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抢救大明朝-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绍了西洋的火器和筑城技术。其中就有大量的篇幅介绍棱堡!

    这本著作在热衷于筑城的士大夫中流传很广。所以朱慈烺昨天提出要在海沙岛上修筑棱堡后,居然有好几个文官都自告奋勇要帮忙。朱慈烺一开始还不相信他们懂棱堡,让汤若望去考核,考核后才发现,这些人居然都熟读过守圉全书!对棱堡的了解远超过朱慈烺本人。

    所以朱慈烺就从中选了几人,让自己的老师,同样熟读守圉全书的李士淳以工部左侍郎的官职带着他们去负责筑城——也没有什么好的原材料,就是用泥土填在草袋子里面修成个棱堡的样子。

    朱慈烺眯着眼睛琢磨了一下,轻轻摇头,低声道:“不会来大沽口的。。。。。。如果李闯来大沽口就好了,本宫才不怕他。现在怕就怕他不来大沽口,而是直奔山海关而去啊!”

    “去山海关?”吴襄听见朱慈烺的话,稍稍一惊,朱大太子可有点乌鸦嘴啊,别又给他说中了。

    “去山海关干什么?”吴襄问。

    朱慈烺看了自己的老岳父一眼,心说:去山海关当然是打你儿子了!

    他吐了口气:“山海关是个好地方啊。。。。。。如果只有李闯一家要去,那还好办,若是多尔衮也要去,那就麻烦了!”

    李闯一家去了,吴三桂未必会落水当汉奸,朱慈烺这个大明好妹夫还能挽救他。可要是多尔衮也去了。。。。。。吴三桂难道还能西拒流寇,东战八旗吗?

    到时候他多半会选自己给出的下策。。。。。。甚至连下策都选不了,直接剃发当汉奸去了。

    。。。。。。

    “陈阁老,怎么样了?伤事好点了吗?”

    “骆,骆指挥,老,老夫正在想办法,能不能再宽限几日?”

    现在是大顺永昌元年四月十三日的清晨,北京内城中,某处被蓝衣白帽的大顺兵士看守的宅院之中,正在上演仿佛高利贷催账的场面。

    一大清早来访的是骆修身,他现在被汝侯刘宗敏派了个北镇抚司指挥的差,其实就是管收账的官。

    那些吃不住拷打,愿意拿钱出来换命的前朝官员勋贵的账就由他去收——只有他收到了账,那些人才会逃过拷打之苦。

    当然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活命了。

    如果是文官和宦官,出够了钱就可以活命,如果是勋贵,人财两尽,得个好死而已。

    而骆修身今天来见的人则是个文官,就是大明前任首辅陈演。他欠了刘宗敏六万两的阎王账,已经逾期了。

第144章 杀头了(求收藏,求推荐)() 
“阁老误会了,下官不是来要账的。”骆修身一脸的苦笑,自己真不该留在北京城,挺好一锦衣卫高官,现在混成个要阎王账的恶徒了。

    “不要账。。。。。。。”陈演可怜巴巴的看着骆修身,心里总是毛毛的。

    他是真没钱了。。。。。。都卖的都卖了,能求的也都求了,他和他儿子身上连吃饭的钱都快尽了。北京城这几日的吃食又贵,逼得两父子一天只能吃一顿,就这样也熬不了几日啊!等到钱财一尽,就得饿死在北京城里了!

    可他宁愿饿死,也不愿再去北镇抚司上夹棍了!那可太疼了。。。。。。

    “是皇上召见。”骆修身说。

    “皇上召我何事?”陈演抖着声问。他这是激动的!能见到李自成,就说明自己还有希望。。。。。。有活命和做官的希望!

    要不然李自成找自己去干什么?不可能是要账吧?皇帝亲自要账也太不像话了。

    “皇上今日要出兵讨伐朱贼残部,”骆修身低声道,“百官都要在承天门外送行,传旨叫阁老也去。”

    去见皇上?一定是要封官了!皇恩浩荡啊!

    陈演激动的眼泪都快流下来了,如果不是两条小腿都折了,还没复原,就该冲着紫禁城的方向下跪了。

    “儿啊,”陈演连忙唤来自己的儿子陈世文,“快去取为父的官袍。”

    “等等,”骆修身忙道,“阁老,您哪儿来官袍啊?可别是明朝的蟒袍吧?”

    “当然不是了。”陈演摇摇头,“老夫有一件蓝色的丝绸儒服。。。。。。权当是官袍了。”

    “哦。”骆修身看了看陈演,他现在穿着一身布衣,破破烂烂的,还打着补丁,真是狼狈不堪,没想到还给自己留了一件丝绸的儒服。

    这件衣服很快取来了,居然是崭新的,做工考究,应该是陈演当明朝大官的时候让人做的。因为是蓝色的,现在拿出去倒能卖几个钱,总能让父子俩吃上几天饱饭。

    可是陈演就是不舍得,因为这衣服看着和大顺的官服很像啊!

    没想到还真派上了用场!

    在陈世文和骆修身带来的手下的帮助下,断手断脚的陈演很快穿好了“官服”。他自己走不了路,陈世文几天没吃饱,也背不动他,还是骆修身找了个力壮的手下,背上陈演上了路。陈演的儿子陈世文也跟着一起来了,这个年轻人脸上同样是难以抑制的兴奋表情。

    大顺皇帝再凶,只要能让陈演做官,哪怕是个芝麻官,也是陈家父子的君父啊!

    臣子见君父,能不高兴吗?

    骆修身和陈演父子很快就到了承天门外,这里已经聚集了许多官员,按照文武和品级大小列好了。其中文官由宰相牛金星率领,武官由李过率领——历史上李过跟随李自成一起去了山海关前,但现在李过的部队在天津损失惨重,所以就被留下守北京了。李自成另外调了刘芳亮率军从征。

    除了这些大顺的文武官员,还有一些被打断了手脚的前朝官员,大约有七八个,单独归在一起,都在人数较少的大顺武官队伍后面跪着。还有几乎个五大三粗的大顺老营兵在后面看守,人人都手按着腰刀,挺吓人的。

    骆修身也把陈演带到了那里,笑着对陈演道:“陈阁老,就是这里了。”

    “阁老,你也来了?”

    “快快快,快给阁老挪个地方。。。。。。”

    跪着的几人都很热情的招呼陈演,他们都和他一样,手脚被夹棍夹坏了,所以也没法行礼作揖,大家就只能点头打招呼了。

    陈演的儿子也想留下和父亲一起面圣,和骆修身说了,骆修身没法做主,又问了一个许是大顺军官的人,那人点点头:“既然他要留下,那就一起吧。”

    得了允许,陈世文就和他爸爸一起跪着,等候李自成了。骆修身则去了大顺武官的队伍,站在了哥哥骆养性的身边。没过一会儿,就看见李自成骑着高头大马,在一群御营亲兵的护卫下出了承天门了。

    在承天门外恭迎的文武官员全部下跪,山呼万岁。李自成一马当先,到了李过身边。

    “一只虎,你身经百战,又是朕的侄儿,所以就着你留守北京了。千万小心了,不得有半点差错。另外,也要盯住天津方面。。。。。。红娘子人少,只有两三千,打不得决战。若是朱贼从大沽口反扑过来,你不要出城浪战,紧守城池就行。”

    “遵旨!”李过大声应答。

    李自成点点头,“起来吧。”

    李过闻言起身,站在李自成的马前。

    李自成笑问:“祭旗的奸人都提来了?”

    “已经来了。”李过答道。

    “好!”李自成点点头,“都砍了!”

    “遵旨!”李过扬起胳臂,向着远处一挥。然后就听见三声号炮响起,那些站立在陈演、陈世文等人后面的大顺兵士全都行动起来,有人上前按住那些明朝的官员、勋贵,有人则抽出雪亮的腰刀。

    陈演也被人揪住了胳臂,按在地上,这时他已经感到不好了,大声叫喊起来:“干什么?干什么?”

    身后一个陕西口音答道:“杀头啊!别动别动,一刀了账,多爽快?”

    啊。。。。。。要杀头啊!

    陈演惊讶得嘴都合不拢了,自己怎么就那么倒霉,莫名其妙被捉来杀头。这到底是什么世道啊?还讲不讲理?

    就在这时,一声“咔嚓”在他耳边响起,然后就看见一个什么东西滚到了他的膝盖下面,他定睛一看,居然是自己的儿子陈世文的脑袋!

    “儿啊。。。。。。”他刚想痛哭,一把钢刀就朝着他的颈项处挥下!

    陈演人头落地!

    陈演和另外几个明朝官员的首级,不过是李自成震慑人心的工具。他这些日子为了筹集军饷,已经将投降自己的明朝官员彻底推向了对立面。而且北京城内的商人乃至普通百姓,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商人们要助饷,而百姓则因为供应短缺、失业等原因陷入贫困,有些人还被纪律不佳的大顺官兵骚扰,对大顺的希望都变成了失望,开始有人怀念大明朝了。

    就在前天夜间,北京外城的一些地方有人贴出了“驱除闯贼,恢复神京,迎回大明皇帝”的告示!让李自成非常恼火,所以才有了今天的这次祭旗。

    “启驾!”

    在一声大喊之后。李自成正式踏上了征程,在他的身后,明朝的永王朱慈照,五皇子朱慈焕,太监王承恩和高宇顺,也都骑马随行。其中朱慈焕年幼,不能骑马,就由王承恩和他共乘一骑。

    李自成带上两个崇祯皇子的原因,则是避免在自己出征期间,有人打他们的名号在北京作乱。

    而这一次李自成征讨的对象,也和历史上一样,就是控扼着东北通往北京的捷径的山海关!

    经过几日的反复脑补,李自成等人已经非常确定吴三桂已经离开山海关南下了——从一群明朝贰臣那里,他们已经知道了朱慈烺和吴三桂是什么关系了。吴三桂如果带着精锐南下,那就是挟天子令诸侯的枭雄啊!怎么都比留在山海关好吧?

    另外,老李派去山海关的细作也得到了确切的消息,鞑子的大军并没有出现在山海关外!

    所以李自成最终的决定就是抓紧机会先攻占山海关,然后以山海关和北京为依托,依靠老营的机动性和入口的鞑子周旋到底!

第145章 我们去为崇祯皇帝报仇吧!() 
四月的辽东,在气候上虽未入夏,但是也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大路两旁,草木发芽,处处青丝,一片生机。

    满洲八旗兵,依着各旗序列,整队而行。满洲的八旗兵以旗色区分,不过并不是真正的八色,而是黄、白、红、蓝四色,另有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就是在四色军服和旗帜上镶上红白边饰。远远看去,就见四种颜色组成的长龙在辽东大地上滚滚而行,首尾都看不到边际。

    这次清兵出动的规模前所未有,八旗满洲、八旗蒙古三丁抽二,集中了超过六万精兵。而八旗汉军的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续顺公沈志祥等部步骑兵更是倾巢而出。出动的总兵力超过了十万,粮秣辎重也全部齐备。

    对于这个在东北地区野蛮生长了数十年的少数民族王朝而言,能否进入中原,成为争夺天下之鼎的有力竞争者,就在此一举了!

    身为十万清国大军的统帅,摄政王多尔衮因为身体并不大好,所在行军途中很少骑马,大部分时候都是乘坐四人抬的黄色便轿而行的,便轿前边还有一柄黄伞。此外,他还让人为自己预备了一顶十六人抬的黄色大轿,分成多捆,由骆驼驮运。还有一座称为帐殿的大毡帐,也由骆驼驮运。这些黄色的用具,都是从皇家库房中取出,原先皇太极用过的旧物。

    他现在还没有定鼎北京,就公然用起了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器具,难免让人遐想联翩啊。

    多尔衮率领的大军是四月十三日离开盛京沈阳的,虽然祖泽溥在四月十一日就抵达了盛京,并且和多尔衮见了面,约定了借兵讨贼之事。但多尔衮还是做了两手准备。

    大军根据计划是先向正西开进,然后再转向西南,或是去辽西走廊入山海关联合吴三桂一起攻打北京;或是从蓟州或密云境内突破长城,稳扎稳打,一步步逼近北京城。

    前者当然是最理想的,拿掉了山海关这个钉子,清军就能沿着辽西走廊这条捷径进出中原。而且也没了后顾之忧,就可以全力以赴夺取中原地盘了。

    而后者就不大理想了,被山海关上的五万明军卡着喉咙,后路还会受到威胁。打下北京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要全力追击李自成并迅速扩大地盘就不容易了。除非在解决李自成之后再消灭吴三桂。

    可是打完李自成和吴三桂后,大清的八旗兵还能剩下多少?

    另外,李自成万一出乎洪承畴的预料,在野战失败后退守北京。多尔衮可就要抓瞎了。一头是北京坚城,一头是山海雄关。十万清军如果要强攻夺取这两处要塞,只怕被消耗的连渣都不剩几个了。

    也就是说,李自成也不是没有一点胜算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