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留着应人是因为一个应人部落分量还不够,全歼了他们还是不能让其他部落感到惧怕,乖乖的臣服。可是要是再加上一个乌人,那分量就够了。“李仲辰边说便看向地图上距离应人不远的乌人部落。
大司马听了李仲辰的话眼前一亮,他终于知道了李仲辰的想法。
”大司马,你要记住,战争永远不是目的,它只是手段,我的目的是通过战争来让巴国变得更加强大!“
大司马行了一个军礼,一脸心悦诚服的表情。
借着大司马愣神的功夫,李仲辰过了一把老师的瘾。教大司马和教冯超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前者让他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等到大司马出了大帐,发现冯超还在外面等着。
“大司马,大王可有说什么?什么时候打应人啊!真是急死我了。”
大司马闻言一笑:“等着吧,仗还多着呢!”边说着便从冯超身前走了过去。
冯超挠挠头皮,嗯,还是没懂。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五章 阴谋阳谋()
什么叫阴谋?
国语越语下:“阴谋逆德,好用凶器。”韦昭注:“阴谋,兵谋也。”
史记蒙恬列传:“﹝赵高擞胴┫嗬钏埂⒐雍ヒ跄保⒑ノ印!�
可见,阴谋往往是暗中所做的事。
放在战场之中,是指采用欺诈,蒙骗等手段,实际意图和真实意图是不统一的。比如三国演义的黄盖诈降。表面看来是黄盖和主将周瑜产生了矛盾,黄盖要带兵投降。其实黄盖是要接近曹军水师放火。
那么什么又是阳谋呢?
与阴谋恰恰相反,阳谋是实际意图与真实意图统一的一种谋划。所有行动与计划都让你看见,知道。同样是三国,曹操取荆州写信给你,告诉你,我要打你。军队大张旗鼓,不掩饰。迫使荆州不战而降。
阳谋带有一定震慑力,有可能使对手不战而屈,这是阴谋达不到的效果。
李仲辰整体上“杀鸡儆猴”的谋划就是一种阳谋。而他现在放着义城不打,要等待乌人援军的做法也是一种阳谋,这就是典型的围城打援。(与围点打援有区别)
一连五天,依旧是程乾和冯超,每天叫阵和骚扰。但每次都是小打小闹,一点攻城的举动都没有。
时间向前拨转两天,义城议事厅之中,元罗坐在椅子上,低头沉思。
元罗蠢吗?元罗当然不蠢。
他现在的战力大大的缩减,仅剩下的四千人也几乎是个个带伤,战力十不存一。在他的逻辑里,只要巴军全力攻城,别说是三天了,就是一天,甚至一天都不用,他的义城就会易主。可是,巴军却没有丝毫攻城的意思。
那到底是为什么呢?元罗现在想明白了。因为巴军所图,绝不仅仅是他一个小小的应人部落,也不是小小的土城义城,巴王李仲辰的野心恐怕在整个骆越。
明知道李仲辰的目的就是要打击援军,可是现在除了向乌人求援,元罗还有什么办法呢?如果他不求援,那么就算是李仲辰不打他,他也挺不过半个月了。
“爹,我们向乌稚叔叔求援吧!”元圆不知从哪冒了出来,他这两天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他觉得非常靠谱的办法,他觉得凭借这个办法,一定能救应人部落于水火之中,而他也能重新得到父亲的信任和宠爱。
元罗现在掐死元圆的心都有了,想他元罗虽不说是智计过人,但起码也算的上是精明,可是他的儿子,是真的坑啊!他心道:你是老天爷派来玩我的吧。
但元罗也知道这就是唯一的方法了,就算是元圆不提,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想法,他也要给乌人写信求援了。
“那好,我现在就写一封信,你骑快马连夜从南门出去,去你乌稚叔叔那里求援。”元罗的脸上看不出什么,只是平静。
“南门?这”元圆心中惧怕,他才刚刚从南门外的血战中逃出生天,现在心里都有阴影了。
”你不用怕,你去就好了,不会有人拦你的。“元罗越看这个儿子越觉得失望,他不止是蠢,甚至连点胆气也都没有了。他不禁怀念起战死的侄子元昊,那般的威猛勇武,一马当先,要是他还在多好。
元圆走了,怀着恐惧,带着元罗的信,骑着快马,向南行去。
就在元圆出城南行不到半柱香的功夫,李仲辰已经得到了密报————元罗派人去乌人哪里求援了。
他看着眼前的地图,看着应人旁边相距不远的乌人部落,脸上露出了笑容。这笑容有点像是见了荤腥的猫,或者说是见了美女的老色狼。还在单膝跪地的探马王二轻轻的抬起头,瞟了李仲辰一眼,感到很诧异。
大司马也在帐中,听了密报,他随手捋了捋美髯,看来元罗果然已经按照大王心中所料开始了行动。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此巨大的一场歼灭战也不会悄无声息,况且李仲辰也没有要掩盖消息的意思。
从李仲辰进攻应人的一开始,各大部落就通过自己的方式密切关注着战局的走向。当然,他们一开始只是想着等巴军撤退之后来残破的应人这里分一杯羹的。
就在李仲辰围困义城的这几天时间,骆越的其他部落也通过各种渠道收到了消息。眼看着战报上的数字,几个大部落都震惊于李仲辰或者说巴国仅凭一万人马就能把应人打得如此只惨烈,而且重要的是几乎没什么伤亡。一时之间,人心涌动,他们也知道,李仲辰现在就是在给他们表演,所以几乎所有部落都在思考着何去何从的事。
但偏偏就有例外,乌人当然也收到了消息,但他们却不是为了分一杯羹,而是想着什么时候派兵支援。
乌人的首领乌稚是真正的莽夫,他一听说应人有难,义城坚持不了几天了,就立刻开始整顿兵马。就在他准备支援的前夜,元圆也正好到了。眼见元圆带来了元罗的求救信,乌稚更是一刻都等不了了,他带着乌人部落所能拿出的全部的一万兵马,浩浩荡荡的开赴义城。
李仲辰得到消息,知道乌人不日便到,于是也开始整顿兵马,清点武器。而大司马则在一旁思考正面交锋的方法,加上应人的残留部队,敌人有一万四千人之多,而巴军还剩下九千多人,要以少打多,考验着一个将领的指挥能力,即使是大司马,也要细细思索。
时间拨回到五天之后。待程乾回营,正是正午时分。
“报,报告大王,义城南面二十里之外发现乌人大军一万,预计两个时辰后可到义城。”
“好,继续密切监视敌人动向!’待探马走出大帐,李仲辰又叫来传令兵,”命令城南的士兵全数撤退回大营,放乌人进城。
大战就要开始了,一时之间空气也变得紧张起来。
与此同时,在应人部落西南方向数百里之外的,六大部落唯一一个女性掌权的部落之中,一个大约三四十岁的艳丽妇人正在和几个老妇人交流,或者说是密谋。
“卫兵,你去把欣儿叫来,就说有要事相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六章 决战之前()
乌稚很是纳闷,一路之上,他是一个巴军的士兵也没有见到,甚至于派出的探马给他带来的消息也是前方并没有巴人军队。他原本以为巴军一定会延续老套路,在路上设伏。他也准备好了随时开战。可是直到他进了义城,他也没有遇见哪怕是一点点的阻拦,整个行军过程顺利的有点让人难以置信。
李仲辰当然不会设伏,原因很多,当然这也是他和大司马商议的结果。
一来,他对现在经历了不少战事的巴军有绝对的信任,巴军已经不是刚刚出征时的稚嫩了,士兵们都见过了血,开始一点点的向精兵转变,一点都不怕和乌人应人的联军正面交锋;
二来,埋伏的招式从战争开始,一路之上,他们已经用了多次,所以敌人心中必然早有警惕,再用同样的套路,收效恐怕不会太大,所以完全没有埋伏的必要;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在城南埋伏支援的乌人,那么当元罗得知消息之后,肯定会带兵来救。到时候腹背受敌,士兵难免会有巨大的折损,这是李仲辰最不愿意看到的。
如此多的弊端之下,李仲辰完全没有必要埋伏在城南,提前和乌人交手。所以他当机立断,“撤。”
一时之间,义城周围几乎是所有的巴军都回到了义城北门之外的大营之中。
除了探马们还在密切监视敌人的动向之外。所有人都在大营里,或者睡不着觉,拉着旁边的人聊天;或者趁着战前再练练长枪的刺法,就像是要考试一样,临时抱抱佛脚;或者像狗蛋一样,一言不发,一门心思的默默擦拭着手中的兵器。整个大营充斥着战前的紧张和兴奋。
快到傍晚的时候,乌稚终于率兵进了城,由于害怕巴军的埋伏,最后的几里路他走的格外的小心,连带着行军的速度也减慢了很多,这才耽误了时间。
元罗一听说乌人来了,整个人都好像是松了一口气一般。虽然明知道巴军就是在等乌人,一时半刻根本不会打义城,可谁也不知道李仲辰会不会在某一时刻突然改变了想法,又不想等乌人了,反而率兵攻城。
所以元罗这两天过得那叫一个胆战心惊,他每天都要在城头呆满五个时辰以上,一来为了监视防备巴军,二来也为了及时看到乌人的援兵。
远远看到乌人的大军来了,元罗激动地练剑都扔了,三两步就从城头上飞奔了下来。他支开手下,亲自打开城门,出城去迎接乌人援军。要说元罗原本是个精明稳重的人,现在他这个样子实在是被摧残久了。
“乌稚兄弟,你可算是来了!”元罗眼见乌稚策马而来,上去就拉住乌稚的马绳,说着就要牵着进城。
“哥哥,莫要如此,这可是折煞小弟了。”乌稚心说这可怎么使得,他也是个练家子,一个侧身,便翻身下马,和元罗并行,他的马也被手下的人牵走了。
两人就这么肩并着肩走进城门,后面是一脸谄媚的元圆,再后面是则是一万的乌人大军,天快黑的时候,大军终于完全进了城。
元罗和乌稚一路上都在唠着家常,讲讲兄弟情分,讲讲当年的故事,他们作为各自的首领,已经很久没见了。
这两人因为部落的交好,早年曾一起外出狩猎,共同经历了很多的危险,互相之间又有过命的交情。所以不管元罗怎么想,反正乌稚是把元罗当亲兄弟来看,这不一听说应人大败,就赶忙带着大军来支援。一炷香以后,两人坐在了义城的议事厅之中,终于开始商讨战事。
”哥哥,你先说说战况吧!“乌稚也不玩虚的,知道此时战况紧急,上来就直奔主题。
”我应人部落这段时间和巴军交战,前前后后损失了接近两万人,单是士兵,就损失了快一万人。”元罗的语气有点低沉。
“那现在还有多少人?”乌稚比较关心这个问题。
“算上老弱病残,还有四五千人吧!”元罗有点落寞。
“巴军损失了多少,还有多少人。”虽然有情报,但乌稚还想再确认一下。
“巴军?巴军最多损失了不到一千人。现在还有九千多人吧”
“我听说应人的几次大败都是因为中了巴军的埋伏?”
“算是吧,要不我也不会败得这么快,这么惨!”元罗越说声音越低。
“那就是了,依我看,巴军的实力也就那样,全是靠着埋伏。现在我带了一万的士兵,加上哥哥的四千人,我们就有一万四千人,正面交战,管叫巴军吃不了兜着走!”
,乌稚没有亲眼见过巴军的强大,只是从请报上分析,单纯的认为巴军的实力一般,只能靠奇招。加上为了安慰元罗,把巴军说的很弱。
“乌稚兄弟,你不要小瞧了巴军,巴军的弓箭很厉害,几次战斗,仅仅是几轮箭雨,我应人就大败而逃了!”元罗眼见乌稚又要重蹈覆辙,犯和他一样的轻敌毛病,不免提醒了几句。
“弓箭?哥哥放心,我这次带了很多木盾来,到时候盾牌一顶,管叫他的弓箭没有半分的用处。”乌骓不以为意,“哥哥,待我休息一日,明天我们就和在城外巴军决一死战!”
元罗还想说什么,但转念一想,现在他的粮食已经不多了,乌人如此星火驰援,也必定没有带多少粮食。城肯定是没法守的,城外的决战也是势在必行。既然乌稚如此的有信心,他也不好打击兄弟。
“好,乌稚兄弟先去休息,我现在就写战书,明日,你我兄弟二人会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