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项伯。
如果我去写一个叱咤风云,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女主,那么张良,刘邦,陈平都会显得很白痴,那将完全不符合事实的真实与厚重感。最好的方法是彼此牵制,各出奇计,可是却又棋逢对手,就像周瑜和诸葛亮,诸葛亮和司马懿,每一个人胜过对手都是十分艰难,耗心磨力也不过侥幸小胜。紫嫣她没有仙术,没有妖法,无法在面对历史最强大的人物时见招拆招,她走的每一步都是险中取胜或者刚胜一筹,敌人又出一计。
我曾经看过,有不同的史学家分析过《鸿门宴》,其实项羽并没有后世想的那样不堪(指的是有勇无谋),反而是他的智慧体现。他当时所处的环境上有楚怀王,下有列国诸侯,如果仅仅因为被拒关外,特别是在刘邦已经有了合理的道歉借口和负荆请罪后,他若还杀刘邦,当时就会为自己积累下不堪想象的负面后果。
说道《鸿门宴》,接着,就是我要面对的第二个问题:
我要写正剧还是细说?虽然女主是穿越的,但是我要以她的视觉去解读当时的一场真实的历史。
所以《项羽本纪》中记载的95的事情我都写了,也都是按照史记的记载去写的一件件真实的事情。项羽说了和历史上一样的话,做了一样的事,甚至当韩信从楚国去了汉中,投奔刘邦的那一场相见时,他站在自己的立场去分析项羽的性格。大家可能看到没有项羽的剧情就会很快速的过,我能理解,毕竟大家读的是言情,只喜欢看男女主的对手戏,但是作为项羽粉,我要写的不仅仅是言情,我还要写一个我眼中的真实项羽。
我从不同角色的角度,叙述每一个人眼中的项羽。
所以,他仍然说了和史记一样的话,做了一样的事,我却给出了不同的心里和立足点。
可能大家在以往的影视小说形象里,看到的是项羽要么“英雄却匹夫”不懂谋,要么不屑用谋。其实真不是,我举几个例子,前面在反秦之初他杀宋义,虚尊熊心为怀王,以及接受章邯投降都是智谋,他不仅果断看出宋义难当大任,如果任由其当上将军只会耽误亡秦的最佳史记,所以他要夺宋义的兵权。可是要杀宋义,对他来说易如反掌,他却先试探军心所向,知道军心是向着自己的,才真的动手。
那么,鸿门宴上他不杀刘邦,不完全是出于道义,而是出于当时大的环境上的考量。在上有楚怀王,下有各国诸侯王,他根本不能随意动刘邦。可是不动刘邦,也要有不动的理由,他要维持自己的地位,也要以兄弟情义来作为他“仁而不杀之”的借口。
我虽然写亚父,也喜欢他们的父子情,但是鸿门宴上公开要杀对方,亚父确实是鲁莽行事。
至于他在历史上说的“锦衣夜行”,别忘了那是对一个普通的士子说的。当时他只是楚怀王的臣子,楚怀王将关中之地封给了刘邦,他没有占据关中的理由,又怎么能取咸阳为都城呢?可是他不能对一个普通人说,我项羽没能力让怀王改变旨意,把咸阳留给我。所以他的那句“衣锦还乡”,“锦衣夜行”,何尝不是隐藏了真正的心思,随便搪塞的一个借口呢?一个普通的人,又如何知道他真正想的是什么呢?
“鸿门宴不杀刘邦”、“19分天下”,“不定都咸阳”,“不过乌江”,这四件大事是后世认为项羽做的最傻的事。尤其是分封天下,许多人认为项羽你把天下分封出去了,你不是傻吗?但其实这样的事情,很多君王做过,在项羽之前周天子做过,但是周天子的天下维持了近千年;在项羽之后,刘邦做过,刘邦当时为了安定天下,把跟着他打败项羽的诸侯都分了,虽然他是七封天下,因为跟随他的只有七个诸侯王,可是刘邦的西汉东汉也有四百年江山。
如果在那个时候,刚当了霸王,就违逆上面的君王旨意,那才真的是把自己置于靶心,让天下人都有了打靶子的借口。
“分封天下”是当时的形势,人家跟你打天下,你分封不只是道义,也是势在必行,正因为项羽有武力有智谋,才知道自己不是一介莽夫,他一个26岁就被推向天下之巅的男人,灭了秦国没有失去理智,他知道自己无法与天下抗衡。
当时六国被秦所灭,几十年来复国之心如熊熊烈火,如果跟着项羽灭了秦朝,不管出力大小,也是他们各自的全部能力,你不能自己独霸天下。
而且他有意弱化了天下的分封,将七国分封为19国,除了自己之外,其他人的势力都相对削弱了。可是他功劳最大,自己没有独坐天下,别人也就无话可说。
我只能说他没用命,彭城之战,他带着三万骑兵回救彭城,对刘邦56万大军,杀得对方人仰马翻,但是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纪》里记载了,真的是一阵风过,楚军都睁不开眼睛,刘邦才逃了一命。(关于这段,影视剧里有呈现说是楚军里有个将领,当时抓住刘邦,放了他一马,我只能说刘邦真的运气好。)
所以最后项羽不过乌江,我觉得他真的是累了,当一个人看到自己不是没有能力,却屡屡不占天机的时候,那才是最深的疲惫。他说的那句“时不与我”。他很多事情并没有做错,但是真的天命不在,就算再争下去,他也觉得是一样的结局。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的话和事件,加上司马迁的个人揣度,有了这样主观的倾向性,而我同样也在小说里让项羽说的这些话做了这些事,可是我的观点却跟太史公大相径庭。还是拿抗日来举例子,明明是同样的战争,我们在祖国大陆长大的孩子,和台湾同袍,日本人对那段历史的理解完全不一样。甚至史记里有许多项羽和范增之间只有两个人的对话,既然是二人之间的对话,又怎么会被记录下来?所以有很多也是太史公的揣测。
太史公不是项羽我也不是,真正的项羽到底什么样?
我只写按照史记记载的事件,我细细的展开他的情节。
没有智慧的人训练不出强兵,什么是莽夫?我觉得是三国时代张飞那样的。
司马迁用彪悍滑贼来形容项羽,滑是狡猾,狡猾不是贬义词,而是说他做事圆滑游刃有余,还说他才气过人,心智高过吴中一带的年轻人,当地年轻人都很怕他。
(1)【“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史记·项羽本纪》】
(2)【“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译文:然而,项羽并非有些许权柄可以凭藉,他趁秦末大乱之势兴起于民间,只三年的时间,就率领原战国时的齐、赵、韩、魏、燕五国诸侯灭掉了秦朝,划分天下土地,封王封侯,政令全都由项羽发出,自号为“霸王”,他的势位虽然没能保持长久,但近古以来象这样的人还不曾有过。
其实司马迁的观点里总结归类就是:他很聪明,甚至很圆滑,他很有能力,有霸气!但是他没有天命,又感情用事。
所以,西楚霸王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历史上的皇帝太多了,历史上的霸王却只有一个。
第三:
为什么答应大家是he的结局,却还要半路来一段生死决别。
因为我全部的灵感从那个画面衍生,如果不将脑海里的一幕写出来,对不起为它所冒出来的所有灵感和情节。
不写乌江自刎,对不起西楚霸王的一世英名,一生豪情!
所以,我即写了历史上所有将他推向死亡的观点,也写了他为了心爱的女人拱手江山。
执意留下这个情节,是因为它是我的心结,没有它就没有这本书。
我一直说这本书就是在讲“爱情”,男人一般爱女人通常两种,外貌是一见钟情的基础,但不是最重要的,男人一般爱崇拜自己的女人,还有一种就是理想相同。
项羽和紫嫣,是前者也是后者。
他们之间的误会,不是因为紫嫣不能理解项羽的理想,在秦宫项羽告诉紫嫣为什么不杀刘邦,为什么分封天下,紫嫣是非常佩服的。
以至于他们分封天下,凯旋回到楚国霸王宫后,在上书房,他们一起谈治国,也是很合拍。
两个人之间一定要有相同的信仰,才能有灵魂的契合,而不只是只有情爱。所以紫嫣懂他的厚积薄发,懂他统一天下是为了苍生安定的梦想。当然,这个信仰在古代乱世,并非只指神明,而是理想和抱负。
紫嫣无疑是崇拜项羽的,但是她是穿越人,她知道他的结局,她站在局外看他的一切,就不能像虞姬一样,只安心崇拜,明知结局而不努力改变。
一个铁骨柔情的汉子,我觉得能牵绊住他的就是爱情。
而一个女子,她与她的丈夫理想相同,这个在项羽死于历史之后,紫嫣一面要报仇,一面就是完成她丈夫的理想。
昨天,亲爱的 “嘻嘻”问我,王是死了吗?
我的回答是——死于史,活于野,重出于未来江湖。
大家看到简介下面,主角一栏的“项羽”旁边,多了一个燕x吗?就是他的身份,他不是失忆,也没有重生,我特别喜欢他再出来之后做的许多事情。
当他再现天下,一定会是另一番风采!(绝不输给他的前半生!)
(其实这个x,为什么不告诉你们呢?我是想让大家猜猜,其实他一直希望自己是那个样子的……)
我不是一个专业的笔者,能够写这样一本长篇,暂时还能保持队型,完全是得益于我对历史的喜欢。我是一个阅读能力很差的人,读书非常慢。从小到大,身边无论朋友和亲人,都知道我不爱看小说,身边一个作者好友读百万字能两三天,我读过一本90万字的用了7个月,《何以笙箫默》大概只有七万字吧,我读了一星期。
当然我不是全天在读,因为我不爱阅读,也就体会不到废寝忘食的那种痴迷,读书就好像是说,我在写小说,我必须每天要读两三章。每一章三千字我的阅读速度是15分钟,每天看两章,我还要刷会微信微博才能让自己继续。
既然知道他还会出来,希望大家接下来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来看,不过紫嫣需要十章左右的恢复期。
年底这段时间特别忙,本来前些天就很忙,我尽量坚持的双更,但是从今天到初十是真的只能每天一更了,大家可以攒段时间,等到初十再看,到时候紫嫣就会开始出手,一个个一个地搬到敌人。
然后燕(项)某人,会慢慢爬回来的……
作者有话要说:
居然打了六千多字的剧情揭秘,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也就没有太过注意用词和流畅,大家凑合看一下哦。
如果实在读的费劲,我有时间再改的流畅一点,囧。
亲们可以猜猜,某人叫“燕”什么?^_^
第275章 狼群护尸()
天色混沌,风雪呼啸。
四下的汉军,为抢夺西楚霸王的尸体拿去领赏,一时间蜂拥而上。他们互相争抢着,残忍厮杀着。为了巨大的利益,汉人同室操戈,杀红了眼,完全不顾及昔日的情谊。由于相争而互相践踏、甚至残杀致死的有成百上千人。
霎时间,大风呼啸扬起,天地之间一片血腥,漫天的乌云蔽月,鹅毛飞雪肆虐狂卷,残卷着飞沙走石,弥漫视野。
而就在同一时间,一声凄厉的悲鸣划过长空四野,众人睁开眼睛,只见数百只成年狼组成的狼群正在向乌江岸边狂奔而来。
一头灰色的公狼,昂首一声裂天长啸,继而伴随着更多的狼嚎,充斥着乌江天谷的每一寸土地。
顷刻间,数百只体型巨大的狼,同时从四面八方朝着同一个方向,奔袭而来。汉军看到狼群,登时大骇失色,几乎来不及做出反应,狼群就已近身眼前。
为首的那头灰狼纵身一跃,直扑向那拼抢项王躯体的汉军,将他的脖颈死死地咬住。
“咔嚓”一声骨裂的声音,那灰狼狠狠地将那名汉将的头颅咬断,头颅“砰砰”断裂,滚落在皑皑地白雪地上,鲜血洒溅一片。汉军瞬间大乱,原本争抢项王躯体的汉军,转而陷入与狼群的厮杀大战中,有的狼被汉军砍伤了,而更多的汉军,却被狼群狠狠地咬死。
汉军顾不得再争夺项王的尸体,远处的弓箭手弯弓搭箭,数万只箭矢如蝗一般飞向狼群,却因雪势太大,视野不佳,那箭矢根本无法有效地射中狼群的身体。
几百只体型健硕的狼,朝着数万汉军疯狂袭来,它们的蓝色瞳孔中,闪动着嗜血的红光。
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