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末逍遥游-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便是成为傀儡,胡昌翼也未必会有好下场,到了最后,难免会像他的哥哥唐哀帝那样,在失去一切利用价值之后,被人暗地里毒死,与其这样活着,还不如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头百姓,至少可以善终。

    由于李盛在吉州城获得了许多好评,尤其是生擒了楚军派来的死士,立下了大功,本来没想到李盛真能有所作为的徐温对他很是器重,他从吉州回来后,徐温便有了提拔李盛的想法。

    可是,徐温的嫡长子徐知训却在徐温面前说了许多关于李盛的坏话,徐知训深知李盛是徐知诰那边的人,他可不希望徐知诰的人一个个平步青云,那样的话,对于他来说都是一种潜在的威胁。于是,徐温给了李盛一些丰厚的赏赐,却给他安排了一个毫无实权的闲职,让他到右牙都指挥使衙门做一个普普通通的胥吏。

    徐温当然明白大儿子的小心眼儿,可是,他更想在几个儿子间搞平衡,对于徐温来说,李盛不过是一个年轻有为的属下而已,现在淮南军还没面临严峻的形势,还不需要让李盛这样的年轻人承担起更重要的责任。

    其实,李盛本来也不是那种雄心勃勃的人,他倒是很满意现在这种安排,整日里在右牙都指挥使衙门里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但却是衣食无忧,他反而并没有觉得自己受到了任何冷落。

    没过多久,乐平公主终于回来了,李盛的心情顿时就好了一些,不过,乐平公主的脸上却没有笑容,她的目光中也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阴郁,整个人也比以前明显瘦了些,不用多说,她想必是已经知道了唐哀帝被杀的噩耗,不过,这早已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自从唐哀帝将皇位禅让给朱温那天起,他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会是这个下场,就像当年三国时期的汉献帝那样。好在乐平公主终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弟弟胡昌翼,这也算是差强人意,他们大唐皇室毕竟是还有一根独苗。

    几天里,乐平公主张嘴闭嘴都是把她的弟弟胡昌翼挂在嘴边,总是夸她的弟弟自幼熟读圣贤书,文采出众,于是,李盛开始不动声色地随声附和,像个暖男一样安慰乐平公主,他要让乐平公主的心情好起来,他不希望唐哀帝被杀这件事就像一团阴霾笼罩在乐平公主的心头,这已经过去的一切必须彻底烟消云散才行!

    这段时间里,李盛有足够的时间与乐平公主一起切磋武艺,通过练武发泄心中的郁闷,这其实也是忘却伤心事的一种手段,乐平公主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李盛当然也乐得个逍遥自在。然而,乐平公主却仍然念念不忘要带着胡昌翼上崆峒山习武。

    对此,李盛便适时地给乐平公主泼了一盆冷水,在他看来,胡昌翼现在没有一兵一卒,即便是他将来学了一身好功夫,他的武功足可以独步天下,又能怎么样?难道仅凭他的血肉之躯就可以冲入戒备森严的洛阳皇宫里诛杀奸贼朱温?现在,大唐已经寿终正寝了,就算是除掉了朱温,其余那些拥兵自重的军阀也不会真心实意地重建大唐。

    对于这一点,作为穿越者,李盛自然是了然于胸的,无论是后来的南唐还是后唐,都只不过是一个短命的政权,最终都在五代十国的更替中成为了匆匆过客。

    李盛的话让乐平公主顿时冷静了下来,沉思许久之后,乐平公主终于认识到了这一点。不过,即便是不再奢望像汉光武帝刘秀那样中兴皇室,她还是要报仇雪恨,她可以不让弟弟胡昌翼参与其中,但是她自己早晚要闯一闯洛阳,她一定要行刺朱温,她的父亲和那么多兄弟死在了奸贼朱温手中,血海深仇不共戴天!

    李盛苦苦相劝,但却依然无济于事,侠以武犯禁,现在的乐平公主已经完全被仇恨占据了头脑,作为一个崆峒派的武者,身怀绝技却不去报仇雪恨,她自己都不能原谅自己,找到失散多年的弟弟之后,她的心愿已了,以后的岁月,刺杀朱温就是她的头等大事。

第248章 多事之秋() 
乐平公主暂时还不会轻举妄动,她需要认真准备一番,然后再动手,务必要做到一击必杀!为此,在以后的几个月里,李盛与乐平公主不分昼夜地苦练武功,就连洪飞虎也参与到其中。

    三人经常互相切磋,交流彼此对于武学的心得,互相之间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即便是到了晚上,李盛和乐平公主也都在彼此的卧室里练功。

    其实,若不是因为现在李盛家里的下人比较多,乐平公主担心他们在背地里嚼舌头根,否则,乐平公主甚至不介意与李盛在同一间卧室里练功,她曾经听说过有一种被称为“双修”的功法,如果男女一起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神奇效果!在乐平公主看来,人的身体不过是一具臭皮囊而已,对于武学精益求精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能够将武功练到陈抟老祖那么出神入化的境界,她想杀了朱温报仇雪恨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不知不觉间,李盛和乐平公主的武功都已经日益精进,李盛得到陈抟老祖真传的武功也是获得了突飞猛进,他甚至在潜意识里期待着有机会将自己的武功在实战中检验一番,可惜,他现在的工作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不过,他并不知道,这样的机会即将来临了。

    几个月后,春去夏来,然而,朱温的梁军与李存勖的河东军却依然在潞州一带鏖战不休,由于晋王李克用病死,年仅二十三岁的李存勖继位,朱温难免起了轻敌之心,后来,这场已经相持一年之久的潞州攻守战,最后以河东军大胜而告终。此战之中,梁军伤亡的将校士卒数以万计,丢弃的粮草辎重更是堆积如山。事后,就连朱温都惊叹不已,与李存勖相比,他自己的儿子简直如同猪狗一般!

    在这个乱世之秋里,北方乱成了一锅粥,淮南却也不太平,尤其是淮南高层,一场惊心动魄的剧变已经拉开了帷幕。

    不觉间已经到了端午节,广陵城当地有一首民谣,“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就连前朝的唐玄宗李隆基都写过“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这样的名句流传下来。

    大街上,到处都是贩卖粽子和白索子(五彩线)的,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一些小孩子在玩耍,他们那藕节般的小手腕和小脚腕上都系上了精致的白索子,他们的脖子上则是挂着用白索子编制的网兜,里面装着一只咸鸭蛋作为装饰品。

    早在此前一个月,李盛家里的厨子就已经把菖蒲根用白酒泡起来,然后掺进了一点雄黄,再加上一些蒜头和生姜,开始炮制雄黄酒。此时,天气已经越来越炎热,空气也比较潮湿,蚊虫也早已开始孳生,多种疫病增多,雄黄酒则恰好可以用于消毒杀虫。

    不过,李盛却有一种古怪的感觉,右牙都指挥使徐温的府邸近几天一直戒备森严,守在门口的士兵一个个全副武装,杀气腾腾,以前隔三差五就来找他的徐知诰这几天里也一直没有抛头露面,即便是在端午节这样的节日里,大街上也时常可以看见一队队手持刀枪的官兵往复巡逻。

    这天上午,李盛路过弘农王府之时,他更是敏感地注意到,原本守在弘农王府的卫兵也都换上了一些新面孔,李盛顿时大吃一惊,不由得皱了皱眉,这可是非同小可!

    一身普通农妇打扮的乐平公主看了弘农王府的方向一眼,又不解地看了看李盛,有些不耐烦了,催促道:“怎么了?你在发什么呆呢?快点走吧……趁着现在天气还不算热,赶紧去河边采摘芦叶,然后回家包粽子吃,人家都饿了……”

    “没什么,就是感觉到有些不对劲……好了,我们继续走吧。”李盛笑了笑。

    话虽然这么说,李盛一边走,却一边在思忖着,弘农王府的卫兵突然间无缘无故地换了些新面孔,这可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信号,莫非是张颢和徐温的人要对弘农王杨渥下手了?他绞尽脑汁地思索着,在他的记忆中,杨渥是个短命王爷,但他却不知道杨渥的具体死期,难道就在这几天?想到这里,李盛不由得直冒冷汗。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完全是在意料之中,作为傀儡的下场就是这样。

    像汉献帝那样的年代久远的不说,就拿最近的唐哀帝的例子来说,当权者上位之后,一旦完全控制住了局势,就会对傀儡狠下杀手。在这个城头变幻大王旗的世道里,谁的拳头硬,谁就说的算!

    李盛一路上胡思乱想着,不知不觉间,他和乐平公主已经来到了河边,道路的两边都是高大挺拔的枫杨树,而在前面不远处则是野草遍布的浅滩沟壑,一些农民正在将自家的黄牛放牧在浅滩上。

    芦苇喜欢水,一般都生长在湿润的浅滩上,一丛丛芦苇几乎都有一人多高,苇杆粗壮,苇叶细长而又翠绿。此时,那里已经有许多人了,他们三三两两地一起,在河边采摘芦苇叶。

    “我的姑奶奶啊,你在采摘芦苇叶的时候,千万要小心,以免被那些芦苇叶锋利的边缘划破手。”看着乐平公主跃跃欲试的样子,李盛连忙出言提醒。

    乐平公主笑吟吟地点了点头,旋即便开始采摘,虽然乐平公主从小就不事稼穑,笨手笨脚,但是李盛的动手能力还是很强的,没过多久,两人就采摘了一大摞芦苇叶,两人都很有成就感,这才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欢欢喜喜地原路返回。

    回到家里之后,李盛将这些芦苇叶清洗干净,交给了家里的几位厨师。看着厨师们包粽子,乐平公主也心血来潮,撸起了袖子加入了其中,不过,她包出来的粽子居然都是圆溜溜的,着实令人不敢恭维,李盛看在眼里,不由得有些好笑。

第249章 十二红() 
“好了,姑奶奶,你暂且歇会吧,让我来吧……这包粽子啊,看起来简单,其实也是个技术活儿,而且,包出来的粽子好吃不好吃,不仅在于包的馅料如何,最关键的还在于煮粽子的火候。如果你感兴趣,你愿意在旁边学学也行,嘿嘿……”李盛笑眯眯地提议,一边说,一边开始给乐平公主示范起来。

    其实,李盛在后世里就曾经亲手包过粽子,包粽子的时候,讲究包得紧而且要裹得实,粽子越是紧实,吃起来的滋味越好。李盛也注意到,广陵城的人更加喜欢看起来很精致的小脚粽,至于个中缘由,他也并不清楚。

    这一次,李盛打算多包些粽子,他要让家里的所有下人们都能吃饱,这些下人来到家里的时间并不长,李盛需要拉拢人心。

    不过,这些厨子中的大厨师朱师傅却有一种盛气凌人的傲气,此人三十多岁,肥头大耳,虎背熊腰,脑袋大,脖子粗,一看就是个伙夫。

    据朱师傅自己所说,就连著名的洛阳流水席他都会做,他甚至曾经得到过驰名天下的女厨师梵正尼姑的亲手指点,尼姑梵正以创制“辋川图小样”风景拼盘而闻名天下,她被称为是拼盘的始祖,号称“菜上有山水,盘中溢诗歌”,更加令人敬佩的是,尼姑梵正的文学素养也很非同一般。

    看到朱师傅这种心高气傲的样子,李盛就想挫挫他的傲气,灵机一动,李盛就计上心来,想出来一个法子,他要让朱师傅做个“十二红”,所谓的“十二红”是指十二样自然红色,或者经过烹调之后颜色发红的时令菜肴。

    那时候,广陵城还没有这种习俗,但是李盛却知道,在后世里,扬州人过端午节都讲究要吃十二红。

    果然,这一下子就让朱师傅感觉到有些为难,冥思苦想了片刻,朱师傅这才说出来几样菜,包括咸鸭蛋、煮黄鱼、炒虾子、炒红苋菜、烧仔鹅、樱桃、枇杷、红杏、红烧扒蹄和雄黄酒,然后,朱师傅就挠了挠后脑勺,脸色憋得通红,至于剩余的那几样菜,他一时间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来了。

    “嘿嘿……”李盛笑了笑,道:“还有两样菜,烧仔鸡和炒长鱼,这十二红共分为四碗八碟,也就是四个凉拌,四个热炒,四个烧菜。我们之所以要吃这十二红,一是为了期盼以后的日子红红火火,二是因为端午节当天吃这些红色的菜可以辟邪!”

    朱师傅闻听此言,不由得大吃一惊,想不到自家主人虽然年轻,但却对于饮食方面有这么多的了解,先前自己有些倚老卖老,又仗着是徐知诰推荐过来的,在主人面前有些托大了,想到这里,朱师傅不由得有些尴尬。

    李盛早就将朱师傅的表情变化看在眼里,他捉狭地笑了笑,道:“这个其实还不算什么,本官还自创了一种简易而又鲜美的佳肴,名字叫做火锅,朱师傅,我估计你从来没有品尝过……当然,如果你感兴趣,本官可以透露一下这种美食的做法。”

    “烦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