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抢救大明朝-第2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迩А4雍蛹涓较蚬ト耄〉轮荨⒐食恰⑽涑牵傲偾逯莺投囝旎崾Α�

    会师之后,多铎就会指挥全军主力,沿运河一路南下,最后扑向曲阜城。

    而孙之獬将在临清州城被清军攻占后,在那里设立大清的山东巡抚衙门,开始替大清招抚山东地面上的士绅豪杰。。。。。。他手里总还有大清朝的顶子可以发,应该能拉到一些人头的。

    。。。。。。

    “抚台,您看这人也太多了吧,咱们没有那么多土地啊。。。。。。”

    同一时间,济南镇守副总兵李大开正指着济南城外望不到边的难民队伍,对着大明朝那一边的山东巡抚兼济南镇守总兵高宏图小声抱怨。

    这些难民都是从济南府和东昌府下属的州县跑来的!这股难民潮也不是才起来,而是持续了相当长的日子了。

    自从大清国在北京和北直隶占房、圈地和强迫汉人投充为奴后,难民潮就渐渐起来了。先是从北直隶和北京城逃出来的汉人百姓,不管原来是啥样,现在全都家破人亡了,进入山东境内后都跟叫花子差不多。

    在他们的示范效应下,济南府北部(大清河以北)、东昌府、兖州府的西北部(兖州府城、曲阜城以西和以北)的百姓也开始大批逃离家园——这些地方在被入口的清军屠戮过两次,现在生活在那里的老百姓都是劫后余生下来的,对大清朝可没什么好印象。看到北直隶都那样了,还不赶紧收拾东西跑路?

    而山东巡抚衙门也不阻止,反而向沿边州县的衙门下达了组织百姓撤离的命令!

    所以难民潮的规模就越来越大,到了崇祯十八年春夏之交的时候,山东省内和大清交界的州县几乎都被清空了。

    而登莱巡抚衙门、山东巡抚衙门和山东团练衙门在这段时间都忙着拉人头。

    其中登莱巡抚衙门是替朱慈烺在拉人,主要的对象是从北京和北直隶跑出来的难民,他们可都是“苦大仇深”,还都是北人,对克难新军而言就是最佳的兵源!

    另外,这些人还会把北京和北直隶百姓的凄惨遭遇告诉克难新军中的“北人元从”——他们可都家破人亡了,还不嗷嗷叫要报仇雪恨?

    所以从北京、直隶逃出来的百姓,大部分都被登莱巡抚衙门安排南下,被安置在了南京和正在兴建中的口岸城市上海。

    而从山东沿边州县跑出来的百姓,则被山东巡抚衙门和山东团练衙门给“瓜分”了。

    这两个衙门看名称好像是山东省的省级衙门,但实际上能管辖的地盘却都是府一级的。其中山东巡抚衙门现在能管的地盘就是济南府和半个兖州府。而山东团练大臣衙门也不管全省团练的,只是管着登州府、莱州府和青州府的部分州县,不仅管团练,也管着这些州县的行政——实际上也是一个军政一把抓的藩镇!

    不过这两个藩镇对于所辖的州县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控制能力,因为在这些州县的地盘上还存着许多中小土豪,未必买高宏图和左懋第的账。所以山东巡抚衙门和山东团练大臣衙门,也开始抓人口、抓土地了。

    而这两个衙门抓人口、抓土地的办法就兴屯田!从山东沿边州县逃出来的百姓,就是人口的来源,多了不敢想,几十万还是有的。

    比较麻烦的是土地,虽然山东在九年前被清军狠狠的蹂躏过,人口减少了两三百万,但是人少的州县都是靠近北直隶和河南的。相对被祸害得比较轻的登州、莱州、青州和泰沂山区的人口并没有减少太多,也就没有太多的无主荒地了。

第387章 不仅有韭菜,还有红薯() 
听见李大开抱怨人多地少,高宏图只是一笑:“怎么会没有土地?泰沂大山里面就很空旷啊!把山坡上的树砍了一些,不就有土地了?”

    “可是,可是这坡地不好种粮食啊,坡地在高处,容易缺水,产出远远比不了平地。”李大开摇摇头道,“现在归在咱们山东巡抚衙门的难民都有三四十万了,得垦多少坡地才够?”

    “你还懂农学?”高宏图笑吟吟看着李大开问。

    “抚台,下官虽是世袭的武职,可家里也不大富裕,亦兵亦农罢了,所以也略懂一些农事。”

    高宏图笑了笑,“那你可知道番薯?”

    “藩属?”李大开一愣,“藩国还是藩王?”

    “不是,是一种引种自海外的农产之物,大如拳,皮色朱红,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产量又高,广种耐瘠。”

    “哦,红薯啊!”李大开记起来了,“下官吃过的,烤着吃挺香的。”

    “这种东西哪儿都能种,而且耐旱耐瘠,产量还不低。”高宏图道,“本官当南京户部尚书时就在南直劝种过番薯,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去年年底就呈文户部,想要一批番薯做种,在泰沂山上广种。现在户部办事还挺利索,已经送来好几万石了。。。。。。有了这些番薯,咱们就能在泰沂山上广建军屯,以为持久了。”

    “这可太好了!”李大开这下可放心了,“只要有吃的,三四十万难民就能整出三四万的精兵。。。。。。即便不能和鞑虏野战,守个堡寨不成什么问题了。”

    高宏图捋着胡须,也是得意洋洋,“何止三四万精兵?还有济南、兖州、青州地面上的豪强团练可以驱使呢!咱们有了这几万精兵,还怕他们不听话?

    另外,左仲及那边也有不少难民可以屯田,也得了几万石的红薯。只要能拉起两三万屯田民壮,那么登莱青诸州县的豪强团练,也就能为其所用了。如此一来,光是本官和左仲及麾下的可用之兵,就不下十万人了!鞑虏即便兵精,本官和左仲及也不怕他们!

    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山东地面上将近二十万兵马,却无一个主帅,只得各自为战。。。。。。”

    这话说的有点大,不过眼下大明在山东的防务,的确达到了永乐之后最为严密的地步。

    不仅登莱青三府的卫所体系得到了重建,山东总兵和鲁王府下辖的军卫(协)已经多达十四个(登莱七卫,青州四卫,鲁王三卫),随时都能拉出两三万人的诸卫精兵。

    而且高宏图、左懋第、史可法三人还各自拉起了一批团练!

    此外,在山东地面上还有李士元、刘之榦两个府总兵,孙得功、李成栋、李化鲸三个“小总兵”——现在朱慈烺这边的总兵封得有点滥,为了在一堆总兵中分出高下,就有“省总兵”、“府总兵”和“小总兵”一共三级。

    其中省总兵就是一省总兵官,比如李若琏的山东总兵。府总兵则是一府镇守总兵,并不是每个府都有一个总兵,只是少数州府设有总兵。

    而所谓的小总兵又称营总兵,这个营不是克难新军的营,而是在省总兵、府总兵下面挂一个某某营,通常是左中右什么的。比如山东左营总兵,济南右营总兵。。。。。。实际上就是个杂牌总兵,有些人有地盘,不过凑不够一府。有些个没地盘,或是寄人篱下,或是由兵部开饷。

    孙得功、李成栋、李化鲸三位就是这样的小总兵,各自有几千人马,还划了几个州县的地盘。每个月还能从兵部领到一份承包的军费,都是一万五千两银子。

    另外,史可法和苏观生(辽东总督,登莱巡抚)有督标,高宏图有抚标,都是四五千人。

    这零零碎碎的一大堆兵马加一块儿,二十万人都有了!

    人数虽然不少,但是装备和训练就有点跟不上了,大部分都有点乌合之众的意思。而更加跟不上的,则是那么多军队没有统一的指挥!

    倒不是朱慈烺不知道统一指挥的重要性,而是他手头实在没有能独当一面的帅才。

    如果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他们三人有一人还在,朱慈烺早就派他去山东了。

    可如今他却是真的没有人可派。。。。。。高宏图、苏观生、史可法、侯恂、马士英、路振飞、何腾蛟这几位带兵的封疆,实际上都是外行。派谁去都有可能一战就把二十万大军都葬送了!

    所以朱慈烺干脆来了个不设主帅,而是让大家各自为战,各守一摊。这种布置虽然不利于决战,但是却有利于拖延时间,只要高宏图、苏观生、史可法和朱以海这四人中还有一人在山东坚持,山东的战局就结束不了。

    而且这种布置也不可能合山东二十万大军之力和多铎决战。多铎想要围点打援,把山东地面上的明军引诱到曲阜城下消灭恐怕得有点耐心才行。

    毕竟史可法这个看上去很大的七省总督就只能督一下曲阜县周围这块,他就是被多铎打死了,也不关苏观生、高宏图、左懋第他们什么事儿。

    不过这种情况,多尔衮和多铎他们一时是适应不了的。因为他们都太了解过去的大明朝了——崇祯皇帝多好的对手啊,李自成现在都想死他了!多尔衮和多铎再过一阵子肯定也会想他的。。。。。。

    而在刚刚率领大军抵达荒无人烟的聊城一带的多铎想来,除非史可法、孔胤植弃了曲阜的孔子坟茔逃走,否则只要曲阜一围困,还怕没有明军源源不断的来送死?

    过去大清围了锦州都把洪承畴的十几万大军给钓出来了!这祖大寿什么东西?能和孔夫子的尸骨相比?南朝那帮傻乎乎的读书人肯定不顾一切来救啊!

    想到这里,多铎就把心思收了回来,又放到眼前的聊城城堡上了。

    “那是什么东西?”多铎接过一只西洋单筒望远镜,对着聊城那个“湖中之城”看了又看,“怎么看着像粮袋啊?”

    “王爷,那是泥沙袋。”何洛会知道觉华岛筑城的事儿,“尼堪在觉华岛上就用泥沙袋堆了个城。”

    “用泥沙袋?”多铎笑了起来,“这也想得出来,到时候咱们拿大炮一轰,马上就得垮啊!”

    “可不是嘛!”何洛会道,“王爷,奴才麾下的正黄旗汉军就带着大炮,要不要让他们试试看?”

    “试什么呀?”多铎一笑,“就算打垮了聊城城墙,咱们还能游过去攻城?”

    “王爷说的也是,”何洛会恭维的笑着,“不过那些尼堪也傻,以为靠这点水面就能挡住我大清的天兵。等到天气一凉,水面结冰,咱们就能轻轻松松破城了。”

    多铎笑着:“到不了那时的。。。。。。等咱们在曲阜打垮了山东明军的主力,刘之榦还敢守城?

    对了,史可法还在曲阜吗?”

    “在,”何洛会道,“据探子回报,史可法和孔胤植都在曲阜。而且这些日子,兖州府西北一带的尼堪都往曲阜而去,全都指着史可法救命。。。。。。看来用不着咱们费劲儿赶人,曲阜就会挤满了尼堪百姓了。”

    多铎笑道:“那就传令给刘良佐、许定国,让他们快些进兵,限五日之内,兵临曲阜城!”

    “喳!”

第388章 一切为了活命!() 
整个曲阜城周围,现在仍旧是一座,不,是许多座巨大的工地。

    曲阜城的棱堡化改建早就已经完工,从一座传统的中式城池变成了拥有九个突出的三角形铳台和倾斜外墙的大型棱堡!

    在铳台和城墙对外一面,还层层叠叠堆上了防炮的沙袋!

    在九座铳台上,还有用沙袋垒起来的炮垒,每座炮垒之中还安放了四门1000斤重的大将军炮——这是一种明朝自产的大型火炮,用生铁铸造,长三尺四尺,重几百斤到上千斤,炮身用铁条加固,千斤大将军炮可以发生六到七斤的铅子儿,射程大约一里。

    摆在曲阜城九座铳台上的36门1000斤大将军炮可不是由史可法、孔胤植自行督造的,而孔胤植花费了巨资通过沈廷扬购入的。

    除了这36门1000斤炮,衍圣公还通过各种渠道搞到了300门之多的攻戎炮,就是一种轻型车载火炮,威力不大,但是却轻便灵活。

    另外,孔胤植还不惜重金,从沈廷扬那里购买了许多质量上乘的火药——衍圣公这次真是豁出去了,银子流水一样的往外花,各自火器兵器不要钱似的买回来。。。。。。只要东西好,根本不嫌贵!

    没有办法,要活命啊!

    孔胤植知道自己把大清朝得罪苦了,先是污蔑人家要到曲阜倒斗,后又挺身北伐——虽然他都没离开曲阜,但是他的旗号都到过北直隶了,算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而且他也知道洪承畴之死,知道大清朝在北京城和北直隶干得那点事儿,所以也就不抱多少幻想了。

    另外,朱慈烺也够狠的,就是不让他带着孔家一族南下避祸——他们不都是孔子的孝子贤孙吗?怎么能放弃孔林南下避死?这样很不孝顺啊!

    而且孔氏早就有南宗了,是北宋末年跑过去的,定居在浙江衢州。所以孔氏北宗大可以慷慨赴死。。。。。。

    这可真是没活路了!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