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匡九合(一代神医在明朝)-第3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总是会成长,通过努力的学习,安子将来也未尝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参谋,呃,不,幕僚!

    现在情况也不复杂,若是朝鲜国的战事团山军大获全胜的话,鞑子肯定是元气大伤,短时间内不会有什么威胁了。张力原本也是打算朝鲜事了就兵发倭国,占下石见银山再说。但是倭国的战争动员能力也不可小觑,远比朝鲜国强十倍百倍,加之又是异国作战,这仗很不好打。

    团山军最怕的就是被倭国拖入持久战而不能抽身,现在大明关内形势恶劣,团山军的主力绝对不能被长时间牵制在倭国。

    康兴安想了好半天,忽然开口道:“大人,属下觉得鞑子崛起于辽东,有一件事虽然我大明痛恨不已,可若是站在鞑子的角度考虑,他们确实是做得很好……”

    “哦?”张力眼睛深邃了起来,意味深长地看了安子一眼,追问道:“你说。”

    康兴安低下了头,眼观鼻鼻观心,小声地道:“汉军旗!”

    张力一怔,立刻地反问道:“汉军旗?!”

    康兴安点了点头,道:“正是。”

    马车车厢内沉默了下来,气氛略微有些尴尬,安子说的“汉军旗”是何意张力再清楚不过。

    思索片刻之后,张力微微一笑,欣慰地看了康兴安一眼,道:“你说的很对,我知道该怎么拿下石见银山,而又不会陷入倭国的战争泥淖了!”

    康兴安抬起头来,看见张力眼神中充满了赞赏之色,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未完待续。)

第507章 分崩离析() 
随着汉江的解冻,沿着河岸布防的团山军和鞑子明显活动更加频繁,这一切似乎预示着一场大战即将来临。

    这日午后,汉城团山军议事大厅之中,团山军众将济济一堂,所有人都带着有些激动的神色,因为今日便要决定发起总攻的部署。

    张力依然端坐在主位之上,在今日军议大会之前,他已经做好了进攻的预案。

    与往常一样,张力首先让众将讨论了一番当前形势,众人也都一一发表意见,焦点主要集中在一个地方,那就是如何最大限度的对鞑子造成杀伤。

    经过广鹿原之战以后,鞑子明显对于野战失去了信心。据可靠的消息,现在鞑子对于汉军旗的使用更加的变本加厉,不光是打头阵用汉军旗,就连女真人的八旗队伍里,也开始混编入汉八旗。

    现在想要打歼灭战,恐怕不是那么容易了。

    众人的意见五花八门,最后张力一锤定音!张力做了一个要求所有人安静的手势,而后一字一句地道:“自今日始,所有的鞑子和汉军旗一视同仁,无需刻意区别,一律往死了打!”

    众将都有些疑惑,在大家的潜意识里都是希望能够对鞑子做出最大的杀伤,这样才能起到作用:鞑子最常挂在嘴巴的话,听说是“三条腿的蛤蟆没有,两天腿的汉军旗那还不是要多少有多少?”若是不多多干掉女真鞑子,汉奸队伍补充起来实在是非常迅速的一件事呀!

    就在众将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高元良第一个反应了过来。他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整个人显得神采奕奕。高元良看了张力一眼,微微颔首,表示明白张力的深意。而后,高元良转身对众将说道:“诸位,大家一直认为汉军旗依靠女真鞑子,反过来祸害我大明,罪魁祸首乃是女真鞑子。可是大家仔细想想。实际上却并不是这样。”

    高元良顿了一顿,接着道:“昔年戚少保,宁远伯在蓟镇和辽东之时,女真人有如丧家之犬。比蒙古鞑子还要听话百倍千倍。然则万历年的萨尔浒之战以后,我大明屡战屡败,数十年积威之下,才有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之说。也正是因为这样。投靠女真鞑子的汉奸二鞑子才越来越多。张大人先前抓住女真人猛打,乃是为了摧毁他们的数十年建立起来的心理优势,让他们对团山军感到害怕。现在女真人怕了,所以拉汉军旗来垫背,难道汉军旗都是猪狗,不会长脑子思考问题吗?”

    这话一落地,众将立刻窃窃私语起来,而张力也微微颔首,看向高元良的神色中带着几许赞赏之色。

    确实如高元良所言,仗打到这个份上。汉军旗的人毕竟不是长的猪脑子,他们也会为自己打算!

    不说洪承畴,就说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等人,又有谁人是傻子呢?

    现在需要做的事情,便是换一个姿势,把汉军旗打疼。先前广鹿原之战尚可喜部已经被打得溃不成军,若是将汉军旗的标志孔有德不打残的话,满清的驱使蒙汉八旗的战略一定会加速分崩离析。

    废掉汉军旗的话,相当于斩断了满清鞑子的一条手,还是最有力的右手。没有了汉军旗这等“仆从军”。不管怎么打,女真人的人口基数绝对支撑不了团山军后续的战略打击。

    这样一来的话,远比一城一池的去攻打鞑子要好许多。

    就在张力要下达军令的时候,外面忽然快步走进一名小校。将一封情报递到张力跟前。张力微微有些惊讶,若不是十万火急的情报,按规矩是不能闯入军议大会的。

    果不其然,张力拆开信笺一看,整个人眉头深深地锁了起来。

    高元良看见张力如此神情,心里咯噔一下。不禁小声地问道:“大人,发生什么事情了?汉江对岸的敌人并无异动呀——”

    张力将信纸递给了高元良,嘴里蹦出了几个字:“没想到李自成竟然这么快,啧啧,居然建国了,叫什么大顺国!看来山东的卢象升,必须要有所动作了!”

    高元良结果信纸一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李自成建国“大顺”不说,还带着五十万大军连战连捷,竟然一路向京师杀去!

    而最最关键的是,大明北方唯一可战之兵,吴三桂的十万大军,竟然在洛阳按兵不动!

    ……

    是的,关内的情况急剧变化,李自成的势力无比膨胀,甚至不输于原本崇祯末年的情势。

    入春以来,国号大顺的李自成部流贼大军就展开了行动:第一拨出发的是李过和刘宗敏,两人各率五万人马打先锋,渡河进入山西境内。

    他俩的任务完成得顺利得出奇,当然这也是必然的结果,因为山西总兵官王朴已经带着大军“投靠”吴三桂吴公公了,现在人在洛阳,山西几乎就无兵防守。

    地方官员要么事先闻风而逃,要么就投降,而百姓则更是在“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蛊惑之下,对大顺军夹道欢迎,焚香礼迎。还没有等到李自成剩下的四十万大军出发,山西已经有一大半的地方成为大顺国的领土。

    而李自成还是按照计划,在三月初一出发,从禹门渡过黄河,三月五日,大军包围了山西省城太原。

    王朴跑路之后,太原城中的明军实力与顺军比较起来,无异于“小巫见大巫”:全部人马不足一万,心生降意的更是在半数以上。只有小部分的人跟着山西巡抚蔡懋德竭尽全力的抵抗。然而,这少数人马毕竟抵挡不住既有城外的大顺军猛攻,又有城内想投降的兵将开门迎敌的双重打击,太原城仅仅只抵抗了一天一夜就被攻陷了。山西巡抚蔡懋德率着仅余的数百人,在城中与顺军巷战,支持了不到小半个时辰就全数阵亡,而蔡懋德本人只得退入太原城中的“三立祠”中自缢殉国。

    太原一陷落,山西全境很快就尽数归于李自成的手中。消息传到京师,固然引起了满朝文武的惊恐……(未完待续。)

第508章 席卷() 
攻下山西全境的大顺军士气旺盛得连一天都不休息的继续前进。三月初七日,五十万大军兵分三路,一起往北京出发。

    主力中军自然由李自成亲率,由太原直奔北京。

    南路大军又刘芳亮带领,路线是从黎城、潞安南下到泽州、怀庆,绕道大名、河间、保定到北京。这一路主要的任务是占领北京南面的大片城池,阻挡由南边而来救援京师的明军。

    东路大军由刘宗敏率领,由太原往东,出固关,与南路大军在保定回师之后,一齐进逼北京!

    李自成的主力中军由李过打前锋,三月十三日,李过领军出发,第一个目标就锁定了代州。

    代州靠近宁武关和雁门关,地势非常险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临出发前,熟悉明朝官员的李岩特地向李过提出了意见:“代州总兵官周遇吉是个棘手的对象——其人豪壮勇武,果毅善战,而且个性刚直忠耿,是绝对不会投降的,我军遇上时恐将要付出惨重的代价。但是明国守军大都粮草不足,无法久战。如果硬攻没讨得便宜时,不妨改用断粮断水之策!”

    李过听从了李岩的策略,而事实竟然也如他预料的一般无二。

    从太原一路北上,忻州、五台、岫县全都望风而降,直到代州才遇到了周遇吉的激烈抵抗,一连几天都无法取胜。但是,周遇吉却因为自己内部的粮草不济,又得不到其他地方的援助,只得退入宁武关坚守。

    李自成亲率着大军从二十日出发,二十二日便到达了雁门关。第二天,朔州发生兵变,叛军杀了明军将领之后集体投附了李自成。

    至此,宁武关成了一座彻彻底底的孤城……

    率着残部退守宁武关的周遇吉尽最大努力做好了战备,可是宁武关内的粮食也不多了,全军么一个人都处在半饥饿的状态中。但是。在周遇吉的领导下既没有人有怨言,更没有人有投降之意。

    在这里不得不重点介绍一下周遇吉这位代州总兵官,因为历史上在卢象升死了之后,崇祯朝的武将不管是对满清鞑子还是对李自成那几乎都是开门而降者十之八九。剩下的那一两个基本也就是“挂印而去”。

    可是周遇吉不一样,他是辽东广宁卫人,从小勇力过人,又习得一身武艺,于是入营从军。周遇吉凭借着几次在血战中奋勇搏命。累积了军功,被提拔为京营游击,开始在军旅中崭露头角。原本历史上周遇吉是崇祯十五年才升任代州总兵官的,可是前次鞑子入寇大明腹地,大量明朝将官投降鞑子,加入了汉军旗。鞑子撤出关外以后,朝廷无可用之兵,亦无可用之将,故而周遇吉便被破格提拔,升任代州总兵。

    代州在山西。这里本是山西总兵王朴的地盘——从军事实力上来说就可以看出,王朴坐拥数万雄兵,而周遇吉手下只有数千老弱而已。来到代州之后,周遇吉尽忠职守,勤于练兵,麾下的人马和资源虽然不多,他却先从淘汰老弱、打造武器开始下手。然后招募精壮,加强训练,把自己麾下的数千人马训练得颇为精良。

    代州连日几战,周遇吉固然因为缺粮而无法持久。却也大挫了顺军的气势,他对自己部下的作战能力感到非常的满意。

    也难怪在历史上的甲申国变之年,当明军一触即溃望风而降的时刻,周遇吉特立独行的举动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历史上均产生了深远影响。李自成因此一度准备撤回陕西。农民军攻入北京之后,士卒们还在说:“如果每一镇的主将都象周总兵那样,我们如何能够到达这里?”弘光帝在南京即位之后,追封周遇吉为太保,谥号忠武,列祀旌忠祠。

    现在还没等到崇祯十七年。李自成便挥师进逼北京,不得不承认还是团山军异军突起以后带来的巨大变故。

    原本建奴入寇大明只是为了劫掠财帛女子而已,可是在崇祯五年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当时黄台吉的满汉八旗虽然被张力的团山军屡屡击败,可是鞑子却招降了洪承畴和祖大寿,以及大量的明军以充实汉八旗。

    宣府、大同、山西乃至整个大明北方,基本没有什么可战之兵,形势远比崇祯末年更为恶劣。

    所以,风云际会之下,李自成的农民军提前数年壮大了起来。

    在明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卢象升算一个,周遇吉也绝对算一个。

    眼下敌人进攻宁武关的情势,他看得清清楚楚——顺军的总数高达五十万,虽然以流贼一贯的尿性,恐怕一大半都是些“农民”军,但这次却实实在在的有好几万的老营悍匪。更为要命的是,大明各地的守军摇身一变,也成为了大顺军的一员。这些人马都是有战斗力的,不比普通百姓。

    大顺军虽然不劫掠贫苦百姓,却对中产阶级以上的人大肆杀戮,短短时间里也累积起了巨额的财富和粮草,不管从什么方面的条件来看,宁武关的周遇吉和他麾下的五千人马,都是处于绝对的劣势。

    这些周遇吉又何尝不知?可是他没有退缩。

    周遇吉命令士兵们将老旧的弗朗机炮运上了宁武关的城楼,架设好之后,又准备了大量的守城物事,诸如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