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世帝唐-第2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戚继光的练兵实纪中提到过一种骑兵使用的线枪,又称透甲枪。这种枪的枪头接近枪锋处先变宽,然后收窄至枪锋,通长二点八。

    清代,皇朝礼器图式中记载了十六种清代长枪的规格,其中最长的绿营钉枪,通长四点八米。

    到了天平天国时期,太平军设有专门的长矛队,根据英国人伶俐的记载,太平军的长矛用竹竿做柄,长二点五到三点八米不等。而其对手湘军使用的长枪长四点五米,枪头长十公分。

    对于古代的盔甲遭受的破坏力而言,长枪比战刀、弓箭更加有效。弓箭往往无法射穿铁制的盔甲,而战刀的劈砍有时候也无法对盔甲的主人造成致命伤。

    但长枪可以从盔甲的甲片之间刺入身体中,尤其是胸口的位置,可以达到一枪毙命的效果。

    既然长枪注定是未来的冷兵器之王,殷清风就不可能只拿出一个最普通的红缨枪来糊弄。

    第一款:提供远程打击的投枪。灵感来自于现代竞技项目标枪。

    现代标枪的规格是,男子标枪长两百六十厘米。考虑到唐朝人的普遍身高在一米六八左右,他把投枪的长度定为两米三。

    但他没有改动标枪两头尖尖,枪身细长的外形,只去掉了标枪的握手点。

    握手点看似只是为了方便运动员握稳标枪,但也是标枪的重心。重心越往前,标枪飞行的距离越短。去掉了握手点,士兵可以根据个人的习惯和气力的大小来掌控标枪飞行的距离。

    第二款:给落马的武将和守城的士兵准备的放血短枪。略长一些的枪刃带有正反四条血槽。这款短枪一旦刺入战马或人的躯体,战马和人会在及短的时间内丧失性命。

    第三款:专门针对马腿的镰钩枪。

    第四款:蛇矛。外形就如演义中张飞的那件武器一样。

    不但枪尖锋利,整个矛头也是锋利的。使用者可刺、可挑、可戮、可划,具有一往直前的突击能力。使用者的臂力愈大,蛇矛愈有把攻击对象穿透的强力效果。

    第四款:骑士枪。枪头成锥形,且前部细长。

    在手柄处有宽厚的皮套套在骑兵的手腕上。当两军冲锋时,配合战马的速度冲击,其杀伤力是极为惊人的。

    第五款:阻挡长枪。

    这种长度为五米的粗铁杆长枪,若是不看枪尖的部分,就是一个长柄的锄头。使用这种长枪时,先把那个“锄刃”固定在泥土里,从而减缓高速奔驰而来的战马对长枪和对士兵的冲击力。

    这种长枪配合方阵前战国时期已使用的铁蒺藜,可以大大降低敌方骑兵马速。等敌方骑兵的速度降下来后,不但枪兵可以自由杀敌,方阵后方的弓弩兵更是可以进行自由的射杀。

    第六款:普通长枪。枪身长四米,枪尖有血槽。

    设计出这六款长枪后,殷清风还提供了运用战术。

    在野外与骑兵作战时,使用阻挡长枪的士兵列阵三到四排。其身后是使用投枪的士兵。在这些士兵投掷三轮后,持普通长枪的士兵上前刺杀已经被减缓了马速的骑兵。

    在守城时,前期是弓弩兵或投掷油罐子的士兵进行射杀,当敌方士兵攻上城头后,由手持放血短枪或长刀的士兵与其作战。

    实验了冶炼高炉和长枪的效果后,殷清风就带着任云舞去了同官的耀州窑。

    在那里呆了四天后,心满意足的殷清风才动身返回长安。

    妹子们还没回来,殷清风换了一身衣服,带着长枪和长刀去见李世民。

    进到东宫不久,在路上就遇到了月眉她们的马车。

    “郎君回来了”

    因为马车停下了,月眉撩开窗帘一眼就看见了车外的殷清风,她下意识的喊了一句。也不等殷清风回答,她推开车门就跳了下来。

    月丽、鱼娘四人也依次下了马车。

    月眉拽着殷清风的袖子殷切的问道:“郎君,这次回来还走吗?”

    郎君去陕州走了十一天,回来只呆了两夜又出去了五天,她很是想念。

    殷清风一边向其他妹子点头,一边回答道:“不走了。年前哪儿也不去了。”

    鱼娘问道:“听郎君的意思,郎君年后要出去?下一次去哪儿啊?”

    关于出游的事,殷清风还没跟她们说,眼下也不是解释的机会,“等晚上回去再告诉你们。你们最近怎么样?还顺利吧。”

    月眉这个小迷糊,立刻被殷清风的问题引开了思路。她欢快的说道:“温室里的那些菜已经发芽了,孩子们现在上课都没心思了,就想着往温室里钻。”

    “那还不好办?从明天开始暂停上课,让他们在温室里呆上三天。这三天除了吃饭和便溺他们哪儿也别想去,看他们还收不收心。”

    妮子和鱼娘眼睛一亮,“还是郎君有办法。”

    正说着话,李世民带着李晋安从外面回来了。不等殷清风几人开口,李世民直奔背着刀枪的殷良而去,“快解开让我看看。”

    李世民急切的像个孩子。

    殷清风让妹子们赶紧上车,反正李世民现在也顾不上她们了。

    殷良也见惯了李世民,他一丝胆怯的表现也没有,从容的解开刀枪套。

    “嘶”

    殷清风设计的这款长刀,既又陌刀的锋利又比陌刀的刀身宽厚。即使在接近刀柄处,依然是锋利的。

    殷清风相信,李世民惊讶的不是这一点,而是刀身的弯曲。但这个弯曲度又不似阿拉伯弯刀那样近乎一种圆弧状,只是把后来出现的唐曲刀加长了刀柄而已。

    刀和剑一样,源远流长。

    石器时代有石刀,到了商、周已开始使用青铜刀了。在这个时期,刀的用途和剑一样,主要用于防御自卫、砍头和割下敌人的左耳。

    从西周到春秋时代,产生了很多材质很高的剑。所以,剑是当时短兵器的主流。

    只是到了汉代,刀才取代了剑,成为短兵器中的佼佼者。

    为了适应和以匈奴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需要,汉代大力发展骑兵,刀这种兵器也随之得到发展,并成为主要的战斗武器。

    在战场上骑兵首先使用的是弓箭和长兵器,只是在没有了长兵器,或进行近战的时候,才使用佩带的短兵器。以近战为主的骑兵,在骑战中,常常相错厮杀,适合劈砍的短兵器就成了主兵器被使用。

    在这种以劈砍为主的战斗中,刀剑相拼时,刀背很厚的刀类兵器就占了构造上的优势,不容易折断。这样,单刃的刀就取代了双刃的剑,成为骑兵的重要装备兵器。

    出于同样的理由,步兵也大量装备了这种厚重刀背的单刃刀。

    刀之所以能取代剑的另一个理由,是刀的制造成本比剑低,而且生产时间短,因此用它来装备军队更有利。

    在汉代,由于刀的使用在军队里相当普及,受此影响,从皇帝到大大小小的官吏,早时佩带的兵器换成了厚背的单刃刀,而少见带剑的了。

    在西汉,官吏们佩剑是一种义务。而到了东汉,剑和刀已处于同等地位,择其一种即可。但是,除了特殊的仪式或场面,佩带刀则是最普遍的。

    从刀这种冷兵器诞生以来,它的形制就是刀身笔直、刀身狭长的直刀。隋环首刀、唐佩刀、宋朝手刀皆是这样的形制。

    殷清风解释道:“大唐现在使用的佩刀或战刀小侄称为直刀。

    直刀主要杀伤方式是凭借巨大的重量优势加上一定的速度劈砸,产生深可断骨的纵深创口,同时由于直刀的重量很大,可以隔着盾牌或全身甲冲击对手的内脏和骨骼。

    当然,陌刀除外。

    侄儿设计的这柄弯刀,主要杀伤方式是借助速度优势在马身交错的瞬间破开敌军的身体。这种方式对于轻甲或无甲的士兵有着巨大的致命性,可以瞬间产生不深但面积巨大的破坏面,切断大面积的血管使其在短时间内毙命。

    当然,对比之下,在骑兵对冲的战斗中直刀比弯刀效果更好。

    而如果是单对单的作战的话,直刀的长度优势和破甲力皆胜弯刀一筹。但是直刀的重量使得直刀手的体力消耗很快,而且,使用直刀后。一旦出手就不容易收回防守。

    在这一点上弯刀由于重量不大,可以攻防兼备并且节省体力,而且攻击速度快。

    此外,如果双方经验不足,弯刀的弯形刃的攻击范围和攻击速度都很难预测,而直刀的攻击轨迹就可以比较简单地预判,这也是一种优势。

    但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弯刀离开骑兵对冲的速度优势以后杀伤力实在是小,往往只有击中要害才能造成致命杀伤,而双手持握直刀却可以一击致命。

    所以,若是军中配备了弯刀的话,骑兵只能反复的冲杀,而不能待在原地与地方对砍。”

    说完这些,他又补充了一句,“是否使用又如何使用弯刀,全在叔叔一念之间。”

    李世民挥舞了几下,说道:“这刀是你命人造出来的,你总得说两句吧。”

    殷清风道:“在大规模骑兵战上,此两者各有侧重。如果是与突厥这样没有什么护甲的轻骑兵作战的话,弯刀的适用面高于直刀;在大规模步兵战上,弯刀远不如直刀。”

    “也就是说,这柄长刀适合对突厥作战了?”

    殷清风道:“如果叔叔难以抉择,就交给军事学院那些博士们去商量好了。”

    “这个主意不错。”

    说完了长刀,李世民的注意力转到了长枪上面。

    枪、矛、槊本就类似,殷清风没有解释更多,而是直接掏出了他写的关于如何使用各种长短枪的内容递给李世民。

    李世民见殷清风递过来的册子纸张不少,他说道:“先去书房吧。”

第353章 说服众女() 
殷清风刚进院门,就被妹子们堵在大门口。

    “停!”他见到这阵势哪里还不知道她们所为何来,“进屋说。”

    五个妹子听话的、委委屈屈的跟在他身后,一脸的哀怨。

    殷清风也知道这事儿早说比晚说好,可该怎么说出口呢?

    月眉在四年前还是一个梳着环髻的小丫头,到明年也该及笄了;鱼娘和繁星满打满算的,跟着他也快三年了;襄城这个小郡主虽然年幼了些,但对他早已暗生情愫;妮子进门最晚,可历经苦难的她,也早把他当做后半生的依靠。。。

    按照他的计划,他这一去短则三年长则五年。他可以游山玩水漫游天下,可妹子们在家中将是如何的煎熬啊

    可不走又不行。

    就算他淡化在长安权贵面前的形象,但太原王氏就是个例子,不是他不想沾惹谁,谁就不往他身上靠的。这两年他做了太多连他自己都想象不到的事情,更何况这些古人呢。

    那些世家和权贵可不知道他谏议李世民不得重用外戚,在他们心目中,他位极人臣只是迟早的事儿;就算他们知道了,但他在李世民和李承乾心中的位置也是无人取代的。

    只这一点,就足够他们拼命巴结的。更何况还有永业集团这个吸睛神器的存在呢。

    所以,不管他将来是否有官职在身,他注定的是除了李渊祖孙外的大唐第一人。若是时间再往后延续,李渊死了他排第三,李世民死了他排第二。。。

    这么好的一个投资目标,谁能放弃?

    但他对李世民没底啊

    就李世民那个做事喜怒无常的性子,尤其是李世民当着他的面露出的那两次饱含杀机的眼神,他若不知收敛,还真能指望着李世民能念及什么翁婿之情?扯淡吧

    求人不如求己,出去躲一躲才是上策。

    殷清风没有选在书房里谈这个话题,书房的气氛太过正式了。

    在自己的卧室里,他让月眉和襄城两个年纪最小的妹子坐在他身边,其他妹子坐在对面的椅子上。

    他先问向襄城,“月丽读过什么史书?”

    她想了想,“从前和长孙阿娘读过千字文、论语和孟子,到了山庄后跟随清风哥哥学习。月丽不曾读过史书。”

    殷清风把目光转到鱼娘和妮子身上。

    月眉看过什么书,他清楚;繁星跟在襄城的身边,应该也没有读过。五个妹子当中若说还有谁读过史书,也就她俩了。

    鱼娘说道:“鱼娘未进宫前,读过半部史记。”

    妮子道:“妮子读过史记、汉书和后汉书。”

    殷清风点点头,“什么人会读史书呢?多是那些立志要出仕,且要有一番大作为的人会读史书。

    他们读史书的目的是,要知晓什么是君臣之道。说白了,就是如何在皇帝面前保命,如何获得皇帝的信任。”

    鱼娘和妮子若有所思,其他三个小妞儿则是有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