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军工-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小柏,咱们现在首要的任务是向前线运送弹药、食品和药品,虽说从18号志愿军进入朝鲜到现在,还没有发生大的战斗,不过在联合国军猖狂的攻势下,战斗随时都有可能打起来,一旦交上手,后勤物资的消耗将是海量的,而如今,咱们后方因为行动仓促,很多事情都还没理顺,所以我希望咱们还是要抓住重点!”

    吃惊归吃惊,但姜振海该说的话还是要说的,事实上姜振海也的确没有错,10月18首批志愿军如朝到现在,的确没发什么大的战斗,不过这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毕竟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正在向鸭绿江疯狂推进。

    而志愿军初期目标则是在鸭绿江以南,朝鲜北部蜂腰部处建立建立一条纵深梯次防线,以阻止联合国军继续北进,从而威胁中国东北地区,一个不顾一切向北冲,一个舍生忘死向南顶。

    志愿军与联合国军便如同两辆在同一赛道相向而行的钢铁战争,是必要在朝鲜北部猛烈的对撞在一起,至于战况如何,惨烈程度都是无法估计的,因此对后勤物资的消耗更是无法准确的估量,正因为如此,在这个节骨眼上,保障前线的作战能力的持续性才是当务之急,至于棉衣棉被等冬装物资,一个月后在抓紧强运也来得及。

    姜振海的话很明确,也很直白,虽说他将安通后勤补给站的很大一部分权利给了柏毅,但他依然是安通补给站的实际负责人,在情况出现问题时他有权过问,甚至更正。柏毅对此自然是明白。

    也理解姜振海的关切,若他没有被临时调配到这个位置,或许只能默默的关注,但既然来到这个位置,那他必然要做些什么,不然及对不起这个肩上这份职责,同时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姜站长,我觉得咱们还是在考虑考虑……”

    “老柏……”

    柏毅刚想要继续坚持下去,却被一旁的陈耀阳拉住,旋即冲着他摇了摇头,意思很明确,不要在这个节骨眼上跟大方向对着干,陈耀阳也是为了柏毅好,如今是战时,不比平常凡是好商好量,上级决定的事那就是命令,不执行就是纪律性错误。

    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警告处分那都是小事,被扒下军装送上军事法庭都不是没可能,更何况在这个时代头顶上背个处分,这辈子都别想翻身,况且柏毅在一个星期前好不容易才躲过一次纪律处分,要是在这个节骨眼儿再出些问题,可就真的难办了,柏毅可是不可多得的军工人才,前途不可限量,若是因为几件冬装便如此的话实在是不值得。

    要知道刚才姜振海电话里的语气已经很严肃,这不单单是劝说,更是一种警告,跟柏毅一同进来的陈耀阳听罢之后,便很是担心,这才在柏毅即将开口时,暗示他不要在继续下去,柏毅也知道陈耀阳的意思,说实话,他也知道继续坚持可能会招致姜振海的不解,甚至有可能影响自己的进步。

    然而当他想起长津湖上,志愿军指战员只穿着单薄的军装,在朝鲜北部零下三十多度风雪中,向着供给充足火力凶猛的美海军陆战队第十军发起一轮轮进攻时;当后送的伤员因为寒冷而濒临死亡时;

    当进攻部队的因严寒导致非战斗减员超过50%时;当负责敌后阻击任务的一个加强连因为寒冷,全部僵直的冻死在阵地上时,柏毅的心便像是扎进了一根根锋利的刺,很疼,很悲怆……

    柏毅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如朝作战的战士们能够活着回来,为此他加班加点的研制武器,尽一切可能为志愿军增加抵抗联合国军的砝码;为此他起草一个又一个令他厌烦不已的报告,将后勤系统整合得更加高效;为此他不只一次的向上级建议,尽快向苏联的索要急需的机器设备和材料。

    或许是太过着急的缘故,在向苏联寻求设备和材料的援助时,他的建言激烈了些,甚至还当着总后首长的面跟一伙苏联技术专家组拍了桌子,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被安排押运新式手榴弹来安通。

    这既是让他暂时避开那个苏联专家组,同时也是上级对他的保护,对此柏毅对上级和总后首长还是很感激的,要知道这个时候的苏联可真是货真价实的老大哥,在各个领域都有说一不二的权威,真要是冒犯了,绝对不是“麻烦”二字那么简单。

    可“麻烦”归“麻烦”,即便柏毅很讨厌麻烦,可问题是在朝鲜半岛有个更大的麻烦存在,老葛、罗文山、李有福、秦东民,以及千千万万个子弟兵,正顶着严寒,冒着炮火跟世界最顶尖的军事力量死磕,柏毅希望他们都能活着回来,哪怕为了胜利,也要活着的胜利。

    相较于此,苏联专家组的麻烦简直是小儿科,为十余万件冬装而抗住上级的压力更是小儿科中的小儿科,于是他冲着阻止他的陈耀阳同样摇了摇头,旋即自信而又坚定的一笑,也不等陈耀阳反应过来,便再次握紧话筒,异常认真的说道:“姜站长,我的意见是这样的,咱们的后勤保障,不单单要看眼前,更要看之后的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将近三十万的重兵向我方压来,而我先期入朝参战的志愿军不过25万,

    双方一比一的兵力对比看似保持平衡,然而联合国军有充足的火炮,漫天的作战飞起,朝鲜两侧的海域还部署着大批的战舰以提供火力支援,如此对比之下,我军依然处在绝对的劣势……您不要着急,请听我把话说完。

    这不是我个人的判断,而是志司和中央军委早有预料,不然也不会在关内部署第二、第三梯队,就在昨天晚上,咱们不还收到东北局后勤部关于做好华东兄弟部队保障的紧急通知吗,既然如此,我就在想,该如何做好华东兄弟部队的保障,想来想去便想到一个关键点,那便是他们的棉衣!”

第一百二十五章 为了华东子弟兵(15)() 
柏毅几乎是一口气把话说完,以至于电话那头的姜振海几次想插嘴都插不上,然而当柏毅终于停下来之后,姜振海已经到了嘴边的话,却是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因为柏毅所说的可都是事实。

    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朝鲜战争,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可不仅仅是只部署了中朝边境的这二十多万的志愿军,而是从东北到华北,依次动员精锐部队,组成第一、第二、第三共三个梯队,至于昨天晚上紧急通知上所提到的华东兄弟部队,便是属于志愿军第二梯队的精锐骨干。

    他们是从东南沿海前线被紧急北调,如今位于山东半岛进行修整,预计半个月后开赴东北,正是为了应对这支部队的到来,东北局和志司才联合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后勤补给站做好相应的后勤保障工作。

    姜振海刚刚参加的后勤会议就是为了这件事专门召开的,因此听柏毅提及华东兄弟部队,姜振海也是无话可说,毕竟柏毅也是从通知精神的大局着想,无论对错,这种顾全大局的意识,还是值得称赞的。

    听着听筒内久久没传来董振海的话音,柏毅知道还需要趁热打铁,于是喝了一口白开水润了润喉咙,便继续分析道:“准备这些棉衣也是未雨绸缪,以防万一,毕竟华东兄弟部队的指战员大部分是华东人士,子弟兵的战术素养自不必说,不比咱们原来的东野差,可由于长期在华东作战的缘故,可能对朝鲜北部的严寒条件不适应。

    毕竟华东地区虽有冬天,可平均气温最低也不过零下十几度,临近东北的朝鲜北部,寒潮爆发顷刻就能降到零下三十多度,加之漫天的鹅毛大雪,冬装若是跟不上,华东兄弟部队的战斗力势必会大打折扣。

    当然,他们自身也会有保障措施,比如说棉衣,不过正如我先前所说,华东地区的气候并不如朝鲜北部寒冷,所以他们的棉衣非常薄,棉絮只有轻飘飘的一层,还没有咱们深秋穿的薄棉袄厚,这样的棉衣根本经不住朝鲜北部严寒的侵袭。”

    又是一阵连珠炮似的话语,直听得电话那头的姜振海一愣一愣的,他知道柏毅在后勤保障方面很厉害,却不知道竟然这么厉害,竟然连华东兄弟部队的作战环形、人员结构、被服构成、质量情况研究的如此透彻。

    这让连一个小小后勤保障站都忙得焦头烂额的姜振海,简直有种找块豆腐撞死的冲动,这人和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只是羡慕也好,嫉妒也罢,姜振海的内心还是高兴的,毕竟柏毅是在协助他,如果做出成绩,他这个站长必然也会得到上级一句领导有方的评价。

    更何况柏毅眼下已经将眼光放得那么长远,再加上昨晚的紧急通知,还有今天后勤会议上的决定,姜振海不禁沉吟起来,也不知过了多久,方才握紧电话,有些不知口否的回应道:“你说的的确是个问题,但冬装的事情,沈城已经准备了,不但质量上乘而且数量充足,若咱们再搞这么一摊,是不是有些画蛇添足了!”

    姜振海虽然被柏毅说得有些心动,但还是不敢下定决心,因为他说得没错,进入九月份以来,沈城便开始志愿军冬装的生产,各大被服厂全力开工之下,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将近三十万套的冬装便已经分装入库。

    只待冬季来临,便可向前线发送,深知其内情的姜振海自然要考虑沈城方面的情况,不然的话,分散本就宝贵的资源不说,也可能因为不必要的重复建设招来上级的批评。

    “这一点的确是要考虑,不过部队的情况我们也要考虑,如果是按部就班的开赴朝鲜,自然没有问题,可如果是遇到紧急任务,需要立即全速奔赴朝鲜怎么办?要知道战场形势可是瞬息万变的,可能眨眼之间敌我态势便发生了几次变化,要是上级命令华东兄弟部队马不停蹄急赴入朝,我们是否有机会就能把棉衣交到他们手上?

    如今已经是临近10月底,寒潮已经开始活动频繁,如果不能在车站内快速补给棉衣,这些华东子弟兵一旦进入朝鲜遭遇寒潮,其后果简直不敢设想,当然这只是最坏的想法,不过在战争面前我们还是要做最坏的打算才好,因此未雨绸缪,在我们这个入朝中转站在设立再一个冬装补给站,双重保险下,势必能在紧急情况下给有可能急赴前线的华东子弟兵多一份保障!”

    “这个……”

    姜振海听了这一番话后,不禁再次沉吟起来,他是上过战场见过血的,很清楚柏毅说得一点儿也没错,战场情况瞬息万变,特别是在敌我双方实力悬殊的情况下,谁也无法判断下一步的走向。

    如果已经入朝的第一梯队,遇到难以挽回的被动,或出现不可多得的重大战机时,第二梯队与第三梯队的星夜驰援实际上是极有可能的,而在这样的情况下,部队完全是轻车简从,直奔指定的作战区域,在后勤补给方面一旦跟不上其节奏,便很有可能造成部队给养困难。

    这样的例子,国内战争时期便屡见不鲜,然而国内战争因为我军有星罗棋布的根据地作支撑,就算补给根本上也可以在老乡家弄到补给,补给线的长度也非常短,可是朝鲜……

    想着想着,姜振海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那种酷寒的天气下华东子弟兵冻伤手脚无法作战的情形不断在他的脑海中浮现,终于他的眉头缓缓立了起来,抓着话筒沉声说道:“十万套,十万套够吗?”

    “应该可以保障最低限度!”

    “好,那我们就准备十万套,不,十二万套,我这就给后勤站管辖的被服厂下达命令,全力开工生产过冬被服,至于车皮,小柏,就由你来调配,恩……上报的事,由我来负责,若是有压力,我姜振海顶着……”

第一百二十六章 向前的胜利(35)() 
见董振海终于下了决心,柏毅终于松了一口气,而一旁的陈耀阳也不禁朝着柏毅竖了竖大拇指,那是真心的佩服,说起来他跟着柏毅搞后勤也有些日子了,不说别的,柏毅那些蹩脚的报告,大部分都是他帮着润色完成的,甚至有一些都是他亲自代笔。

    对后勤的一些情况,通过柏毅的报告他也学到了不少,加之抗战时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也走了大半个中国,各地的情况也都了解挺多,因此陈耀阳觉得就算自己不搞技术,转行搞后勤也能独当一面了。

    可今天他方才发现,自己肚子里那点东西,照比人家柏毅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他搞后勤只能看着眼前,忙好现在;反观柏毅,不但现在搞得明明白白,之后的事,乃至更远的将来,都布置的清清楚楚,丝毫不乱。

    这就好比两个棋手,陈耀阳充其量不过是初入门径,走一步看一步的菜鸟,可柏毅早已是走一步看几步的九段宗师,这让陈耀阳很庆幸,毕竟能在柏毅身边学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