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阁臣-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声音,门外已经拥满了密密麻麻的人,不得了啊,乡试第二,这陈小郎君当真厉害,大门外那些钱塘县民门早已经听说过陈瑀,五纵五横鱼鳞治塘,瓶中融金,这一桩桩事早已经让陈瑀在钱塘县声名鹊起。

    更有门外路人使劲的摇着身前不大点的儿子激动的道:“你看看,你瞧瞧,以后你一定要学人家陈廷玉!”

    陈大富就那么痴痴的看着送喜的报子,哑然说不出话来!

    再看陈瑀,也好不到哪里去,第二名,竟然是第二名,陈瑀很想高呼,幸好一旁的谢以中拉了拉陈瑀道:“报子们等着呢,这个钱,你不会让老哥来掏吧?”

    陈瑀见谢以中和董文玉二人不怀好意的奸笑,这才恍然大悟,这两个家伙可能早已知晓了自己的名次,故意不说等着看笑话呢!

    一旁的陈大富被谢以中这话惊醒,他怒道:“去,报子们一人五十两!”

    报子们听到陈大富这般大方,嘴咧的都合不起来,一个劲的恭祝陈大富,“陈老爷老当益壮,陈老爷聪慧异常……”

    “你们弄错了,这才是陈瑀。”董文玉好心的提心那正在向陈大富瞎表激动的报子。

    “廷玉兄,厉害呀!”董文玉恭喜道:“不过会试你可要小心,我一定会超过你的!”

    不一会儿,范典史带着几个小吏推开了人群,他着急忙慌的到了陈家府内,见到陈瑀道:“恭喜陈老爷高中,县尊大人前来道贺。”

    现在范典史也不敢在和陈瑀称侄道叔的了,直接叫一句陈老爷,象征着陈瑀由民向官转变。

    要知道,在大明这个时代,即便你中不了进士,依照举人的身份完完全全可以在各省县“补阙”做一名县令等七品小官,也就是说,一旦你考上举人,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正式成为大明官场的一员了。

    况且依照陈瑀这成绩,将来考进士,那简直探囊取物,三年不中,还有三年,他还这么年轻,中个进士就是个时间的问题!

    说罢,那新任不久的黄城黄县令的轿子就已经到了陈府门口,只见黄县令身着一身公服,面带笑容,在几个小吏的拥簇下来到陈大富的身前,恭贺道:“陈兄为我钱塘教养了一个好儿子!”

    陈大富连忙跪下,道:“县尊老爷,这这……使不得。”却被陈瑀拉了起来。

    他们现在的地位根本不在黄县令之下,没有必要给他下跪,陈大富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连忙道:“有劳黄大人费心,应该的应该的!”

    就在这时,杭州府府衙几个小吏手持烫金请帖也来到了陈府,“恭喜谢老爷、陈老爷、董老爷,杨知府送上请帖,明日宴请各位高中举人出席“鹿鸣宴”!”

    杭州府小吏说话之后,这才发现陈瑀身后竟然还有两个年轻的公子,不禁疑惑的道:“这两位?”

    “新科解元,谢丕谢以中。亚元第三名董玘董文玉。”陈瑀给黄大人介绍道。

    “哎呀?当朝谢阁老之子,余姚谢以中?”黄大人连忙行礼问道。

    “黄大人客气了!”谢以中还礼道。

    这下门外更加的热闹了,浙江乡试前三名,竟然都是二十来岁刚立冠不久的男子?而且三人样貌竟然一个赛过一个,瞧这样子还非常的熟稔!

    陈大富这下可真的乐的合不拢嘴,连忙对陈管家道:“快,邀请四邻佃户,明日府上设宴招待!”

    黄大人贺喜之后,毕竟还有公务,这便坐着轿子离开了,等陈府大门外人全部散完已经临近掌灯。

    陈大富将府上灯笼挂起,整个陈府,从内到外,全部如同白昼。

    翌日一早,陈府上下便已经热闹非凡,陈瑀洗漱了一番,穿上陈大富为他准备的一身崭新的儒衫,头带平定四方巾,看着铜镜中那唇红齿白的少年,陈瑀竟然有一种恍惚感,现在的沈灿已经真的适应了陈瑀这个身份。

    据史书记载鹿鸣宴起源于唐朝,乃州府的长官为庆贺新科举人以及内外帘官举办的宴会,宴会期间高唱《鹿鸣》诗。

    据说这个“鹿”通“禄”,穷秀才,富举人,意喻升官发财,可如果直接说“禄”又太过世俗,于是便有“鹿”一说。

    来到杭州府府衙,便有小吏将陈瑀领到了宴会之地,嚯,足有一两百来人,每个位置上都满满当当的。

    不会来晚了没有位置吧?陈瑀心中腹诽道。

    不过没多久,陈瑀就知道自己想多了,但见陈玉不知何时来到一脸尴尬的陈瑀身旁,他笑呵呵的道:“廷玉,做的不错!”

    “老师?您也在?”陈瑀疑惑的道。

    “废话,同考官怎能不在场?”陈玉白了一言陈瑀然后道:“跟我这边做,毛大人到想看看你呢!”

    说完就领着陈瑀来到了一张稍大一点的桌子上,陈瑀发现那桌子上全都清一色的头戴乌沙,胸补各式补子,着皂靴,只有谢以中和董文玉两人是个例外。

    见他两个正求救的看着陈瑀,想必是因为这样的场面没有见过,不免有点儿紧张。

    陈瑀在陈提学带领下,在董文玉便坐了下去,他做的是正下位,正对着的刚好是主位,但见主位上一个身穿青袍胸补白鹇,腰配银钑花的官员正笑眯眯的望着自己。

    陈瑀不禁有些好奇,这人身穿青袍,但四周却有几个身穿红袍的官员,为何他会坐在主位上?

    “你是陈瑀陈廷玉?”那人问道。

    “学生正是!”陈瑀恭敬的回道,这家伙的眼神怎么跟当年考院试时陈玉望着自己一模一样?变态!

    “天下之治道方隆,君子之治道斯顾……是你所做?”那人问道。

    “正是!”陈瑀茫然的看着谢以中和董文玉,意思是他也这么问你们了?二人会意,分别的摇了摇头。

    “呵呵,你可否看过我写的时文?”那人问道,说完之后又道:“你莫要惊讶,我乃主考官毛澄。”

    额,陈瑀确实看过弘治几年间所有一甲的文章,所以所做的文章也有了这些人的影子。

    他现在终于知道,为何这个主位是毛澄做的了,连身穿绯红的陈玉、杨知府都不敢做,他们当然不敢做!

    要说大明朝文人见面看什么?看出生!就好比陈瑀他们现在是举人,就算以后坐上了三品、二品大官,该行礼的你还要向人家两榜出生的进士行礼。

    若是都是进士出生的,那就比年限,好比你是弘治十八年进士,人家是弘治五年进士,你还是得坐在其下位。

    还有一种,在明朝的地位是最为高的,这种人叫出自翰林院,叫庶吉士!

    这毛澄乃弘治六年癸丑科一甲一名进士,也可以叫做状元。即授翰林院修撰,弘治十七年升为右春坊右谕德。

    陈瑀在乡试前恰巧看过他的时文。

    “回老师,学生确实看过,考试中或有借鉴,才能侥幸中了浙江乡试第二,还要多谢老师!”陈瑀道。

    “你确实因为借鉴中了乡试第二,但是不是侥幸,是可惜!”毛澄道:“本来尔文章当取第一的,奈何你有取巧迎奉之意,所以这才给你降了第二。”

    “学生知错!”陈瑀道。

    “尔可有话要说?亦或者冤屈?”毛澄问道。

    “学生没有,确实是借鉴了老师时文,错了便是错了,学生明年乙丑科会试时定然不会这般。”陈瑀道。

    错了就是错了,陈瑀从来不会去狡辩什么,那样只会让别人看不起。

    毛大人看了一言陈瑀,投出了一丝赞赏的目光,此子将来可成大用。

    用膳前,一二百举人齐声高唱:“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鹿鸣宴结束,陈瑀正是拜入了毛澄麾下,虽然有点像拜码头的意思,但是不得不说,这确实就是拜码头,从此以后,陈瑀在官途上又多了一层保护,他就像一个脆弱的将军,正在一点点给自己穿上盔甲,而这层盔甲将来会是他官场上最好的保护。

    这种官场权术,陈瑀在前世已经玩的炉火纯青,现在用起来倒是十分的顺手。

    鹿鸣宴结束,陈瑀问董文玉和谢以中何时回府上,想必捷报也已经传到了绍兴和余姚,这二位正主也应该回去报喜了。

    二人说晚上就从码头出发,三人相约年后一同结伴同往京师,挥手作别了谢、董二人,陈瑀转身朝陈府走去。

    路过丰甯坊之时,却见坊门口起了争执,本来陈瑀也不怎么在意,但是却发现了几个熟人,便举步朝房门口走去。

第四十一章 白鸠辞(上)()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秋收万颗子,奈何经不住赋税的繁重,江浙富庶,按理说百姓的日子应该会好一点,奈何在元末乱世时江浙的百姓曾在经济上支持过张士诚,待太祖爷一统江山之后,便重重的加大了江浙的赋税。

    秋收之时,钱塘县有两个十分重要之事,其一便是科举,其二便是收税粮,丰甯坊几人争吵的起因也是因为赋税。

    范典史和手下几个小吏犹如强盗一般,他们每个人手中都拿着上好的书卷、瓷器、盆栽等等。

    另有一中年男子,本就消瘦的他,不知是不是经过那一番事的打击,整个人愈加的憔悴,对范典史央求道:“大人,您已经连续收了三次税粮了,小民的家财已经全都被夺去,还求您放过一条生路吧。”

    “行,黄大人说了,只要您将您女儿送去给我们大人做个妾室,这日后的日子,保您清净。”范典史道:“按照尔黄册来看,税粮还差了许多,我等就算在来三次,你这税粮也交不起啊!”

    “爹,莫要说了,回家商量!”房沐一旁的房小梅劝道。

    “黄册,黄册,我家里的地全部已经出售给县老爷,县老爷不但不增收,还不许我房家过割,最后来这赋税全都落在我房家上,简直是强盗!”房洵怒道。

    “文书上定的时日是九月低过割,现在才八月低,你们他娘的欺负老子没读书是吧?”范典史脸色不善。

    “可是地已经在七月低交了出去!”房洵不依不挠的道。

    房洵这话说完,便又有一群民众七嘴八舌的跟着道:“是啊是啊,我们本来民田八亩,怎么轮到交粮的时候却要按照十亩交?”

    陈瑀听明白了,原来是“洒派诡寄”,这是地主豪绅常用的两种逃避赋税的方法,陈瑀虽然在《大诰》中看过这两种方法,但今日这范典史到真是让陈瑀长了见识。

    “洒派诡寄”是两个分开的动词,分“洒派”和“诡寄”。

    刚刚那个小民说的八亩地按十亩地来缴纳税粮便是“洒派”,是地主、官绅将土地化整为零一点点分摊到农户身上。

    另一种“诡寄”,就是将自己名下的田地谎报到他人名下,也就是这“精通律法”的黄大人的“杰作”。

    见小民们七嘴八舌,范典史脸色不善,那些小民们本来就是寻着房家壮着胆的,现在见范典史有发怒的迹象,连忙闭上了嘴。

    但见范典史对身旁小吏道:“牙尖嘴利的刁民,给我打!”

    “你……你,你们敢!”房洵结巴道:“你这是鱼肉百姓,我读过《大诰》的,我要告你们。”

    “我告你大爷,当年你们用这种方法欺负佃农、良户的时候,也没看你读过《大诰》?哦,对了,您可是案首呀,这《四书五经》读的很好吧,来来,快背两句听听。”

    “你……”房洵气的嘴唇发紫。

    “大人,我算了一下赋税,今日这些价值,折合成白银,加上之前收取的税粮,今年的赋税应该齐了。”一旁的房小梅道。

    范典史瞧了瞧房小梅,这小妮子长相确实不错,难怪被黄大人一眼就相中了,倒是个聪明人,不错,齐了,可是你说齐了就齐了?

    “却是,不过尔房家欠黄大人的一万两纹银如何算啊?”范典史问道。

    “我们何时欠过黄大人这么多钱?”一万两,这若是放在以前,对房家来说是个小数目,可是现在对他们来说简直如同天文数字一般,今日这些古籍瓷器被他们拿走,房家有的,仅仅是那一套房子了!

    房沐听到这里,面色一黯。

    那范典史拿出手中的契约,上面清清楚楚的写着“係弘治一十七年六月,兹有砀山人房沐计欠黄城纹银壹万两整,过违期限未完。”

    下面还有房沐的手印,及签字。

    “爹,这是怎么回事?”房小梅不敢相信的询问道。

    “哎,一言难尽,我这便去变卖了宅子,相信能还清!”房沐道。

    “宅子?您那宅子可没人敢买。”范典史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