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凤团-第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夤痢!

    “大人到达吴国之后,一定得到了赏识了吧!”

    “没有这么简单。顺义六年七月,我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吴国的都城广陵。获得吴国的接纳,我向吴帝上了一个《行止状》,类似于投名状,即介绍自己的籍贯、出身、投吴原因以及平生志愿等情况,我虽然是请求吴帝能够接纳自己的行状,却丝毫没有露出乞求之意,反而显得气势如虹,畅述平生之志。当时掌握吴国实权的是徐知诰,也就是后来的李昪,我想要得到重用,必须要首先得到他的赏识。当时中原之士南迁的很多,大都得到擢用,惟独我没有被重用,初任校书郎,先后充任滁州、和州、常州从事,但我并不以为意,怡然自得,正好游山玩水,吟风弄月。”

    升元元年,李昪完成了禅代,建国称帝,才把韩熙载从外州召回南唐的都城金陵,授他秘书郎之职,掌太子东宫文翰。秘书郎的本职工作是掌管国家图籍的课写之事,但韩熙载却被派到太子东宫,可见李昪对他仍然心怀疑虑。李昪生活简朴,处事谨慎,不喜张扬,而韩熙载却恰恰相反,性格孤傲,不拘小节,自然难以获得李昪的赏识。韩熙载对自己的此次升职,并没有心存感激,也不上表称谢。他每日在东宫与太子李璟谈天说地,论文作诗,日子过得倒也安逸。韩熙载在东宫一待就是七年,与太子的长期相处,使李璟对韩熙载的才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对韩熙载来说,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保大元年,李昪驾崩,太子李璟即位。因为韩熙载是东宫旧僚,所以李璟即位之始,就任命他为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赐绯。员外郎虽然仍是六品的官职,但毕竟是尚书省郎官。因为先主新丧、新帝即位,礼仪繁多,李璟又给韩熙载加了太常博士之职。这个官职掌五礼,拟谥,是国家在礼仪方面的权威,出于报答李璟的缘故,此时的韩熙载无所隐晦,尽展平生之学,凡应当施行的大事,他都以积极的姿态参预其中。

    “既然如此,大人身居唐国朝中要职,为何要搭救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商人?”张晖不解地问道。

    韩熙载深不可测,他没有回答张晖的问题,而是反过来问道:“张老板知道我的官职?”

    张晖当然知道!唐国置中书舍人六员,其中一员掌管起草诏敕的工作,称知制诰。如果以其他官员兼管这项工作,则称兼知制诰或权知制诰。韩熙载在朝中便是担任此职,这除了表明唐主李璟对他的信任外,同时也极大地加重了他的权力。

    “韩大人所起草的诏诰,文字典雅,有元和之风,甚得舆论的好评,这金陵城里的人谁人不知!”张晖略微地吹捧道。

    韩熙载听了笑道:“张老板笑话本官了。我虽然权知制诰,但本官毕竟是书生,正因如此而得到重用,惟知尽心为国,反而全然不知如何保护自己,表面上风风光光,其实和张老板一样旦夕祸福罢了!”

    “韩大人严重了,唐主对你如此重用,何来旦夕祸福之说呢?”张晖猜测是唐国朝中内部的党争,但不便先说,故问。

    韩熙载见张晖似乎真的一无所知,解释道:“实不相瞒,自我任知制诰以来,感中主李璟的知遇之恩,对于朝中大事,或驳正失礼之处,或指谪批评弊端,章疏连连不断,引起朝中权要的极大忌恨与不满,尤其是宋齐丘、冯延巳对本官更是万分不满。”

    “宋齐丘?”

    “没错,此人历任本国左右仆射平章事十余载,权倾朝野,一旦他抓住了我的把柄,只要他一声令下,我的人头必将不保。”

    “那么冯延巳呢?他不是传说中的五鬼之首吗?难道和宋齐丘也有关系?”

    “正是,五鬼便是依附于宋齐丘的朋党!”

    “若是果真如此,韩大人为何还搭救在下,要知道禁足在下的就是五鬼!难道韩大人不怕让宋齐丘正好以此为把柄,对韩大人不利。”

    “本官之所以救你,便是来日的自救。”

    “这话怎么说?”张晖对于韩熙载的话不甚理解,他甚至怀疑韩熙载的用意是否真诚,如果唐主有恩于他,他又怎会帮助敌国的人,莫非韩熙载是一个难得的圣贤之人,又或许韩熙载到过闽地,受过闽王的赏识,默默地成潜伏在唐国的细作。

    “这事等本官送你回到了建州,以后自然就可见分晓。昔日我到福州,看到满城的繁华安定,便认定一个好的君主才能为百姓谋福祉。只可惜唐国的国主只知道坐享先人的积蓄。”

    “韩大人的搭救之恩,在下无以报答。”

    “听说你们北苑的茶叶不错,要是有机会能够品尝到北苑最好的茶,就当是报答了。”

    “在下回到建州,一定托人送来,献给韩大人。”

    “快走吧,晚了的话,等冯延巳他们发现了就来不及了。”

    张晖于是谢过韩熙载之后,立即告辞,在王建封和边镐两位副将的护送下,安全地离开了金陵城,往建州方向逃离而去了。

第一百二十章 吴越() 


    开元元年,唐玄宗李隆基依靠庶族官员的势力,发动两次宫延政变,取得了皇位,继前世之余烈,擢贤能为己用,奖励耕织,澄清吏治,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唐朝的繁盛达到了它的最高峰。然而,盛极必衰,在片升平歌舞中,唐帝国的基础不断受到侵蚀,潜在的帝国危机越来越严重,强大的帝国终于从顶峰上跌了下来。

    天宝十四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将中原拖入到了藩镇争雄的时代,朝廷与藩镇的斗争,朝廷与宦官的争权夺利,进步刺激了社会的上中下阶级的矛盾,全国各地起义反抗的时间不断。

    终于在中和元年,爆发了黄巢起义的横扫中原的局面,遗憾的是,起义军在攻克长安之后,未能再接再厉,夹余威而追击,措施平定中原的最佳时期,反而被唐繥宗纠集藩镇的力量绞杀在山东虎狼谷。

    虽然起义被扑灭,但是由于唐朝廷依靠藩镇镇压了起义军,结果藩镇的势力恶性膨胀,出现了无敌不藩,无时不战的混乱的局面。唐朝的朝臣结党营私,不顾大局,丑态百出;宦官的力量虽然经战乱得到削弱,但却有力量挟制皇帝,驾驭朝臣。唐昭宗处在这样的环境下,心情烦躁万分,但又无计可施,最后在宦官作乱之时,命令藩镇力量进京救驾,结果除了河东,剑南与宦官关系密切,保留了宦官以外,其余各地的宦官基本上被杀光,唐中叶以来的历史百多年的宦官专政的局面,从此结束了。但也唐朝也走到了它的终点。唐天佑四年,朱全忠灭唐,该国为;梁,史称后梁。朱全忠斩草除根,次年,诱杀唐昭宗,李唐皇室自此覆灭无遗,至此中原大地了战乱不断的时代。

    吴越国,都杭州,开国王钱镠。钱镠生于唐宣宗中元年,卒于后唐长兴三年。少年时曾为私盐贩,后投军,唐乾符年间为石镜将董昌的部校,后渐由偏将而升掌州之兵。他在翦除刘汉宏、薛朗、董昌等势力的过程中,占据了两浙之地。唐光启三年,董昌为越州观察使,自杭州移镇浙东,唐以钱为杭州刺史,从此独据方。景福二年,钱镠升任镇海军节度使,驻杭州。乾宁三年钱镠灭董昌,得越州。唐以钱镠为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治杭州。唐昭宗天复二年,唐封他为越王。开平元年后梁又封他为吴越王。吴越比相邻的吴后为南唐取代弱小,故钱镠及其子孙皆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借以牵制吴或南唐。但有时也自立。后唐长兴三年钱镠卒,子钱元瓘继位。后晋天福五年,元瓘遣大军入闽,遭到巨大损失。六年,元瓘卒,子钱弘佐立。钱镠修筑钱塘江石塘,又置都水营使,主管水利事业,专管治河筑堤,发展了太湖带的圩田。通过这些措施,使境内农业生产获得发展。吴越境内的手工业丝织、造纸,特别是陶瓷,都在唐代基础上进步发展,其秘色青瓷制作精美,闻名于世。当时,由于陆道交通为战火阻塞,吴越常由海道与中原以及契丹贸易,与大食、日本也有贸易往来。杭州成为两浙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州,是吴越的贸易港口。但是钱镠、钱元瓘父子都十分奢侈,营建宫殿,耗费人力物力;赋税繁苛,身丁税重。当时封建经济虽有发展,但人民生活仍十分困苦。

    吴越国地域狭小,由于兵少,实力不足,因此吴越直以效忠于中原王朝为主要军略。在唐亡之前,钱镠忠于唐朝;在朱温篡唐建梁以后,他又效忠于后梁,由是亦从后梁得到了吴越国王、诸道兵马都元帅的头衔。后唐灭梁以后,钱镠又向后唐上表称臣,不仅得到了吴越国王、天下兵马都元帅的头衔,而且还得到了玉册金印,以示恩宠。凭此,吴越便有效地防御了周边割据势力对吴越国的侵扰。时钱镠面向中朝称臣,面则自为小朝廷;其府署不仅称朝廷、僚属称臣,而且还自立年,共有天宝、宝大、宝正等三个年,直到其子钱元瓘继位,才改用中朝年。同时,他还自行与新罗、渤海等国往来,又给他们行制册、加封爵,俨然中朝皇帝。

    钱镠贯彻“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国策。礼贤下士,广罗人才,奖励垦荒,发展农桑。他开拓杭州城郭,营建宫殿,大兴土木,悉起台榭,有“地上天宫”之称。特别是他在统治区内兴修水利,修建钱塘江海堤和沿江的水闸,防止海水回灌,方便船只往来,人称“海龙王”。又加之战争较少,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钱镠奉北方朝廷,居安思危,发展贸易,岁岁丰收,民得安乐,在混战割据的局势下,吴越富庶甲于东南,说明钱镠是有定历史功绩的。特别是他修筑捍海石塘、治理太湖,开凿灌溉渠道,疏浚西湖,整理鉴湖,建设苏州、杭州城,开拓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景,奠定了浙江粮仓——杭嘉湖平原的坚实基础。

    钱镠于后唐长兴三年卒。终年八十岁,葬临安钱王陵。从朱温建立梁朝开始的五十多年里,中原地区前后换了五个短暂的王朝——梁、唐、晋、汉、周。这时期,在南方和巴蜀地方,还有许多割据政权,有的称帝,有的称王,前后共建立了九个国,加上在北方建立的北汉,共是十国。朱温即位不久,镇海节度使钱镠首先派人到汴京祝贺,表示愿意称臣。朱温十分高兴,马上封他做吴越王。

    钱镠原来出身贫穷,年青时候做过盐贩,后来到浙西镇将董昌手下当部将。黄巢起义军攻打浙东的时候,钱镠用小股兵力保住了临安。唐王朝认为他有功,封他为都指挥使,后来,又提拔为节度使。钱镠当上节度使以后,摆起阔绰来。在临安盖起豪华的住宅,出门的时候,坐车骑马,都有兵士护送。他的父亲对他这样做法,很不满意。每次听到钱镠要出门,就有意避开。钱镠得知父亲回避他,心里不安。有次,他不用车马,不带随从,步行到他父亲的家里,问老人为什么要回避他。老人说:“我家世世代代都是靠打鱼种庄稼过活的,没有出过有财有势的人。现在你挣到这个地位,周围都是敌对势力,还要跟人家争城夺池。我怕我们钱家今后要遭难了。”钱镠听了,表示定要记住父亲的嘱咐。打那以后,他小心翼翼,只求保住这块割据地区。当时,吴越是个小国,北方的吴国比吴越强大,吴越国常常受他们的威胁。。《龙凤团》仅代表操之的观点,如发现其有违国家法律相抵触的作删除处理,的立场仅健康绿色的平台。

    【】,谢谢大家!

第一百二十一章 吴越 2() 
钱镠长期生活在混乱动荡的环境里,养成了一种保持警惕的习惯。他夜里睡觉,不让自己睡得太熟,用一段滚圆的木头做枕头,叫做“警枕”,倦了就斜靠着它休息,如果睡熟了,头从枕上滑下,人也惊醒过来了。他又在卧室里放了一个盛着粉的盘子,夜里想起什么事,就立刻起来在粉盘上记下来,免得白天忘记。他不但自己保持警惕,对他的将士要求也挺严。每天夜里在他住所周围,有兵士值更巡逻。有一天晚上,值更的兵士坐在墙脚边打起盹来。忽然,隔墙飞来几颗铜弹子,正好掉在兵士身边,把兵士惊醒过来。兵士们后来知道这些铜弹子是钱镠从墙里打过来的,在值更的时候,就不敢打盹了。

    又有一天夜里,钱镠穿了便服,打北门进城。城门已经关闭了。钱镠在城外高喊开门,管门的小吏不理他。钱镠说:“我是大王派出去办事的,现在急着要回城。”小吏说:“夜深了,别说是大王派的人,就是大王亲自来,也不能开。”钱镠在城外绕了半个圈子,打南门进了城。第二天,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