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实际上,田赋只是大明农户负担的税种之一。除了田赋,还有人头税,这项税收,直到雍正时期,才真正取消。此外,还有各种徭役摊派。甚至,一些负责收税的税官和衙役会巧立名目擅自加征。然后,这些巧立名目的加征税收,都被贪污了。
所以,大明朝的百姓,表面上看税收很低,其实被下面的人搞的老百姓负担很重,收获的大半要拿来交税和各种加征和乱摊派。
但大明朝实行愚蠢的“官员不下乡”制度,县官就特么坐在县城里坐堂。下乡征税,都是些税吏和地方本土实力的乡老里正们。这些人勾结起来,欺压和敲诈百姓,官员们根本不知道。或者,有的干脆同流合污,一起分赃。
马林显然不会犯这种错误,他直接在东番岛推行“摊丁入亩”的政策,把税收全部分摊到田地上,并废黜了人头税。同时,他严格规定了三种税收,并公开宣告——除了这三种税收,其他税收都不存在。若是有税吏征收超过这三种税收的赋税,直接来举报
马林这种固定税率的做法,张彩这种老练的官员非常推崇。因为,这个税率表面上看很高,但实际上,农民最多缴纳三成税收,倒是保留了七成以上的大部分收入。以明朝的亩产量,保留七成以上的收成,农民绝对能过好日子。
另外,这个税收政策,也得到了大明移民的欢迎。
这些个沦为无地的难民的大明移民,其实都是苛捐杂税的受害者。如果没有遇到苛捐杂税,他们也不可能破产甚至卖掉土地。
马林明确规定不许加税超过三成收成,等于是保留了他们至少七成的收入。有七成的土地收入,谁都能过得滋润的。这些经历过苛捐杂税的人,才会理解没有苛捐杂税的幸福。
为了防止有官吏阳奉阴违,马林甚至下令设置了举报信箱,设立在县衙门口。群众无需出面,就能往信箱里投举报信,主要就是为了防止有税吏私自加税。
此外,马林下令——若是有人状告税吏乱收税,官府不得打杀威棒(古代民告官先打一顿再说,叫杀威棒,免得老百姓给官员找茬),以方便百姓举报违规税收的问题。
“呵呵,我这是山寨了四爷的手段啊!”马林摇了摇头笑道。毕竟,“摊丁入亩”和“取消人头税”可是雍正帝代表性的历史功绩,也是雍正这个清朝最有为的皇帝被文官们黑了几百年的导火索毕竟,在此之前,文官家的田地是不用交税的
第1180章 不差钱()
事实上,马林在东番岛实施“取消人头税”和“摊丁入亩”,只是搞试点。他真正的目的,是在北海国本土也实施这样的政策。毕竟,贵族们的田地不交税,甚至普通地主都不用交税,让马林很是郁闷。
欧洲为啥打不起来大仗?因为国王收不到税啊!国王的收入只有领地收益和商业税收,其他没有。如此一来,欧洲的国王们能有钱就怪了。没有足够的钱粮,自然养不起大规模的军队。然后,自然也就打不了大规模的战争了。甚至,别说养不起大规模的军队了,就算是日常开销,都有些捉禁见肘。在这个年代,大部分大贵族都要找人贷款,才能维持。
所以,马林决定——以后在殖民地要推广土地收税制度,而且要及早推广。也就是说,马林打算一开始就在殖民地推广土地征税制度。因为,如果现在不推广,等到以后忽然加税,估计会造反的。
历史上,北美殖民地之所以造反,就是因为英国忽然加税。但是,英国人增加的印花税和茶税,在现代人眼里,根本就不是什么苛捐杂税,也不会让人民不聊生。
但是,北美殖民地的流放犯后代们,习惯了不缴税或者少缴税。忽然给他来个印花税和茶税,他们就不乐意了。加上他们手里有枪,就特么反了
所以,历史书上鼓吹的什么老美独立运动,并不是出于太正义的目的,而是因为这帮大爷习惯了低税的好日子,忽然给他加税,哪怕是良种税收,也让他们难以忍受。毕竟,“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少缴税久了,都误以为自己天生就该不交税或少缴税了。要是后世的税率拿到那个年代,还不得吓死那帮人?总之,一切都是惯的
因为有英国人的教训在先,所以马林决定——一开始就给他们上税,让殖民地的人习惯交税。这样,就可以充分避免以后要加税导致的变故了。既然一开始都交税了,那么以后谁还能拿税收说事——既然大家都交税,你为啥不肯交?你以为你是饭冰冰啊?
而且,现在马林在美洲殖民地的开发,都是其个人投资,还没有其他人参与进来。但是,美洲那么大,以后总会有其他人参与进来的。
所以,马林需要提前打个样板,制定好税收制度。这样,以后就能尽可能避免纠纷了。而在东番岛上试行的“摊丁入亩”制度和“取消人头税”,其实就是美洲殖民地管理的探索。
明朝这边和欧洲不一样,欧洲目前还是农奴制度,谈不上土地税什么的。而东番岛名义上属于明朝,自然也不能套用欧洲农奴制度了。所以,马林也是入乡随俗,搞均田和征税的管理模式。
而且,以后欧洲和美洲殖民地,也终究会放弃落后的农奴制度,改为农田私有和征税制度的。
因而,在东番岛实施的税收制度,算是马林的一次尝试和探索。等到这一套成熟了,就直接套用到美洲殖民地。在未来,还会套用到欧洲本土,最终完成社会的变革
事实上,搞出“摊丁入亩”和“取消人头税”的雍正也是倒霉。他明明是大清王朝民政上最有为的明君,却被文臣们黑出了翔。最关键的是,他儿子乾隆居然放任文臣们黑他。乾隆这个不孝子,只要文臣们把他夸成“千古明君”就可以了,至于文官们黑他老爹,居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早知道如此,雍正该把乾隆这不孝子射到墙上
有时候,马林不得不怀疑——金庸写的“乾隆是雍正抱来的孩子”这个桥段是不是真的,因为,这个熊孩子一点都不维护他爹的名誉啊,看起来很不像亲生的
事实上,这个说法并不是金庸先提出来的,而是民间早有的传说。毕竟,一个放任大臣黑自己老爹的皇帝实在太罕见了,让人不得不怀疑乾隆是否是雍正亲生的。要不然,别的皇帝怎么没有这种传说?总之,不是乾隆不孝,就是他真的不是雍正亲生的,不然没这么坑爹的
台北盆地已经被打下来,但想要开发台北盆地,却是很麻烦的事情。别的不说,台北盆地内那茂密的森林,解决起来就很棘手。想把台北盆地从原始森林变成良田,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就像当初开发北美那样,马林需要大量人手伐木,把台北盆地的大部分树木都砍光,改为农田。这其中,最难的不是把大树砍倒,而是挖树根。毕竟,越高的大树,树根越是盘根错节。想要把树根挖起,非常费事。
好在,马林这次征服台北盆地,抓了六千多土著。其中,光是青壮,就有1800人左右。于是,马林就从福州定购了大量脚镣后,给这些原住民青壮铐上,然后让那些民兵押着他们去砍树和挖树根。而晚上的时候,这些土著青壮暂时也会被锁进临时夯筑的土墙大院里
事实上,马林也不愿意虐待这些原住民。因此,除了铐上脚镣和驱使他们去伐木和挖树根之外,马林并无任何虐待那些原住民青壮的举动。而且,马林还从福州买来很多食物,供应这些原住民食用。
之所以一开始要铐着他们,是因为这些原住民习惯了自由,想要管理他们,一开始必须来点狠的,把他们打服了。然后,像劳改一样,让这些原住民壮丁帮忙砍几个月的树,并将土地垦荒为耕地等他们见惯了这种生活后,马林就会把他们分配给岛上的官员和士兵作为佃户,帮忙耕作土地。
台北盆地怎么着也有240平方公里大,就算只开垦100平方公里作为耕地,也有15万亩。按照每户最多照料50亩水田来计算,也能安置3000户,一万几千人。而若是按照一户人家20亩水田的规模来算,甚至可以安置7500户,两三万人口。
当然,这只是按照盆地里不足一半的土地来计算的,没有算上那些工匠、渔民的安置。
而且,台岛上台北盆地也不是最大的平原地区。岛上最大的平原地区是在台南的台南平原(也叫嘉南平原),台南平原有4500平方公里,河渠纵横,是后世著名的粮仓。
在后世,台南平原中耕地面积高达3250平方公里,折合487。5万亩地,占到整个台岛耕地的三分之一以上,是台岛上最重要的农业区。
但是,就目前而言,马林最重要的,却不是去开发台南,而是开发台北和基隆一带。
因为,马林占据台岛,并不是为了种田,而是为了贸易。而台北盆地北边的淡水河口,正对着福州,是海上贸易的交通要冲。因此,说起来台北这边比台南重要多了。
而且,台北边上的基隆,也有世界级的金瓜石金矿可以开发。两者加起来,比在台南平原种地要重要太多了。因此,开发台北和基隆,才是马林的最优选择。至于台南那边,要等这边开发得差不多了,才会派人前往。
但是,仅仅是开发面积不大的小小台北盆地,就困难重重。开发盆地,人力倒是不缺。毕竟,马林有几千移民,还有几千被俘的原住民。
可除了砍树挖树根比较麻烦外,耕牛的短缺,也是一个极大的问题。
张彩告诉马林,派去福州的商船,采购别的东西都没问题,可就是耕牛难买。因为,大明朝也很缺耕牛啊
大明耕牛不贵,只要8到10两银子就能买到。可是,没事的话,没人愿意卖耕牛。因为,在农耕时代,耕牛就是农民最宝贵的财产之一,仅次于土地。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根本没人卖耕牛的。张彩在福州都出价到20两银子一头的天价了,也才买了100头牛回来。而且,这100头牛里,还有30头是没长大的牛犊子
“听说,胡建晋一江那边,为了解决耕牛短缺的问题,特地培育了一种矮马,来代替牛耕地呢”张彩把听来的消息告诉了马林。
“晋一江矮马耕地那不是晋一江马么?”马林忽然想起来,貌似后世晋一江马也是一种有名气的马。当然,它的名气不是因为这种马有多能跑,而是它很能适应南方沿海的湿热气候。吃苦耐劳,而且是马里面很稀罕的能耕作水田的品种。
要知道,一般耕马很难适应水田耕作。因为,水田耕地,马蹄子经常泡在水里,容易烂蹄子。一般马匹根本无法适应水田耕地,而晋一江马却能很适应这一点,而且拉车能力也不错。
于是,马林想了想后,对张彩道:
“既然耕牛买不到,你就去打听打听,看看有没有能耕水田的马匹可买。比如你说的那个晋一江的马,就多买些回来,价钱高些也没事。记住,咱不差钱!”马林牛比哄哄地说道,一股壕气赢面扑来
第1181章 没人管的澎湖列岛()
耕牛的问题真的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尤其是热带和亚热带湿热地区的耕牛,马林拿东欧草原上的牛都没用。因为,气候不适应。
而最优秀的热带牛,就是印度的瘤牛了。但问题是,印度也是一个农耕国家,虽然没大明那样把牛当成战略资产一样,由官府严控,可是,想要在印度大量买牛,也是个大问题。因为,印度人自己也要耕地啊
所以,想要热带耕牛,就算你有钱都不一定有用啊
但马林记得,貌似东南亚地区有很多亚洲水牛。虽然品种未必如印度瘤牛,但也是可以充当耕牛的。
尤其是,菲律宾吕宋岛西南的民都洛岛,就出产一种菲律宾原生的民都洛水牛。但问题在于,马林上辈子看过的一篇资料显示——民都洛岛上盛行疟疾,很不适合人类居住。直到1900年之后,因为医疗条件的改善,才陆续有人迁往该岛。而在1900年左右,民都洛岛上大约有超过1万头野生的民都洛水牛。
而台北到马尼拉,大约一千多公里,民都洛岛就在马尼拉西南不远,是个长约144公里,宽约96公里的岛屿。到时候,只要派出大量人马登岛,扫荡该岛,就可以抓捕几千上万头牛了。
至于民都洛水牛中公牛的攻击性,这个很好办,只要举着火把,就足以吓退。然后,一群人举着火把,把牛赶进挖好的陷阱即可。
唯一的问题,就是登上民都洛岛,容易感染疟疾。但这对别人来说也许可怕,在马林这里却不是问题
这次在大明收购草药,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