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志愿军战士交代两句,片刻之后头发跟鸡窝一样的德维罗便被人带了过来。
见此情况丹泽尔不禁暗自好笑,心说就这么把德维罗带来,难道还想当着他的面让德维罗配合?那他就好好看看你们是怎么被德维罗当场逼疯的吧。
然而就在丹泽尔等待着好戏开场时,德维罗的一句话便让丹泽尔一个趔趄差点没摔个狗啃泥。
“亲爱的长官先生,你想要我做什么?”
“想用你的解码同语,向你们的反炮兵指挥所发一条消息。”
“没问题!”
德维罗没有半点犹豫,回答得竟然比丹泽尔还要干脆利落,这让丹泽尔差点没从地上蹦起来,心说德维罗这家伙也转性了?开始舍弃神秘主义,追求实用主义了?
便在这时,德维罗呆滞的目光登时变得明亮而又火热,冲着柏毅不加掩饰的恳求道:“这次之后,应该把咒语的后半段给我吧!”
“放心,我从不会欺骗上苍的使者!”
柏毅点点头,德维罗也同样的点点头,满是污垢的脸上罕见的露出孩子般渴求的微笑,旋即伸出大手一把将丹泽尔扯过来,迫不及待的叫道:“咱们快点儿,我需要后半段咒语吸收天地元气。”
正为德维罗没有转变追求而长长舒了一口气的丹泽尔,一听这话彻底就蒙了,心说这都什么乱七八糟,便小声提醒道:“你可别让人给骗了。”
“那个中国指挥官是个懂得上苍的人,他不会骗我!”
丹泽尔无语,最后只能好奇的问道:“那到底是个什么咒语?”
德维罗见左右没人,方才神秘兮兮的用很不正宗的中文神秘兮兮道:“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丹泽尔闻言默然,德维罗则是一脸的畅然……
……
当黄昏临近,天色擦黑,美军反炮兵指挥所终于接到一条简短而又急促的无线电的信号,经过技术参谋的处理终于将这个信号转化为格式完整的电报信息,并很快将内容转给海登堡上校。
“丹泽尔机组有了回应。”
正有些犯困的海登堡听闻参谋的话,登时睡意全无,赶紧翻开情报资料,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这才满意的点点头:“解码同语无误,他们干得漂亮!”
这话还未说完,便抓起桌上的电话,毫不犹豫的冲着电话那头一位佩戴伞兵标识的中尉军官命令道:“我们的‘捕食者’行动可以开始了!”
第四百五十四章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下)()
坎贝尔中尉匍匐在湿漉漉的草丛里,头上的松树枝头还不时低落昨夜留下的雨滴,打在他插满草径的钢盔上,发出与周遭相同的声响,或许只有臂膀上带着降落伞的骷髅头,偶尔让他的身形与周遭的事物不太和谐。
不过这对作为美国第82空降师一员,参与过诺曼底大空降的坎贝尔中尉来说并不算什么,因为当敌人发现他臂膀上的伞兵骷髅头时,他保证会将其变成真正的骷髅头。
若是没有这份本事,那他也不会率领自己的伞兵小队,深入冷黄山,实施这次代号为“捕食者”的作战行动了。
“咕咕~~咕咕~~”
观察了一下周遭的情况,发现一切正常,坎贝尔便发出一串奇怪的鸟鸣,隐藏在他旁边的伞兵队员,便微微挪动了下身子,将手中火力强大的自动武器朝向四周,转眼便完成警戒掩护的战术动作。
坎贝尔扫了一眼,也不多说话,而是把头钻进铺在面前的军用雨衣里,旋即打开一个小手电筒,看着自己画了将近一夜整理绘制的冷黄山中国炮兵阵地分布草图。
随后拿出铅笔,在一条并不宽的简易山道上画了两个表示载重卡车的圆圈,紧接着又在距离这辆卡车右侧不远的地方画了个X,那是炮兵阵地的标志。
看着草图上凌乱分散的六个点,坎贝尔在长舒一口气的同时,不禁低低骂了一句:“狡猾的中国人!”
不过骂归骂,坎贝尔的脸还是难掩得意之色,尽管一夜未合眼,但那种猎人找到猎物的满足感,还是让他的嘴角弯起一抹发自内心的笑。
中国人再狡猾怎么了,他们把不多的炮兵阵地散落在整个冷黄山又怎么了,在真正的“捕食者”面前,就算中国的火炮藏着再深,他也会凭着独属于伞兵的战术素养和敏锐直觉,发现他们,找到他们,并最终摧毁他们!
当然,坎贝尔中尉也不得不承认,中国人的火炮的确有些古怪,因为从他抵近侦察的结果,这六处炮兵阵地所使用的火炮不过是德国二战时普遍装备的SF—18型150榴弹炮。
作为曾经参加过二战的精锐伞兵,坎贝尔对每一件德制主战装备可谓是熟稔无比,SF—18型150榴弹炮也不例外,哪怕是那些在很多军官哪里都不清楚的火箭增程弹,他也是知晓一二。
但问题是即便有火箭增程弹也不可能将阵地布置在这么远的地方,坎贝尔匆匆计算过,六处分散布置的150炮兵阵地,距离中子山前沿的平均距离超过了16公里,最远的一处甚至达到了18。4公里。
或许这个距离在一般的美国士兵看来没什么,因为被他们亲切称为“长脚汤姆”的1型155榴弹炮在全装药的情况下也能打出18公里的最大射程,所以16公里左右的距离并没有太多稀奇之处。
但熟知炮兵作战的坎贝尔却知道,火炮作战可不是只瞄准一个地方猛打一气就完了,而是需要伴随步兵等其他兵种冲击将射击的炮弹不断向前延伸的,从形成徐进弹幕,掩护己方攻击部队强化攻击能力。
是以炮兵阵地的设置,一般都会有个提前量,换句话说就是比真正的目标距离远上几公里的距离,以便实施延伸射击,而这个距离通常来说以五公里最佳。
由此推断,中国所使用的SF—18型150榴弹炮的最大射程已经超过了20公里!
这个结论很惊人,毕竟同类型的美军火炮根本达不到这个射程,但坎贝尔的脸上却没有太多波澜,因为他是伞兵,天生被包围并且处变不惊的伞兵!
“应该是炮弹的问题!”
坎贝尔很快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对SF—18型150榴弹炮他实在太熟悉了,很清楚单凭火炮的性能根本达不到这样惊人的射程,所以就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中国人在炮弹上做了某种不为人知的改进。
想着中子山前沿那一朵朵天女散花般的恐怖亮光,坎贝尔布满血丝的双瞳盯着草图上刚刚画上的卡车标识微微一寒,呢喃着说道:“应该搞一个回去。”
说着,坎贝尔拿着手电筒在又仔细看了看那几辆卡车周围的地形,以及跟附近炮位的距离,脑海中勾勒出一个大体的规划后,便抬起胳膊看了看自己的手表,见天色将亮,便收起手电筒,从雨衣里钻出来。
随后左右看看,便冲着旁边的通信兵打了个手势,那名通信兵冲着他很遗憾的摇了摇头,见状坎贝尔皱了皱眉,这一夜他已经向丹泽尔机组发出了三次汇合信号,可人影没见到不说,甚至连个回复信号都没有。
若不是他已经找到那架L—3侦察机残骸,并确信丹泽尔他们已经拿走了备用发报机和救生物品,坎贝尔都能直接把他们当做死人了。
当然此时此刻坎贝尔也没把丹泽尔和德维罗当成活人看,毕竟这次“捕食者”行动的主要任务是发现中国能够发射白磷燃烧弹的炮兵阵地,并引导攻击力量将其摧毁,至于营救丹泽尔和德维罗,那不过是搂草打兔子的附带品。
既然草没找到,兔子也就不用打了,不过出于对美军士兵的尊重,坎贝尔决定在行动结束后发最后一次地点集结信号,如果再不来,那就别怪他铁石心肠了。
打定主意后,看背后便小心的收起面前的雨衣,便在这时,一名军士朝他打了个手势,示意是否立即召唤待命的航空火力实施攻击,坎贝尔抬头看了看微微方亮的天空,默默的摇了摇头,示意再等等。
不是他不想立即炸完那些火炮阵地,实在是受领任务时海登堡上校的叮嘱让他不得不选择慎重行事,既然中国的假目标能够骗过航空侦察,自然也能够骗过他们这些多在暗夜里的眼睛。
既然如此,就必须把晚上发现的目标在白天时段重新确认,如此才能高效而又精确的清除这几个对美军最大的威胁,若非如此,以坎贝尔雷厉风行的性格,昨天晚上就会开干,根本用不着等到白天。
便在此时,一名中国士兵打开一辆车门,钻了进去,旋即发动机启动的声音便在林间突兀的响了起来,坎贝尔眯了眯眼,拍了拍身边一名背着沉重包裹的伞兵,轻声吩咐道:“亮出你的红眼睛吧!”
第四百五十五章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上)()
红眼睛,不是那名伞兵的眼睛是红的,更不是他的代号,而是他背后背的包裹里的设备叫做“红眼睛”。
因为那是美国最新研发的红外探测设备。
这套红外探测装置,从二战末期便开始立研制,由当时的美国陆军航空队牵头,本来是为了安装在战斗机上,以便飞行员在空战中能够及时发现从身后突袭而至的敌方战斗机。
不过由于当时的材料水平和技术条件都没有达到要求,以至于整套红外探测设备的体积和重量都很大,别说是以强有力机动能力著称的战斗机,就算是载重能力强的轰炸机也有些不堪重负。
是以当时的美国陆军航空队并没有将其装备,而是作为技术储备继续组织专家攻关研究。
等到二战结束后,美国在充分吸收德国近三十年红外探测方面研究成果的同时,又得到来自欧洲顶级光学专家的帮助,已经从陆军分离出来,单独成军的美国空军便不失时机的开始重新启动这个旨在改变空战规则的装置。
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在1951年年初有了突破性进展,虽说还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小问题,但已经非常接近实战化。
海登堡尽管只是个空军上校,但与其他同等级的指挥战斗型军官不同,他是个典型的情报军官,若不是为了积累一些战场资历以便顺利升迁,他根本就不用跑到艰苦的朝鲜前线,完全可以坐范登堡空军基地内悠闲的喝咖啡。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知道其他同等级军官并不知晓的机密内情,就比如美国空军正在抓紧试验的红外探测装置,他不但知晓其存在,而且极为关注。
无他,只因为在这套装置所应用的基本原理下,海登堡引以为傲的“魔术”手段根本无所遁形。
正因为如此,当他得知中国人用他当年欺骗德军的手段,来迷惑进攻的美军时,才会显得非常的不屑和胸有成竹,而此刻带给海登堡骄傲和依仗的红外探测装置就背在那名伞兵的身上!
坎贝尔中尉作为“捕食者”行动的实际指挥者,自然是明白海登堡上校的意图,能够发射白磷燃烧弹的中国火炮毕竟只是少数,而莽莽的冷黄山却又大得不像话,美军就算家底再厚,也不可能将整座冷黄山炸平。
既然不能炸平,那就只能选择一个更精干高效的办法,而这种旨在测定目标热量源的红外探测装置,便如同超人的那双慧眼,是真是假,一看便知。
当然,这时候的坎贝尔自然不会傻到去拿红外探测装置去检测不远处的火炮,因为处于修整状态的火炮与周遭的问题等同,根本测不出什么结果。
所以他很聪明的选择了分布在炮位周围的机动车辆,要知道十几吨重的牵引火炮可不是几个人说扛走就扛走,若是没有机动车辆牵引保障,完全是寸步难行。
而机动车辆上的发动机就是最好的热量源,只要这些车辆一起动,他的“红眼睛”红外探测装置便能探知其究竟是真是假。
所以关键问题是冷黄山上的这些车辆什么时候会启动,对于这点,有着丰富战场经验的坎贝尔中尉想都没想就定到了天光微凉的凌晨时分。
无他,只因为这时的车辆上启停保障系统并不完善,经过一夜的露天寒露,待到早上必须启动预热,以便在紧要时刻能够快速启动,否则极容易产生机械故障而导致趴窝。
而白天又是美国空军的天下,承受严重空中威胁的中国炮兵部队必然有着随时撤离的准备,是以必须要保证牵引车辆的可靠性,而这便是坎贝尔中尉所要等待的机会!
……
很快的,那名背着“红眼睛”红外探测装置的伞兵便把身上的装置调试好,旋即打开电源,将一个探照灯似的物体对准那辆被中国士兵刚刚起动的卡车头部,片刻之后耳机中便传来“哔哔~~”的回音,提示有高温热源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