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末去当兵-第2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艿幕共遥嗲淄鹾栏衲源蓟於耍滓裁慌乩矗菔窒碌谋裕还咧С值乃嗲淄醣宦硖と缒啵伊耍

    阿济格也没讨到便宜,马国柱也是大败而回,而且他鳌拜也不是第一次败在林毅之手了,想想这些,他也释然了,这次败仗没什么大不了。

    洪承畴运筹的四面出击这一战,先后派出去四万五千名清军,伤亡过半,各路人马加在一起只回到城中两万余人,除了伤号,现在城中还有能战斗的清军只有四万人马了。

    洪承畴不得不再运筹部署了,而且他看到了林毅的意图,明军围城但不打算攻城,城防再固若金汤没有用,城外挖三道深沟跟当年一样,这是要把他们往死里困呀,姓林的够狠!

    洪承畴对当年皇太极这一招无策,现在事隔了几年,他对林毅这一招仍然无策,只好问计众将。

    但是在坐的大清军将,鞑子也好,汉奸也罢,虽然他们都是久经沙场,能征善战,经验丰富,但是在运筹帷幄这方面却是短板。洪承畴现在都感到江郎才尽,问计这些人都耍开了肉头阵。

    大会开了三天,也没拿出一个令洪承畴中意的退敌之策,瓮中之鳖难道瞪眼等死不成?等大清的救兵,还需要一段时间,关键是现在洪承畴清楚的很,朝中无兵可派,偌大的大清朝缺兵少将,谁能堪此重任?

    不过洪承畴现在觉得他有一种高手的寂寞,如果是孝庄皇太后能给他派来宁完我或者范文程,他兴许会能够研究出破敌之策,但是这好像是一种奢望。

    这几天的商议中,很多军将说的都是溃败的原因,有的说明军的火枪太强,真不知道林毅是如何造出来这种火枪,简直比红衣大炮杀伤力还大。

    洪承畴觉得这的确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大明的火器,洪承畴当然了解得一清二楚,至于这种不点火就能发射的火枪,他也感到有些懵逼。

    进而洪承畴就想到了如何弄些大明的火枪来,以后也仿造一些,就像当初他们仿制大明的红衣大炮一样,如果能仿制出这种火枪,装备军队,明军的优势就被打破了。

    但是阿济格和鳌拜则认为,明军的火枪先进这只是一个方面,他们屡吃败仗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火枪,而在于明军队的战斗力已经有了飞速的提升,远远超过了他们,令他们野战也讨不到便宜,这一点他们不愿意承认也不行。

    至于战斗力这方面,洪承畴也有些百思不得其解,明军的战斗力,他最清楚不过。特别是野战,明军怎么可能是清军的对手?

    当年的大凌河之战,小凌河之战,宁锦大战,哪一次不是以明军的失败而告终?就是当年袁崇焕领导的关宁铁骑,靠的也是坚城加火炮的配合取胜。

    如果双方在绝对公平的情况下,在野外摆开战场,马来刀往的拼杀,关宁铁骑未必是满清八旗的对手。

    可是现在,投降大清这两年明军的战斗力怎么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姓林的领导的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竟然如此强悍,火枪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山海关大战,皇姑屯之役,加上这一次的锦州城外的四路兵马大战,真杀实砍,反复证明整体上,双方战力而言很明显清军处于下风。

    这一点他在城头上看的清清楚楚。

    还有的军将提出这一仗,他们失败的原因在于林毅指挥得当。四门外的战场首先都是用最先进的火枪展开攻击,把鞑子们冲锋打乱之后,明军然后发起冲锋,然后他们就失败了。

    这一点洪承畴不认可,他觉得这一仗自己的指挥根本没有问题,以逸待劳,堪称经典。虽然失败了,但是他觉得方法肯定没有错,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战力不济。

    城中的粮草还能够维持将近一个月,但是一个月之后呢?如果救兵来不到,当时运不来,解不了锦州之围,那锦州城可就危险了,他们离完蛋也就不远了,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如果断了顿,他们能支撑多久呢?

    这个问题,洪承畴不是没有遇到过,极度饥饿的情况下,人吃人的事都可能发生,在那种情况下谁还管什么城池呀,胜败呀,国家呀,每时每刻想的都是如何能够填饱肚子。

    那段的经历太可怕了,他真的不敢再遇到。

    洪承畴和众军将又陷入了讨论之中……

    最后洪承畴眼睛一亮,突然想起一件事来。

    弘文馆大学士,三朝老臣范文程曾经给孝庄皇太后出过主意,就是如何对付大明,他说了四个字,那就是以汉治汉。

    为了具体实现这四个字,孝庄皇太后亲自派他带着两份厚礼先去四川见张献忠,后去福建见郑芝龙。这边的宁锦防线,只要能够让他坚壁其磊即可。

    也就是说,只要能把明军阻挡在宁锦一线,他们就有办法让大明不战自乱,最后逼迫离你退兵。

    既然如此,他又有何忧哉?眼前吃回败仗也不算什么,胜败乃兵家之常事,至于伤亡重大也在情理之中。虽然被困了,但是明军休想拿下锦州,那边还有义州,想困城那就让他们困好了。

    城中粮草还能坚持将近一个月,一个月后京师可能会发来救兵,到那时说不定范公就回来啦。锦州和义州,只要还在大清的手中,他们就还有希望。

    想到这里洪承畴,又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两只眼睛又充满了希望。

    锦州城外,明军的大营绵延数十里,环绕锦州城,一眼望不到边。帐篷一座挨着一座锦旗飘扬,像海洋一般,护城河外,几里地处一道接一道的三道深沟已经挑好了。

    林毅在每天在军帐中,有美女们陪着,喝酒吃肉,听歌看舞,好不自在。

第338章 张献忠称帝() 
大明的京师皇宫内,东宫太子府,太子神情抑郁的坐在那里发呆,侍读给读着孔孟之道等儒家著作。

    15岁的太子好像还没有从那场惊心动魄的变故中回过神来……

    京师西北郊的一处山坳里,这是一片占地200亩的营地,5000京营兵在这里戒备森严。

    里面的是手工业作坊,叮叮当当的,数条加工生产线,成千上万的工人日夜忙碌着。

    老百姓当然不知道这里是什么,这里是大明的军事重地之一兵工厂。这个兵工厂还不是普通的兵工厂,他是一年多以前从荆州一带搬迁过来的。

    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生产自生燧发枪。

    这一天大门口布满了迎接的兵将,一支军队护着四顶八人抬的大轿,这支军队为首的主将便是经营提督祖克勇。

    四顶大轿落地之后,亲兵过来,把轿帘掀开,姜日广,高弘图,吕大器,吴伟业,这几个大明的兵部、礼部、户部的高官,在祖克勇等人的陪同之下,进了这座特殊的兵工厂。

    这几个人物拿的护士来说,那都是院部级高官,他们亲自视察兵工厂,这在明末几乎是看不到的镜头。

    然而自从崇祯皇帝上吊之后,准确定说是从林毅任大明监国以来,这是大明的新气象。

    这种大明的新气象,已经不止是一次出现了,也就是说,自从林毅出征山海关以来,他们来这里视察已经好几次了。

    别看林毅现在不在京师,京师的内阁照常运转,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就像大明的国家机器,有条不紊的处理着大明日常的工作。

    遇到一些特别重大的工作,他们不能决断的时候,就会有专人飞马跑到前敌报请林毅。

    现在的大明朝还在打仗,而且是两条比较长的战线,一处便是东北关外的辽东战场,林毅亲征大清。

    另一处便是西南的四川,张献忠占据天府之国,大明朝当然不能容忍这些流贼闹出国中之国,林毅早就下了诏旨,现在秦晋之地、南直隶、以及湖广一带的军队都在围剿四川的巨匪张献忠。

    这么大规模的两场战争,消耗是很大的,归根结底,战争打的还是钱。

    粮草及军用物资,当然得跟得上。这些后勤补给工作当然需要大明京师的内阁官员他们来做,没有他们的支援,战争就打不下去了。

    大明上下,从高官到小吏,从军中的小卒,到带领主将,现在谁也不敢懈怠,除非他们不承认林毅这个大明监国,那也就是不承认大明太子,这就等于否认了大明,乃为大明的国贼,不是关内的流贼反叛,便是关外的鞑子一党。

    这样的人不是没有而是有,而且为数还不少。

    不过占大明的主流包括万千老百姓在内,还都是拥护林毅的。

    现在山海关之战、皇姑屯大捷,传到了京师,传遍了南方各地。轰轰烈烈的李自成流贼建立了什么大顺王朝已经成了昨日黄花。

    时常来叩大明关门的大清鞑子们,也被林毅的人马通过这两场战争驱逐了宁锦防线,时隔两年的宁锦大会战重新拉开了序幕,老百姓茶余饭后,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着这件事。

    新一批5000新式的支燧发枪和足够的弹药又赶制出来了,这是兵工厂搬到京世以来的第三批新式武器。

    当然得重点装备林毅的军队,其中有3000千支装车运往关外,1000只装备京营兵,剩下1000支运往四川战场用于剿匪。

    此时半岛上的朝鲜王国正是李氏王朝时代。

    其实从公元14世纪末,朝鲜就进入了李氏王朝,李氏王朝奉行的是事大主义,信奉的是中国的儒教思想。

    所谓的事大主义,就是朝鲜国小力弱,谁强他附属谁,以保证他的民族和国家利益。

    其实在唐朝时期,朝鲜就是中国的附属国,不过当时的半岛并不称朝鲜,而是由高句丽、新罗、百济等几个国家组成。

    到了宋朝的时候,契丹强大起来征服过朝鲜。

    元朝时,朝鲜作为中国的一个行省,元朝是中国疆域最大的时期,成吉思汗父子带着大军打到哪里,哪里就是中国的领土,面积由亚洲延伸到欧洲,一度达到2200多万平方公里,比苏联国土面积最大的时候,还要大出几十万平方公里,那曾经是中华民族最扬眉吐气的时代。

    可惜那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明朝时候,朝鲜仍然是中国的附属国。

    明朝的时候,中国的国土面积也是相当大,如果去掉蒙古后金这些当时的边夷外族,中国的国土面积约有一千万平方公里。

    但是当时的蒙古成为北元,始终是大明的强劲敌人,如果按照后世的中华民族56个民族统治地域来说,大明的国土面积,也有两千万平方公里。不只是北部的朝鲜,南部的越南、缅甸等当时也都是中国的附属国。

    因此,元明时期称为天朝大国一点也不为过。世界上独一无二,美国就像一个种子一样还没孕育出来,英、德、法、罗马、俄国等还都是欧洲的弹丸之地。

    但是到了明朝后期亚欧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单说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后金崛起之后特别到了明末,后金也就是后来的大清,出兵征服了朝鲜,把朝鲜硬生生的从大明的怀抱中夺了过来。

    当时明帝国衰落,就像一架快要散架的老车,也顾及不了朝鲜了,因为他自顾不暇。

    朝鲜的京师汉阳,就是后世的韩国首尔一带。

    国王李倧正在跟亲信大臣崔成秀密谈。

    因为自1636年清军出兵攻进朝鲜的国都,国王李倧就正式投降了大清,脱离了大明。因为清朝跟大明朝是敌对状态,因此从那时起,朝鲜跟大明由友邦附属国也变成了敌对状态。

    但是这并不是朝鲜人福祉的开始,而是他们噩梦的开启。

    因为作为大清的附属国,与附属大明不同,不止是年年进贡,岁岁称臣。

    更重要的还有越来越重的徭役和赋税。

    因为大清刚刚立国,皇太极对外要开疆拓土,不但征服朝鲜,还要征服蒙古,甚至征服南边汉人治下的大明,这当然得通过战争来实现。

    但是战争归根结底打的都是钱和人。

    大清本土很小,后金那是弹丸之地的几个小城,国力非常有限,全靠征服的附属国供给他们打仗。

    因此从1636年朝鲜臣服大清的时候开始,这八九年来,朝鲜每年都要派出大量的精壮男丁和女人到大清服役。这还不止,还得派大批的正规军参战。

    满清鞑子往哪儿打,朝鲜军队得帮助他们,追随他往哪儿打。

    这些军队的吃穿住用等等战争的所有费用,当然不会大清来出,羊毛出在羊身上,当然还得有朝鲜政府来出。谁让他是人家的附属国呢!

    因此这些年来,朝鲜国王不堪重负,朝鲜民众苦不堪言。

    他们觉得还是当大明的附属国好,因此朝鲜王国从上到下,从心理上都希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