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315章 休养生息()
这些“增税”都附着在正税上,其他还有和买、和籴、免役钱、助役钱、折帛钱、月桩、板帐、经总制钱等。这些属于朝廷认可的“法内之征”,各地增税的手段不胜枚举,其超过正税至少在两三倍以上,极端的甚至达到十几倍乃至几十倍。当时进士林勋便说:“本朝二税之数,视唐增至七倍”。
除此以外,宋朝各地方政府的法外加税更是多不胜举,孙珲甚至很难做出一个比较全面的统计。以统称为“杂钱”的各色杂税为例子,就包含有农具、牛皮、面钱、鞋钱、大礼银钱、天申节银钱、人使岁钱、亭馆钱、雇船钱、帖拨钱等等等等,几乎无事不税、无物不税。
在宋朝,由于中央榨取地方太过,促成地方再去压榨民间,各地方设置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花样之繁、负担之重,在中国历史上位列前茅。同时,不严谨的财政管理制度,也让许多地方官员趁机贪污腐化,鱼肉百姓,极大的加剧了宋朝的社会矛盾,促使社会进一步走向瓦解。
而孙珲现在要做的,便是借此次战胜金人入侵的机会,以构建强化国防的名义实施强有力的改革,改变宋朝“国富民穷”的模式,使其社会发展走上良性轨道。
由于此次大宋朝险些给金兵灭掉,可谓“创深痛巨”,朝野上下都有反省意识,要求变革的呼声日高,在这种氛围下,孙珲得以在幕后悄然实施着他的计划。
只要他将历史改动得越大,时空天堂公司翻盘的机会就越小。
当然,改变历史,成就一个不一样的强大宋朝,对他来说,成就感也是不小的。
除此之外,孙珲做的另外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将自己所知的这个时代能够应用上的军事技术知识,尽可能的传授给狄锋、岳飞、高宠等年轻的新锐将领。
时间飞快的过去,转眼间,便到了麟瑞三年的春季。
经过一年半时间的休养生息,宋朝很快恢复了国力,在孙珲的暗中推动下,何栗、李纲等人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减税改革,取消了很多苛捐杂税,同时赵佶又颁布诏令,命令各地官府设立“常平库”,收存朝廷允许地方收取的杂税收入,以备地方出现紧急情况时支用。这些措施使民间税负大为减轻,农业和工商业再度繁荣起来,而地方官府因为有了自己的库藏,逢水旱灾害时不必向朝廷请援,即可自行调用物资救助民间,行政效率大大提高,大量杂税的取消也使得官民矛盾得以缓解,宋朝的社会又重新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
而为了改变宋朝“崇文抑武”的传统,孙珲刻意的提高“武圣”姜子牙的地位,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祭祀活动。
事实上,姜子牙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武圣人,是当之无愧的。
民间传说中,商灭之后姜子牙执封神榜,为天下英雄封神,地位崇高。姜子牙即是武神,也是智神。真实的姜子牙半生寒微,直到七十岁才出山辅周佐文王、周武王灭商,立下了千秋功业。灭商之后被封太师,封地齐国,后世春秋战国之齐国国君即是姜子牙的姜氏一脉。太师职位既管军事,又理政事。是群臣之首。
文学方面,姜子牙著有兵书《六韬》,为武经七书之一。
简单的说,姜子牙这个人,文治武功方面几乎无可挑剔。所以后世对他也是非常推崇。后来孔夫子说到姜子牙,也赞叹道:“太公,兼利天下者也。”
到了唐朝时期,尚武的唐太宗对智慧无双的姜子牙非常崇拜,于是就尊姜太公为武圣。到了唐肃宗时期,开始设立武庙,让姜子牙享受人间烟火,并追封姜太公为武成王,祭祀等同孔子。并给姜子牙配置了亚圣十哲七十二将,姜子牙塑像居中,张良为副,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勣位左;张良,田穰苴,吴起,乐毅,孙武位右。下首还有廉颇,孙膑,王翦,关羽,苏定方,韩擒虎,谢玄,宇文宪,周瑜等历史各代名将七十二名,这种武庙配置,堪称史上最豪华阵容。宋真宗赵恒在位时期,继续加封姜子牙为昭烈武成王,仍以姜子牙为武圣,主祀武庙。
为了提高武将们的地位,孙珲还刻意的强调文圣孔子对姜子牙的赞美,并将岳飞阵斩金帝完颜吴乞买的英雄事迹广为宣扬,使岳飞的大功天下皆知,岳飞本人也成了继狄青之后宋朝青年人的又一个偶像。除此之外,孙珲还促使孙傅上奏朝廷,为狄青的无罪被免平反,纪念表彰狄青当年的功绩,皇帝赵佶随后下诏为狄青竖碑立像,派官员春秋致祭,并追封狄锋等狄氏家族后人。
经过这样一番运作,宋朝武将的地位得以提高,虽然张叔夜、宗泽、王彦等统兵大将的权力依然受到不少的限制,但较以往还是要好得多,宋军兵将的战斗力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比之下,金国的实力则下降了许多。
金军退走之后,便和中原地区断了消息,宋军收复燕云十六州后,得到的消息主要来源于从金国南返的汉民。据这些人说,金军回国之后,国内很快便发生了变乱,经过一番血腥的杀戮,最终“大太子”粘罕即完颜宗翰夺得大位,成为金国皇帝。不过完颜宗翰一上台便宣布对宋称臣,主动去掉了帝号,自称“大金国主”,并声明遵守此前宋朝方面提出的“放还汉民”和约条件,是以被金人掠往北方的大量汉人民众得以返回家乡。
孙珲明白完颜宗翰为什么会这样做,他担心宋军在夺回燕云十六州后,以此为跳板,继续北进,灭亡金国,是以才做出了如此的低姿态,当然这当中也包含了对自己的深深忌惮。
孙珲相信,只要完颜宗翰能够找到反制自己的手段,他是一定会发动反攻的。
第316章 富国强兵为哪般()
但金国的情况和大宋完全不同,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经济基础薄弱,人口又少,遭到沉重打击之后,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所以完颜宗翰才担心宋朝就此灭了金国。但孙珲了解宋朝的底细,知道以宋朝现在的军力,灭金是力不从心的,更无法消化原辽国的土地,所以也选择了低调行事,促使宋朝廷接受了金人的乞和,以巩固燕云十六州为主。
在完全将燕云十六州融入宋朝之后,孙珲接下来的计划,仍然不是灭金,而是灭掉西夏。
党项人建立的这个有如牛皮癣一样的国家,恶心宋朝的时间实在是太久了。
现在宋朝北方的两个强敌辽和金都已经废掉了,正好可以腾出手来,没有后顾之忧的解决掉西夏。
现在的孙珲,终于理解了历史上王安石变法的真实目的,新法所有举措的核心内容,为什么他的步调走得那样急,为什么不先把“吏治”等前期工作做足。
这个问题可以用熙宁变法的一个常见词“富国强兵”来概括,但并不准确。
历史证明,富国与强兵并没有统一性,有时甚至正好相反。历史上经常出现的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越穷的国家,战斗力反而越强,一旦国家富裕了,百姓们有钱了,战斗力反而直线下降。例子非常多,比如古罗马帝国毁于蛮族,西晋时五胡乱中原,还有这时险些发生的北宋灭亡记,以及灭掉北宋的金国在更野蛮更落后的蒙古人面前死得有多惨。所以“富国强兵”其实只是个便于宣传的口号而已,根本与事实联系不起来。王安石变法的真实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迅速地筹集军费。
在此之前,几乎所有的史书,尤其是近现代的著作里,都把改革的目的与王安石、宋神宗的个人追求,心性表现结合起来谈。比如他们是爱国爱民的,是有远大理想的,甚至是走在时代的前面,要改造行将腐朽的宋帝国而努力的罕见圣贤。
而仔细研究变法的前因后果,会发现一个事实。宋神宗、王安石肯定是热爱着自己的国家,以振兴华夏为己任,尤其是宋神宗,他的目的是想让国家富强,打垮西夏,收复燕云,威服辽国,恢复汉唐时代的辉煌。这是超越了宋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终生成就的伟大抱负。
但是实现的步骤过程,绝不是人们平时所想像的那样充满了传统意义上的仁爱道德,他们所选择的振兴之路非常凶险,是一个速成之法。而这个法,是一把可怕的双刃剑。
而名将王韶的平戎策,确定了宋朝在神宗年间的发展方向,其运作意义直接影响到后来哲宗、徽宗,几十年间宋朝每一位皇帝都把它当作金科玉律来奉行。
王韶在平戎策里说,欲取西夏,必先复河、湟。只要宋朝抢先得到河湟,西夏人就有腹背受敌之忧。这是利;如果让西夏人先得到河湟,后果不堪设想。那时党项骑兵没有了后顾之忧,向宋朝发兵的力度会比李元昊时期更强。秦、渭两地首当其冲,兰、会两州先被割断,古渭境陷入瘫痪。这就造成了以前范仲淹、韩琦、狄青等人都不曾面对过的恶劣形势。
仁宗时期,李元昊哪怕打穿了陕西路,都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继续进兵,挺进宋朝腹地。这看似一条光明大道,可那会激起宋人陷入死地之后的剧烈反抗,除非李元昊能一战定中原,不然他得不到什么具体好处。
可如果西夏人得到了河湟,他们可以向西南方发展,在秦州以西的重镇武胜位置建立堡垒,那时随时可以发兵侵袭洮、河两地,宋朝的陇、蜀等州郡都在攻击范围之内。那时宋朝等于面临了一大片新战场。如果发兵去救,陕西方面的兵力、开封附近的兵力都会被分散,那样处处皆备,等于处处松散,等于无备。党项人随意选哪里进兵,都会让宋朝应接不暇。
局面恶劣到那一步,宋朝基本上就算死梗了。很简单,想抵抗,只有增加军队,增加军队,就要多加粮饷,多加粮饷,宋朝唯一能立于周边各蛮族环绕下还能保持生存的武器——经济,就注定了崩溃!到时救无所救,从根子上烂掉了偌大的文明之邦,幅员万里的大宋朝,居然被区区新兴的野蛮小族西夏人搞死,想想都让人觉得耻辱。
而这一切,都源发于最初始的那一点——是否保得住河湟。
若西夏得到河湟,是宋朝腹背受敌,应接不暇。而宋朝得到河湟,是西夏人腹背受敌,应接不暇。这是最根本、也最显著的区别。
讨论出战争的必须性之后,王韶还谈到了得到河湟地区之后的后续性。打河湟不同于打西夏,西夏那片地方,除了河套平原一小块之外,全都是穷山恶水,沙漠戈壁,老实说那种破地方,白给宋朝都不要。
河湟不一样。
首先,河湟这片土地在前代一直是汉人的,往远里说,武威之南的洮、河、兰、鄯等,都在西汉版图之内。说近的,河湟之地,在唐朝的安史之乱以前,还是辉煌的大唐的领地。是吐蕃人趁着汉地内乱,乘虚而入偷窃了它。二百年间汉人自顾不暇,久而久之,就把它遗忘了。直到宋神宗时期,各位满腹经纶的“大儒君子”们,还理所当然地把它抛弃。
河湟地区土地肥沃,“所谓湟中、浩亹、大小榆、枹罕,土地肥美,宜五种者在焉。”它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物产丰富,出产稳定,不必宋朝廷向它拨款运粮。
王安石变法走得那样急,那样乱,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为了筹措军费,实现复河湟,破西夏,收复燕云的大业。
事实上王安石也接近成功了,在他的全力支持下,王韶收复了河湟,但王安石罢相后,司马光又放弃了宋军将士们用热血换来的土地,直到三十年后,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十二月,宋军由王厚主领、童贯监军,才再次收复河湟。
第317章 北地异动()
但此时宋朝唯一一支决胜部队的西军,却已经油尽灯枯,辉煌不再了。
从宋徽宗赵佶即位开始,西军先是收复河湟,再和西夏开战,连续不断地打了八年,期间还抽调主力两次南下,一次扫平卜漏,一次平定方腊,接着马不停蹄进军燕云,终于把西军挤干榨尽了,恶果从上至下,没谁能例外,都得咽下去。
西夏趁金军大举南侵之际,又一次占领了河湟。
虽然后来孙珲大破金军,使宋朝得以收复燕云十六州,受到极大惊吓的西夏人退出了部分占据的宋朝土地,但却没有让出河湟。
西夏人同样明白,河湟之地对他们的重要性。
孙珲知道,尽管自己把宋朝复兴的顺序搞颠倒了——现在等于是先恢复了燕云,再收取河湟,但这件事他必须要做,否则宋朝便不会真正安全。
灭掉西夏之后,宋朝便可以专心北方,以燕云十六州为基地北进,徐徐蚕食消化原辽国的土地,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