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我成了张角师弟-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马勃菇及其其他具有止血功效的药材一样,只是能加速血小板的凝结作用,对于大的伤口尤其是动脉血管破裂产生的出血就力不从心了。

    程观的战场经验很丰富,身上伤口虽多但没有一处是致命伤,所以止血后情况稳定,可高腾的几处伤口就深的多,失血情况比程观严重,加上腹部伤口不能敷草灰,所以伤口拖了很久才凝结并开始感染。

    若是放在后世可以立即把高腾送到医院输血,在无菌条件下清理腹腔内的异物缝合伤口,最多一个月就能痊愈,可这个时代的医疗条件对这样的伤势可谓束手无策。

    采够药材回的白牛村,刘启用经过煮沸灭菌的针线尽量清理了高腾腹腔内的异物,然后用消炎杀菌的药汁清洗伤口并缝合,服下汤药后静待着奇迹的延续。

    一整天刘启都没吃什么东西,清理高腾腹腔的时候,翻开血肉模糊的伤口,那红色的肌肉黄色的脂肪和下面不时蠕动的青色肠子让刘启差点当成吐了出来,直到现在一想起那情景胸口仍然会一阵翻腾。

    不过刘启望着虽然仍在发烧但脉象明显增强的高腾才觉得好受了些,奇迹真的出现了!

    也算是苦尽甘来,现在所有人看待刘启这个年纪刚刚及冠的年轻人都透着发自内心的敬佩,敬佩他的医术高明,敬佩他的义气深重。

    对于所谓高明的医术刘启心虚的很,不过对于自己的冲动刘启觉得值了,不仅高谭他们几个部下对自己死心塌地,甘宁也对自己倾心相待,就连一向不怎么友好的关昭和他手下那些无赖们的态度也亲近了很多。

    刘启本看不起这些地皮无赖,可经过昨夜并肩杀敌后对他们的印象大有改观,其实无论什么行业什么人,都是分三六九等的,攀谈之中刘启了解到这些人并非那种为非作歹鱼肉乡里的人渣,只不过都是些叛逆冲动的年轻人,喝酒打架调戏良家女子是有的,但并没有真的做过什么恶事,甚至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读过书,也算半个知识分子呢。

    年轻的他们对甘宁关昭这样武艺高强行侠仗义的人物最为崇拜,而刘启一个照明就摆平了关昭,武技强悍又重义气,出身好却毫无傲气,在众人眼中俨然成为新的偶像。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建立的,尤其是可以托付生死的那种信任更为可贵,很多人一辈子都无法得到,但昨夜的经历却让所有人都对他放下了全部的敌意和戒心,愿意和他倾心相交。

    刘启出于本能的冲动之举也无意中为他收获了一大笔宝贵的财富。

    高腾的情况不适宜颠簸,所以甘宁安排人手远远的在四周布置警戒,确保若有追兵接近能及时预警。

51。不离不弃() 
    一日一夜未合眼的刘启则在高腾旁边就地倒头大睡,有甘宁主持大局,高谭高敬在身边护卫他完全不用操心,所以这一觉睡的格外安稳。

    天亮后刘启睁开眼睛看到众人脸上都是一片喜色,知道伤员们的情况定是好转了,果然,高腾的体温降了不少脉搏也有所增强,表明他的身体机能开始恢复,可以说不出意外的话算是脱离生命危险了。

    而其他伤员的情况也都稳定,大部分都苏醒了过来,刘启匆匆洗了把脸就去看望伤员,亲眼看到他们的确恢复的不错心里大感轻松。

    体壮如牛的程观竟是最先一个醒过来的,见到刘启后这杀人不眨眼的铁汉竟然像个孩子一样哭的说不出话来,挣扎着要起身给刘启下跪,刘启急忙好言安慰了半天才平复了程观激动的情绪。

    看到刘启露出肩膀上包扎伤口的布条程观一脸惭愧:“小人一条贱命怎么值得先生如此啊!”

    古人的阶级观念实在是根深蒂固,就是磨破了嘴皮子也难以改变,刘启很是无奈,只好凝眉佯怒道:“文长今后可还愿跟随我左右么?”

    程观吓了一跳急忙答道:“自然愿意,小人对先生绝无二心!”

    “兄弟之义,不离不弃!”刘启起身抬手环指着在场的众人一字一顿的说道:“今后在我军中所有人都要牢记此言,只要能做到这八个字,那么你们将永远不会孤军奋战,你们的袍泽兄弟将时刻在身旁和你们并肩杀敌!”

    高谭高敬单膝跪倒热泪盈眶齐声喊道:“主公!我等誓死追随主公,永不向背!”

    程观也再度挣扎着要起身行礼,哽咽道:“主公!小人这条命今后就交给主公了!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而屋内的其他人听了刘启的话眼光也炙热了起来。

    第一次听人称自己为主公刘启感到很是别扭,同时心里也为得到程观他们的真心认同而感慨万千。

    可是在门口,刚刚换哨归来的关昭看到手下们的表情很是不忿,此子这是在借机收买人心挖自己的墙角啊,这还了得?!

    关昭冲身旁的甘宁使劲使眼色,像是在控诉刘启的不道德行为,可看到甘宁压根儿未曾留意自己只好恨恨的瞪了刘启一眼返身出了门。

    刘启也注意到了甘宁和关昭,看来没有追兵跟着,不由彻底安下心来,安慰了程观几句后迈步来到甘宁面前。

    “叔然兄这是……?”刘启看着气冲冲离去的关昭问道。

    甘宁无奈的摇摇头微微一笑:“二哥只是口硬罢了,心里却是对子渊佩服的很哪,子渊见谅。”

    刘启急忙摆摆手笑道:“哪里哪里,我对叔然兄只有万般感激,别无他念。”

    甘宁突然问道:“子渊可愿与我出去走走?”

    “呃,当然,兴霸兄请。”刘启一愣,随即明白甘宁的意思,让高谭高敬自去休息,随甘宁往山坡上走去。

    甘宁一直没有主动说话,而刘启则紧张的像个初次约会的小男生一般,他明白甘宁的意思,人家这么多人不明不白的跟着自己卷进这天大的是非之中并且死伤过半,是该给他们个交代了。

    可是刘启却不知该从何说起,他实在太想把甘宁这员猛将收归帐下了。

    盘算了半晌刘启仍然理不出个头绪来,索性开门见山了:“兴霸兄,和我一起去江东吧!”

    甘宁没想到刘启没头没脑的来了这么一句,不由的一愣,随即不解的问道:“江东?子渊去江东做什么?”

    刘启诚恳的说道:“兴霸兄,刘荆州绝非良主,兄若有意闯出一份青史留名的功业,非往江东不可成事!”

    甘宁越听越难以明白:“子渊难道欲往江东投奔扬州刺史刘繇?”

    刘启摇摇头笑道:“呵呵,兴霸兄,何必非要去找人投奔,难道我们不能自己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基业来么?”

    “啊?!”甘宁大吃一惊,愣了好半天才确信自己没有听错,上下打量着刘启。

    这个年轻人志向竟然如此远大,或是其只是一个夸夸其谈志大才疏的狂徒?

    不过甘宁不得不承认,自己被多年来寄人篱下郁郁不得志,年少时的锐气已经几乎被消磨殆尽,可竟然被刘启简单的一句话就重新激起来了。

    “子渊,此话当真?”甘宁没有了往日那般镇静自若,声音竟有些微微发颤……

    除了外出值哨的,关昭剩余的手下都各自蒙头睡大觉,若在平时他们定然是聚在一起喝酒赌钱谈天吹牛,可现在谁也没这个心情了,昨日将村中死难的村民埋葬后一股阴云笼罩在众人心里久久无法散去。

    更主要的是他们的关二哥现在看谁都不顺眼,谁也不愿在关二哥气头上找不痛快,所以众人都离他远远的,老老实实的各自休息。

    关昭正独自在村子漫无目的的遛弯呢,看到甘宁和刘启朝村外走去就不自觉的远远跟着后面,他们两人在一个山坡上停下后关昭也靠在一棵大树边折了枝长草叼在嘴上斜眼望着他们。

    关昭其实对于刘启的义气深重关昭是打心眼里佩服,否则也不会同意冒着有去无回的危险帮助他救人了,只是对于初次见面的那一摔之恨,痴迷习武的关昭一时还转不过那个弯儿来。

    他认为刘启是用诡计才赢了自己一招,若凭真功夫刘启那细胳膊嫩@腿儿的自己一巴掌就能拍折了,所以总对身边众人对刘启的敬佩和亲近感到不舒服。

    甘宁无论哪方面都比自己强,都佩服甘宁我没意见,但你刘启可不够格!

    关昭早就想找机会再和刘启较量较量,一直碍于刘启为伤员治伤腾不出空才没开口,此刻好容易找到机会关昭按耐不住,将口中的草根往地上一摔大步朝两人走去。

    此刻甘宁和刘启两人已是越谈越投机,甘宁经过短暂的激动之后很快冷静了下来,提出了种种不解,毕竟这个时代江东的大部分地区相比中原来说还是一片荒蛮之地,从零开始创业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虽然选择江东作为起点只是刘启一时的心血来潮,当时毫无头绪的刘启仅仅是为了找到孙策帮助他打天下,不过刘启也没天真到干等着坐享其成,他亦仔细分析了这个计划的种种优势和不足,结果是令他极为满意的。

    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他对这个时代有限了解的基础上,不过刘启的真实目的是没法找人来商量的,所以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随机应变了。

    因此刘启对说服甘宁可谓胸有成竹,因为熟悉这段历史的刘启清楚甘宁是不可能甘于在刘表手下碌碌无为的,那么定然会对自己的“江东之策”动心的。

    不过尽管如此刘启还是极为紧张的期待着甘宁的答复,现在刘启提到嗓子眼的心终于可以放回肚子里了。

    刘启充满自信的侃侃而谈对答如流,将甘宁的顾虑一一打消。

    其实比起说服刘洪来说刘启这次轻松了很多,甘宁作为一名职业军人,对什么人口农业吏治等等政事并无太多概念,他更关心的自然是军事问题。

    这个时代信息传播手段极为匮乏落后,甘宁虽然读了几年书,但所学实在有限,和刘启相比,对于天下大势的把握就如同他们二人之间武艺的差距一般悬殊。

    经过刘启详尽的讲解甘宁可谓大开了眼界,也明白了江东的得天独厚之处,如今各方诸侯又和洛阳的董卓相互牵制,完全无暇顾及远离中原的地区,而江东周围实力较强的是荆州的刘表、汝南的袁术和徐州的陶谦,此三人都是自守短视之辈,不足为惧。

    现在江东各郡本身实力不强,的确是趁虚而入的好机会,只要占据任意一郡,远交近攻吞并弱小,暗自积蓄军力,那么等到各方诸侯注意到之后已经为时已晚,因为长江天堑可抵得上十万雄兵,谁敢轻易来犯?

    对于这一点甘宁自然是稍稍一点就明白,最好一丝顾虑也烟消云散了。

    更让甘宁振奋的是得知刘启真实的背景,世族豪门出身的刘启非但毫不介意自己的低微出身,反而对自己推心置腹,如此的诚意让甘宁心中感激不尽。

    汉代选拔官员主要有两种制度,一是“察举制”,就是地方官员通过考察把品德高尚、才干出众的人才推荐给朝廷,经过考核,然后授予官职,察举的科目主要有后世耳熟能详的孝廉和秀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还有明经和贤良方正。

    朝廷会提出一些治国和经义方面的问题进行考核,叫做“策问”,应举者回答朝廷提出的问题,叫做“射策”或“对策”,被察举的人需要通过一次或数次策问才能被录用。

    察举制始于汉高祖刘邦,至汉武帝时正式成为一种制度,意在打破门第阶层的限制发掘社会下层才德并重的人才,可对于汉代的教育普及程度来说,察举制的效果并没有起到什么历史性的作用。

    因为即使蔡伦在公元105年改进了造纸术,当时的纸在造价和产量上仍然根本无法在中国大范围普及,更不要说之前的年代了,所以在两晋以前竹简和昂贵的绢帛还是中国主要的书籍载体,也就意味着书籍是平民百姓难以接触到的珍贵物品。

52。擒拿术() 
    不过平民阶层也不是完全没有做官的机会,另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是征辟制,就是征召名望显赫的人士出来做官,有皇帝征召和府、州郡征召两种,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前者多为名望高、品学兼优的社会名流,被征召者多为以要职,称为“征君”,和平民百姓没什么关系。

    而州郡征召就是州牧、郡守等高级官员,可自行征聘僚属,任以官职。

    甘宁十八岁时就曾被当时的蜀郡太守赏识从而征召出仕,任蜀郡郡丞,不过以他的秉性当然难以在官场久留。

    征辟制可以说是完全被士大夫阶层牢牢把握着,平民百姓想靠这条路晋身无异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