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决战第三帝国-第2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塔曼半岛的战役就完全不同了。

    塔曼半岛有刻赤海峡为天然屏障,第47集团军手里拥有两个师两个旅的精锐部队(相对苏军而言),另外还有坦克、火炮、战机、军舰……但却稀里糊涂的所有单位都没来得急发挥作用就败局已定了。

    更糟糕的还是,这失败是战略上的失败,因为它直接捍动了高加索地区的安全。

    “科托夫同志!”参谋拿着电话对科托夫少将说道:“布琼尼同志电话!”

    科托夫少将迟疑了下,然后就接起了电话。

    “科托夫同志!”电话里传来了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镇定的声音:“你的参谋已经详细向我报告了战斗情况,我认为你的指挥不存在过错,这场战斗我们会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敌人投入了我们不知道的新装备!”

    寥寥数语,就像给科托夫少将打了一剂强心针,让科托夫少将突然来了精神,甚至差点感动得热泪盈眶。

    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元帅是北高加索方面军司令,他出身于贫苦家庭,从小就参加繁重的劳动并与贫苦人民共同生活,所以他很难理解部下的苦衷。

    “现在最重要的!”布琼尼元帅接着说道:“不是纠结于现在的失败,而是要尽量减少我们的损失,明白吗?”

    “是,布琼尼同志!”科托夫少将回答,然后问道:“我现在应该怎么做?”

    “继续守着北半岛!”布琼尼回答。

第五百九十九章 引蛇出洞() 
    苏联近卫步兵第23师按兵不动,秦川马上就意识到是遇到高手了。

    近卫步兵第23师毫无疑问是一支战斗力较强的部队,再加上它还配有两个坦克营,实力不可小觑。

    原本秦川是想做出一副包围近卫步兵第23师的姿态诱使它前来进攻或是其它苏军来增援索廖内,而德军却可以矛头一转就挥师直奔高加索山脉。

    谁想他们却按兵不动。

    而且不只是近卫步兵第23师不动,整个北高加索方面军都不动。

    布琼尼很清楚德军的目标是高加索山脉而不是近卫步兵第23师,所以他是不会为了近卫步兵第23师而抽空高加索的防御的,尤其是高加索一带的防御因为之前刻赤半岛的失败以及顿河一带的布防兵力已经十分空虚了。

    但布琼尼知道并不代表秋列涅夫大将知道。

    高加索地区被一道由西向东的高加索山脉一分为二,山脉以北的地区称为北高加索,山脉以南的地区被称作外高加索或南高加索。

    苏军在这里布署了两个方面军,一个是北高加索方面军另一个是外高加索方面军。

    其中北高加索方面军实力兵力较为充足,有三个集团军、一个空军集团军及方面军直属部队。只不过这三个集团军中的两个集团军在刻赤半岛被俘了,此时只剩下一个步兵集团军一个空军集团军和直属部队。

    外高加索方面军实力较弱,由两个集团军及方面军直属部队组成,其中的第44集团军在刻赤半岛战役中被俘,只剩下第43集团军及方面军直属部队。

    从总体的兵力和态势来看,苏军都占据着优势。

    苏军外高加索、北高加索兵力加起来至少还有三个集团军的兵力,而德军就只有两个师,还集中在中心地带索廖内……如果苏军集中兵力进攻,很有可能会将德军在索廖内团团围住使其无法动弹。

    秋列涅夫大将就看准了这一点,他马上就发电报给布琼尼:“布琼尼同志,德国人驻守在索廖内围困近卫步兵第23师,我们难道就这样坐视不理吗?如果我们不增援的话,他们会像刻赤战役被包围的几个集团军一样最后不得不选择投降!”

    布琼尼的回电很简单:“德国人的目标是高加索!”

    “我知道他们的目标是高加索!”秋列涅夫回电:“可是他们在进攻高加索前为什么不能选择先消灭近卫第23师呢?”

    布琼尼这一回干脆就不回电了,或者也可以说他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其实布琼尼很聪明,因为如果德军进攻近卫第23师的话,那么就会损失进攻高加索的时间,尤其是近卫第23师还驻守在原地不动,一旦德军进攻近卫第23师……苏军就可以利用塔曼半岛的特殊地形在狭窄地带封锁住德军。

    所以,只要近卫第23师按兵不动,德军是不可能进攻近卫第23师的,除非德军放弃进攻高加索。

    但秋列涅夫又有另一番想法,他继续致电布琼尼:“德国人擅长‘闪电战’,如果我们能将他们包围在索廖内,他们就会失去机动的优势陷入苦战,所以布琼尼同志,我需要您的配合!”

    “我建议你按兵不动,秋列涅夫同志!”布琼尼回答:“德国人最需要的就是速度,如果你能利用外高加索的地形层层筑壕阻击,他们至少要几个月才能打到巴库油田。”

    布琼尼说的对,这虽然是一种保守、传统的打法,甚至还是一战时的阵地战思想。

    但有句话叫“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战术无所谓土不土或者过时不过时,只要能因地制宜适合当前的战局就是好战术。

    外高加索地区群山环抱,重重叠叠。山与山之间还有片片小湖,瀑布星罗棋布地形十分复杂,只要外高加索方面军利用地形筑防,德军不过两个师另加一个步兵团和一个坦克团,任它在其中也翻不起大浪来。

    但年轻气盛的秋列涅夫大将当然不会这么想。

    见布琼尼不配合,秋列涅夫就主动给斯大林发电报请战,并委婉的在电报里说布琼尼的战术过于保守、消极防御,这时更应该主动出击尽可能的限制德国人的前进作战空间等等。

    行军作战有时就是这样,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都有一大套的军事理论去支撑,身在其中的人很难分得清哪个是对哪个是错的。

    斯大林一看,觉得似乎真像那么回事,布琼尼是个从一战打过来的老将已经没有年轻人的那种锐气了,而秋列涅夫大将却是血气方刚(五十岁),于是一个命令下来,让北高加索方面军配合外高加索方面军向位于索廖内的德军发起进攻。

    于是,德军的机会就来了。

    此时索廖内可以利用的物资基本都让德军利用起来了。

    缴获的海鸥战机,就从拉脱维亚、芬兰等仆从国那紧急运送一批批的飞行员来将战机开走,有些熟练的飞行员甚至就直接留下来把海鸥战机改下涂装就编入德国空军。

    不过这些战机一般都只能做为侦察机使用,原因就不用说了,一方面是因为飞行速度与德军的BF、FW相差太多,无法协同配合,另一方面就是容易误伤,就算涂装改了但机型却无法改变。

    汽车就根本不需要另外再找驾驶员,德军素质高,部队里会开车的不少,很容易就能找到驾驶员。

    坦克则需要空运乘员来,这原本不是什么问题,第22装甲师就在刻赤海峡那边,坦克乘员有的是。

    问题就在于索廖内的坦克五花八门,有英式坦克、美式坦克、苏式坦克,有用汽油也有用柴油的,火炮口径不一样枪械子弹也不一样。

    这其中尤其是英、美坦克,在苏德战场上德军对其很陌生。

    不过好在第一步兵团在非洲战场上见多了英、美坦克,其中甚至还有不少人会开,与第22装甲师的坦克乘员们交流一番,很快就能操作了。

第六百章 外高加索方面军() 
    外高加索方面军会在所有的部队中最孱弱是有道理的,外高加索位于战线的后方……如果以顿河防线为主防线的话就属于后方。

    这样一来,敌人如果要打到外高加索,就必须从顿河防线打到北高加索再打到外高加索,即便苏军会失败,那溃兵也会一波一波的往后退,打到外高加索时兵源也已经不成问题了。

    问题就在于此时的德军不走寻常路,他们没有按部就搬的从顿河进攻,而是从刻赤海峡登陆经塔曼半岛再沿黑海海岸直插外高加索,这一来就完全使外高加索这个后方暴露在德军面前。

    但尽管外高加索是后方是苏军的弱点,其兵力还是远超过德军:

    隶属外高加索方面军的第43集团军共有9个师,再加上方面直属部队一个步兵师和一个坦克旅,总兵力达到20万人。

    而德军如果不计空军的话就只有6万人,兵力还不到苏军一个方面军的三分之一。

    这也是秋列涅夫大将提议主动出击的原因之一。

    只不过秋列涅夫大将并没有考虑到一点:外高加索方面军的这20万人里绝大多数都是新征召的新兵、海军步兵以及工程辅助兵种。

    工程辅助兵种比如第51筑垒地域。

    苏军有一个很有特色的兵种,就是筑垒地域,它们是用来建造完备工事的,比如之前在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要塞工事。

    外高加索也建有一些工事,只不过这些工事大多是建在高加索山脉上面向北面的防御工事,此时德军从左翼绕过了高加索山脉,就使这些工事完全失去了作用。

    再比如还有在这时期基本无用的骑兵第63师……骑兵师之所以在苏联还没有淘汰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在苏联的冬季往往骑兵比汽车、坦克还靠谱,但在其它时候这些战马就是机枪最好的目标了。

    所以外高加索方面军这20万人里能有一战之力其实只有三个师一个旅,第9、第20山地师,以及直属方面军的步兵第417师和坦克第52旅。

    秋列涅夫大将派出的就是第9、第20山地师,另外再配上步兵第389,骑兵第63师。

    秋列涅日大将的想法很简单,将部队推进至新罗西斯克一带驻扎,那里右翼是高加索山脉,左翼是黑海,用一个山地师构筑一条防线后就可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以两个师配合北高加索方面军进攻索廖内并以骑兵师作为机动部队。

    想法是很好,但德军却并不会按他的想法来打这一仗。

    当天夜里九点整,也就是天色刚刚入黑不久(苏联五月份八点左右天黑),德军部队就从索廖内机场出发直扑新罗西斯克。

    新罗西斯克之所以会成为战场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它是苏军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英国从埃及方向运往苏联的军援就是在这里上岸然后再通过北向的铁路运往苏联和各地的,占领了这里不但意味着切断了这条补给线,更意味着占领了通往外高加索地区的山口。

    七十多公里的路程,德军的先头部队用了三个多小时也就是十二点才赶到。

    之所以这么慢是因为坦克在夜里行军十分困难,尤其编入部队行军的还是苏、英、美、德、捷克这么多国家的混搭坦克,简直就是一个大杂烩。

    这种不统一的装备使德军看起来有些像乌合之众,但看起来是一回事,真打起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坦克虽然十分混乱,但驾驶坦克的却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

    反而是苏军的部队,即便是被称作山地师的精锐部队也是没有战斗经验的兵。

    “苏联人把防线设在城外三公里处!”曼施泰因指着侦察部队送来的地图说道:“防线从黑海一直到高加索山脉,五公里长,一公里纵深,骑兵师安排在最后!”

    “具体兵力布署是怎么样的?”斯莱因上校问了声。

    “我们不知道!”曼施泰因回答。

    接着他又补了一句:“因为苏联人自己也不知道!”

    开始军官们还不明白曼施泰因说的这句话,经过解释后才知道……原来德侦察兵抓了几个俘虏想从他们嘴里问出情报,可是得的却是一片混乱甚至自相矛盾的情报。

    德侦察兵不甘心,又抓了几个俘虏还是这种情况。

    后来侦察兵们才明白这并不是苏军俘虏欺骗他们,而是苏军士兵自己都不确定自己的部队负责驻守哪个位置……苏军的命令下达是比较草率的,他们通常是以口头指示的方式解决矛盾,根本就没有为部队下达详细的书面计划书和时间表,这直接造成苏军在新罗西斯克防线的混乱。

    比如,用于进攻的三个师认为自己明早就要启程前往进攻索廖内,于是他们就将自己的物资和装备尽量往前运进入负责防守的第20山地师的防线,第20山地师发现后续部队进入自己的防线又怀疑自己是否在错误的地点上构筑工事,于是又有些部队又把防线往前推移。最终连苏军士兵自己都有些稀里糊涂的。

    最后德军侦察兵就只能放弃了……因为他们无法搞清楚连苏军士兵都没弄清楚的东西。

    这当然又为德军军官增加了些笑料。

    “也就是说!”曼施泰因指着地图说:“他们四个师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