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谈话就更有利于韦氏这一方了。
殷清风笑着回道:“晚辈进去之前,还生怕给安排一间木榻的卧室呢。”
韦纲低声的笑了两声,“前年仙居坊推出床铺和棉被的时候,老夫就在感慨再也不用睡在又湿又硬木榻上了。淮阳侯难得莅临寒舍,韦氏安敢慢待。”
殷清风愈发肯定这韦氏对他的图谋不会太小了,否则,韦纲这个辈分最高又最年长的老头亲自作陪之外,刚才又吹捧他的仙居坊外,还用了“莅临”和“慢待”等词,更是一再的以他的爵位来称呼他。
既然如此,就索性问问他们到底想怎么样吧。
“晚辈这次拜访得到诸位亲长的厚爱,真是无以回报啊”
韦纲听了直想拍大腿叫好,这少年郎终于开口了。
他收起笑容,换上一副哀痛的表情,“都怪韦氏无谋无算,当年竟然错过了向当今圣人效忠的机会,以至现在韦氏族人在朝中没有任何举足轻重的子弟存在。韦氏想要再度崛起,恐怕要费时良久啊”
殷清风心说,韦氏何止是无谋无算。李渊这边都立国了,你们还把妮子嫁给王玄应那个废物。
这自古来,除了前面的刘邦和后面的朱元璋,哪一个开国帝王是出身寒门的?韦氏怎么就认为王世充能干倒李渊呢?他们不清楚这两者之间的出身家世相差有多大吗?
李渊还没起兵呢,就已经有各种才能的文臣武将就纷纷投奔,而王世充只是扣留了当初留守在洛阳的那些原先的隋朝官员。否则,他真敢凭着打败了李密就敢称帝?
若是按照这个理论,那杜伏威打跑了李子通、沈法兴等人,不一样可以称帝、他再干倒窦建德、王世充、李渊、萧铣等人,然后一个什么大吴还是大楚王朝?
韦氏连这一点都看不到,也难怪他们倒霉了四五十年。
要不是有韦待价和韦皇后等人连续崛起,韦氏或许就和太原王氏、琅琊王氏、荥阳郑氏等家族一样消沉下去了呢。
“天上有日升日落,海中有潮起潮落。晚辈相信,韦氏今日的状况只是暂时的。”
韦纲当然不会错过这个顺杆爬的机会了。他将准备好的纸卷递给殷清风,然后继续苦着脸说道:“老夫等族人一致同意支持淮阳侯废除奴婢制的仁政。但。。。但韦氏族人无能,只能依靠蓄田蓄奴养活众多族人。。。”
殷清风展开纸卷,上面的字明显是才写上去不久的。
第一卷纸上,内容是佃奴多少、歌舞姬多少、各类工匠多少、女婢男仆多少多少。。。最后的统计数字是四万八千九百多人。
第二卷纸上,是一个雇佣契约的范本。旁边表明,雇佣一个十二岁女童为侍女,每月工钱为一贯,年节另有赏赐;雇佣种田的男子每月为三贯,但须完成三十亩地的种植和收割,韦氏负责提供农具和耕马等。。。。
各类工匠的月薪在两贯到五贯之间,歌舞姬的工钱在五到十贯之间。这么算下来,韦氏想要继续留下这些人,那么每年的支出大概会在两百万贯左右。
殷清风又计算了一下,这时五口之家每月最低的消费不到两贯钱。而这个家庭如果按照韦氏的标准,只要有两个人出来做工,不但不会挨饿,甚至还有不少的结余。
他卷好纸卷放到桌子上,说道:“晚辈今日特意带了一些府中自产的茗茶,还请诸位亲长不吝指教。”
客人上门做客却自己带茶来,还点名让主人指教一番,韦纲清楚殷清风这么做绝不会是无的放矢。难道。。。
他这简短的愣神之后,笑着说道:“哦?茗茶?老夫倒要品尝一下。”
茗,即为茶之嫩叶,但此时的唐人在喝茶时还没有区分茗与茶的区别。
年纪最轻的韦义成快速走了出去,没多久他便捧着大小两个礼盒走了进来。
殷清风接过来后,先打开大盒,掏出一盏又一盏的茶杯,茶则和茶匙等置茶器、茶夹和茶针等理茶器、茶盘和茶船等涤洁器。。。小盒中则取出两个竹筒。
主人们虽然不清楚这些青白色的瓷器和竹器到底是什么用途,但他们都耐心的等待着。
在等待童子取来热水时,殷清风分别介绍这些器具的用途。等热水拿来了之后,他像现代茶馆里的小姑娘一样,开始卖弄他那所谓的茶艺。
分好茶汤之后,他亲自给每个人端去一杯茶。
回到座位后,他自己也端起一杯来,向四周示意了一下,“请诸位亲长品鉴一下。”
唐人饮用的茶大致分粗茶、散茶、末茶和饼茶四类。
粗茶就是直接从茶树上砍下枝干,饮茶时直接扔到锅里煮。粗茶淡饭大概就是这么来的;散茶是指老叶子;末茶是把茶叶烘干碾成末;饼茶是将茶叶经蒸捣紧压成饼。
毫无疑问,前两种是寒苦人家喝茶的方式,而后两者是上等人家才消费得起的。
在唐朝以前,饮茶的风气仅流行于西蜀和江南地区,而且当时在饮食器皿中尚未明确地分化出专用的茶具来。中唐时,饮茶之风在全国推广,从而出现了专用的茶具。如茶托、茶碗、茶瓶、茶碾、茶罗等。
殷清风今天带来全套的饮茶器具不说,茶叶也是明朝时期才开始出现的红茶。
等主人们赞美完茶叶和茶具之后,殷清风说道:“冬季天气寒冷,人体内的阳气减弱,就易受寒邪入侵。红茶温和,可以很好的补充人体冬季所缺少的阳气,还可增加人们抵抗寒冷等。
敢问韦翁,若是将这红茶配合这些茶具贩与韦翁,韦翁愿出价几何?”
在喝茶之前韦纲大致就猜测出殷清风对韦氏的补偿,便来自于这些从来没见过的茶具和茶叶上。只是他暂时不确定,殷清风会让韦氏参与到瓷器里面还是茶叶的销售,还是都交给韦氏去经营。
他曾听韦挺在参加完长孙无忌的寿辰后,回来描述长孙无忌得到的那套瓷制的文房用品,以及他在滋味楼亲眼见过的楼外墙壁上贴的瓷砖。
难道。。。他想将瓷器交给韦氏来经营。。。
想到这,他的那颗老心脏止不住的怦怦乱跳。
等到他听殷清风介绍红茶的功能时,他又禁不住的在想,若是北方的各家族都饮用这神奇的红茶,那韦氏的收益。。。
于是,他的那颗老心脏真有些承受不住了。
“这。。。这。。。”
第313章 三点要求()
何止韦纲一个人在胡乱猜想,其他人也口干舌燥的看着殷清风。他们都明白,无论是瓷器还是红茶,都蕴含着难以想象的财富。
如此巨大的财富,当然不能由韦氏来独享。只要殷清风将其中一种交给他们来经营,他们就能换来用金钱都难以买到的利益。
从联姻开始,再到朝堂上共进退。。。只要给韦氏十年的光阴,曾经失去的光辉,将会再度照耀到每个韦氏族人的身上!
韦纲支支吾吾的也答不上来殷清风的问题。他不是不可以随口说出一个数字来,但这事儿真不能随便说说的。
说少了,殷清风没面子,说多了,又怕殷清风嘲笑他没见识。而且,说得太高,一旦殷清风决定将这生意交给韦氏去做,韦氏谈判的的余地就小了很多。
这时,韦纲的儿子韦文宗站起来替他老爹解围。
年过五十的韦文宗虽然早就想顶替他老爹族长的位置,但他老爹身体一直硬朗得很,而且一点让位的意思都没有。今天,这种不满的情绪却几乎消失得一干二净。
他老爹两次对殷清风的分析,让他明显感觉到他和自己老爹之间的差距。他可没自信做得比他老爹还好。他老爹不但将事情分析得非常透彻,而且在没有引起族人纷争的情况下就顺利解决问题。
他很庆幸这次主持接待殷清风的那个人是他老爹。要是换了韦瓒或其他人来主掌大局的话,单就殷清风提出的条件,他们就得争吵几天还不一定有结果,更别说能让殷清风释放出足够的善意。
阆公房的产业都是他在管理的,所以,韦文宗相信他在这个问题上还是有发言权的,“韦氏不经营瓷器,也无法参考东西两市里那些瓷器的价钱,但韦某还是斗胆的说两句。
首先,淮阳侯这套专用于饮茶的器具精美绝伦不说,还是首次出现在世人眼中,受世人追捧是一定的了。
其次,韦某听说荆湘等地有梅鹿竹、湘妃竹和凤眼竹等名贵品种,但这些竹子都过于纤细并不适合用来装置茶叶。想必淮阳侯正是考虑到这竹筒所使用的品种过于普通,才并匠人在上面雕刻上精美的图案。
这些图案可以有很多种选择。比如,祝福长寿的松柏仙鹤、象征多子多孙的石榴或百子图、寓意君子气节的梅兰竹菊、甚至古人先贤等图案等。
再配合淮阳侯特制的红茶,韦某的估价是,每筒红茶搭配这些茶具,售价为二十贯也可,五十贯也可。”
殷清风越听眼睛越亮,这老儿是个人才啊
就像韦文宗说的那样,新式茶具和茶叶是一个卖点,竹筒上的图案也是一个卖点。这些卖点加在一起,卖家是想怎么定价就怎么定价。
但这还不是殷清风赞赏韦文宗的初衷。
现在把韦文宗的话往下延展了来说,茶具上可以是梅兰图案,而竹菊可以雕刻在竹筒上、石榴在茶具上,百子图在竹筒上、茶具上是蝙蝠的图案、竹筒雕刻成葫芦状、还有七十二贤徒和孔子授徒图搭配在一起。。。
瓷器和竹筒上的图案可以是浅浮雕、高浮雕、圆雕、阴文、阳文等等,变化太多太多了。
再加上他以后推出的彩瓷。。。。
但这些是由唐朝人的韦文宗口中说出,那他的商业头脑可就太不简单了!
殷清风忍了忍,笑着对韦纲说道:“不知韦翁是否赞同这些说法?”
韦纲那双并不浑浊的双眼,敏锐的察觉到殷清风对他儿子的言论很是满意。心中大定的他同样笑眯眯的说道:“劣子的拙见让淮阳侯贻笑大方了。”
殷清风见韦纲耍滑头,他也避开这个话题,“红茶适合天寒时饮用,所以晚辈又研制出适合暑天解暑时饮用的茶叶,绿茶。”
就在主人们处于群体发愣的时候,殷清风开始清洁之前用过的茶具,然后打开第二个竹筒。
等绿茶泡好后,他示意众人将手中的茶杯清空,然后一一为他们倒上绿茶,“请诸位亲长再次点评一二。”
殷清风自己喝了一口后,对着沉醉在茶香的主人们说道:“饮茶有很多宜处的同时,就像这红茶绿茶分季节一样也有一些忌讳。晚辈将这些都写了下来,今日一并进献给诸位亲长。”
韦氏的这些人就像没听见一样,各自沉浸在各自的心思里。
有的人在想,韦氏如果加盟到其中,每年的收益会如何;有的人在想如果想获得加盟权,韦氏需要付出什么;有的人在想,殷清风这么年少,怎么就能研制出别人想不到的东西;有的人在想,韦氏得到加盟权之后,由哪个支房来管理,又如何分配。。。
殷清风在寂静的明堂里看了一圈,然后低头慢慢品尝杯中的茶水。
“咳咳。”韦纲唤醒族人后,抱拳向殷清风说道:“老夫斗胆问一句,不知淮阳侯可愿韦氏参与其中?”
殷清风望着空空的茶杯,说道:“新式的茶叶,可以卖一百文一斤,也可以卖五十贯一两。若全大唐的百姓都饮用这两种新茶,每日、每月、每年的收益是多少?”
他抬起头,看一了眼其他人,再看向韦纲,“韦氏想要参与其中,想要付出多少代价,又能付出多少代价?”
所有人心中一震。是啊,殷清风不可能把这么一大笔财富白白的交给他们。他们想参与其中,将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殷清风之前说过,大唐的人口将那些奴婢计算在内,大约有四千多近五千万人口。最底层的百姓按三千万算,每年买一贯的茶叶,就是三千万贯;再算上那些富裕的家族,每年最少是五千万贯。这么计算下来,就算他们从中得到一成的收益都是八。。。。八百万。。。八百万?天哪!八百万贯啊!
八百万贯!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不对,韦氏能出得起这样的代价吗?要知道,一旦加盟进去,就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而是五年,甚至十年。五年就是四千万贯的收益,十年。。。
众人越想越心惊,越想越震惊。他们死死的盯着殷清风,迫切的想知道殷清风能提出什么条件。
殷清风见韦氏上钩了,他问道:“请问,现在种一亩地,每年的收益是多少?”
韦氏族人一愣之后,立刻明白殷清风将主意打到他们族中的土地上面了。但是一想到每年能从茶叶上面获得的收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