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抢救大明朝-第1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哼!不就是火铳兵嘛!火铳还是娃(我)给的呢!”郑芝龙冷笑一声,“让杂贺普带倭兵队跟本官去迎一下!再着人去请汤先生和石将军,也叫他们掌一眼,到底是吴家的火铳兵厉害,还是郑家的倭兵队厉害!”

    郑芝凤应了一声:“好勒,娃(我)这就去召集人手!”

    。。。。。。

    郑芝龙其实误会吴三辅了,吴三辅并没有想要“吴与朱,共江南”。。。。。。在大沽口战后,他和吴襄就没这想法了。他们家的家丁再牛逼,也没一次打死过近千数的真鞑子啊,可人家朱大太子愣是做到了!

    而且现在跟着吴三辅而来的,也不是吴家的火铳兵,而是中师副将郝摇旗率领的一个全部装备火铳的步军协。

    这个步军协的老底子是流寇,其中的骨干都参加过大沽口之战,打败过鞑子!

    在大沽口战后,克难新军的高层就在如何使用火铳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要集中使用,而且还要远近结合,也就是将散兵和列兵搭配使用。在一个一千五百多人的火铳协中,应当有一个营装备斑鸠脚火铳,在交战中负责远射,其余三个营装备可以安装套筒枪刺的鸟铳,用于在30步内齐射和肉搏。

    也就是说,用上了刺刀的鸟铳替代了长枪和刀牌。

    这种运用火铳的办法,搁在18世纪那绝对是主流。可是在1644年末,恐怕是相当激进和另类的。

    不过有大沽口之战的战绩摆在那里,克难新军上层那些不大知道怎么运用火铳的军官,也就没觉得有啥不对的。

    而且在之后的镇江之战和南京平叛之战中,全火铳的四个协根本就是摧枯拉朽一样的存在啊!

    在南京平叛之战中,四个火铳协不仅打得几万人的叛军全军覆没,而且自己都没什么伤亡!

    在几场交手战中,克难新军的鸟铳兵根本都不用“三十米齐射”,直接端着装了子弹,上了铳刺的鸟铳冲锋就行了。

    南京京营的那些步兵,压根就不敢和鸟铳兵列阵搏杀——可没有人保证过这群火铳兵不会在三步五步的距离上开火!

    在此时克难新军的将领们看来,全火铳的步军协也许对抗不了鞑子骑兵的冲击——除非有预设阵地和工事,但是对抗相同数量的步兵,哪怕是披着几层厚甲的鞑子下马步兵,也有十足的把握可以获胜!

    全火铳步军协的斑鸠脚火铳比鞑子的八力弓可强多了,因为在两军阵战中,鞑子弓箭齐射的距离也就是三十步上下。

    那种能在五十步以外用弓箭对付甲士的高手,起码也得是红甲兵、白甲兵,整个八旗里面也没多少。根本不可能用红甲兵、白甲兵和火铳兵换命。

    而斑鸠脚火铳的破甲距离,起码在百步以上!在五十步内,别说披几层甲了,就是盾车也抵挡不住啊!

    至于鸟铳,只要质量过关,并且按照要求进行填装(在使用定装弹药的情况下,问题不大)和齐射,也足够在三十步的距离上对披甲的敌人造成杀伤了。

    另外,全火铳的配置,还可以大大提升步兵的火力密度——因为全员都是火铳兵,都拥有投射火力的能力。如果换成弓箭手加长枪兵、刀牌兵的配置,火力的密度至少要减少三分之二!

    而八旗兵中的真虏,则是全体都能使用并且装备弓箭。所以在数量相当的情况下,并且都使用弓箭作为远射火力的情况下,八旗兵的火力密度至少是明军的三倍。如果考虑到技术和体力上的差距,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八旗兵的火力比明军强十倍都有了。

    所以只要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就知道明军为什么会败多胜少了。因为他们很少有机会能在局部战场上形成十倍的优势,能有一倍的数量优势就很不错了。也就是说,在火力输出上,明军总是大大吃亏的一方。

    与此同时,大部分明军又有点害怕肉搏,喜欢用火力,特别是用实战中效果极差的火器去打击对手。。。。。。

    和这种喜欢远射,又没有足够火力的明军相比。克难新军的“全火铳协”简直就是无敌的存在。

    不过“发明”这种战术的朱慈烺还是知道“西班牙方阵”、“莫里斯方阵”和“古斯塔夫方阵”的。

    这三个在欧洲战场上接受过实战考验的火铳加长枪的组合战法,才是如今这个时代的主流,应该也是最合适火绳枪使用的战术。

    但朱慈烺只知道名字,并不知道该如何运用,所以才选择了最简单的火铳加刺刀的玩法以应急。

    现在他到了江南,形势也开始稳定,自然还是要引入西方经过多年实战考验的成熟战术的。

    所以早在几个月前,汤若望和李祖白就被派去了濠澳聘请洋将,而且还请到了一个据说在欧洲战场上混了二十多年的老资格佣兵队长,姓瑞恩施坦的德意志人。

    吴三辅把郝摇旗的一协火铳兵带来镇江,不仅是给郑芝龙看,也是要给这个德意志佣兵以及和他一起到来的葡萄牙使臣阿方索。洛佩斯看的。

    因为他们俩才是内行!

第309章 知道厉害了吧?() 
丹徒镇,郊外。

    军旗招展,虎贲如林。

    将近两千名士兵,在长江岸边的一块空地上,面对面,列出了两个方阵。

    其中一个方阵是有四百名身材矮小,挎着太刀,扛着鸟铳,穿着日式足轻铁甲,头戴阵笠的倭兵。

    这些倭兵当然不是入侵的倭寇了,而是郑芝龙的家丁!

    在郑芝龙贩卖的日本货中,有一种就叫“倭兵”。虽然日本的乱世在三十年前就结束了,德川幕府的统治也已经稳定。但是日本战国的后遗症——浪人太多的问题,依旧没有完全得到解决。一群参加过乱世战争,又失去了主君的武士,就成了南洋各处战场上的抢手货了。

    不仅南洋各国的君主们喜欢雇佣他们,就连西方殖民者和郑芝龙这样的东方大海贼,一样喜欢用价廉物美的日本浪人冲锋陷阵。

    所以在郑芝龙的军队中,打海战的都是中国人,而陆战队则以倭兵充当家丁。

    而郑氏的倭兵,都装备鸟铳和太刀,还照着日本足轻甲的式样打造了铁制的阵笠和胴——所谓的胴,其实就是一种用铁板或纸板、木板等材料拼成的板甲,是参考了欧式的板甲后制造出来的。

    郑芝龙有钱嘛,而且他的地盘又靠近佛山这个东亚铁业中心,当然不会用纸板、木板糊弄人了,他的日本家丁一水装备的是铁制胴和铁皮阵笠,防御能力相当不弱。

    另一个方阵是有四个四列横阵叠在一起组成的,将近1600名官兵,全都穿着整洁的红色布面铁甲,一声不吭的肃立,展示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完美阵容。

    让人惊讶的地方不仅仅是他们的阵容,还有他们的装备。1600名官兵中的兵,除了旗手、鼓手、号手、传骑之外,全部都使用火铳!其中四分之一使用重型的斑鸠脚火铳,余下的全部装备鸟铳。而所有的鸟铳的铳口,都装上了长达三尺的铳刺!

    阳光之下,一千余根铳刺泛着寒光,犹如一片尖刀组成的丛林!

    别说是不怎么会打陆战的郑芝龙了,就连在欧洲三十年战争的战场上摸爬滚打了半辈子的德意志人瑞恩施坦,也瞪大了眼珠子,用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眼前的“尖刀丛林”。

    日本人那样火铳加弯刀的组合,瑞恩施坦见多了,土耳其的苏丹亲兵就是这样装备的。可是直接在火铳的铳口插把刀子,却还是头一回见到。

    可插上刀子后,火铳还能开火吗?

    “神父,”高个子,四十多岁,略显瘦削的瑞恩施坦用德语问身边的汤若望,“那刀子是怎么装上火枪的?装上刀子以后,还能开火吗?”

    “能啊,这是套筒刺刀,”汤若望说,“皇储殿下让人打造了一种套筒枪刺,可以直接套在枪身上。”

    “这样啊!”瑞恩施坦露出了极为惊讶的表情,“我怎么没有想到?这将是改变战争模式的发明啊。。。。。。真了不起!”

    “改变战争模式?”汤若望一愣,“有那么厉害?”

    “当然了!”瑞恩施坦点了点头,正色道,“这项发明将刀刃和火铳完美结合在了一起。。。。。。我想,它将在未来淘汰长枪。”

    “淘汰长枪?”葡萄牙总督的特使,拥有一头卷曲的黑发,长得非常英俊的澳门军火贩子阿方索。洛佩斯露出了吃惊的表情,“装上刀刃的火枪能对付得了骑兵?”

    “能啊!”瑞恩施坦道,“效果不如长枪,但绝对比那些日本人使用的弯刀要好。。。。。。如果这些中国火枪手能够正确使用他们的火绳枪,那么一定能打败同样数量的日本火枪手。”

    “真的?”阿方索。洛佩斯不太相信,“日本武士可是非常不错的佣兵,南洋的君主们都喜欢雇佣他们。”

    “是的,但是他们的装备和战术都不行。”瑞恩施坦说,“他们只有轻型火绳枪,基本没有重型火绳枪,更加缺乏火炮。而且也不会使用方阵战术,将火枪和长枪混编。”

    “但是他们的刀术真的很厉害。。。。。。你刚到东方,也许还没见识过这些日本小矮人的刀子!”

    汤若望这个时候打断了两人的争论,他指着前方:“快看,那里竖起了许多木靶子,看来中国火枪手和日本火枪手想要比试一下了!”

    “是吗?那可得好好看看!”

    “是啊,我们得好好了解一下这个国家的军事能力。。。。。。当年的西班牙人对他们的评价很低啊!”

    瑞恩施坦和阿方索。洛佩斯都将目光转向了汤若望手指的方向,就看见一排木靶已经被并排放好了,足足有三四百个!

    “呜呜。。。。。。”

    号角声紧接着响起,然后就看见原本组成方阵的一协克难新军火铳兵开始以纵队展开运动。四个营依次行进,走到那一排木靶前方百步开外,并和木靶形成了平行线后,才停止前进,又在军官的口令声中转向为面对木靶,然后继续向木靶方向前进,直到木靶前五十步左右,才集体立定。

    整个过程看着还蛮整齐的,显然是经过严格训练的部队!

    几个洋人,还有郑芝龙、郑芝凤、郑森、吴三辅等几个大明官员,都人手一个单筒望远镜,开始观看打靶表演。

    这场打靶比试是郑森提出的,不为别的,就是想让他老爹看看克难新军的厉害!

    知道厉害了,才能摆正位置。在眼下的大明,郑家的地位其实是不可动摇的,但是得知道自己有多少斤两。

    随着一阵急促的鼓声,组成四列火铳横队的第一列的斑鸠脚铳兵,已经完成了填装,点燃了火绳。又是一阵鼓声,所有的火铳全部放平,夹在了支架上面。

    哐!

    一声锣响。

    然后才是雷鸣般的巨响!

    320支斑鸠脚火铳几乎同时打响。

    一两五钱重的弹丸被火药爆燃的威力推动,以接近或超过400米每秒的初速喷出铳口,飞向标靶。仅仅50步的距离转瞬即到,顿时就将超过半数的标靶打得粉碎!

    50步开外的齐射能有一半的命中率!虽然是打靶训练,但这个成绩还是相当不错的。

    几个洋人都略略点头,郑芝龙、郑芝凤则脸色微变。在一旁观看的郑家的日本家丁,也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完成发射之后,这320名火铳兵又在军官的口令声中开始了装填。斑鸠脚火铳的装填起来非常复杂,哪怕使用了定装弹药,也只是少许改善。

    不过这些火铳兵都已经经过了至少五个月的严格训练,因此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完成了装填。然后又在鼓声、锣声的指挥下,打出了第二轮的齐射。

    余下的一百多个木靶中的大部分又被打得粉碎!

    打完了第二波齐射后,他们并没有再次装弹,而是在一阵密集的铜锣声中以旗队为单位,转成纵队,从四个营横队的间隙中撤离,为后面鸟铳手腾出了前进的通道。

    整个撤离的过程虽然谈不上整齐,但也干净利落,显然是经常演练的。

    接下去就是鸟铳兵表演了!

    现在克难新军鸟铳兵的标准作战队形已经变成了三列横队,他们标准的战术还是齐射加刺刀突击。

    齐射时采取的姿态则是一列跪姿,两列立姿,其中最后一列将火铳夹在第二列的肩膀上开火。

    排出了四个密集营横队鸟铳兵,开始在军官的号令声中缓步前进,直逼到那些零零散散的靶子前方二十步外,才同时停止。

    然后照旧是一轮雷鸣般的火铳齐射,将依旧树立着的木靶,全部打碎!

第310章 我们谈谈嫁妆的问题吧() 
马蹄声隆隆如雷一般响动。三千二百铁骑,只是簇拥着大明抚军太子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