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抢救大明朝-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壮的武官是个长得相当魁梧精壮的汉子,国字脸盘,浓眉大眼,鼻直口阔,胡须连鬓,威风凛凛。此人正是如假包换的真吴三桂,朱慈烺的二舅哥,手握四万雄兵,一念之间就足以改变天下形势的大明辽东总兵官平西伯吴三桂!

    “如此雄关。。。。。。本是汉家天下的屏藩,若是让东虏由此入口,将来会否变成引狼入室,从而铸成大错?”

    吴三桂发问的对象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身穿蟒袍,黑面长髯,浓眉紧锁,似乎在苦苦思索。

    这人名叫王永吉,字修之,如今官拜蓟辽总督,算是吴三桂的顶头上司。不过他这位总督大人所管辖的地盘差不多都丢完了,只剩下永平一府,而且还岌岌可危。

    现在山海关内有李自成的“百万大军”,关外则是东虏八旗在虎视眈眈,真是有点腹背受敌,走投无路的意思。

    “长伯,”王永吉唤着吴三桂的字号,抬手指着那些正在搭建窝棚的百姓,“如今哪儿还顾得了将来之事?你我便不是为了报答朝廷大恩,也得为此地三十万生灵思之吧?他们都是随着你我抛别家土,一起入关的。你我总得为他们谋一个出路吧?”

    搭建窝棚的人都是从关外的宁远迁入的百姓。根据崇祯皇帝在三月六日下达的圣旨,放弃宁远重镇的同时,还必须将百姓同时撤入关内。随行者多达三十万人,大多是关宁军将领军士的家眷。其中一部分将领的家属还有些余财,衣食总算无忧,还可以住进山海关附近临榆县城。而一般的军士家眷乃至普通百姓,可就缺衣少食,加上长途跋涉,真是苦不堪言。

    本以为入关后可以很快转移到南直隶各地,得到妥善安置。可没想到吴三桂的前锋才到玉田,就得到了北京陷落,崇祯皇帝和太子生死未卜的噩耗,而且李自成的大军也趁机压了上来。不得已之下,吴三桂只好收兵退回山海关。而跟随他入关的三十万百姓,也就只能在山海关下暂时栖身了。

    这下可真是人人愁眉不展,个个怨恨不已了。而比愁、怨情绪更加糟糕的,则是看不到前途和生路的绝望心情!

    这里的三十万人,包括跟随吴三桂、高第(山海关总兵)的五万官兵,现在都可以说是断绝了生路!

    之前他们当中的兵将有朝廷的粮饷可吃,百姓或是种地,或是开店,或是由从军的家人供养,大致上也是衣食无忧的。如果不是满洲人的兵马时不时要入寇劫掠,他们这些人都可以算是生活在乱世之中的一片桃源乐土上面了。

    可是现在,他们不仅失去了家园和田地,而且也不可能再得到朝廷的供养。。。。。。这三十万人的吃穿怎么解决?从宁远带来的粮草和山海关上的储备算不上多丰厚。如果不能在几个月内寻到一条活路,那么聚集在山海关内的这三十万人,就都得变成饿殍!

    王永吉拍了拍城墙的垛口,叹了口气:“长伯,除了借东虏之兵打回京师去,老夫真是想不别的生路了。南下是不可能的,且不说圣上和太子能不能突围到天津。

    即便是能到天津,也是要匆匆而走,浮海南下的。

    即便可以在天津停留一段时间,也不可能收容山海关这里的三十万百姓啊!沈廷扬手中不过一百多艘海舟,即便能走几个来回,从大沽口拉走个五六万人就到头了。剩下的人怎么办?饿死还是让流贼杀死?

    至于投降流贼也活不了此间的三十多万人。。。。。。流贼不会给咱们能养三十多万人的地盘的,也不会给咱们足够的粮饷。无地、无饷、无粮,不出数月,山海关下就皆是饿殍了!”

    如果朱慈烺这会儿到了山海关,听到王永吉的分析,估计也无话可说了。因为朱慈烺也没打算把山海关内的三十万多人都拉走。。。。。。这是不可能的!沈廷扬能从大沽口运走五万人,就已经是天大的本事了。运几十万人是根本不可能的!

    而且吴三桂也不愿意抛弃山海关这里的三十多万人。。。。。。倒不是他有多爱民,而是这三十多万人是吴三桂的根。

    拥有自己的“根”就是吴三桂最厉害的地方!和此时绝大部分的明军不一样,吴三桂的军队其实是授田的——辽西这块已经没有勋贵和士大夫插手的空间了,所以都在辽军控制之下。而且从孙承宗、袁崇焕经营宁远时开始,就推行辽人守辽东的政策。实际上就是将关宁军变成了一个以辽西土地为基础的兵农合一的军事集团。

    也就是说,关宁军一边吃着朝廷饷,一边耕着辽西的地,不仅在经济上极有保障,而且还将自己的根牢牢扎进的辽西的土地——每一个关宁军士兵背后都是一个家庭!

    有家有业,就意味着他们的命运被关宁军的首领,也就是吴三桂本人牢牢掌握了。同时也意味着关宁军拥有额外的动员和补充能力,毕竟一个家庭往往不止一个可以从军的壮丁。

    所以四万关宁军不仅仅是四万人,而是四万户和几百万亩土地!现在他们离开了宁远的土地,暂时变成了“盆栽”,处于一种相当无力和彷徨的状态当中。

    寻找一块新的土壤,将根重新扎进土壤,就成了关宁军上下一致追求的目标!

    谁能够满足他们,谁就是关宁军效忠的对象!

    顺便说一下,吴三桂的军事经营能力其实是非常强大的!在历史上,吴三桂专制云贵十余年,就把关宁集团经营到了可以和大清王朝对抗的地步!

    那还是经营云贵!云贵什么地盘啊?根据万历年间张居正主持的全国清田结果,云南的在册田土总数不179。9万余亩,贵州只有51。6万余亩。两省相加不过230多万亩,税粮总额不到20万石。以这样的地盘,都差点把大清朝给掀翻了,如果给个三千万亩土地的大省让他去经营,后果不堪设想。。。。。。

    而要他放弃自己的根基,只带少数家丁南下,去投靠不知道在哪儿的朱慈烺,实在有点为人所难了。

    另外,邱致中和祖泽溥还给吴三桂送来了定王朱慈炯。。。。。。如果崇祯和朱慈烺已经不在人世了,朱慈炯就是大明皇位必然的继承人!

    王永吉接着分析道:“此间的数十万人要有生路,也只能借东虏之师,奉定王为天下兵马副元帅西征了。只要打败了流贼,咱们总能找到一块地盘可以安置这数十万人的。哪怕割让燕云十六州,再许以岁币,也能有北宋的局面啊!

    若皇上、太子尚在。咱们击破流贼,收复山西、河南、北直隶大片河山,总也是有功劳的。而且有数万大军在手,朝廷也不得不仰仗总戎啊!”

    吴三桂轻轻点头,这番分析一点没错,就是这么回事啊!

    方今乱世,有兵就是草头王。他吴三桂现在有四万大军,还有定王朱慈炯这面大旗,如何不能成就一番大业?

    “也好!”吴三桂终于下了决心,道,“本爵这就派祖泽溥走一趟盛京,去联络东虏摄政王多尔衮,向他借兵剿贼!”

第128章 李自成的北京城(求推荐,求收藏)() 
今天是四月初八,离宋献策数手指头算出来的大顺皇帝二次登极大典的日子只有一天了。根据原来的日程安排,他本来应该开开心心的进行登基大典的演礼,也就是排练。

    可是在昨天上午,后营制将军亳侯李过请罪的奏章送到了大顺皇帝驻跸的武英殿后,四月初九的登基大典就被取消,大顺皇帝的好心情也一下荡然无存了。

    因为李过在请罪奏章中报告了惊人的坏消息——攻打天津卫的作战竟然以惨败收场!

    在连续四天的血战,并且一度攻入天津南城的情况下,由于吴三桂亲率的数千铁骑突然抵达,使得本来有利的战局急转直下,李过、李岩、陈永福所部仓皇而逃,损失惨重!唐通所部全军覆没!

    另外,李岩之妻,女将红娘子在卫河水战之中为郑家水师所破,下落不明。

    目前,李过、李岩、陈永福三人已经收拾残部,退据武清县城,并请求李自成发大兵增援,再战天津卫!

    稍后,亲往玉田前线督军的田见秀发了奏报,说派去吴三桂军中的使者回报说关宁军士气低落,并未听闻有东虏辅政王欲嫁女与明太子之说。另外,田见秀的使者还打听到东虏辅政王多尔衮之女年仅6岁,根本不可能嫁人。

    田见秀同时还奏报说有吴三桂欲弃山海关浮海南下投奔朱慈烺的传言,以及东虏正在集中兵力,欲乘虚夺取山海关的传言。

    这些消息汇总起来以后,李自成看得都有点头疼了。因为吴三桂仍旧是他n的双份!也不知道那边是真的?不过无论那边是真,都不是好事。如果吴三桂已经到了天津,那么山海关一带肯定空虚,随时都有可能被东虏占领!

    如果吴三桂还呆在永平,那么是谁打败了李过他们?李过等人的兵将加一块有两万两千之多。能够把他们打到惨败的对手想想都不会太弱的。

    朱慈烺上哪儿找来那么精锐的援兵?如果朱慈烺真有了足以击败李过的精兵,那么一旦东虏西征,大顺就会腹背受敌了!

    在这种情况下,李自成哪儿还有心思搞什么二次登基?备战都来不及,还登什么基啊!

    可是一想到备战,李自成的头都大了。下面的老营兄弟都嗷嗷叫着要钱啊!

    这帮家伙都他n的是李自成的债主,个个都觉得自己功劳很大,必须重重有赏。可崇祯那个穷鬼留下的府库里面偏偏一无所有,空得都可以跑马了。叫李自成拿什么去赏?

    除了发不出让人满意的犒赏之外,大顺朝廷现在连粮食都不大够了。

    这事儿细究起来也是朱慈烺不好!他在皇极门之变后不是下了一堆令旨吗?其中一道就是把太仓库的存粮分给北京内城的老百姓了。。。。。。虽然这道令旨执行的比较匆忙,但还是基本搬空了户部的粮库。

    此外,朱慈烺奉崇祯南走天津卫之后,堆积在大沽口的大批海运的漕粮就没有办法运往不北京。

    这样一来,李自成不仅没钱发犒赏,也连部队的供应都出现了困难。那些跟随着他一路幸苦转战,好不容易打进北京城的老营兵不仅没有得到想要的财富,连大米白面都不能敞开了吃了,更别说肉食了。

    这待遇完全和开国功臣不搭边啊!

    在这种情况下,老营的纪律和士气也越来越难维持,许多部队军纪败坏,不时发生老营官兵奸淫掳掠的事件,李自成发了几次雷霆之怒,还杀了不少人,都没有办法杜绝。至于北京城内各部日常操练,从四月份开始就基本停止了,没吃没喝还没钱,还操练?操他n还差不多!

    如果再拿不出足够的银子发犒赏,被李自成倚为长城之靠的老营兵的人心怕就要散完了。。。。。。

    这才在北京紫禁城的龙椅上安坐了几日?咋就有一种如临深渊的感觉了呢?崇祯那个昏君居然能在这张交椅上坐了17年,也真不容易啊!

    就在李自成呆坐在武英殿上发愁的时候,接替田见秀、李岩二人主持军务的刘体纯和吴汝义二人风风火火的走了进来,见过礼后,李自成发现二人都面带喜色,于是就问:“有好消息么?”

    “回禀皇爷,”刘体纯笑道,“亳侯的军报,昨日已经拿下天津卫南北二城了。”

    “什么?”李自成一愣,“昨日才收到请罪的奏章,今日怎又报捷了?这一只虎打的是什么仗?”

    吴汝义道:“不是亳侯夺下天津卫的,是失踪多日的红娘子带着兄弟混入了天津卫,趁着朱贼主力向大沽口转进的机会举事,逐走了朱贼的留守兵马,一举拿下天津三卫了!”

    “那么说来朱贼还是要南迁的。。。。。。”李自成轻轻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朱贼到底还是棋差一招啊!他们若守在天津卫不走,朕可就腹背受敌了。如果满洲人真的借兵与他们,朕只怕要将这北京城拱手让出去了。”

    刘体纯笑着:“北京城本就不是咱大顺的都城,暂时让了也无妨,只要把城内的金山银山都搬空了便可。”

    李自成点点头,不置可否。他本就没把北京当成首都,在攻入北京之后,他就明确表示北京只是行在,以后将改成幽州府,为北方屏障重镇,不再是建都之地。而大顺的首都,始终是关中的帝王之都长安!

    所以对李自成和大顺军而言,北京的得失并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北京城内那些贪官污吏的不义之财!

    想到这里,李自成自言自语地说道:“得叫黄虎再加把力气,多拷出军饷才好啊!军饷有着了,额才能和朱贼的余孽还有满洲人决一死战!”

    。。。。。。

    “侯爷,这是刚做好的账,请您过目。。。。。。”

    “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