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鹗复纬寤鳎谷挥踩盟强噶讼吕础!�
韩岳道:“不要盲目的冲锋,记得派遣部队打掩护,压制城上的火力。”
“我是这样做的啊,他们的士兵只要一露头,就会被我们射杀。可就算是这样,他们的士兵也是源源不断,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又补上,如此反复已经好几个时辰了。”
“哼哼,我就不相信,他们的军队永远打不完。”
韩岳道:“告诉攻城的各部队,都以杀敌为主,削弱他们的兵力。”
28旅的旅长道:“司令员的意思是,暂时不以攻城为主?”
“是的。今明两日,我们都远距离的射杀敌人,待后日上午,再发起总攻。”韩岳道:“连续攻打两日,我就不信,他们还能有多少士兵。”
“是。”
两天攻下来,不出韩岳所料,邺城守军伤亡惨重,各部士气低落。
据统计,到第三天上午时,已损失了将近十万人!如今驻守在城里的,已不足五万,其中一大半都是伤员。很多士兵都不想上城,逃跑的比比皆是。
徐庶、甘宁、夏侯尚,彻底没辙了,他们已经尽全力防守,却还是坚持不到援军到来。
(本章完)
第568章 徐盛败逃()
“诸位将军,我派出的斥候回报,再坚持三日,周瑜都督的兵马就会赶到,不知道你们。。。还有没有信心?”徐盛问道。
所有的将领,包括甘宁、夏侯尚在内,都垂头丧气的,哪里还看得到士气。
甘宁道:“我说句不该说的,就算大都督赶来,也会被敌人阻击在四十里外,那里有好几座大山,韩岳早就在那里摆了三个团,岂是那么容易冲过来的。”
夏侯尚道:“也就是说,我们至少要坚守五日以上,才有可能获救。”
“呵呵。。。还五日呢,我看连一日也坚守不了。”
甘宁道:“照我说啊,干脆突围吧,早点突围还有些胜算,要是让敌人破了城,我等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突围?突不出去吧?”
徐盛没有信心。
夏侯尚沉重冷静的想了想,道:“我倒有个主意,也许能坚守几日。”
“哦?夏侯兄有主意,快些说。”徐盛惊喜的问道。
夏侯尚道:“世人皆知,晋国军队,号称是仁义之师,他们是不会杀害百姓的。如果我们。。。将百姓全都弄上城,那韩岳还会下令开炮吗?”
“这。。。。”
徐盛和甘宁都犹豫了起来。
甘宁苦笑道:“你这也太歹毒了吧?”
很多将领不赞成:“这样守城,我们都成什么了?”
“我等不赞成这样做!”
。。。。。。。。。。
徐盛看了眼众人,道:“我也不赞成!”
“夏侯将军,你这都是什么鬼主意啊,这不是往我们自己头上抹黑吗?”
夏侯尚十分无语,摆手道:“行了行了,我就是提个建议,你们不准许,不采用便是。”
“那你们倒是说说,除了这条计策外,你们还有何等办法,能坚守住邺城数日?”
甘宁道:“我还是主张突围。趁着现在还有点实力,可以实现这个计划。虽然成功率不高,但也总比待在城里等死的好。”
“你们觉得呢?”徐盛问道。
夏侯尚无话。
其余众将交头接耳,商量了半天,也没有个定意。
最终,徐盛说道:“守是守不住的,我看甘将军的计策,也未尝不可一试。敌人没有骑兵,不擅长野外作战,更追不上我们,若不是实现设下埋伏,我们突围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甘宁笑着道:“徐将军所言极是。”
话说到这里,其他将领们也不好再反驳了,纷纷说道:“我等谨遵上将军军令。”
“好,都去准备吧,入夜之后,即刻突围。”
“是。”
。。。。。。。。。。。。。。。。。
当天晚上,徐盛、甘宁、夏侯尚,召集起城内的所有人,除去伤员,可战之兵三万。全部东门列队,准备突围。
驻守在东门的晋军,是独立师的一个团,距离城门约有一里。
这个距离已经很近了,但还不足以及时的发现敌人的动向。
徐盛等,率领大军悄悄的出城,命令仅剩下的三千铁骑兵,冲击晋军营盘。
“杀!”
由于事起仓促,独立师的那个团来不及反应,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战事刚一开始,敌人骑兵就突破了各处防线,朝东面逃去。
那个团长惊异万分,赶紧命令大军追击,同时派人去总营禀报。
“岂有此理,一个团驻守在东城,竟然让敌人这么轻易的就突破了防线。”接到消息,韩岳很是发了通脾气。
“传令,把那个团长撤了,降为一营营长,原一营营帐,晋升为团长。”
“是。”
28旅的旅长问道:“那我们还向东追击吗?”
“不追了,告诉追击部队,迅速返回。明日一早,随我进驻邺城。”
“司令员为何不今晚就攻下邺城?”29旅问道。
“急什么?敌人都逃了,邺城已是我们的嘴中肉。再说,我们怎么能看到,城内没有埋伏,万一徐盛这小子跟我们玩阴的呢。”
次日清早,韩岳非常小心的,派出了两个营的兵力,进入邺城搜寻。又派出一个团,占领城内各处,之后,才命令大军进驻。
自此,丢失的冀州治所邺城,又重新回到晋国的手上。
。。。。。。。。。。。。。。。。。。
两日后,徐盛、甘宁、夏侯尚,率领败兵与荀攸、张颌、文丑会合。
听闻邺城已经丢失,荀攸气的差点吐血。
他现在唯一的指望,就是邺城,可谁能想到,就差一两天的时间,徐盛等大军,就是守不住。
“你们啊。。。唉!”
军帐中,荀攸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徐盛辩解道:“军师,您有所不知啊,韩岳的兵马非常凶悍,他的大军弹药充足,我们虽坚守了三日,但也损失惨重,各部将领都士气全无,若是再不撤,怕有覆没的危机啊。”
张颌道:“我们还计划着,在邺城消灭韩岳,如今你们丢失了邺城,这个计划将难以实现。”
文丑叹道:“唉,早知道咱们就留在平原,与洪南决一死战,何必千里迢迢的跑到邺城。现在邺城丢了,一切指望都没了。”
徐盛、甘宁都是江东的将领,荀攸也不好多言责怪。
他摆手道:“算了,丢了就丢了吧。”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张颌问道。
“还能怎么办,当然是继续向前,与周瑜、审配,合击韩岳。无论如何,也要将邺城夺回来,否则的话,等洪南、徐晃跟上来,我们都无法抵御。”
荀攸几乎没有多想,开口便道。
“张颌。”
“末将在。”
“赶紧派人通知周瑜、审配,让他们控制好行军速度,不要轻敌冒进,争取与我们同时到达邺城,向韩岳发起攻击。”
“是。”
“文丑将军。”荀攸转过身,看向文丑。
文丑拱手道:“军师有何吩咐?”
“吩咐不敢,有件事想拜托你。”
文丑:“。。。?”
荀攸道:“在我们与韩岳作战时,我不希望徐晃、洪南赶来捣乱,我担心颜良那五千人,无法完成这任务,所以,派你率领三万军,去协助于他,一定要拖住晋军至少十五日!”
“军师放心,末将一定完成任务。”文丑没有多想,拱手应道。
然而,周围看他的人,都跟看一个死人一样。
洪南、徐晃的联军,有足足三十万,又掌握着尖端武器,颜良、文丑以区区几万人的兵力,就想拖住敌人十五日,那后果可想而知?
实则,荀攸也明白这点,颜良、文丑根本没有那个本事,能拖住洪、徐,他只期望奇迹能发生,至少能拖住三五日,那攻打韩岳就有一定的时间了,把握也能更大些。
(本章完)
第569章 徐、洪胜利会师()
平原郡,边境。
洪南和徐晃,终于胜利会师了。
三十万军,在这里扎下营盘。
“大哥,咱们终于又见面了。”
“陛下是天子,岂可称呼臣下为。。。。”
“嗨,哪那么多说道,咱们可是结拜过的。”
“不行不行,还是叫末将名字吧,末将未能守得冀州,实是汗颜。”
“好吧。”
拉着徐晃进入军帐,洪南道:“没守住冀州,实是情理之中。敌军足有百万,就是换做我,也守不住。公明能与敌军缠斗这么久,已经是立下大功了。”
其余将领,也都迅速进账。
洪南坐下,说道:“昔日拜将时,我就曾说过,公明可堪大任。上一次敌军范境,就是他守住了冀州,此次又全仗他与敌周旋,即使敌众我寡,身陷重围,也能绝处逢生,可敬可佩啊。”
徐晃老脸一红,道:“陛下,您就别夸我了,毕竟没有打胜仗,这。。。。”
“哈哈哈。。。好,我就不说你了。”
众将领也是一笑。
不过他们将心比心,对徐晃也十分的敬佩。换位想想,如果他们率领着一二十万人,能与敌人百万大军周旋这么久吗?而且大战下来,麾下仍有二十几万大军,战力不菲。
这就不仅仅是权谋的问题了,还有许多重要的因素。
洪南道:“冀州之战事,之所以能坚持这么久,其主要原因,是徐晃采用了讲武堂时,我所将的一种战例,这种战力在以往的战场中,是从未出现过的。”
“你们也上过讲武堂,仔细想想,可听过这种战例?”
“好像是有。。。。”
“什么叫好像,是肯定有!”
洪战拱手道:“父皇,儿臣想起来了,是有这样的战例,讲的是以少胜多,以农村包围城市,持久作战的策略,是吧?”
“嗯,吾儿精进了。”
洪南欣慰的道:“这些战例,都是胜机之所在,你们当好生牢记,并学以致用。”
“是。”
讨论了会,洪南看向右边的一个汉子,问道:“史阿,户部的军粮,运送的可还顺利?我这军中,可没有多少粮草了。”
史阿拱手道:“回陛下,户部的军粮,是由长江运来,期间有庞统先生的水师保护,虽然多次遭到曹军拦截,但无甚大碍。在来的时候,属下已接报,再有半个月,军粮就会运到清河。再由清河,转至平原。”
“半个月?那时我都不在平原了,让他们直接运往邺城吧。”
“是。”
洪南正言道:“诸位,我们接下来的战斗,十分明显,也十分的艰苦,就是击败邺城周围的敌军,只要此战胜利,那这场战争将会以我们晋国取胜而告终。而反之,则冀州危矣。”
“所以,我不允许冀州之战失败,你们最好都打起精神,想一个万全之策。”
贾诩看着地图,道:“我们眼前,还有颜良、文丑的军队,约有三万余,虽说是虚张声势,替荀攸打掩护,但还是有一定战力的。我们想要前往邺城,就首先得击败这支敌军。”
“呵呵。。。才区区的三万人。”洪战道:“由我的第三军去吧,我保证两个时辰内,把他们打残了。”
“大皇子的军队,虽然实力强悍,但臣以为,不宜出战。”
“哦?为什么?”
贾诩道:“难道大皇子忘了,您军中还有多少弹药?”
“这个。。。。”
实则是,各军早就没有弹药了,不仅是洪战,连高顺的第二军,也拿不出多少弹药。换句话说,凡是新编的军队,都失去了原本该有的战斗力。
贾诩看了眼赵云、黄忠。
赵云、黄忠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洪南看向他们两人,说道:“看来,这一仗只有仰仗两位将军了。”
赵云拱手道:“陛下有令,我等岂敢不从。”
“好,那就由两位将军,率领一万铁骑,一万御林军,迎战颜良、文丑。祝你们旗开得胜。”
“诺。”
赵云、黄忠拱了拱手。
两人心道,等打完了这一仗,就该说回长安的事了。他们帮助洪南打了两场战役,也算还了情。
次日正午。
赵云、黄忠率领两万大军,来到颜良、文丑所驻守的平原城下。
“赵云、黄忠?他们怎么会在此?”
城楼上,文丑颇有些惊异。
颜良道:“你还不知道吧。自洛阳失陷后,他们两个就跟随洪南出征了。”
“原来如此。”
文丑道:“这两人武艺高强,曾击败过许多曹军,咱们战不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