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小男孩就是刚刚受封惠王的眼前的陛下,当时小男孩似笑非笑的盯着他打量,打量的他心里直发毛。
那一场本来应该十分开心的叙功宴,结果曹文诏非常闹心,总觉得有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一晚上不安生。
却没有想到,那一天,是他命运最大的转变。
这一转变,就让他成为大明皇帝的第一心腹,曹家也成了大明最负盛名,高不可攀的世家!
算一算,也快二十年了,这么长时间,曹文诏很清楚,眼前这位陛下是何等的不容易,苦心孤诣,费尽心思,夙兴夜寐,孤胆往前。
面对这汹涌澎湃的反对声,他在一力坚持,苦苦支撑。
曹文诏心里转瞬间翻腾了不知道多少,有些沉重,有些欣慰,又有些感慨,片刻后,神色戚戚的道“皇上,一定要保重。”
朱栩一怔,抬头看着曹文诏的表情,脸色疲惫的点点头,道:“要说跟朕贴心的,还是你啊。”
曹文诏跟随朱栩最早,帮他最多,这些年也承担了无数的压力。
听着朱栩的话,曹文诏凑近一点,道“孙首辅还是值得信任的,朝局正在迅速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臣对‘新政’有绝对的信心。”
朱栩盘腿坐在软塌上,没有避讳的道“孙白谷是有能力的,大明的问题也是能解决的,问题区别就是时间。毕阁老当初为朕稳住了混乱的朝局,渡过了一个破败零碎的阶段。孙白谷,或者说是朕,朕有些心急,明年是景正八年,钦天监多年观察,评估下来,去年,今年以及明年会是天灾最严酷的三年,只要熬过去,天灾就会慢慢过去,整个大明都会复苏。外加两三年的恢复时间,也就是说,还有最多四年天灾就会结束,朕要在这四年时间内完成改革,尤其是土地改革……”
曹文诏大概是最能理解朱栩的人了,听着朱栩的话,若有所思一阵,道:“臣对朝局有些关注,孙首辅也是当做重点来推进的,四年,应该差不多了。”
朱栩要的自然不是‘差不多’,而是要奠定一个封建经济向商品经济会过渡的一个重要基础。
这些即便是曹文诏,朱栩也无法多说什么,又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道:“老将军跟你说了什么?”
老将军这个称呼是朱栩对秦良玉的称呼,大明上下皆知。
曹文诏知道朱栩非常看重秦良玉,当初可是出城十里相迎,在大明独属这一位!
曹文诏没有隐瞒,道“老将军的意思,是想要等几年,她会与孙元帅一起致仕,然后臣顺序上位。”
朱栩抱着茶杯,明了的点头,道:“老将军这样想,应该也是为朕考虑,不想给朕添麻烦。不过,你还是要委屈一下,再等等,朕一直以来的打算,你是明白的。”
曹文诏顿时一笑,道:“臣并不在意官位,若是能为皇上做些事情,哪里都一样。”
朱栩对曹文诏的态度很满意,笑了笑,道:“嗯,进了帅府后,分清楚职责,对孙元帅的政策拾遗补缺,对军队的方方面面进行再次的验核。朕不要数量,要质量,要精兵,宁缺毋滥!”
曹文诏沉色道:“臣明白!”
朱栩‘嗯’了声,道:“其他的事情不用朕嘱咐你,你有什么想法或者什么困难就直说。”
曹文诏神色不动,默然一阵才道:“臣没有什么困难,只是,臣若是入了帅府,那皇家第一军团由谁来统帅,还请皇上示下。”
曹文诏对整个大明的军方都异常熟悉,想要找出一个统帅大明皇家第一军团十万精兵的人并不难,但这个人要想让乾清宫信任,让整个大明放心,那就太难了。
朱栩自然早就想过这个问题,道“还是由你来统帅,其他人朕不放心。”
曹文诏倒是没有预想到这种结果,沉吟片刻,道:“是,那臣就再替皇上看两年,有了合适人选臣就脱手。”
曹文诏话里话外已经在与皇家第一军团进行切割,一旦升任大元帅府副元帅,位高权重,无论如何也不能再手握重兵了。
。。妙书屋。
第1481章 对皇子的安排()
朱栩暂时确实找不出合适的人来接手皇家第一军团,十万精锐,不说信任问题,能否统领都是一个大考验。
朱栩与曹文诏聊了很久,或许是气氛比较好,亦或者是朱栩近来有些压抑,与曹文诏追忆往昔,回忆了很久的过往,聊的非常多。
两个人都很开心,感慨时间过的飞快。
聊了不知道多久,曹文诏仿佛突然想起来,好奇的道:“皇上,臣来的时候,看到二殿下正拿着扫帚在扫雪……”
朱栩笑着道:“嗯,朕罚他的,朕这儿子……对了,你觉得煊儿怎么样,有没有成为一军统帅的潜质?”
曹文诏一怔,看着朱栩,不知道如何回答。
大明朝野上下几乎都有一样的担忧,那就是乾清宫虽然制定了宗室条例,对宗室有了严格的规定,但唯独缺少了一样。
那就是对现在的众皇子的安排,谁也不清楚,景正皇帝对他的皇子们未来是怎么规划的?
是出京就藩,还是圈禁于京城十王府?
亦或者是朝野最担心的,入仕为官,参与朝政?
曹文诏也不了解朱栩对这里面的打算,谨慎的道:“臣与二殿下接触不多,不敢妄言。”
朱栩看着他,想了想,点点头,忽然站起来道:“走,出去走走。”
曹文诏跟着站起来,向外面走去。
大雪刚过,乾清宫银装素裹,晚上一盏盏灯笼幽暗的映照下,美轮美奂。
朱栩慢慢走着,道:“今年帅府的报告,由秦老将军来做。大议之后,朕就会下旨册封,帅府会再加一把椅子。第一军团的混合军依旧驻扎在廊坊,赵率教,满桂,祖大寿等进行轮调。皇家军院的生员要加大培养力度,不止是要建新军,也要对老军进行更替……”
这些类似于‘闲聊’的话,曹文诏更不敢大意,认真的听。
朱栩边走边说,道:“九局五处中,参谋处,作战处,军情处最为重要,后勤处,装备处也不能忽视,其他的,你比朕了解更深,就不多说了。大战略,第一个是以联合舰队先锋,海军为后盾的海外领土扩张。第二个就是东南半岛的暹罗与缅甸,主要由南方战区负责,你要盯紧了。第三个,就是以漠西蒙古为目标的扇形扩展,第一个是漠西蒙古,第二个是莫卧儿,第三个是俄罗斯。我们现在要做就是做足准备,磨刀不误砍柴工,真到了那一天,必然事半功倍……”
曹文诏一直知道朱栩野心极大,这也算是曹文诏第一次亲耳听到朱栩说出口。
他神色不动,语气异常坚定的道:“皇上放心,臣一定谨准圣训!”
说着,一群内侍领着朱栩与曹文诏已经来到乾清宫外不远处的一个廊下。
在回廊尽头,二皇子朱慈煊正拿着扫帚,卖力的扫着,嘴里发出低低的喝哈声。
两个内监拿着灯笼,给他领着路,照耀的路上一片雪亮。
小家伙动力十足,不断的扫着,一丝不苟,扫的异常干净,扫完还会用水冲一冲。
朱栩看着小家伙,满脸笑容的与曹文诏道:“这回再看看?”
曹文诏看着朱慈煊,想着已经是朱栩第二次问了,他隐约听出了朱栩的一些意思,躬身道:“皇上,是想将二殿下放入第一军团?”
朱栩背起手,道“嗯,小家伙自小就喜欢舞刀弄枪,对读书完全不上心,朕想来想去,也只能放你那了。过两天,朕打算让他代朕去张家口迎接巴达礼,从你军团里拨出两千人,护送煊儿去。”
曹文诏眼神动了动,这里面已经没有掩饰,预示了这位二皇子将来的发展轨迹。
这些曹文诏没有置喙,反而笑着道:“是,臣明白了。臣连夜下令,让廊坊两千精兵尽快赶到安定门外。臣明天一大早就来请二殿下,给殿下介绍一些人和事。”
朱栩笑了声,对曹文诏的安排很满意,道:“对了,不能尽由着他,该读的书,一样不能少。还有,你那边不是要建一个童子军营吗?让煊儿做第一批,不要暴露身份,一律以普通人身份来。”
曹文诏微微皱眉,瞥了眼不远处依旧卖力扫雪的朱慈煊,脸上又释然,道:“是,臣会掌握分寸。”
朱栩看着呼喝不断的小家伙,就要十岁了。
这个小家伙虽然在外人看来很不着调,算是个纨绔,但朱栩却很欣赏。
小小年纪就知道要什么,想做什么,并且专心致志的不放弃,有什么比这个更可贵?
最小的儿子,太子朱慈煓才三岁,还看不出,长子朱慈烨自幼就有‘稳重’的一面,很是省心。
倒是第三子,朱慈熠,小家伙文不成武不就,又没有什么喜好,目标,天天混时间,没有展露什么特点,让朱栩颇为头疼。
正看着,李德勇在后面忽然上前,低声道:“皇上,东北角。”
朱栩一怔,转头看去,只见角落里有些灯光,似乎有个影子在飘忽。
李德勇低声道:“是海娘娘。”
朱栩了然,看着还在扫地的小慈煊,道:“让人盯着,他扫完了,带到东暖阁来。”
不等李德勇接话,又道:“你去请贵妃到朕寝室内。”
李德勇道“是。”
曹文诏识趣的抬手,道:“皇上,天色已晚,臣不敢打扰,臣告退。”
朱栩看着他,道:“你再去孙元帅那走一趟,多请教请教,再转告一声,大议的时候,请他参加。”
曹文诏抬手道:“臣遵旨。”
朱栩点点头,道:“李德勇,送送老曹。”
李德勇也算是朱栩的老人,但这一句‘老曹’还是让他心头一颤,不敢怠慢,连忙送曹文诏。
朱栩看着曹文诏走远,又看向不远处的朱慈煊,好一阵子才慢悠悠的踱步回转乾清宫。
外面有一些冷风,朱栩头脑格外的清醒,一边走着一边思索一些事情。
大议就快开始了,一些事情,到了动真格的时候了。
等朱栩回到乾清宫的时候,海兰珠已经沐浴过,在寝室等着朱栩了。
朱栩今天也不想再批阅了,便进了卧室。
屋外寒风凛冽,呼吼咆哮。屋内红烛高照,被红春暖。
不知道多久,海兰珠理了理被汗沾湿的秀发,头枕着朱栩的肩膀,俏脸红透妩媚,声音柔腻撩人的道:“皇上,臣妾肩膀好痛。”
朱栩笑了声,道:“来,给你按一按。”
说着,朱栩将她翻过来,坐在她翘臀上,给她按捏肩膀。
海兰珠媚眼如丝,嘴里发出低低的压抑声,比刚才还要撩人。
。。妙书屋。
第1482章 大议开始()
闺房密事难以言述,等两人消停下来。
海兰珠这才轻声道“皇上,煊儿虽然胡闹但是没有坏心思。”
朱栩搂着她,笑了笑,道“朕的儿子朕能不知道吗?不用担心,朕有大事要他做,不过是前期的小小锻炼。”
海兰珠这才放心,睁着如水的双眸,道“皇上,臣妾的寿日不算什么,皇上的都没有大操大办,臣妾惶恐。”
海兰珠说的是巴达礼的送礼之事,外廷近来似乎也有些动静,居然堂而皇之的上疏请‘操之大办,以鼓人心’。
随着改革的推进,强权压制下的魑魅魍魉正在改头换面,以一种新的方式缓慢出现。
朱栩对近来的变化尽收眼底,或者说早有所料。
右手拍了拍海兰珠的香肩,朱栩道“没事,巴达礼也是一片好意,朕让煊儿去迎接。”
海兰珠是一个女人,没有太多奢望,只盯着丈夫、儿子的女人,听着朱栩的话,美脸粉红,紧贴着朱栩的胸口。
……
在大议的前一天,朱栩发布诏书,任命皇二子朱慈煊为钦使,率两千精兵,前往张家口迎接巴达礼。
这道诏书看上去没什么问题,一切都是为了稳固塞外部落,但有心人还是看得出,这位二皇子,要浮出水面了。
大明景正七年,十二月二十八。
内阁大楼,二楼。
如同既有的惯例一样,参与会议或者应邀旁观的人员,从东西两华门进入,在内阁官吏的安排下,陆陆续续的走入二楼,进入议会大厅。
这里足以容纳一千多人,光明敞亮,座椅干净,一个个位置摆放的极其整齐,标准。
样式几乎与几年前没有什么不同,一个个官员,议员走进来,还没等坐下,就彼此招呼,讨论起来。
不同于以前,这一次,众人相对轻松,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彼此交谈的语气都是颇为亲近,同志一般。
议会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