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良玉深知皇帝对她的信任,这开始于几年前十里亭的亲自迎接。
她深深的看了眼朱栩,抬手道:“臣告退,请皇上务必宽心。”
朱栩点头,道:“老将军慢行。”
秦良玉没有再说,退了几步,上了不远处的马车,马车很快走动,带着秦良玉快速离开。
曹化淳刘时敏曹变蛟等人站在不远处,看着皇帝立在那久久不动,神色都有些疑惑。
虽说秦良玉是难得的一女将,可皇帝的重视似乎有些过了?
好一阵子朱栩才回过神,轻吐一口气,这一次的一别,想要再见就不那么容易了,不说西南是多事之秋,依秦良玉的年纪,朱栩也无法让她长途跋涉来京城。
“走吧,回去吧。”朱栩转身走了几步,对着曹化淳三人道。
军改会议相对来说容易一点,毕竟木已成舟,无非就是正式的确立,向天下宣告,补充旁枝末节,可接下来的政改会议就麻烦的多了,不只是人事,还涉及到方方面面,复杂的很。
五千字大张!!求月票,求订阅!
第一次单张:作者君的感言()
第一次写单张,心情有些忐忑。
这本书的角度很特别,是作者君思索很久,才决定要写的,当时心里就知道,成绩不会好。
如预料的一样,起初,只有几位不嫌弃的书友支持,后来多了几位,写到近十万的时候,喜欢本书的书友还是不多,屈指可数。
官官记得,第一次一万起点币的打赏是‘掌控中秦羽’,那个时候真的高兴半天,还以为成绩要好了。
结果,依旧不温不火,始终只有那么几位书友支持。
再后来,新式冲击波到处给本书做宣传,官官无比感动。菜园上的菜菜天天坚持打赏,还给作者君红包,真心感动,也让作者君看到了一点希望。
接着是莫语轩言,东方仁义,笑笑就没事了等都相继出现,更有保底蜀黎给了盟主!
作者君埋头码字,三十万,五十万,一百万,字数在增加,书友也在增加,给了本书莫大的生气,也给了作者君庞大的信心!
官官从最初的日更四千,后来拼命更新,六千,七千,八千,万字更新!说不上勤奋,至少努力,用心对待书,对待各位支持的书友。
能走到今天,真心的感谢各位的支持,官官拜谢!
还有就是官官的编辑,虎牙。
这本书的成绩并不好,现在来说也是,近三万的收藏,按理说应该有两千五以上的订阅,实际差了太多,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扑街的很彻底’。不过牙牙一直没有放弃这本书,一直给作者君安排推荐,发言鼓励,尤其是这次的强推,是补的,新书成绩不好,不够资格,这次是牙牙帮忙争取来的。
感谢我的编辑,牙牙!
再来,说说书。这本书,作者君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并不是常见的爽文,很多地方都力求接近历史,作者君查了大量的资料,前前后后的琢磨,推敲,因此文章显得有些单调,这让很多读者不喜欢,因此订阅出现了非常严重的两极分化,跳订,弃书,这就是成绩不好的原因。
事实上,作者君的每一章都是用心码出来的,从未水字数,每一章都是言之有物,必不可少。为了推进情节,许多地方不得已都用了春秋笔法,作者君希望写出自己心里想要的感觉,同时也符合大家的口味的书。
作者君一直在努力!
一本书想要能够稳定的写下去,离不开大家的支持。一本没有人看的书,作者也不会有心思去写下去。
所以,作者君再次请求大家能够多多支持《独断大明》,一个收藏,一张推荐票,一张月票,一个订阅,都是对作者君的支持,作者君都能清晰的感受到!!!
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
感谢牙牙!
第五百四十二章 皇权不下县()
朱栩刚要上马车,这才发现驾马车的居然是曹文诏。手机无广告最省流量了。
朱栩笑了笑,上了马车道:“你现在怎么说也是三品总兵,不觉得没面子吗?”
曹文诏嘿嘿笑了声,道:“皇上说笑了,我以前怎么给皇上驾马车的,现在还是一样,官大官小无所谓……”
朱栩坐在马车里,撩开帘子,看着曹文诏的背影,直接点破道:“怎么,不想去江。苏?”
按照兵部奏报,朱栩也批准,曹文诏的虎贲军调往江。苏,驻守应天。
曹文诏缓缓的催马,如同几年前一般的驾着马车,有些尴尬的笑了下,然后才道:“皇上,我听说江。苏那地方,奢靡成风,整天的风花雪月,这,这地方不适合老曹我……”
朱栩倚靠在厢璧上,摇头道:“你这话要是传出去,不知道多少人恨死你。”
曹文诏回头看了眼朱栩,见他心情并不是很差,犹豫着道:“皇上,那个,我想去云。南……”
朱栩果断摆手,道:“还不到时候,朕现在也只是想掂量一下。”
曹文诏自然是知晓皇帝是打算在南方动兵,沉默一会儿,道:“皇上,关于建奴与科尔沁,真的就这么放着吗?”
提到这个朱栩也头疼,当年的朱棣多厉害,五征蒙。古,可最后没能把蒙。古怎么样,一百多年危害大明北方,有增无减。
朱栩斟酌半晌,道“想要解决游牧民族的威胁,还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曹文诏听着朱栩的话,神色颇为正经的道:“皇上是想扶持察哈尔?可林丹汗明显是扶不起的阿斗,他怕是没有办法抗衡科尔沁与黄太吉……”
朱栩想着的是八旗,隶属大明的蒙。古或者建奴八旗,只是时机还没到。
这些话朱栩没办法跟曹文诏明说,淡淡道:“朕心里有数,对了,你那个侄子,朕是说曹鼎蛟很不错,通达圆慧,从容自信,是不错的好苗子。”
曹文诏听出朱栩不愿意多讲,脸上得意一笑,道:“那是,老曹家就这么一个读书人,皇上,臣给求个官,可以吗?”
朱栩神色微动,曹文诏可是从来没有求过,兴致勃勃的道“说说看,求什么官?”
曹文诏连忙道“宛。平县,知县,县丞都行。”
朱栩若有所思点头,曹家两个男人都从军,唯一一个读书人,曹文诏怕是私心不愿意让他继续从军,要给老曹家留点血脉。
这是身边的老臣,这点要求朱栩还是能满足的,颌首道:“好,就依你,等今年的科举结束,朕钦点他去宛。平县。”
在曹文诏看来这就是皇恩浩荡了,连忙起身就要行大礼,朱栩连忙摆手道:“好了,专心驾马车,到了江。苏好好练兵,虽然江。苏太平无事,可来银子的地方也多,你不要懈怠了,朕将来对你有大希冀的。”
曹文诏大喜,转过头有些舔着脸的笑问道:“皇上,能不能先说说是什么事情?”
朱栩顿了下,道:“没事训练一下士兵的海岛登录,水战之类。”
曹文诏虽然不知道皇帝究竟要他做什么,可明显是有大任,甩起马鞭,啪的一声,极其高兴的驾马向京城使去。
与此同时,内阁。
朱由检正焦头烂额,他以往不涉及具体政务,对大明的庞大政务体系了解不足,朱栩让他写的‘演讲稿’,写了几百字就写不下去了。
同时,六部除了兵部都送来一道道文书,里面有着这些年来往的详细数据,账簿,包括改革方向,意图等。
王承恩在不远处看着,心里微叹,信王终究比景阳宫那位差太多,这些年政务都四平八稳,可到了信王这里就完全抓瞎,千头万绪,没有半点清楚的。
“王爷,贵。州巡抚,王三善,总督鲁钦求见。”内阁中书许杰站在门外,向着里面说道。
朱由检正恼怒,闻言就想呵斥,旋即他又压住话头,道:“让他们进来吧。”
“是。”许杰应了一声转身出去。
在会极门等着的王三善,鲁钦正在低声争论。
“王大人,我可听说了,这位信王很不得皇上喜欢,若不是碍于兄弟颜面,早就被罢黜了。”鲁钦说道,他是一个精壮的汉子,脸上还有些细微的伤痕。
王三善脸角瘦削,看上去颇为刻板,他揪着小胡子,皱眉道:“现在的移民归属内阁管,若是等陕。西移完了,还要四。川等着,我们想要改变贵。州的情形,只能先下手为强。”
鲁钦神色怔怔,还是反对道:“这样怕是不妥,若是惹得皇上不悦,反而事情更难成。”
王三善目光坚定,语气果断,道:“我乃是贵。州巡抚,一心为民为朝廷为皇上,如果皇上见责,我来承担就是!”
鲁钦刚要再劝,许杰就走过来道:“两位大人,王爷有请。”
王三善,鲁钦对视一眼,抬手道:“有劳。”
两人跟在许杰身后,向着内阁走去。
王三善虽然语气果断,下了决心,心里还是忐忑。
他们一接到朝廷的的文书就快马加鞭,飞速赶来京城,抢在了其他官员前面,就是想抢一个先机!
贵。州土地贫瘠,多山多岭,百姓多为混杂,可以说,贵。州的情形比其他地方更坏。
王三善深感其中的压力,这么急着进京,就是希望朝廷的移民,能多照顾贵。州。
王三善与鲁钦来到内阁,看着眉星如月,颇为俊逸的信王,连忙抬手道“下官见过王爷。”
朱由检看着两人,神态平静的点头道:“两位大人请坐,王承恩,看茶。”
王三善与鲁钦两人心里一沉,信王的态度似有些不太喜欢他们。
王三善倒不是为了自己的仕途,是有心贵。州,贵。州处在四。川,云。南,湖。广,广。西四省中间,地小人多,地贫人杂。前两年还差点被叛军攻下贵。州,情势比四。川还要艰难。
他希望朝廷在移民的事情上,多照顾贵。州,减轻贵。州的压力,自然,赈灾粮饷也是他急需的。
朱由检倒不是对这两人有意见,而是苦于没办法写出景阳宫交代的奏本,到时候若真是像军改会议那样,群臣放开讨论,他这个内阁首辅要是一问三不知,那才颜面扫地,‘万古留名’!
喝完茶,朱由检看着王三善,开门见山的道:“王大人,与本王说说贵。州,西南诸省,皇上与本王都非常关注。”
王三善一听心里就微微激动,组织着话语道:“回王爷,贵。州全省,灾情严重,百姓食不果腹,虽然朝廷一再减税,还是有人饿死,有乱民乘机闹事。下官恳请王爷,为贵。州八百万百姓计,先从贵。州移民,给百姓们一条活路。”
朱由检听着就眉头皱起,道:“据本王所知,西南的情形没有坏到如此程度……莫不是你们收税不足,找的开脱借口?”不怪朱由检这么问,他还记得天启年间,贵。州送上来的税收就不少,怎么才几年就到了这个境地?
王三善神色微怔,一下子不知道怎么接下茬。
他这几年没少给朝廷上奏本,朝廷也没少给贵。州赈灾粮饷,减税,信王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鲁钦是贵。州总督,按照要求,他是不能掺和政务的,可听着信王的话,还是觉得奇怪,西南大旱连连,赤地千里,信王是不知道还是装糊涂,亦或者别有所图?
王三善也想到了这个可能,起身肃色道:“王爷,贵。州之艰难,我大明两百年仅见!并非下官推诿,实已到了刻不容缓之境地。朝廷开仓放粮终究有限,归根结底,还是要让百姓有地种才行!”
朱由检看着王三善,神色将信将疑。
他知道西北灾情,可不管是他从奏本了解,还是其他人告诉他的,都不能直观的感受到,他始终认为,奏本都有相当的浮夸,要么是为了推卸责任,要么向朝廷伸手要钱要粮。
朱由检没有多说,沉吟一声道:“你打算移送多少出来?”
“臣想先送出两百万,不,越多越好……”王三善道。贵。州的人口超过八百万,现在有一大半受灾,他是真的担心战事再启。倒不是担心胜不了,而是怕点灯熬油,大明哪怕有金山银山也会耗尽!
朱由检皱眉,辽东虽然地域广大,容纳个几百万人没有问题,关键是要开垦,还要有大量的钱粮投入,两百万人,这可比军队消耗还要庞大!
朱由检神色有些凝重,他发现,西南只怕比他知道的要严重的多。
‘一群昏官误我!’朱由检心里怒火涌起,杀意如沸。
“王爷。”不等朱由检发怒,王承恩快步进来,手里拿着今天的朝报。
朱由检看着王承恩手里的报纸,眼神微动,接过来一看,神色有些僵硬。
这是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