好,都是好孩子,你们三人快起来吧,地上凉,别凉着了。”

    三人遵命站了起来,太史慈和孔武都异常激动,张飞的心中也泛起了一丝涟漪。

    张飞无父无母,很早就自己一个人在闯荡,早就已经习惯了没有亲人的陪伴,但现在看着面前慈祥的太史夫人,张飞心里就像是打翻了五味瓶,不知道什么滋味。

    “大哥,为何把母亲接过来这件事情你都没有告诉我!”

    太史慈有些嗔怪的对着孔武说道,孔武只能无奈的笑笑,对太史慈说道。

    “你在军中乃是将军,我岂能令你擅离职守?”

    “如今冬季渐冷,母亲一个人在黄县有诸多的不便,咱们与孔融的关系又开始有些紧张,这才赶紧差人把母亲接了过来,母亲刚到便把你二人叫了过来,何来责怪之意。”

    “子义并无责怪大哥之意,在平原收复之初,我便想着把母亲接到平原,但是那个时候平原不安全,况且路途遥远,所以便把此事搁下准备找个机会向大哥提出来,没想到大哥先行一步,接回了母亲。”

    “谢过大哥!”

    过了一会儿,太史慈激动的先心情这才平复了下来,几人在堂中聊起了家常。

    “母亲不也是我的母亲,谢我干什么!你这孩子!”

    “好了好了,都不要再说了,翼德与你二人结义之时,我不在场,子陵,去准备三牲,我给你三人当个见证可好?”

    “本来不想劳烦母亲,但母亲既然这样说了,子陵又岂有不从之理。”

    孔武领命,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朝着门外走去。

    偏厅之中只剩下了太史慈张飞还有太史夫人,等到孔武走后,太史夫人赶紧溺爱的对着两人说道。

    “你二人过来,离我近一些!”

    两人听命,走到了太史夫人的面前,太史夫人看到两人跪坐在了自己的面前,笑着从腰间掏出了两颗红绳。

    “此乃同心索,先前不知道翼德的事情,我便只求了两根,把子陵支出去,就是因为你们二人!”

    “翼德,这是为母第一次给你东西,有些寒酸了,不要介意!”

    太史夫人把红绳交到了两人的手中,张飞一个人在这很乱的时代闯荡,本来心智就比太史慈成熟得多,看的人情世故也比太史慈多,所以一直有些面热心冷。

    但是当太史夫人把红绳交到张飞手中的时候,张飞突然感到胸口一热,险些止不住眼中的泪水!

    “翼德谢过母亲!”

    “子义谢过母亲!”

    “好好好,翼德家中可还有别人?”

    张飞愣了一下,叹了口气说道。

    “回母亲的话,翼德从小父母便不在了,一直都是一个人过。”

    听到张飞的回答,太史夫人的脸上说不出的心疼。

    “苦命的孩子,从今以后,我便是你的亲娘亲,若是在外面收了委屈,尽管来和母亲说说,啊!”

    “孩儿知道了!”

    张飞头放在地上,久久不愿意起来,谁有能知道,此时的张飞心里的触动是怎样的强烈。

    “好了好了,你们二人赶紧回去坐着,要是子陵看到我没给他东西,肯定要来说我偏心。”

    两人刚回到座位上,孔武便应声而至。

    “母亲,东西全都备好了,都放在了后院,您看是现在过去吗?”

    “好,那便走吧,从此以后咱们家就有四个人了!”

    孔武在前面带路,太史慈和张飞搀扶着太史夫人,一路朝着后院中走去。

    太史夫人一路上问这问那,问到孔武意中人的时候,还被太史慈大大的调笑了一番,一家人气氛其乐融融。

    后院中早就已经准备好,和张飞家桃园的摆设一样,香烛,酒,三牲还有桌案,四人到了面前。

    太史夫人让三人跪在案前,拱手拿着酒开始说道。

    “我孔武、我张飞、我太史慈,今日在此上告天上诸神,我三人虽为异姓,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庶民;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母亲在前,与天同证,背恩忘义,天人共戮。”

    三人捧起面前的酒碗,大口喝下,就像是当初第一次在张飞后院中的桃园结义一般,只是现在的三兄弟这份感情,早就已经超过的当时的三人。

    三人喝完酒,便对着太史夫人磕了三个头,太史夫人看到三人的这个样子,实在是高兴得紧,赶紧把三人叫了起来。

    “今日你三兄弟在我面前立誓同甘共苦,一定要记住,无论以后你们三人去做什么事,做母亲的都会支持你们,但要记住,做事不可绝对,要懂得给自己给敌人留条后路明白吗?”

    “子陵、翼德、子义谨记母亲教诲!”

    “好好好,你三人看那天边的太阳,只要你三人兄弟同心,总有一****三人必定会比天边的那方云霞更加耀眼。”

    远方的云霞,灿烂夺目,正应着太史夫人的话语,三人的未来,不可限量!

第170章 :一年后黄巾初始(求订阅)…() 
公元184年,农历甲子年,光和七年,这一年,注定是一个不安定的一年。

    平原县在孔武手中已经过了整整一个年头,这一年,孔武什么都没干,每天做的事就是练兵,屯粮,收拢流民。

    流民越多,兵源也就越多,到后来参军的人数实在是太多,孔武只能提高了征兵的要求,在于禁和张飞等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只精锐无比的青州兵在一年多的训练实践中,成长成了一只骁勇的精兵。

    这只青州兵共八千人,于禁、张飞、越兮、太史慈四人各领一营,每一营两千人,号称青州子弟兵。

    于禁领步兵一队,战力超然,威武雄壮,孔武赐营号“潜龙”。

    张飞一队,刀盾兵,进可攻退可守,深谙合击之道,孔武赐营号“虎啸”。

    越兮一队皆是力士,力大无穷,悍不畏死,孔武赐营号“裂熊”。

    太史慈一队乃是弓兵,神箭无双,每发必中,孔武赐营号“飞羽”。

    八千人乃是孔武一年前刚刚入主平原的时候便跟随自己的,另设骑兵一队,共两千人,尚无领军之人,由太史慈一手训练领导,谢国辅助。

    谢国从所有的士兵中挑出了一百多人作为亲卫队,全身武装,日夜保护孔武的安全。

    在孔武的有意灌输之下,所有人都知道今年和以往不同,都在加紧操练,丝毫不得松懈。

    除了这是精兵,孔武手底下还有许多新增的士兵,但是这些士兵为了掩人耳目,平时就归国渊调遣,前去试试屯田制,剩下的时间就加紧训练,虽然比不上训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