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呃,好像有道理。。。。。。可是他们俩都知道了,吴三桂恐怕也能猜到吧?
皇上也真是的,咋下个密诏就弄得人人都知道了呢?就这样能斗得过比猴还精,比老虎还凶的太子爷?
“诏书是有的,”冯元飏叹了口气,“不过是给王总督一人的。”
说着话,冯元飏就取出了个一个信封——就是普普通通一个信封,也不是皇家御用的。
王永吉连忙上前,恭恭敬敬叩拜一礼,双手接过信封,“臣王永吉恭领圣旨。”
拿过信封后,王永吉也没有回避,就当着跟前的两人撕开信封,取出里面的信封,借着书房里面昏暗的光线,细细读了起来,眉心也随之慢慢拧成了一团。
“怎地?”冯元飏问。
田存直也巴巴望着王永吉,心里多少有点委屈。他一大太监,皇上的心腹,咋就得不到一份密诏呢?
王永吉将书信递给了田存直,“田公公,你也看看吧。。。。。。皇上也有重要的事情交代给你。”
写在一块儿了!田存直忙接过书信,细细一看,原来这密诏上说了两件事儿,都和他有关系。
一是崇祯要王永吉将督标转交给田存直管辖。
二是询问定王、永王、五皇子他们是否抵达永平?如果已经抵达或部分抵达,就命王永吉、田存直二人保护他们。同时命王承恩、邱致中送袁贵妃返回。
王永吉对冯元飏道:“本官的督标有2000人,驻扎在抚宁卫,可以立即调来山海关交给田公公。
至于王公公、永王、五皇子和袁贵妃,都下落不明,只有邱公公保着定王到了永平,现住在临榆县城内。。。。。。本官和田公公应该可以保定王殿下无虞。”
田存直也道:“请冯抚台回报皇上,就是臣田存直便是粉身碎骨,也会保全定王殿下!”
能不能保住定王,王永吉和田存直都没有把握,关键要看吴三桂和朱慈烺!
因为崇祯皇帝就四个在世的儿子,现在永王和五皇子都下落不明,只剩下朱慈烺和定王朱慈炯二人。如果朱慈炯没有了,那朱慈烺就是独生子了。。。。。。这回让朱慈烺在和崇祯的斗争中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
冯元飏点点头道:“有二位力保定王殿下,皇上应该可以放心了。。。。。。既然定王殿下到了临榆,本官还是要去拜见的。今日时候尚早,二位不如和本官一起走一趟吧。”
“好好,”王永吉道,“那咱们就一起去吧。”
。。。。。。
同一时间,吴三桂已经从陈圆圆那里拿到了吴襄、吴三辅、吴三妹分别书写的亲笔信,正在自己的书房里面细细看着呢。
三封书信都是为朱慈烺说好话的!
都说太子爷天纵英才,特别善于掌控人心,不仅能给人画大饼,而且现成的好处给起来也不手软,又能和将士同甘共苦,还处事公道,能够立威。凡是跟随他的兵将没有不服他的!
所以大明朝肯定是能中兴的!这一点根本不需要怀疑!
不过在好话之外,三人却对吴三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吴三妹当然是希望哥哥感觉带兵去大沽口的,在她看来,有吴三桂保驾,朱慈烺就不必再以身犯险了。
而吴襄和吴三辅,却都希望吴三桂可以取中下二策——将来或是留镇北京,或是永镇太原。
总之,就是要在外拥兵,镇守一方。只有这样,老吴家才能内外呼应,长保富贵!
父子俩都这态度,却是让吴三桂吃了一惊。如果吴三辅是这个意思,那倒是正常的。现在他正得宠,俨然是一军之主了。如何哥哥吴三桂南下,他的地位很可能不保。
可是老爹吴襄也不让吴三桂南下。。。。。。这是为什么?父子兄妹四人合力不正好把持朝政吗?为什么把实力最强的吴三桂留在外面当割据军阀?
难不成这个太子殿下真的特别善于掌控人心,把那个啥子克难新军完全控制了,没老吴家多少份额了。所以老头子害怕吴三桂的那点实力也被朱大太子划拉过去?
如果真是那样,那自己还真不能南下,还是取个中策,老老实实的守在山海关看情况吧。
吴三桂正思来想去琢磨的时候,门外突然传来了一个陕西口音的官话。
“爵爷,陈姨娘做了点江南口味的小菜,想请老爷过去。”
听到这声音,吴三桂就是一愣,自己家里什么时候有陕西人?
再一想,才记起陈圆圆带来了个又黑又粗的保镖,看上去挺威风的。说是自己的三弟从军中寻来的一个把总——这事儿其实是朱慈烺通过沈廷扬安排的,酱油黄花了点钱,走了吴三辅的门子,把刘生这个潜伏特务安排到了陈圆圆身边。。。。。。
。。。。。。
天津,制将军府。
在李岩的书房之内,一对夫妇,正默默对视。今儿李岩和红娘子也没去巡城,也没去办公,就在书房里面呆着,拿着两份旨意,翻来覆去地看着,也不知道看了多久。
这两份旨意,一份来自大顺永昌皇帝李自成,一份来自大明抚军太子朱慈烺。
李自成的诏书是要招李岩去北京的,而朱慈烺的令旨则是给红娘子的,命令红娘子设法让李自成留在北京,别去打山海关——朱慈烺虽然知道后来的历史,但他还是得尽最大的努力避免满清入关。
只要山海关不丢,满清即便打下了北京,朱慈烺也有办法收复。
山海关是咽喉嘛!咽喉堵着,多尔衮也就是抢一把跑路,大不了朱大太子再当一回宋真宗,给个百万岁币,多尔衮总满意了吧?
他要不满意,朱慈烺也不怕。立马重建东江镇,从海上骚扰多尔衮,让他的后路不得安宁!
除了这事儿,朱慈烺还在给红娘子的令旨中把李岩好一阵夸奖,把他说成了诸葛亮一样的人物!好像就盼着他能来大明这边当军师了。。。。。。
第141章 密旨不密(140章的内容和139章发颠倒,已经更改)()
吴三桂本了就挺大的眼珠子现在都快赶上铜铃了!
他爸爸原来不是曹操,而是被一个曹操再世般的皇太子拉上贼船。。。。。。不对,应该是龙舟了!
如果这太子真的和冯元飏说的一样厉害,那大明朝岂不是中兴有望了?那么自己和老三将来都能混个国公吧?
一门二国公再加一个皇后,可就赶上徐达的子孙了。。。。。。
吴三桂大眼珠子转了又转,已经开始为自家的前途盘算起来了。一门二国公一皇后的前途,大清那边是给不了的,李自成就更别说了。所以投靠朱慈烺是第一,也是最自然的选择。而且吴三桂本来就是朱家的臣子,跟朱慈烺混那是忠贞不二。如果投顺投清都是不值钱的贰臣!
可问题是,大明还有救吗?
如果北京还在大明朝廷手中,那吴三桂不会考虑另投明主,但现在大明已经失了一半天下了,还有一半。。。。。。看着也难保全啊!
“平西伯,”冯元飏这时取出一个信封,让人递给了吴三桂,笑道,“这是太子殿下的亲笔信,请您过目。。。。。。太子吩咐让您先看信,看完之后,咱们再谈。”
这是要封官许愿拉拢吴三桂了?
王永吉、田存直两人都用一种酸酸的目光瞅着吴三桂双手接过了朱慈烺的亲笔信。
这不是令旨,而是一份家书。是朱慈烺写给二舅哥的家书,不过家书当中说的,却还是天下大势。
朱慈烺并不是以太子和君主,而是以妹夫的身份,站在吴三桂的立场上进行了一番分析。
根据朱慈烺这位大明好妹夫的分析,现在摆在吴三桂面前的有上、中、下三策。
上策当然立马带着吴氏家丁浮海南下。沈廷扬手中有一百多艘大海舟,两万左右的人马要运走并不困难。吴氏家丁加上家眷,怎么都不会超过两万人的。只要吴三桂愿意走,随时可以将他们运往登莱。
等吴三桂到了山东,朱慈烺就封他当莱国公,并设山东行都指挥使司,统辖登莱,由吴三桂及其子孙世镇!
中策则是吴三桂据守山海关不动,不要主动出击,也不要引东虏入关。只管卡住山海关咽喉之地静观虏贼相斗,等东虏击破流贼,攻破北京之后,再配合朝廷的大军设法恢复京师。事成以后,朝廷将会南迁应天,北直隶之地就交给吴三桂留镇,朱慈烺还会封他当燕国公,子孙世袭北京守备。
至于下策,当然就是引东虏入山海关了。借兵助剿之事,搞不好就会弄成了引狼入室!那麻烦可就大了!
东虏窥视中原已经有十几年了,且兵强马壮,远胜官军和流寇,一旦据有由辽东入口的捷径山海关,那可要反客为主,图谋中原了。
如果吴三桂一定要行此下策,那就在东虏击溃流寇后,立即挥军追击,进入山西占据太原府为根本之地。到时候朱慈烺就封他当晋国公,山西都指挥使,统辖山西中南部之地,同样子孙世袭永镇!
朱慈烺给出的三策,无论上中下,都给了吴三桂国公的爵位和永镇一方的特权,可以说是诚意十足!不仅十足,而且出价之高都到了头。无论大顺、大清,都不会给出再高的出价了——哪怕是历史上的平西王吴三桂,所辖的云贵之地也不能和山西、山东、北京的地盘比啊!云贵地盘虽大,但是人口稀少,土地贫瘠,素来被看成蛮荒之地的。
冯元飏看到吴三桂收起书信,就知道他已经看完,便笑着说:“千岁爷给出了上中下三策,不知平西伯的意思是什么?”
吴三桂皱起眉头,“山海关这里有五万大军,随军的家眷百姓数十万,吴某不能抛弃他们,只带家丁南下登莱。。。。。。这上策,非不愿,而是不能也。”
“那就行中策吧,”冯元飏拈着胡须,“现在是流寇和东虏相争,山海关这里有五万大军,又有关山之险。想必虏贼两边都不会主动招惹关宁大军的,静观应该是可行的。”
吴三桂道:“可山海关这里的军民人数有数十万,每日消耗惊人,关上所存粮草只够三两月之需,吴某该如何应对?”
“有三两月还不够吗?”冯元飏笑道,“东虏方面早就开始点集人马了吧?由沈阳绕过辽西山地,再由燕山破口而入,有一月时间就足够了。流贼这些日子在北京大肆拷掠逼饷,民心已失,绝不敢守城,只会在野外决战。所以三个月内,京师必然会再次易手。到那时,东虏如果打不通山海关要冲,后路又受到东江镇的威胁,说不定就会饱掠而去了。”
“东江镇?”
“朝廷要重开东江镇?”
“那岂不是要惹毛东虏了?”
吴三桂、王永吉和田存直三人都吃了一惊。当年的东江镇在毛文龙的主持下可是插在东虏背后的一把尖刀!虽然在陆地上打不过东虏的大军,但是东江镇的本据之地是海上的皮岛,又依靠水师和沙船帮掌控了海路,可以在漫长的辽东海岸线各处入寇骚扰。让东虏非常难受,同时也恨东江镇入骨。
如果朱慈烺真的要再开东江镇,那么东虏恐怕又要跳脚了!
这样一来,还怎么和谈?如果不能和东虏议和,大明还是会陷在虏贼之间,还能有什么出路?
这太子看来也和他爹崇祯差不多,都有点想当然了。。。。。。
吴三桂和王永吉、田存直二人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田存直道:“冯抚台,实不相瞒,这些日子山海关这边和朝廷隔绝,也不知道圣上、太子殿下是否脱险。
而定王殿下又在几日前由祖泽溥、邱致中护送突围而来。。。。。。所以咱家和平西伯、王制台商量之后,都觉得可以向东虏借兵,所以就遣祖泽溥为使去了沈阳。”
“哦,定王脱险了。。。。。。那永王和五皇子还有袁贵妃。。。。。。”
“都落入贼寇之手了!”
冯元飏点点头,不置可否。“遣使沈阳也无妨,东虏横竖要出兵的。。。。。。到时候闭了山海关,让他们绕着走就是了。”
田存直问:“是否要送定王去大沽口?”
冯元飏还是不答腔,只是道:“山海关这里的状况太子殿下还是不大了解,你们不如出个人,跟着老夫一同浮海南下,当面去和太子殿下分说吧。”
这是应该的,吴三桂和王永吉、田存直互相看了看。
王永吉道:“平西伯是主将,不能离开山海关。。。。。。不如就让下官走一趟吧?”
田存直也道:“咱家是奉旨到山海关办事,现在也该回去向圣上复命了。”
冯元飏只是笑着,目光则转向了吴三桂。吴三桂也是个知趣的人,知道冯元飏一定带了密诏过来,于是就拱拱手道:“本爵还要去军营巡视,就此别过了。”
军营今天是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