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色传奇-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维特虽然听懂了这位是清朝的总理大臣但是因为名字的转音问题并不知道面前这人是谁,可这却不妨碍维特知道此人的身份不低,为何呢?全因清朝的总理事务衙门在后世看来是一个奇葩的部门。

    1860年之前,清朝并没有独立的外交部门,一应外交事务由礼部(处理朝贡事务)、理藩院(处理外藩蒙古、回部及诸番部以及俄罗斯事务)、两广总督(处理广州贸易事务)及在华传教士(处理对洋人的翻译,以及作为中国对来华使团的沟通代表)来处理。

    第二次清英战争,清朝同英国、法国、美国、俄国等过签订天津条约,这份条约中要求公使进驻北京,使清朝开始需要面对新的外交形势,而成立新的外交机构,1861年1月11日,恭亲王奕?与文祥上奏统筹全局酌拟善后章程,即提出要设立新的外交机构来处理新的外交事务。于是在3月11日正式成立,位置在京师的东堂子胡同。

    虽然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最高外交事务的机构,但它事实上不是一个正规的政府部门,而更类似军机处的下属机构及且是较临时性的机构,因此它没有正式的官品和编制。总理衙门由一位亲王负责,下设数名大臣协办,但这些大臣是由原本的重要官员如军机大臣、大学士、各部尚书或侍郎等兼任,此外底下有十六位书理文书的章京(满汉各八人,属四五品官员,亦是兼职或借调)。

    因此能成为总理大臣,肯定是清朝的一二品官吏,并且对清朝朝廷政策有很大的决策权和商议权,所以维特微笑着用中文回道:“您好,总理大臣阁下。”

    荣禄和那名翻译明显一惊,没想到这个洋人的官话竟然说的如此之好,于是荣禄笑着说道:“您好维特先生,我是清国总理各国事务大臣荣禄,没想到先生的官话竟然说的这么好,着实令人惊叹。”

    维特这才知道面前这位是何许人也!

    荣禄,满洲正白旗瓜尔佳氏,字仲华,以荫生晋工部员外郎,辛酉政变前后为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所赏识,后官至总管内务府大臣。1878年升左都御史、工部尚书;1891年出任西安将军;甲午战争爆发后,被再次复起的恭亲王奕?荐为步军统领,会办军务,设巡防局督理京师五城团防;1895年8月11日,授兵部尚书兼步军统领,同期授总理大臣之职。

    维特深知此人此时还没到高峰期,明年维新变法之前,荣禄就将接替王文韶出任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开始编练新军。后世只晓得袁世凯小站练兵,却不知道袁世凯乃是受荣禄的指派。维新变法失败后,荣禄入军机处为军机大臣,节制宋庆、董福祥、聂士成、袁世凯所编练新军,更将四军合编为武卫军,最重要的是此人是清朝末帝——宣统皇帝溥仪的外公。

    ********************************

    新的一周,新的开始,求求推荐票从今天起,每日两更

第六章 上海大班(上)() 
维尔纽斯市政厅,扎戈耶夫继续每日一如既往的工作,自从维特离开维尔纽斯已经大半年时光了,时间也从1896年跨入到了1897年,只是他的调动却没有任何消息,从最先开始的希冀到失望再到忘却,扎戈耶夫又再一次成为了这个市政厅中的一个被忽视的所在。

    这一天刚刚到达办公室,还没坐稳就听见市政厅办公室秘书长克林斯基前来在他的办公桌前放下一摞文件然后说道:“扎戈耶夫,今天你去趟格里吉什克斯,将这些文件送过去。”

    扎戈耶夫闻听要去格里吉什克斯,那里可距离维尔纽斯有17公里,一来一回肯定就得花费一天时间,于是回道:“秘书长,昨天警察厅那边送来一些文件我还没有处理完呢,明天市长就要看到”

    还没等他说完克林斯基就说道:“怎么你是对我的安排感到不满意吗?如果不满意你自可以辞职回家。哦,我忘了,你是维特阁下亲点的,你应该去找维特阁下,我听说他现在去了清国,你也可以去嘛!”

    扎戈耶夫听着克林斯基那讥讽的言语,只好沉默的坐了下来,克林斯基接着说道:“怎么还需要我再一次请你吗?快点去格里吉什克斯,今天晚上你必须赶回来处理昨天警察局送来的文件。”扎戈耶夫只好收拾了一下将桌上的文件放进一个包里然后走出市政厅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就离开了。

    扎戈耶夫刚刚离开,克林斯基在市政厅内趾高气昂的巡视,一名工作人员匆忙走了过来将一份电报递给克林斯基说道:“秘书长阁下,清国公使馆来电,他们要调帕威尔。阿尼西姆莫维奇。扎戈耶夫先生前往驻上海总领事馆工作。”

    克林斯基一听拿起电报细细一看,脸色微变,立时对工作人员说道:“扎戈耶夫现在在哪里了?”

    工作人员回道:“我刚才见扎戈耶夫先生已经骑车离开了市政厅,现在在哪里我也不是很清楚。”

    “快,你快去追上他。”克林斯基说道,“就说是我说的让他放下手上的一切工作立刻回来办理调职手续。”说完后克林斯基还小声的说道:“千万别出事,千万别出事!”

    维尔纽斯发生的事情不再赘述,维特在北京休整了半个多月后,终于启程前往上海。在北京的这半个月时间,维特不但和各国公使都一一见了面,还和清朝的总理衙门官员以及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王文韶会面。在和清朝官员的接触中,维特流利的官话成了清朝官员们交口陈赞的事情,维特也和这些人的交谈中了解到了现在清朝政府的一些态度。

    一个月的时间再次回到上海,虽然京师还是春寒料峭,但是上海已经有了春意,只是春雨靡靡,平添了几份凉意。总领事馆的工作人员依然是上次在码头前来迎接的那人,名叫安德里安。维肯季耶维奇。弗拉基斯拉夫,是伏尔加河下游的察里津人,现在在上海总领事馆担任参议,也是领事馆最重要的秘书。

    “维特阁下,德米特里耶夫领事已经在领馆等您了,他预定的是后天返回欧洲的船票。”在马车上弗拉基斯拉夫说道。

    维特听后问道:“德米特里耶夫阁下的身体怎样?上海难道没有办法医治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

    弗拉基斯拉夫回道:“上海的医疗条件有限,确实无法完全诊治。”维特没有再多言语,而是沉默的在马车上闭上了眼睛休息,弗拉基斯拉夫见此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维特在同德米特里耶夫移交后,便开始为俄国驻沪总领事馆选择统一的办公地。说起来俄国也是个悲剧,不知道是老毛子的脾性如此,还是在这些事情上特别的大条,以至于总领事馆成立都快一年了,连一个固定的统一办公地都没有,相比于法国、英国、美国、德国等过在上海的领事馆,俄罗斯这么一个庞大的帝国竟然在上海租界内五个地方分署办公,以至于有些文件竟然为了找人签字就要花费一整天的时间,从这一点上来说德米特里耶夫的无能也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维特记得后世俄罗斯驻上海领事馆位于苏州河畔,沿着中山东一路外滩景观道过陈毅像再经过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就到了黄埔路上的领事馆,因此维特便首先来到了记忆中俄罗斯领馆的所在地。

    上海的春雨一如维特前世在此上学那般,一下起来就是好几天,在这阴雨靡靡之中维特来到了这块目前还是一片乱石滩的地块。不过这里的地理位置确实极佳,这里地处北堍公共租界,对面便是礼查饭店,南侧便是苏州河,过花园桥(外白渡桥英文名)就到达外滩公共租界和法租界,而这一带也是各国驻沪领事馆的主要驻地。

    “我觉得这里的地理位置不错,紧靠着苏州河,修建的物资可以船运至此,省却了很多不便,也可以停靠一些游艇和小型船舶,方便我们出行。并且临近其他的领事馆也方便我们之间的交流。弗拉基斯拉夫先生,你觉得呢?”维特侃侃而谈。

    弗拉基斯拉夫看了看周边的环境,也确实很理想,于是问道:“领事阁下,就怕这里的地价很高,我们的预算有限啊!”

    维特笑了笑说道:“金钱方面的事情不需要担心,我自会向皇帝陛下禀命。但是我希望我们的领事馆建成之后,一定要是所有领事馆中最漂亮最富有风格的,这样才能显示我们俄罗斯帝国的辉煌。”

    弗拉基斯拉夫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据我所知这块地,现在并不是无主之地,他属于哈同先生,我们必须得到他的同意才能在此建设领事馆。这位哈同先生是一个犹太人,他向来对我们国家对于犹太人的政策很不满意,所以我们想拿到这块地应该很难。”

    “哦,哈同?就是那个在清法战争时在上海大发地产财的犹太人?”维特问道。

    弗拉基斯拉夫说道:“就是他。哈同先生出生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巴格达,后来随父母移居印度孟买,并加入英国籍。22岁的时候来到上海,现在沙逊洋行供职。1884年清法战争爆发,清**队在战场上节节获胜,租界内的各国人员担心清国政府收回租界于是大肆抛售房产。哈同先生却在这个时候以低价购入,当时所有的人都以为他疯了,可是后来却证明哈同先生的选择是多么的明智。清法战争结束后,租界内的地价开始疯涨,哈同先生也因此获利丰厚,一举超越了沙逊先生成为了远东首富。”

    维特听后想了想说道:“我们既然已经来到了上海,目的自然是为了帝国可以在清国的东南沿海获得权益,那么我们肯定要和各方面的人物来打交道。哈同既然是‘远东首富’,就应该成为我们的朋友,而不是敌人。这样吧,你代我向哈同先生为代表的法租界公董局和公共租界工部局各位先生发出邀请函,我将在礼查饭店举办宴会。”

    弗拉基斯拉夫点头应下,这时就听维特说道:“弗拉基斯拉夫先生,之前一年驻上海总领事馆的工作可谓是毫无起色,既然我来了那么我就要有所改变。领事馆的建设肯定需要一定的时间,在领事馆建成之前我不愿再看到分署办公的情况出现,我希望你尽快在租界内选择一处绝佳的地方成为我们的办公场所。”

    “是的,领事阁下我一定会加快办理。”弗拉基斯拉夫听闻维特告诫的言语立马应了下来,维特说完后却凝望着黄浦江对岸的浦东,那里现在还是一片菜地,可是那里后世确实中国最繁华的地方,也代表着中国的重新崛起!

    ****************

    拜求推荐票和收藏谢谢大家

第七章 上海大班(中)() 
苏松太道,俗称上海道,管辖江苏松江府、苏州府和太仓直隶州,清初顺治年间,设立分巡苏松兵备道,辖苏州府、松江府,隶属江南省,道署驻太仓州。康熙二年(1663年),苏松道改为苏松常道,增辖常州府,道署随之移驻苏州。雍正二年(1724年),原属苏州府的太仓州升为太仓直隶州,苏松道遂改名苏松太道。雍正八年(1730年),应江苏巡抚尹继善奏请,道台衙门也在这时从苏州迁往松江府下辖的上海县。苏松太道道员属重要官员,虽为正四品官,但任满之后大多都升为正三品按察司或从二品布政司。

    此时上海道员是湖南湘乡人刘麒翔,字康候,曾在1894年接替黄祖络署理上海道,去年也就是1896年再次接替吕海寰任上海道。此人史书记载任上多次拒绝英美法等国关于扩建租界的无理要求,也因此虽然两任上海道成绩都不错,但是均未得到升迁,更是在1897年5月左右在上海道任上病逝。

    刘麒翔最近身体依然不好,但是依然强打着身体在衙署内听着上海县知县郑清廉的汇报:“道台大人,俄国领事馆近期在租界内大肆寻地,看来有意在上海设立长久领事馆。”

    郑清廉此人更是不简单,字景溪,福建闽县人,同治五年(1866年)年仅十四岁的郑清廉考入福建船政学堂(马尾船政学堂)学习造船技术,光绪三年(1877年)因成绩优异官派法国色宝造船技术学校学习,毕业后先后在瑟堡造船厂、土伦造船厂及德国、英国各造船厂学习。光绪六年回国后设计并监造了穹甲快船“开济”、“镜清”、“寰泰”,此后又参与监造了“广甲”、“广庚”兵船,“广乙”、“广丙”、“福靖”猎舰和“通济”练船等。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就任上海知县,可谓是一个标准的技术官员。

    刘麒翔闻听郑清廉的汇报后淡淡的说道:“租界内的事情,我们管不着,至于俄国人想设立领馆,难道这上海县的洋人领馆还少吗?只要他们不要求多占地,就由着他们去吧。”

    “大人,可是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