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族长压力大-第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桂重阳点点头,同意梅小八的说辞。

    他之前变了脸色,不单单是因为饼里有荤腥,更因为这是味道地道的“太史饼”。

    “太史饼”也叫“太师饼”,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则是追溯到殷商时期,武王伐纣,商朝带了大军抵抗的闻太师发明了这种糖烧饼做军粮,后开殷商战败,不过“太师饼”的做法流传下来,后来被误记成“太史饼”。

    另外一种说法,则是说饼就是“太史饼”,是汉代司马迁入狱后,亲朋好友通过关系往大牢里送的糖饼,后来流传开来,就被称为“太史饼”,“太师饼”是误传。

    不知这两种说法到底哪个对,可这饼确实是金陵一代名点。

    要晓得,里面的糖桂花,也是南面的食材,北方并不常见。杜家的“太史饼”不是相似,而是味道已经极为接近桂重阳在金陵时吃过的。

    杜家的厨娘是金陵人?还是杜里正是金陵人?

    要是杜里正不是南方人,没有道理专门养个南边的厨娘在家里。总算是一条线索,杜里正总不可能是凭空而降,只要有线索,说不得顺藤摸瓜就能查到他的底细。

    桂重阳记在心上,就问起秋收的事。

    桂家两房加起来才八亩地,因是下田,原本种的是耐寒的高粱,可在五月底时被下山的野猪糟蹋,后来补种了糜子,如今也到了糜子收割的时候。

    至于梅氏与梅朵得到的那十五亩地,眼下只有地契,之前是被梅童生家佃出去的,佃种的不是别人,正是梅小八的大伯一家。

    早在梅童生过户前,就约定好这一季的佃租依旧交到梅童生手中,今年的秋税却是梅氏自己负责。

    梅家有两个秀才,一个秀才免税八十亩,叔侄两人免税田就是一百六十亩。

    梅童生之前握着梅家两房土地,加起来也不过是六十多亩,剩下的都是梅氏族人的土地,挂在梅家长房名下。

    免税省下的钱粮,则是六成归于梅家长房。

    梅童生之前被逼迫,给了梅氏姑侄分出去十五亩中田,已经是心肝肉疼,如何肯再让梅氏占自家便宜?自是让她自己交秋税去,自己又从族人处收了十五亩的免税田补上。

    因这个缘故,梅氏姑侄名下那十五亩地今年不需要桂家秋收,不过少不得要在秋收后与梅小八大伯家重新约定佃约。

    “春儿说了,家里地少,一两日就差不多了,然后再去杨家、张家帮忙。”梅氏道。

    桂重阳点点头,经历了割麦子,割糜子当也不是什么难活儿。

    尽管桂重阳对农活心中抵触,可也没有只看着桂春劳作的道理。

    梅小八那里,提及秋收,则有些跃跃欲试,又有些恍然。

    农村孩子,有几个不学农事的?就是杨武,不过十三岁,已经跟着父兄下地好几年。

    梅小八这里,梅青木原本是打算今年秋收教他农事的,只是父子缘分薄,没有等到这一日,就成了叔侄。

    *

    一夜无话,次日一大早,桂重阳与梅小八换上旧衣服,带了镰刀去二房与桂春汇合。梅氏与梅朵也同去,打算在厨房帮忙。

    除了桂春,桂二爷爷、桂二奶奶、杨氏也都穿了旧衣,头上包了帕子,明显要跟着下地的意思。

    梅氏见状,不由不安,便要跟着同去。

    至于梅朵,未出嫁的闺女,自没有下地干活的道理。

    桂二奶奶操着大嗓门对梅氏道:“你的手哪里是做农活的?莫要跟着添乱!腊肉拿出来了,就在厨房,还有糜子面,中午蒸窝头,再炖个腊肉雪里蕻!”

    梅氏立时应了。

    不想众人没等出门,杨家众人来了,除了杨金柱、杨武父子,还有杨家长子杨威。杨威与桂春年纪相仿,看着是极相熟的。

    总共就八亩地,自用不了这些人,桂二奶奶与杨氏就留在家中,其他人去了后山的糜子地。

    后山下这一片地,八亩是桂家的,四亩是杨银柱家的,六亩是林家的。

    当初被野猪糟蹋后,桂家、杨家补种的是糜子,为的都是口粮;林家不缺口粮,则叫人种的豆子,肥地用的。

    如今糜子熟了,豆子没熟,林家的地里就没有动静。

    同桂家精工细作的八亩糜子相比,杨家的四亩地依旧是稀稀落落,看着愁人。

    桂重阳看看杨金柱,就见杨金柱也盯着旁边的地,一脸的苦大仇深。

    桂重阳不免好奇,杨金柱家想着妹子与外甥家劳动力少,主动过来秋收,那会不会将兄弟家的秋收也包了?

    不管杨金柱帮不帮兄弟秋收,都不是今天的事,今天大家来收割的是桂家这八亩地。

    虽说桂重阳、梅小八也都拿了镰刀,可谁指望他们真的干活?

    还是桂二爷爷、桂春、杨金柱、杨威几个一人分了一片,另指了地边上的几分地,让杨威看顾桂重阳、梅小八两个,让他们两个不至于割了手。

    杨威跟着学农了几年,已经是半个劳动力,给桂重阳、梅小八示范了几个姿势,就埋头干起来,速度比几个大人也不差什么。

    桂重阳已经参加过一次麦收,自然会用镰刀,加上他力气并不小,只是耐心不足,躬身一会儿,就要起来歇一歇。

    至于梅小八,第一次参加收秋,却不是第一次用镰刀。他后娘看似不让他干活,只让他在村里玩耍,可实际上打猪菜、放鸡鸭的零散活儿一样不落,因此梅小八镰刀用的比桂重阳还熟。

    三个半大少年,加起来也快顶两个劳动力。

    众人到地头时,不过卯初(早上五点),等到午初(中午十一点),就收割完将近六亩,只剩下不到两亩,再有不到一个时辰,就能收割完。

    众人在地边喝水小歇,杨金柱看着几个少年方才收割的地方,对桂二爷爷道:“重阳与小八不错,都是利索孩子。”

    尤其是桂重阳,看着斯斯文文的,干活却是不偷懒。

    桂二爷爷心中欣慰,这两个一个是长房独孙,一个是外甥名下嗣子,以后都要支撑门户的,如今看着都是好孩子。

    只是素来人都夸别人孩子,没有夸自己孩子的道理,桂二爷爷便摆摆手,道:“跟着胡闹罢了,哪里比得上小武子,都顶个劳动力也不差了!”

    杨金柱摇头道:“就是傻力气罢了,比不得重阳聪明,他与小八两个功课,都是重阳盯着。”

    桂二爷爷依旧谦虚道:“不过早读两天书,不值什么。”

    桂春则是杨威在一处,杨威犹豫了一下,低声道:“春表哥,桂五叔那边的铺子,有没有豆腐菜?”

    百味香食铺开业至今不过三、四天,可关于桂五“发达”的传言已经传遍了木家村。同时开业三个铺子,那是多大的买卖?

    听说衙门都去了人手道贺,这就是以讹传讹了。

    实是铁和尚的气势太盛,加上有人认出跟在后边的钟大是县衙小吏,只当铁和尚是县衙哪位老爷出行,就有了这般传言。

    加上昨天是八月二十,逢“十”的日子,镇上有大集。木家村过去赶集的人家不少,有人在百味香外头驻足,也有家里日子宽敞的,拿了十来个钱进去开荤。

    百味香的卤肉、点心、小吃,一夜之间,又生出不少新传言来。

    杨威从父亲与兄弟口中听了一次热闹,自然比村民知晓的要多,不由生出几分盼头,倒不是想要占桂家便宜之类的,而是想要给自己豆腐坊找个固定主顾。

    桂春一愣,实话实说道:“我就开业去了半天,不太晓得,不过重阳应该知道。”说罢,就唤了桂重阳过来。

    对于杨家这位大表哥,桂重阳印象也不错,是个能干的,又因常在外头卖豆腐的缘故,为人处世比杨金柱圆滑些。

    听对方主动问及百味香有没有豆腐菜,桂重阳不由笑了。这倒是与他想一块去了,之前他就想着找机会回报杨家一番。

    “到底是快餐铺子,除了提前预备的粥品汤品之外,那几个铺子供应的素菜是提前腌好拌好的小菜,供应的荤菜则是卤味,不做炒菜。”桂重阳道:“估计豆腐用不上多少,倒是豆皮、豆干之类的,表哥要是能够定量提供,我可以与五叔提一提。”

    豆皮是做豆腐时解下的油皮晾干,也叫腐竹,是素菜的好食材;豆干则是豆腐压水后制的,豆腐坊也卖这个,同样是素菜不可或缺的食材之一。

第一百三十一章 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第二更求月票)() 
杨威闻言,不由有些为难。

    杨家豆腐坊极小,父子两个起早贪黑,走遍十里八乡卖上两盘豆腐,攒了好几年才攒下几个钱。

    杨金柱夫妻两个,原本是打算留下给长子做聘礼娶媳妇的,还是杨威说服了父母,用积蓄买了个小毛驴。

    壮口毛驴一头要四千钱到五千钱,杨家没有那么多,就买了个刚断奶的小毛驴,花了两贯。仔细养了大半年,如今一岁口,半大毛驴了,开始拉磨。

    腐竹、豆干、豆腐,三种都是豆腐坊的产出,可产量不同,成本也不同。自然是豆腐成本最低,最好销售。

    百味香食铺只要腐竹、豆干的话,杨家成本要翻番,又没有时间继续磨豆腐,说不得要丢了老顾客。

    况且不知道百味香的腐竹、豆干销量与持久,杨威难免踌躇。

    桂重阳脑子里想的却是两张配方,都是在“老爸”的记事本上记载的。

    早在桂重阳回到木家村之初,知晓杨家与桂家关系时,就想到过这两张方子,只是当时初来乍到,自家事情还没有理清楚,也顾不上杨家这边。

    如今桂家买卖铺开,虽还没有见大收益,可也是细水长流的营生,吃喝足够了。杨家这边的事情,也可以放在台面上。

    两张方子,都是与豆腐相关,正好切合杨家营生。

    只是其中一个配方,是绍兴红方的配方,绍兴红方是贡品,所以这个配方暂时不能拿出来,因为拿出来也保不住,说不得还会招祸。

    另外一个配方,就是一种叫“辣条”的民间小吃,倒是不碍的。

    桂重阳心中有了决断,只是配方这东西不好当众说,就是对桂家众人也没有广而告之的意思。

    杨威犹豫了一下,却是有了决断,点头道:“只要桂五叔那边要,我就试试!”

    实不是他贪心冒险,却是杨家兄弟三个,大的十八,小的十三,中间还有个十六的,年岁都差不多,都到了先后说亲的年纪,可杨家日子这几年日子才勉强过起来,兄弟几个说亲娶亲的彩礼就不是小数,压根还没有预备出来。

    为了桂春、春秋兄弟先后订婚,自家却是连预备长子亲事的银钱都没有,杨金柱夫妇这些日子没少长吁短叹。

    桂重阳笑着点点头道:“过了这两日,大表哥与我一同去下西集镇,寻五叔说话。”

    杨威点头应了。

    配方是能传家的东西,到底怎么给,桂重阳还想要问问桂五的意见。

    杨家人性子淳朴,兄弟几个关系也和睦,他可不希望因这个闹得杨家人感情生变,阖家不安。那样的话,他就不是报恩,而是恩将仇报了。

    小歇过后,众人又起来,继续割糜子。

    胜利在望,大家的速度也加快。

    不过大半个时辰,就收割的差不多。收好的糜子都一捆一捆绑好,地边停着两辆独轮车,八亩地的糜子,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装了满满两独轮车,地上还剩下一半,得再来运一趟。

    桂二爷爷吩咐几个小的在这里看着,四人就推了独轮车往回赶。

    这边刚出了地头,就见迎面走来几个人,为首的不是旁人,正是杨金柱的弟弟杨银柱。旁边跟着两个眼生的壮汉,都是短打装扮,满脸横肉,带了几分匪气。

    没有桂五这个让人忌惮的桂家人在,杨银柱就恢复了对桂家人的冷淡,看也不看桂爷爷与桂春,只站在那里,讥笑地看着杨金柱与杨威父子:“这才收秋第一天,自家的高粱谷子都没收,就跑到桂家孝敬了?既是这么体贴好心,也可怜我这个当弟弟当叔叔的,顺手将我们家的糜子也割了吧!”

    杨金柱嘴笨,只道:“收秋又不是只收一天,你们慢慢收。”

    杨银柱挑眉道:“那桂家人作甚不能慢慢收?大哥,你给桂家卖苦力卖了这些年了,之前还能说是心疼外甥,如今桂春成丁,桂家又回来个有钱的五爷,不需要你跟着卖殷勤,你就心疼心疼弟弟!还是在你眼中,只认妹子与外甥,不认弟弟同侄子?你说到底认不认,我杨老二也不是那等死皮赖脸之人!”

    都是手足至今,如何是能选择的?

    杨金柱老实,急的满脸通红道:“都认,都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