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乌稚兄弟先去休息,我现在就写战书,明日,你我兄弟二人会一会巴军!”元罗忽然好像是回过了神,又展现出了枭雄的本色,战斗还没开始,不拼一拼怎知道谁胜谁负。
半个时辰之后,战书摆在了李仲辰大帐的桌子上。
元罗的字不错,战书上龙飞凤舞的写着:明日午时,义城西门外,决战。
李仲辰会心一笑,把战书递给了大司马。大司马扫了一眼,抬起头来,君臣相视,胜败在此一举。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七章 针锋相对()
太阳高悬,散发着炽烈的光。天空晴朗,一丝风也没有。
尽管已经算是进入了冬天,可是士兵们却一点都不冷,因为他们的心都是火热的。
战争,就要开始了。
临近正午,李仲辰依言带着巴军陈兵于义城西门五里之外,远远地望向义城的城门。大司马站在李仲辰的一侧,全军将士都站的笔直,整个巴军静悄悄的,没有一丝声响,他们在等待,等待着敌人的到来,这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城门缓缓的打开,乌稚一马当先的冲出来,后面跟着脸色稍稍好看一些元罗,再后面是十几个大大小小将领,紧接着就是浩浩荡荡的大军。
一炷香的功夫,乌人和应人的联军也跟着出来了,渐渐地站出个阵型的样子。两军虽然名为联军,可是站的很是分明。这一点,从他们的装扮就可见一斑。
其中,应人的军队站在最北面,他们手中都是楚制的武器,显得精良一些,服饰上也更加偏向于中原人的服饰,这是因为他们离中原比较近。但他们整体的士气却低迷的很,大多数身上还挂着伤,连日以来的围困已经让他们筋疲力尽了。
相比而言。乌人的精神面貌就好很多,他们站的比较开阔,服饰穿的比较原始一点,只是遮掩住一些相对比较私密的地方,而且大多都是兽皮缝制,布料用的很少。他们之中有盔甲的也不多,只有少量的头目身上穿着盔甲。整个乌应联军,远远望去就像是一群乌合之众。
反观巴军这里,整个军队站成了一个锥型的模样,李仲辰依旧领着他的中军站在最中间,旁边是冯超和程乾。左右两军分站在中军的两侧,与前些日子的雁形阵不同,这个阵法显得更加的锋利,攻击力更强劲。
见全军展开了阵型,两军相距不过几百米的距离。乌稚心知到了立威的时候了,只见他手持两把巨斧,策马上前,高声喝道:“仲辰小儿,可敢与你乌爷爷一战!“
这货一看就是要出来斗将的架势,尽管昨日元罗已经百般相劝,但乌稚深信自己的实力,他倒要看看巴军里谁是他的一斧之敌。
“贼子安敢辱我家大王,就凭你还想与我大王交手,给我拿命来!”还没等李仲辰答话,眼见李仲辰脸色变得有点难看,程乾双脚一夹马肚子,握着长枪的右手一紧,策马冲向了乌稚。
“来的正好,吃你乌爷爷一斧。”乌稚眼见阵前出现一名小将,想来正是元罗口中的阵斩元昊的人,他也不敢大意,双目一凝,挥着斧子冲了上去。
只听得,”铛,铛“的两声脆响,两人之间拼了一记,拨转马头,互相之间盯着对方,乌稚的斧子上出现了两个缺口。
易边再战,程乾动了动有些发麻的右手,暗道这厮好大的力量,看来我不能硬拼,只能靠技巧取胜了。
”好小子,再吃你乌爷爷两斧。“乌稚也感觉到自己力量上占了上风,虽然斧子有些破损,可是这一点都不影响他的发挥,心中稍安。
说时迟,那时快,转眼之间两人之间又拼了两记,随后便擦身而过。
感受到自己右手的麻木加大,程乾暗暗运转内气,他知道,如此下去只会贻误战机,是时候用那一招了。
只见程乾调转马头,猛冲几步,长枪忽的点向乌稚。
乌稚见程乾攻来,右手一斧格开枪,左手握着的另一只斧子快速的向程乾肚子挥去,这一斧子要是中了,非开膛破肚不可。程乾急忙收枪点开斧面,转身,策马向后跑。
乌稚一见程乾跑了,哪里肯放她走,立即一夹马肚子就要追去。
哪知正在此刻,正是乌稚旧力用尽,空门大露之时,前方程乾的马忽然停下,程乾身子一仰,长枪的枪尖擦着他的鼻尖而过,直刺向空门大露的乌稚,乌稚回防不及,被长枪插到了肚子上,插破了了肠子。
眼见程乾就要枪尖一转,在乌稚肚子里搅个痛快,然后带走乌稚。乌稚当真有几分急智,只见他忽然丢掉了右手中大斧,一把抓住枪柄,猛地扯了出来,甚至带出了肠子,然后就头也不回,策马转身逃回阵中。
程乾见他跑的如此之快,知道追不上了,也就绝了心思。
这边乌稚一逃,大司马程城立刻意识巴军士气已经到了顶点,军心可用,这正是进军的好机会。他立刻下令擂鼓进军。
伴随着铿锵的鼓点,整个巴军一步步的前进,他们保持着阵型,宛如尖刀插进敌人的心脏一般,一点点的向乌应联军靠近,眼见就要短兵相接。
就在此时,大司马大手一挥,最后面等待许久的弓箭手立即会意,刹那间无数的箭飞向了敌人。
远远望见乌稚也受了伤,现在场上元罗就成了最高统帅。他暗道乌稚的行事鲁莽,白白的丧了士气。他一面命人火速把乌稚接到后面治伤。一面命前面的千人举起盾牌来抵挡巴军的箭雨。
可是,他和乌稚还是低估了巴军箭雨的威力,这可是铁质的箭头,而且是三千人的齐射,三轮就是一万支箭。这可不是区区的几个原始的木盾就能轻易的挡住的,虽然有一定的防御能力,但这三轮的箭雨下来,又有至少两千人死掉了,很多人受了伤,连元圆都中了箭,捂着大腿哼唧哼唧的叫嚷,让元罗心烦的很。
乌应联军基本上被压得抬不起头来。等到箭雨一停,巴军距离敌人只有不到五十米的距离了。
”杀,杀,杀“鼓声阵阵,喊声震天,眼见就要短兵相接。
元罗知道此时是真正决胜负的时候了,他一步也退不得,只能和巴军硬拼,于是亲自擂鼓,两军就这样交汇在了一起。
奇怪的是,李仲辰作为巴军的主帅,原本应该是一直在后方的,这次却是冲在最前面,作为锥子的锥尖。他骑着黑马,手握纯钧剑,一马当先。当然,他的旁边还有程乾和冯超保驾护航。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八章 第一滴血()
李仲辰为什么会冲在最前面?这是有原因的。
昨夜李仲辰睡得很晚,原因是他一直有个心结。
他知道战争已经进入了最重要的阶段,或者说是最后的阶段,成败已经在此一举,而且不论成败,这几乎都是他征战骆越的最后一场战斗了。
可是,遗憾的是,除了远远的射了几箭之外,大大小小的几场战斗打下来,他竟然从没有正面和敌人打过,他的纯钧剑也几乎没有饮过敌人的鲜血,好似他的内家功夫也白练了。
那么,李仲辰真的想亲自杀敌吗?
我可以负责的告诉你————不想。
作为一个现代人,他心里依旧怀揣着对于生命的敬畏,他原本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大学毕业生,杀鸡他都不敢,何况是杀人呢。
但是,李仲辰心里知道,在战争如此频发的战国,即使是君主,也绝对避免不了亲自上战场。就算是不上战场,也会遇到危险。比如刺杀。有名的就有荆轲刺秦王的典故,李仲辰明白,荆轲的失败不只是秦王身边人的围攻,重要的还在于秦王对于危险的嗅觉,以及多年练就的武艺。
所以,在恶鬼岭的时候,他射出了杀死大长老的一箭。
可是,他认为这还远远不够,因为最残酷的短兵相接的拼杀,他还没尝试过哪怕一次。
李仲辰自以为自己的武艺练得不错了,毕竟自己也算是练了内家功夫,寻常三两个大汉也进不了他的身。现在他所缺的就是杀敌见血。这就像是新兵变成老兵要杀敌见血一样。一个剑术大师绝不可能只是靠点到即止的比式来完善自己的技艺。
李仲辰当然还没到剑术大师的程度,但是他觉得自己是应该见见血了。他心里始终有一种紧迫感,他认为是时候早点让自己成长了,免得到了需要他上阵杀敌来鼓舞士气的时候,他还是个小白,畏畏缩缩的不敢上前。
所以,翌日一早,出征之前,李仲辰就和大司马程城说出了想要杀敌的想法。
”大王,这可万万使不得啊,战场凶险,大王怎可轻易犯险!“果然不出李仲辰的所料,大司马一口回绝了他。
”大司马,你以为寡人这武功练得如何?“李仲辰决定采用委婉的说法,转个弯来劝说大司马。
“大王天纵奇才,短短数月就将我程家内功练到筑基中期的境界,着实不错!但这也不是大王亲自上阵的理由,现在我巴军精兵良将,何至于大王亲自上场。”大司马就事论事,就是死不松口,不让李仲辰上场。
“大司马,本王出征之前就说过,要和将士们同生死。此事,我意已决,大司马不必再劝了!”李仲辰眼见说不过大司马,也就不想再多说什么。
“既然如此,那好吧,不过大王身边必须要有专人保护,我让程乾在您周围,以作策应。”大司马知道李仲辰心意已决,自己劝不住,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但为了李仲辰的安全考虑,还是要求他带上程乾。要不是他需要坐镇指挥,大司马甚至想亲自上阵保护李仲辰。
“好!一切听大司马的安排。”李仲辰知道让他上阵已经是极限了。况且他也不傻,他是想上阵见血没错,可他也不想出师未捷身先死啊,旁边有个强力的武将保护,总是让人很有安全感的。
————————————————————————————————————————————————
李仲辰冲在最前面,他左手拉着马的缰绳,右手拿着纯钧剑,旁边是门神一样的两位将军,后面是他出征以来一直没有显露出来的王牌————装备铁剑的千人精锐。
锥形阵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以点破面的能力,一旦撕开了敌军的口子,后面的就是简单的收割战场,分割包围了。所以,锥形阵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他的锥尖部分,必须以全军最为厉害的精锐为先锋,才能达到所要的效果。大司马正是明白这一点,才让这一千人为全军先锋的。
当然,李仲辰是被迫附带的。
李仲辰一马当先,冲进了敌阵之中,旁边二将也不敢怠慢,紧紧保护着他。
李仲辰从大司马一下令全军出击的时候,或者说是他开始策马奔向敌阵的时候,就感到了亲身进入战场和在旁边看别人打仗的不同。
他现在觉得一股子热血充斥着他的胸腔,他好像不是在一个人骑马向前,而是身后的千军万马在推着他向前一般,他的脑子很热,里面少了很多的杂念,只有眼前不远处的敌人,身上也似乎很烫。他仿佛只记得杀敌杀敌,只记得自己手中的剑,他甚至忘了自己叫什么。
伴随着阵阵的鼓声和呼喊声,两军像是两股洪流一般激荡起来。
李仲辰终于冲入了敌阵,他骑着马,他的装束一看就和普通的士兵不一样,他在战场之上是如此的显眼。
一名乌人的士兵看到了他,这是一名想要立功的乌人,这乌人看到了李仲辰手上只有一把剑而没有长兵,于是他冲了过来,长矛奋力的扎向李仲辰的面门,只要这一矛中了,他就一定能得到一个大大的战功。
然而乌人终究是低估了李仲辰,也低估了,他手里的剑。
李仲辰的马很快,他手里的剑更快。自他来到这个战国乱世,他从没如此专注于手里的剑。在长矛刺过来的一刻。李仲辰动了,用的正是自嫣儿那里学来的程家剑舞。
他的身子一偏,右手反手猛地向外一挥,锋利的剑身划过了长矛的矛柄,顿时,长矛应声而断。乌人士兵看到了自己断掉的长矛,一时之间愣了神。就在他愣神的时候,李仲辰的马到了他的身旁,和马一起来的,还有李仲辰斜拉过来的一剑。
剑身入肉究竟是什么感觉呢?李仲辰的手下并没有什么感觉,或许是因为纯钧剑太利。只是刹那间,大好的头颅冲天而起,和头颅一起出现的,还有喷泉一般猩红的血,点点血花溅在李仲辰的脸上。
李仲辰一拉缰绳,停了下来。
这是他第一次真正感受到杀人。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