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不妨给倭国人吃个定心丸,让他们继续内耗,皇上坐山观虎斗,找准机会,一举推平倭国。”
朱栩转头看了她一眼,道:“你觉得什么价码合适?”
布木布泰早就想过了,道:“向我大明称臣,每年进贡三百万石粮食,五百万白银,黄金一万两,其他不计,倭国皇太子,德川家继承人要入我大明做为质子。”
朱栩不由笑了声,布木布泰也算是狮子大开口,这么多,倭国只怕未必拿得出。
布木布泰知道朱栩为何发笑,脸色依旧冷清,道“如果海军在关门海峡开几炮,臣妾相信,这些代价,倭国愿意付。”
岛原之乱,倭国已经调动了七八万正规大军,外加九国岛自身,林林总总有十多万,可还是没有扑灭,外加明朝或明或暗从中作梗,倭国现在是进退两难。
进,想要灭掉岛原之乱,还不知道要调用多少军队,耗时多久,这里面还要考虑明朝的渗入程度以及战略目的。
退,如果德川幕府放任不管,那九国岛就彻底脱离德川家的控制,甚至还会打过关门海峡,紧逼江户!
现在的岛原之乱,就如同历史上明朝的陕。西之乱,需要不惜一切代价镇压,决不能妥协的!
相对于外敌,首选都是要灭掉国内的威胁!
只要大明展现了足够的威慑,德川幕府哪怕咬牙,割肉,也只能按照大明的要求给,毕竟,他们没有山海关,明朝的海军要是游弋在关门海峡,岛原上的十多万大军就是断线的风筝,灭亡是迟早的!
“嗯,听你的,朕让海军那边去走一圈。”朱栩笑着道。
布木布泰矜持微笑,她这次既是来送朱慈熠进京,也是来‘邀功’,由此可以让他们母子在朱栩心中,在皇宫有些地位,不止于可有可无,堪受欺凌。
“今晚朕去你那,去照顾慈熠吧,这天太热了,还是待在屋子里舒服些。”朱栩拍拍手站起来,道。
“是。”布木布泰道。朱慈熠入京她心里自然是舍不得,但她也知道,这件事由不得她,这不止是朱栩的态度,宫里的太妃,太后的态度相当强硬,到底是皇家子嗣,不能外落。
朱栩回转东暖阁,因为有冰炭,倒是舒服一点,但湿闷更难受,坐在椅子上,朱栩喝了点冰水,振作了下精神,擦了擦手里的汗,拿起桌上的奏本。
“今天有什么特别的吗?”朱栩一边翻着,一边随口问道。
刘时敏上前一步,道:“内阁将南直隶的放置方略送上来,还有秦大都督上奏,北安南巡抚温体仁的奏本也到了。”
朱栩立即放下手里的奏本,将内阁的给找出来,翻开去看。
内阁还是延续了他们一贯的习惯,对于南直隶这件事,显然是顾忌他的态度,对一百多人拟斩立决,流放的高达三百多人,其他的也各有惩处,算是前所未有的一种严厉处置。
朱栩看了一遍,摇了摇头,扔到一边——留中不发。
他随手又拿起一本,道:“洪武号现在走到哪里了?”
刘时敏回忆一番,道:“洪武号舰队庞大,速度相对较慢,前一次传来消息还是刚过锡兰,现在,怕是一半行程都没有过。”
朱栩有些心思不属的翻着奏本,默默点头。
现在东西两头想要走一趟,是以年计,一来一回,起码得要两三年。朱栩是希望神龙府的‘万国商贸大会’能尽量的盛大,在千年的封建藩篱上打开一个缺口,同时给大明带回需要的东西,以应对灾情,使得大明在这段酷劣岁月下不至于太过艰难,虚弱。
朱栩胡思乱想一阵,道:“这个大会时间再推迟一些,给内阁传令,让他们支持神龙府的‘万国商贸大会’,以我大明的名义,向周边各国,各部落发信,鼓励他们参与这次盛会,必要的路费,餐宿都可以垫付,这个大会要定期召开,银子不要在乎,尽管撒出去……”
刘时敏身为朱栩近侍,知道朱栩对‘商业’大力扶持的态度,只是碍于现在的天灾困难环境,有些束手束脚,他躬身道:“是,奴婢这就去内阁。”
如果是其他时候,内阁对这样的事情必然左推右挡,但有了‘购买粮食,应对灾情’这样堂而皇之的大理由,内阁会倾力去办。
刘时敏刚要走,又回头道:“皇上,顾炎武那边还需要两天,是否要催促一下?”
朱栩看着手里的奏本,摇头道:“他还太年轻,经历,研究的都还不够多,再给他五天时间,不要着急,对了,让他去参与今年的科举,然后去政院待一阵子,外放税务总局。”
历史上的顾炎武著作丰富,对大明军政方方面面都很有研究,现在的顾炎武还是年轻了一些,需要多磨练。
今年的科举定在九月,说起来也很快,这次的涵盖的面相当的大,注定又会是‘热闹’的一场盛会。
刘时敏没有多想,道:“是。”说完便转身离去。
朱栩看着手里的奏本,不知道为何,心思有些不属,眉头皱了皱,旋即有些醒悟,将内阁的那道奏本又拿过来,按上一张白色纸条,抬笔在上面写道:江。苏禁科举五年,巡抚衙门以下降三级留用,田亩多者行递进纳粮法,参与此事者三代禁止科举、入仕。
朱栩将这道御批夹在奏本里,依旧放到一边,留中不发。
他虽然将这件事的处置权交给内阁,但是他很清楚,此事必有反复,最终——还是得他来裁决!
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判决之日()
内阁的飞鸽传书从京城出发,在一个个驿站中转,迅速的飞向陕。西与江。苏。
陕。西还好说,傅昌宗,李邦华等收拾一番,便准备进京,没有多大障碍。
但方孔炤与杨景辰二人,却一时间脱不开身。
南直隶的铡刀已经高高举起,内阁的诏令也到了,需要他们做好处置,善后,才能安心离开。
应天府,巡抚衙门。
杨景辰看着内阁传来的飞鸽传书,神色就没有放松过,看着方孔炤道:“这是你给内阁的建议?”
方孔炤对这位顶头上司表示尊重,稍微倾身,道:“下官是顾忌皇上,这一次皇上肯定震怒,若是不能让皇上满意,再派来钦差,南直隶就不由我们说了算了。”
杨景辰虽然离京很久,却也知道朱栩的手段,面上沉凝,道:“杀这么多人,影响还是太大了,只怕日后言路堵塞,万民静默,天下惶惶,于国不利……”
方孔炤等人的立场自然是官员,所思所虑也都是这样。
方孔炤尝不担心这些,只是早已经由不得他们去思考这些了,道:“内阁命我们八月之前到京,这里的事情得尽快处置完。”
杨景辰看着内阁的命令,犹豫再三,道:“好,命刑狱司整理好卷宗,立即过审大理寺,明天一早集体处置,给此事收尾。”
快刀斩乱麻,速战速决,是应付这类事情的不二法门。
方孔炤神色一紧,道:“遵命!”
杨景辰心里叹了口气,没有掩饰的道:“我大明从英宗之后便多灾多难,现在好不容易有所扭转,却还是阻碍重重,举步维艰。”
方孔炤看着杨景辰的脸色,想了想,道:“大人,现在‘新政’已经日渐成熟,只要我等万众一心,成功就在眼前,切莫灰心。”
杨景辰失笑一声,道:“我倒不是灰心,只是觉得可惜,不管是东林亦或者现在这些人,学识,志向,能力皆都是不错,是我大明的人才,只是走错了路,落得如此下场,后世之人如果读到他们的文章,知晓他们的抱负,再看他们的作为,只怕比我还要感慨。”
方孔炤眼神微动,有些会意,不复多言。
这些事情,只能留待后人评说,他们还是要做眼下的事情。
在方孔炤与杨景辰说话的时候,南直隶的谣言依旧甚嚣尘上,沸沸扬扬。
“你们听说了吗?巡抚衙门这次要大开杀戒,抓到的人全部都是斩立决!”
“何止啊,我儿子打听来的消息,一百亩地以上的大户,都要流放去海外荒蛮之地……”
“据说啊,南直隶的所有田亩都要上交朝廷,一点不留,谁要是反抗,都是抄家灭族!”
“你们不知道吧?总督府已经命令了所有军队,随时待命!”
“朝廷是越来越乱来,整个大明还有没有安生之地……”
“自从当今登基以来,哪有一天太平,这南直隶也变成了江。苏,南。京不复存在……”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年轻人冲进来,急声道:“大理寺贴出告示了,今天就开始在公审,马上就要开始了……”
“什么,今天就开始?”
“巡抚衙门要动手了吗?真的要杀那么多人吗?呜呼,圣道不存,王道不兴,这是大凶之兆啊……”
“快别说了,咱们去看看……”
“快走快走!”
许杰指挥刑狱司,快速整理卷宗,人证物证,准备移送去大理寺。
应天府的大理寺是省级的,有权审理三品以下的官员,这一次牵涉其中的,朝野大大小小官吏数以百计,外加一些乡绅,功名大户,这么大规模,即便是京城的大理寺,也需要汪乔年坐镇,朱栩授权才能有资格审理。
但事急从权,有了朱栩的点头,内阁的诏令,江。苏省大理寺也能做出特殊审理。
杨景辰,方孔炤,鲁钦,许杰,冯江峰等江。苏的一干文武高官全都列席旁听,大理寺的官员们严阵以待。
这个案子人证物证齐全,有太多的人证,他们的信件往来,承诺的契约,以及那些兑换出去的银子等等,这个案子板上钉钉,毫无疑问,一审就是铁案。
问题是一个成语,叫做:法不责众。
现在牵扯的人数以千计,每一个还都不简单,牵扯广泛,他们与整个大明都千丝万缕,包括朝廷高层都有他们的关系网。
大理寺得到了汪乔年的命令,与杨景辰,方孔炤等配合,将复杂的案子并案,当做‘一案’来处理,直接当堂对这一千多涉案人宣判。
那位参政,轻佻的年轻人等一干人早就得到了暗示,也知道自己的罪责,甚至审判结果,毫无意外都点头认罪,对大理寺的宣判完全没有异议。
一切进行的异常的顺利,没有任何波折,所有人都表情平静,一切都好像演练了无数遍,甚至大堂外的围观的百姓都异常安静。
“韩笑城,兆祺园,上官佳作,刘德勤……共三百二十九,犯叛国,谋逆,谋杀……判处斩立决,立即执行!”
“钱家佑,张祖盛,李桂舟,孙勤勉……从犯,判处戍边,流放,抄家……”
“吴志远,郑成明等胁从犯,流放三千里……”
直到最后的宣判,堂内堂外依旧是安静一片。
杨景辰与方孔炤等人悄悄对视,对外面的反应有些不安。他们做这些都是给外界看的,希望能最大可能的消除谣言,平复南直隶民心。
南直隶已经三番两次的被折腾,谣言就没停过,这次这么大规模的审判,要是不能平复,说不得日后还会再出乱子。
但是看外面这些百姓的反应……他们似乎做过了?
杨景辰,方孔炤等高官忐忑,审判的一干判官也有些懵,心里更加慌,要是适得其反,朝廷板子第一个打的就会是他们。
堂上站的只是一部分人,他们早就被说通了,老老实实认命,不会再上诉什么的,安安心心的等死,但看着从头到尾判官的独角戏,安静的可怕,让他们也泛起忧虑来。
外面的百姓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完全是因为这个判决与他们的预期相差的太远,这样的大案,依照过去的记忆,断然不会这么‘轻巧’,都在等着后面的重头戏。
于是,堂内堂外,几乎都是大眼瞪小眼。
“判决结束,退堂!”
主判官敲了一下惊堂木,大声道。
这会儿外面的百姓有些醒悟,还是接受不了,这不是他们一贯的想法,与之前的猜测不符。
那些被判刑的人,也是因为‘太轻’了,所以才接受,眼见判决落地,心里大石落地,面露坦然。
杨景辰,方孔炤等人看着外面的反应,相视一眼,起身离开。
他们现在是真有些不安了,要是南直隶不平静,他们可能走不了。
判决没多久,外面议论纷纷,喧声鼎沸。
“这次朝廷真是宽容啊,居然就这么轻轻落下……”
“是啊,之前还听到风声,说是要斩立决三千多人,流放一万多人……”
“这次抄家也很有分寸,没有搞诛连,朝廷肯定是故意以示宽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