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前的工程,遍及大明,主要有六个地方,一个是京城,一个是辽东,一个是云南,一个是四川,一个是南直隶,还有广东。云南,四川,辽东偏向于军事,京师,南直隶,广东是出于交通必要……”
方孔炤说的,可比奏本上详细多了。
朱栩仔细的听着,没有打断,等方孔炤说完,已经是近一个时辰之后了。
朱栩消化一阵子,道“你送上来的那些设计图,基本上没有问题。由易到难也是对的,不管是以工代赈也好,千秋之业也罢,都是要认真做好的事情,你有什么困难就直接说。”
工部的工作,更务实,没有那么多虚招,百姓们,官员们都看的实实在在,加上方孔炤沉稳,低调,不涉是非,是以在朝野声望极好。
方孔炤是前任的南直隶巡抚,在礼部也待过两年,各方面资历十分厚实,是一个朝野都看重的人。
他听着朱栩的话,微微躬身,道“目前内阁给的钱粮很多,臣不忧。臣担心的这么大规模的动作,尤其是那些灾民聚集在一起,一旦发生民变,后果不堪设想。”
方孔炤的意思很简单,现在工程是交给地方去做的,这个地方上,是商会,不是官府。
如果一个不好,这些灾民闹事,席卷之下,可能就是一场民变,并且会是一个极度膨胀,转眼间数万,甚至数十万的巨大民乱!
一般来说,这件事很容易控制的,方孔炤完全有能力,他既然这么说,应该看到了一些什么。
朱栩面色如常,端过曹化淳递过来的茶,淡淡道“又有人在里面生事?”
“臣还不确定,臣的想法是,这一次参与工程的灾民,分三波,向辽东,安南,倭国移民。”方孔炤神色始终平静如常。
朱栩微微侧头,好奇的看着方孔炤,道“这一次,可是近十年,超过五百万人……”
方孔炤抬头看着朱栩,目光直率,道“这三地缺人,中原不缺。”
‘不缺’,就是多了。
朱栩右手在桌面上轻轻拍了拍,方孔炤的话,应该是与户部那边年终审计有关。
户部虽然没有给出具体的人数,但结合地方的数据,推断大明传统明人的人口接近八千万,这超出了他们以往的认知两千多万。
方孔炤这个话,怕不止是他的想法,可能代表了朝廷相当一部人的意思。
朱栩也听出了话外之音,方孔炤等想移出去的,怕远不只是这五百万人。
。
第1453章 驱逐性移民()
按理说,大明疆土现在空前辽阔,容纳个七八千万,甚至一个亿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问题在于,现在是天灾日渐加剧,各种矛盾日趋尖锐的特殊时期。
不管是为了灾情,‘新政’,还是日后的发展亦或者控制新占领的地方,朝廷想要大规模移民都是有足够理由的。
朱栩对这件事不置可否,大明的土地是足以容纳这些人口的,等灾情过后,可以预见的会有一个人口极度膨胀发展期,相对的,海贸会更加发达,人口向海外移民,也会是一种潮流。
总体而言,人口会疾速增长,即便现在移民,也阻挡不了人口增长的现实。
方孔炤自然知道瞒不过朱栩,道“皇上,内阁那边有种看法,目前的人口,对‘新政’来说是障碍。”
朱栩拿过茶杯,轻轻的喝口茶,道“这种看法,不足为奇。”
所谓的‘不足为奇’,是因为现在灾情如火,大部分百姓过的很是艰苦,这个原因在很多人看来,并不是明朝缺粮食,而是人口过度。
一定人、地比率及产出的环境下,养一百人与一万人的差别是巨大的,一百人可能堪堪果腹,一万人的就会打生打死。
这也是后世研究‘小冰河’时期的一种观点,认为明朝这边人口众多,地域太大,承受的灾情自然更重,突破了承受极限,是以发展到了改朝换代的程度;而倭国等一样承受灾情的国家则平稳的渡了过去,是因为承受的灾情小,抗灾能力足够,因此平稳渡过。
方孔炤看着朱栩,不知道他这句话代表着什么,沉吟一阵,道“皇上,内阁那边正在计划一种‘同化’政策,主要是针对倭国,现在有两种手段,一个是移入,一个移出,明年下半年计划实施。”
这也是像朱栩暗示,内阁正在发生某种变化,这种看似‘同化’的政策,实则如同安南等一样,采用的是驱逐政策,然后将大明子民移过去,完成‘同化’。
朱栩神色不动,道“移到哪里去?”
方孔炤道“在锡兰北面,有一些大小国家,就是莫卧儿的南面,联合舰队已经占领了一个。这些人,是土著,也是蒙古人的后裔,但已经被驯化,崇尚佛教,攻击力不足,联合舰队以剿匪为名,扶持一个傀儡统治该地,内阁还在考虑设立锡兰总督。”
总督在大明已经走入历史,包括海外。吕宋,旧港两省曾经设立总督一职,主管军政,民事,是一个实权非常高的职位,并且意味着大明朝廷对这个地方的重视。
如果孙传庭想要在锡兰设立总督,那就表示他对莫卧儿所在的印度大陆有了想法。
朱栩神色玩味,是傅涛的动作让孙传庭意识到海外的重要性?还是海贸的惊人利润?亦或者,是从他这里看出了什么,在配合着提前布局?
不过,不管怎么说,孙传庭这个安排很合他的心意,放下茶杯,朱栩道“嗯,朕知道了。”
方孔炤一怔,看着朱栩,不知道他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但他没有再问,而是有说了一些其他事情,半个时辰才起身告退。
朱栩坐在椅子上,静了一阵,铺好纸,拿起笔,右侧竖排写着四个大字安民定策。
然后奋笔疾书,一气呵成的写了近千字。
认真看了一会儿,他对外面道“送去内阁。”
曹化淳快步走进来,接过手,神色微怔。
因为这不是文本,而是一张纸。
曹化淳没有迟疑,对口合起,没有折叠,匆匆送去内阁。
将近年底,孙传庭一堆事情,看着曹化淳笑眯眯的进来,神色一动,起身笑着道“曹公公是稀客,请坐。”
曹化淳道“可不敢耽误首辅的时间,这是皇上让咱家送来的。”
孙传庭不敢耽搁,接过来连忙看去,看完又斟酌片刻,道“请公公回禀皇上,内阁会立刻研究,年前做出预案上呈御览。”
曹化淳笑着,却没有走,看着孙传庭,略带好奇的道“首辅,为什么会想到请方尚书去说?”
方孔炤这次进宫,显得颇为‘没事找事’,更多的,就是去替孙传庭代奏。
孙传庭对于这位不干政的皇宫大总管有些好感,笑着道“有些事,皇上不能开口,有些事,首辅不能做。需要有人居中转圜,还请公公体谅。”
曹化淳的位置很特殊,能看清楚很多事情,对孙传庭的话有所理解,道“咱家明白了。”
曹化淳刚要走,孙传庭忽又道“曹公公,听说曹家近来有些不平静?”
曹化淳本欲转身,听言神色顿变,道“首辅这话是何意?”
大明的朝廷向来是风声鹤唳,尤其是在这种时候,位置越高的人,越是如履薄冰。
这次倒是孙传庭意外了,道“奏本已经转入了司礼监,曹公公没有看到?”
外廷对内监向来深恶痛绝,即便是曹化淳也小心谨慎,与内阁保持着不远不近的关系,从未得罪。
他不知道孙传庭是何意,认真看了他一眼,出了内阁,上了三楼,走入司礼监。
刘时敏这个大内二把手正在整理奏本,又看了眼对面的笨钟,拿捏着时间,准备将奏本送入乾清宫。
看着曹化淳进来,刘时敏一如往常,放下笔笑着道“是皇上有事,还是歇了?”
曹化淳本心里有些警惕,这会儿一笑,道“没事,来看看关于我的那些奏本。”
刘时敏笑容僵了一下,又不动声色的笑着道“知道了?”
曹化淳在刘时敏左下手坐下,道“嗯,给我看吧。”
刘时敏却没动,认真的看着他,道“既然内阁那边已经在想办法,我觉得你在这个时候不能看。”
曹化淳听着越发不安了,对于未知的事物,是最大的恐惧来源。
曹化淳收敛表情,道“拿出来吧。”
刘时敏看着他,仿佛叹了口气,起身从后面一个盒子里,拿出一道奏本,再次道“看了也当没看到。”
曹化淳看了他一眼,心头隐隐不安,伸手接下。
。
第1454章 移民乱象()
曹化淳看着这道奏本,面沉如水,阴晴变化,左手抓着椅子,青筋暴露,格格的响。
刘时敏看着,暗自摇头,没有说话。
曹化淳眼神要喷出火来,即便已他的养气功夫都安耐不住变色,可见这道奏本的不同寻常。
好一阵子,曹化淳才合上奏本,缓缓站起来,一句话不说的转身向外面走去。
刘时敏看着他萧索,陡然佝偻的背影,漠然不语,长叹一声。
不到一刻钟,曹化淳再次出现在乾清宫,垂手而立,神色漠然。
朱栩的桌上,放着一份辞官书。
朱栩对此也很无奈,道“真的决定了?”
曹化淳表情有些悲伤,道:“身为人子,理当如此。”
朱栩也没有办法,拿过辞官书,放入抽屉,道“那就去吧。”
曹化淳抬手,道:“奴婢谢皇上,奴婢告退。”
朱栩看着他落寞的背影,让人送他出去。
等他走了,张筠从里面出来,看着朱栩有些怅然的表情,走过来,给他按着肩膀,轻声安慰道:“曹老太爷只是病了,应该没事,皇上不必忧心。”
曹化淳在刘时敏那看到的奏本,是他兄长写的,严厉指责了曹化淳当初自阉入宫的不孝,以及这些年来不顾家族的忘恩负义,再到现在曹老太爷病重,曹化淳不管不问等等,从头到尾将曹化淳骂的狗血淋头,简直猪狗不如。
这里面很多事情都是真的,比如曹化淳当初是自阉入宫,比如他没有照拂曹家,让曹家借助他这个皇宫大总管飞黄腾达,也比如现在曹老太爷病重,曹化淳没有侍奉在病床前。
曹化淳现在深感内疚,要辞官回去尽孝,谁能阻止?
朱栩拍了拍她的手,道:“嗯,曹化淳走之前,你跟他说,将城外的一处皇家庄园交给他管理,每年抽出两万两给他。”
张筠应声,道:“臣妾知道了。”
朱栩拿起茶杯,喝了一口,心里还是颇为不舍。
除去曹文诏,曹化淳是跟随他最久的人了,这些年功劳苦劳都有,一直默默做事,甚少有什么要求,更没有添什么乱。
大业未半,人却要走了。
想了会儿,朱栩对着外面道:“去趟内阁,请首辅送一送曹总管。”
“是。”外面一个内监应声,快速去往内阁。
孙传庭对这个变化也很是意外,本以为曹化淳会有所反驳,不会轻易离开皇宫,却没有想到,就这么走了。
同时,孙传庭还想到了另一件事,曹化淳的离开,刘时敏必然上位,司礼监要变天了。
司礼监变天,或许皇宫里的一些事情也要跟着变了。
曹化淳要离开皇宫的消息迅速传了出去,这位以前或许没有什么存在感,但是突然间离开,还是在京城迎来一番震动,以及各种揣测。
平王府,躲在被窝里的平王,转头看向右侧窗外,哪怕天色昏暗,依旧能看清飘飞不断的大雪,他躺回来,眨了眨眼,轻声自语道:“变了,变了,一切都变了……”
这是很多人的呢喃声,连皇宫都变了,还有什么是不变的?
大雪不止覆盖了大明北方,南方下雪也越来越频繁,仿佛成了常态,连南直隶,福建这些地方,也是大雪纷飞,积雪甚厚。
寒气没有阻挡南直隶的热情,海港里布满了各式各样的大船,岸边的百姓成群结队的向船上走去。
这些人一边走,一边还再三的确认。
“到了倭国,哦不绥海省,真的有地给我们吗?”
“地契不是都给你看过了吗?你们一家七口,三十亩良田,三年内不用交税。”
“真的吗?我们可是背井离乡去的,你们不能骗我们……”
“这是内阁的命令,各地官府不都是层层确认过了吗?你们怕什么?反正在这里是等着饿死,还不如到那边重新开始……”
“那边,真的没有问题吗?”
“能有什么问题?你们是我大明的人,遍眼看去,谁敢欺负我们?到了那边,谁敢欺负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