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世帝唐-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兰胰デ馈!�

    许敬宗眼睛不停的眨,一时还想不明白这里的阴谋是什么。

    殷清风说道:“延族你要记住:一个家族为了自身的利益要不停的壮大是没错的,但帝王是不希望有强大的家族存在的。所以,家族要想存在就要不停的分散支脉。

    世人都知道,自魏晋以来各朝的权柄几乎都为世族所操控,就连隋与唐的政权也有赖于关中世族支持拥载。

    再加上山东世族仍保有数百年的重阀阅、讲经学之传统,所以,各世家享有优越政治及社会地位。

    各世家能有这样的地位,与几百年来的动荡有关。但现在已经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了。武德圣人还会容忍那些世家的存在,但太子不会!这些世家必须要削弱!”

    许敬宗兴奋的看着殷清风。

    “哈哈哈这个想法好!就该让那些傲慢的世家尝尝被践踏的滋味!”

    他霍然站立,躬身向殷清风说道:“敬宗向郎君请命!”

第163章 任人唯奸() 
殷清风见许敬宗这么积极的表态,他露出好奇的神色,“哦?延族好像很愿意看到他们的倒下?”

    许敬宗面色沉重的回道:“若这世间的人丁为百份,世家只占其一。剩余五十份的村夫不知有世家的存在、三十的百姓知道但没见过,还有一十九的大小家族则在那些世家的阴影下颤栗。”

    他的这个说法,让殷清风吓了一跳,“不会这么夸张吧!”

    许敬宗非常严肃说道:“郎君可知河东道、河北道、河南道的土地,属于那些世家的有多少?”

    不等殷清风回答,他伸出手掌并且叉开五指比划着,“五成!一半的土地被那些世家占有!这是土地都是他们购买得来的吗?不是!每当战乱纷起,便是他们大肆占有无主耕地的时候。

    四百年!他们足足在四百年内将三道的土地占据了一半。每个世家门阀的土地动辄十万倾、少则三五万倾!而且,租种他们土地的佃农和他们手里的佃户,加在一起最少有五十万户,甚至更多!”

    “草泥马啊!”殷清风怒了。

    他之前还为手里掌控百万亩的土地和八万的佃户而沾沾自喜呢,现在和人家一比,好像只比叫花子强一点点!而且他还是掏出真金白银换来的,人家则是直接派人占了就行了!

    爆了句粗口后,殷清风也冷静下来了。

    时隔一千年多年,现代人对这个时代的庞然大物只能从文字中去推敲,而无法真正感受他们的恐怖。

    史书上称和堑谝淮蟮刂鳎挥幸欢蚰蹲笥业耐恋匕樟恕U獾阃恋乇鹚岛臀逍掌咄雀鞲鍪兰冶攘耍褪呛颓返目赘人脖炔涣恕�

    孔府地产包括国家拨给的“祭田”、“学田”,孔府自置的地产,以及历代衍圣公夫人陪嫁时带来的“胭粉地”。

    有明确记载的是,到了明末时期,孔府的祭田是七十八万亩。如果再算上学田、自置的地产和胭粉地,这个数字再翻上三倍。即使是这样,他敢跟赵郡李、范阳卢、清河崔、博陵崔叫板?

    土地是与人口绑定的。

    世家占有了土地,就要想办法拥有足够可役使的人口。

    他之前对李世民说,这世上还有一千万左右的人丁是没有被登记在官方的户口簿上,现在看来是果不其然啊

    嘿嘿。。。三分之一的人口是以奴婢的身份存在的,谁说中国古代没有奴隶制社会?如果他们说没有,那是他们对奴隶制社会的定义出了问题!

    后人或许因为无从得知而无知,但这个时代的人对奴婢制的存在竟然认为是再合理不过的一件事情。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在自觉的维护着这个制度的存在!

    就像马克思说的“资本主义来到世界上,从头到脚每一个汗毛孔都滴着肮脏的血。”那样,地主阶层的存在,就是为了剥削!不去剥削,他们就会饿死。

    所以,为了剥削得理所当然、理直气壮,奴婢制度就从暗转明,在唐朝时竟然以法律的形式给固定下来。

    都说中国古代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小门小户的家庭是这样的没错,因为他们没有多余的钱财去消费,一切吃喝拉撒全凭自己解决。可那家大业大的地主阶层也是这样吗?显然不是,他们要奴役别人来做到“他给自足”!

    记得有人说,民国时期的地主没那么坏,要是太坏的话,就没人愿意租种他们的土地了。这个结论貌似是对的,但别往民国之前推论、更别往宋朝、唐朝推。因为,经不起推敲!

    宋、明两代,文人的地位空前绝后。他们地位高了,就意味着农工商的地位就越低了。地位低了,就要任人宰割、任人践踏。

    元、满两代,异族为天汉族为猪狗,同样是任人宰割、任人践踏的时代。

    那,两汉至隋唐呢?“世家”“门阀”这样的字眼,就代表着奴隶的存在。

    所以,中国从秦朝之后一直就是:表面是封建制度内里是奴隶制度的半封建半奴隶文明的社会。

    都说古代中国是以农耕文明为主的社会,但农耕这种文明还可以细分。

    自东周开始,土地逐渐私有化后,“农”难堪生活重负而被迫出卖田地,富者承买兼并,从而衍生出地主阶级和佃农阶级。

    到了汉代,贫富阶级,悬殊尤甚。

    三国承汉,直至民国,按照土地所有制形式及其占田之多寡,古代中国的经济由国家庄园经济、世族庄园经济和小耕农经济组成。其中,南北朝至唐,为世族庄园经济的鼎盛时期。

    国家庄园经济以边防屯田为主,历代皇室的皇家农庄为次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其中,屯田要交税,皇庄无税。

    从税收的比重来说,土地占比不足百分之五十的小耕农经济的主体才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承担者。而占据大量土地的世族庄园经济,对税收的贡献却是极少的。

    于是,世族庄园经济越兴盛,国家的税赋越少。世族庄园经济到了极点,国家也就崩溃了。

    “看来小爷给自己找了一个不小的难题啊”

    殷清风收回心神,怪异的看着许敬宗,“你这么激动,难道是以前受欺负了,然后现在想报复回去?”

    许敬宗面不改色的说道:“敬宗当年在洛阳参加科举时,的确是受了不少那些世家子的腌臜气。以前是无可奈何,现在郎君有志削弱那些自命不凡、自命清高的世家,敬宗自然不会错过机会。”

    经他这一说,殷清风被逗乐了,“你还是真是睚眦必报的小人啊!”

    许敬宗嘿嘿一笑,道:“敬宗的品性,郎君早已清楚。敬宗以为,郎君愿用敬宗,与。。。品性无关。现在想想与郎君最初见面时的情形,敬宗对郎君的灼见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殷清风收起笑容,严肃的说道:“我喜欢你的坦呈!我也希望你能继续坦呈下去!你是聪明人,现在我们就说说聪明人之间的事儿吧!”

    许敬宗也收起笑容,向殷清风拱拱手。

    殷清风说道:“延族年长,又行走多地、入仕多年、见识广博,”

    殷清风说道:“我有想法,你有阅历。我无意勾心斗角,你老奸巨猾。我有能力,你想振兴家族。若你在我面前一直这样坦呈,那么,你可以将我们的关系定为一种特殊的结盟方式!”

    许敬宗眼睛眨也不眨的回应着殷清风的注视。

    “观看你的面相,你最少还有五十年好活。五十年后,现在的太子估计已经作古,但他的长子中山王现在却在我这里求学。。。”

    许敬宗眼睛下意识的眯了一下,依然没有说话。

    “十余年之后,我为少师帝婿、四十余年后,我为太师少师。只要我能活到古稀之年,百年之内,我能让任何一个家族兴起,也可以让任何一个家族衰败。

    你若认可这种结盟关系,许氏的未来交给我来规划,我的计划则由你完成!”

    许敬宗直勾勾的盯着殷清风好久,才缓缓闭上眼睛。

    他之前还认为自己不会再因殷清风的话语而感到惊奇、震撼,现在殷清风再一次证明他错了!

    中山王将来是要继承大业的!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成为未来帝王的老师的!而且,为了消除授业老师对皇子皇孙的影响,历代帝王往往都给他们找两个以上名家担任老师。

    太子将嫡长子交给他来教导,只能说明两点:太子对他言听计从、中山王及其继承者将深受他的影响!

    怪不得他一直有底气说他能如何如何,原来,他,一直智珠在握!

    是祖先显灵了?是的、一定是这样的!可怜我许氏空有厚厚的族谱世系,可堪称道的显赫人物已经许久没有出现了!这等良机若是错过了,就不单是愧对祖先的问题了,而是许氏将彻底败亡!

    自己一直轻视他的年纪,他却始终将自己看穿。与这样的人物斗心斗智,不如安心为他卖命,换来许氏长久荣耀吧。。。。

    许敬宗吐了一口气,站起来走到殷清风的正面。他整理了一下长袍,以最恭敬的姿势跪下,俯首说道:“敬宗以许氏先祖之名起誓,这一生将忠诚与郎君。”

    即使在在恪守誓言的古代,对天发誓也远不如以祖先名誉发誓的约束力更大。毕竟老天爷只是一个虚幻,而祖先是真实存在的。

    殷清风将他扶起,把住他的双臂说道:“你的忠诚,我收下了。从此,你我休戚与共。”

    越是生性奸诈的人,越是会察言观色。

    许敬宗眼里的殷清风是真诚的。但他知道,对方的真诚需要拿自己的忠诚去交换。若对方发现自己不忠不诚时,自己得到将不再是休戚与共,而是斧钺之诛。

    他退后一步,说道:“敬宗唯郎君之命是从。”

    殷清风拍了拍他的肩膀,重新坐下,“延族,我用你就是需要你“奸”,你对外越奸诈越好。我也会因为你的奸诈,推荐你为中山王的老师。”

    “啊”

    一直努力让自己在殷清风面前表现得体的许敬宗傻住了。

第164章 人才难求() 
许敬宗无法形容自己现在的内心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状态,他只知道从第一次见面时,他和这个少年打交道的方式就与众不同。

    婉转,是他从长辈那里学来的第一个与人交际的准则。直来直去是村夫的行为,这与世家子应该有的优雅不符。但殷清风好像从来也不知道这个词汇的存在。

    除了婉转,恰到好处也是交谈的必要艺术。话说三分、点到为止、高深莫测。。。才是世家子的气派。

    就在自己已经习惯了这种谈话方式时,自己再一次被震惊了。明知道自己品行不端,还引荐自己去做中山王的老师?你这是要害死中山王,还是要害死某?

    “难道。。。他想成为杨坚。。。。”

    许敬宗的心,砰砰砰的快速跳了起来。

    就在许敬宗胡乱猜想的时候,殷清风说道:“当然,推荐你的时机还未到。

    我不知延族幼时在族中得到什么样的教诲,但我个人认为,我们教导一个人的时候,除了要告诉他们什么是真善丑假恶美,还要让他们切实体会到这些。只有他们真正的感受过了,才能去分辨出来。

    一个长于深宫里的皇子,连五谷都不识,怎么可能治理好这万里江山亿兆百姓?所以,中山王既要走出深宫,也要与你这样的人接触,而不是只听一些酸儒的话看一些圣贤的书就能做好一个帝王的。”

    反复被殷清风形容为奸佞小人,许敬宗既不脸红也不尴尬。他除了失望殷清风不想成为第二个杨坚外,还在深思殷清风话。

    包括他的家族在内,每一个家族都会有祖先留下训子书。

    从刘邦的手敕太子,到诸葛亮的诫子书,到嵇康的家诫,到颜延之的庭诰,到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涵养家风、泽被子孙,是历代先祖总结自己、警示后人的良苦用心。

    能做到这一点的,不是饱受沧桑者,就是博览群书者。但像殷清风这样的年纪,又怎么可能。。。

    许敬宗在心里暗暗告诫自己,千万千万不要再以常理来看待他。他,不合常理!

    殷清风没想到自己又让许敬宗混乱了,他继续说道:“你非但要做奸诈的事,还要去总结。我最近要写一本厚黑学,到时候,你我相互参考,以另外一种形式教导后人。你看如何?”

    许敬宗木然的点着头。

    在殷清风面前,他只觉得这些年读的都是假书。儒释道三宗,都在教导人向善,唯独殷清风却让他写书教人行恶。

    嗯。。。好像。。。也不对!是。。。辨恶!对!是辨别善恶!哈哈哈。。。没想到我许敬宗还有著一本扬善避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