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通过这个建议,马林对玛格丽特郡主更加忌惮了。可以肯定,以后爱德华当政了,玛格丽特郡主这个爱德华的亲姐姐,将会成为英格兰朝廷的超级大腕。这对马林未来掌控英格兰可不是什么好事。所以,马林对玛格丽特郡主这个聪明的女人,起了杀心
当然,马林不会自己派人刺杀玛格丽特郡主。事实上,他只要派人把玛格丽特郡主的所作所为告诉亨利七世,亨利七世肯定会砍了她的。别的不说,只要亨利七世知道爱德华是被玛格丽特郡主派人给掉包换出去的,肯定会无比愤怒,估计把玛格丽特郡主挫骨扬灰的想法都会有
第617章 开始“调虎离山”()
马林几乎可以肯定,一旦爱德华成功当上英格兰国王,身为亲姐姐的玛格丽特郡主,肯定会成为类似太平公主那样的权雄。
太平公主和玛格丽特郡主一样,都足智多谋,而且在李唐复辟和诛杀韦后的行动中,太平公主也出力很大。与之类似的,玛格丽特郡主在爱德华争夺王位的过程中,出力也很大。
可以想象,爱德华当上国王后,肯定会倚重玛格丽特郡主这个亲姐姐,而不是马林这个外人。到时候,玛格丽特郡主必然会成为李旦复位后太平公主那样权侵朝野的权雄。
到时候,玛格丽特郡主很有可能干预爱德华女儿玛格丽特公主的婚姻。没准,会让自己儿子娶玛格丽特公主。因为,那样王位就是她儿子的了。
即使她不这么做,若是弟弟爱德华出了什么意外,到时候,摄政的,也必然是玛格丽特郡主这位有身份也有能力的玛格丽特公主的亲姑姑。马林想要帮儿媳摄政,恐怕都做不到
所以,从马林掌控英格兰的出发点来看,玛格丽特郡主这样的有身份有能力的女野心家,是非除掉不可的。否则,马林就别想夺得英格兰的摄政大权。甚至,连凯撒和玛格丽特公主的婚姻都未必能保持。
而且,马林还担心玛格丽特郡主会谋害玛格丽特公主。为何?因为爱德华现在只有玛格丽特郡主这个亲姐姐在世了。一旦爱德华去世,玛格丽特小公主也出意外的话,那么,根据继承法,肯定是玛格丽特郡主的长子亨利。波尔继承王位了。
如果爱德华死了,玛格丽特郡主没死,而且小凯撒和小玛格丽特公主订婚,那么,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为了自己儿子,玛格丽特郡主很有可能会谋害小侄女。毕竟,“自古天家无亲情”
因此,不管从哪个方面考虑,马林好像都有除掉玛格丽特郡主的必要。而借刀杀人,接着亨利七世之手干掉玛格丽特郡主,好像是最佳的做法
当然,就目前而言,这个女人还有利用价值。所以,马林决定,晚些时候,再派人向亨利七世告密揭发玛格丽特郡主。为此,马林派出手下,开始向玛格丽特郡主索要英格兰军队驻防分布图。玛格丽特郡主在英格兰经营多年,这点情报还是能打探到的。除了其有能力和有财力去打探情报之外,她的丈夫理查德。波尔,本身就是亨利七世手下的大将,搞到这种资料并不难。
而且,马林还希望,玛格丽特郡主能够找出一批勇士,在自己的大军兵临城下,包括伦敦的时候,能够帮忙打开伦敦城门
当然,马林也不会只指望她。在让玛格丽特郡主准备人手的时候,马林同样也会让自己麾下的北海商会的伦敦分部,也准备人手,准备里应外合打开城墙。
马林的打算是——在围城前,派北海商会的手下告密,把玛格丽特郡主卖给亨利七世。亨利七世暴怒之下,肯定会杀死玛格丽特郡主。而且,很有可能把玛格丽特郡主准备人帮忙开城门的消息也挖出来。到时候,亨利七世抓获了“内鬼”,自然不会想到,还有另一群人也打算打开城门。疏于防范之下,北海商会的人手很容易得手
为了保证成功,马林已经下令,让北海商会的人在伦敦城门附近买下几个院子,并挖地下室,好隐藏伏兵和武器铠甲。等到大军围城了,藏在地下室的人手,会换上板甲和刀盾,猛冲城门内侧,然后半夜打开城门
这是陆地上的计划,而在海洋上,马林的计划也纷纷奏效了。就在马林和玛格丽特郡主通信交流,打算谋算英军的后方大营的粮草的时候,在英格兰五大港口(黑斯廷斯、新罗姆尼、海斯、多佛、桑威奇(也叫三明治市)),马林派去的间谍,已经成功搭建好了所谓的“商会办事处”,并下了一些大单子,让五港同盟的大商船们(尤其是经常充作战船的大商船),帮忙运送了一些货物,并支付了不菲的报酬
由此,马林在五港同盟的码头设立的“商会分部”,已经立足成功,并取得了大部分船主的信赖。
有时候,信赖就是如此简单。只要愉快地完成一次商业合作,对方对你的信赖就会建立。当然,在后世,这也是骗子的惯用技俩——先用一次两次的完美合作,来骗取你的信任。最后一次,下一个大单子,把你骗得内库(和谐)都输光
只是,在这个年代,这种高明的骗术还没出现,淳朴的16世纪初的英国船主们,哪里想到会有这样的坏人?所以,他们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算计了呢
在第一次合作非常成功的基础上,五港同盟码头上的所谓的“意大利商会分部”或“荷兰商会分部”的“负责人”们,已经取得了五港同盟大部分船主的信任。
这一次,这些“商会分部”下了大单子,请求五港同盟的大部分大商船,帮那些商会运送一批物资去意大利或者波罗的海地区——都是比较远的地方
而且,这些“商会分部”的“负责人”们,异常好爽。船主们刚答应下来,三成的定金就直接奉上了如此大气的做派,引起了五港同盟的船主们的极大好感
如此一来,除了少数几艘船因为需要去爱尔兰海上去轮值外,其余大部分战时会被征召为战船的大商船,都接到了那些“信用良好”的“外国商会分部”给出的大单子——运费比普通航行高20%
只是,对方要求——为了保证安全,务必带足能打的水手,防止在海上遇到海盗打劫
至于为什么提出这个要求,自然是在釜底抽薪,把英格兰那些能打的水手都带走先了
那些个商船,水手并非固定的。因为航运发达,黑斯廷斯、新罗姆尼、海斯、多佛、桑威奇(也叫三明治市)这五个港口,汇聚了大量的商船和水手。
但是,出于成本考虑,那些个商船平时并不会养着大量的水手。因为,那样开支太高。所以,那些船主们,一般都只是养着船长、大副、领航员等核心的人物,以及几个亲信的能打的、可当保镖的水手。
其余大部分水手,都是在出发前,到港口的酒馆里临时招募的。那些个水手,就像临时的雇工,平时在港口的酒馆里喝点劣质啤酒,顺便吹吹牛。港口的酒馆,似乎也成了水手劳工市场
每当有船只要出发,船主就会亲自来或者让船长来酒馆,招募水手跟船。当然,这些临时雇佣的水手里,有价格高的老手(就是那种航海技术好,也比较能打的),也有便宜的新嫩。而那些价格高的老手,往往也是英格兰海军在征战时,优先征调的优秀水兵。
因此,马林让手下出高价,就是要让那些船主把那些老练善战的水手们带走。这样,他的舰队突袭爱尔兰海的时候,受到的阻力就更小了
眼下正是三月份,去一趟意大利或者波罗的海,大概需要一两个月。正好,5月份会赶回来。到时,法国人的横渡海峡的船队,就会遇到这些返航的,且带着大量老练善战的水手的大船
在金钱的趋势下,大部分五港同盟的大商船都接了单子,带上很多老练善战的水手,出海了。而那几个所谓“外国商会分部”的“负责人”,也纷纷给本土总部发回情报——“老虎,已经离山”
第618章 换枪()
大战即将爆发,马林除了督促各地抓紧春耕外,还在不住地调整对英军的战术战法,并更换部分武器。
英格兰军队和欧洲大陆上的军队非常不同,所以,马林需要改变一些战术。比如,火绳枪部队,马林打算,给前排的火绳枪手,普遍装备胸板甲和头盔。因为,对战时,英格兰数量庞大的长弓兵,肯定会“箭如雨下”。如果不穿胸板甲和头盔,很容易被英格兰的长弓兵射成刺猬。因为,火绳枪手的射击速度,远赶不上英格兰长弓兵的射速。
除了前三排火枪手和长矛手都穿胸板甲和戴铁盔外,后排的战士,马林也打算发给铁盔。这是因为,英格兰长弓兵喜欢抛射,箭支射中头部的几率很大。为了防止伤亡过大,马林从其他军队中调拨了大量的头盔,给英格兰远征军使用。
另外,马林已经开始有计划地给火枪兵更换火枪。也就是把火枪兵使用的穆什克特大火枪这种老式的火绳枪,逐步更换为更先进的发条打火枪。
自从达芬奇等人弄出了简单的碳素弹簧钢后,发条和弹簧的打造,更加容易了。弹簧钢的弹性和韧性,更加适合打造发条。这种材料的出现,使得发条的打造,成品率提高了很多。
而在弹簧钢出现之前,意大利工匠们打造发条,一般是把一根生铁棒反复加热敲打,在加热锻打中,去除生铁中的杂质,使之从生铁向钢过度——这是一个物理的过程(在古代华夏,这就是所谓的“把生铁锻打成精铁”的过程,中间很耗力气和材料)。要锻打很长时间,这根铁棒,最后被锻打成细长的“铁尺”。此时,这根“铁尺”已经不能算生铁了。因为,在加热锻打中,很多碳元素被消耗掉,降低了生铁的含碳量,使得铁尺变成了钢尺。
然后,工匠再把这根“铁尺”高温加热。加热后,在固定的工作台上弯曲固定,艰难地缠绕成卷状。然后,再放入退火炉里进行去应力退火。
但前提是——那根“钢尺”没出问题。因为是纯手工锻打除碳的,所以钢尺的含碳量控制很难。毕竟,靠热锻除碳,质量很难控制。所以,用生铁棒打造发条,成品率很低,一般不到一成。其中,最难的地方,就是把生铁棒热锻成含碳量合适的钢尺。只有质量达标的钢尺,才适合做发条后面的弯曲和退火工艺,倒是不复杂。所以,如此低的成品率(这还是熟练工匠的成品率),造成发条价格居高不下。
而且,就算你知道发条是怎么打造出来的,没有浸淫此道多年的工匠,也很难打造成功。因为,靠手工热锻控制铁尺的含碳量,难度太高了,需要极为丰富的经验。
可是,在马林弄出了普通的碳素弹簧钢后,制造发条的最大问题——材料问题,就直接被解决掉了。
所以,在工匠们看来极难的第一阶段——锻打铁尺的阶段,直接换成了浇铸铁尺。然后,简单地锻打一会儿(是为了让钢尺的结构更牢固紧凑),就可以用来卷制发条了
经过工匠们的反复试验,马林发现——在使用了弹簧钢后,发条打造的过程变得简单了,成品率从使用生铁棒热锻的不足一成,达到了八成以上
如此,发条的制造成本和制造时间,都大大地降低了
当然,这个过程,花了很久很久,工匠们经过反复验证,才做到的。就在马林忙着主持春耕的时候,发条铸造车间,才来报喜。
马林自然大喜过望,发条成本大大降低,就意味着成本的极大降低。如此,发条打火枪的大规模列装,就有了条件了。
当然,马林也没忘了保密。在重金奖励了那些工匠后,那些工匠和他们的家属,被迁入了一个专门给保密单位居住的小城里。这有些类似后来共和国在中西部大山里和沙漠中建立的军工单位,保密性很好。而且,这个年代的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很低,只要天天吃饱穿暖,那些工匠和他们的家属,也就满足了。
经过计算,应用了弹簧钢和新的发条生产技术后,发条的成本,大约降低了7倍。虽然发条打火枪的成本依然高于火绳枪不少,可是,意义却非常重大。
为何?因为火绳枪的火绳,使得枪支的使用很不方便。为了防止火绳上的火星点燃身边战友的火药,在西班牙方阵中,火绳枪手相互之间的距离,必须达到1米。否则,就会产生重大的安全隐患。
每个火枪手之间相互间距一米,的确增强了安全性。可是,也降低了射击密度。毕竟,中间那间隔的1米,都快能多塞一个火枪手进去了。
所以,燧发枪取代火绳枪后,因为都是滑膛枪,射程虽然没变,可火枪手的射击密度,却大大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