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贞妍微笑道:“此图名为‘大明混一图’,原图长宽皆在一丈以上,这张图不过是缩小的复制品。成图于洪武年间,绘制者可不是一个人,而是当时的宫中画师在六部的协助下,群策群力绘制而成。”
朱由检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地图上没有标注疆界。原来在绘图者的心目中,整个世界都是属于大明帝国的,那些番邦也只不过是大明的属国,所以才命名为“混一图”。这当然和西方异常精确的划界有所不同,正因如此,当中华民族衰落之后,才引来无穷无尽的领土纠纷。
经过认真的寻找,朱由检很快发现武汉在地图上仍分为武昌、汉口、汉阳三镇,而合肥的名字是庐州。至于东京和新加坡,则分别标注为“江户”和“淡马锡”。
朱由检将这些地方一一指给李贞妍。李贞妍却蹙眉道:“南洋这些地方,我们朝天船队去得很少。听说有些地方已经被不知从哪里来的红毛人占据,那些人茹毛饮血,偏又有制作精良的火器,经常滥杀无辜。”
朱由检微微一笑道:“他们都是从遥远的欧洲来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现在马来西亚、印尼这块地方,哦,也就是地图上标注的金州、婆罗洲和满剌加,已经沦为兰国人和浦叶国人的殖民地。浦叶国人就是佛郎机人,兰国人就是俗称的‘红毛’。而吕宋这一块,则是牛首国人的势力范围。咱们大明人不明就里,往往将他们笼统地称为‘佛郎机人’或是‘红毛人’,其实他们是分属不同的国家。”
众人被他唬得一愣一愣的,李来亨挠了半天头,才说出大家共同的疑问:“殿下,你又没去过这些地方,怎么知道这些名目?该不会是您编出来的吧?”
朱由检把眼一瞪,赏了李来亨一记爆栗道:“胡说!本王岂能信口雌黄?至于我是怎么知道的,王妃还记得本王在京师见过洋和尚汤若望吧,这些都是汤若望告诉我的。
“先不要说这些,西洋人当然蛮横无理,但他们远涉重洋是为求财,我们还是有和他们合作的机会。而且现在他们还不是大明的心腹之患,等朝廷平定建虏之后,再跟他们计较不迟。”
当下朱由检便与李贞妍细细计议,将在各地开何种店铺、需派多少人手、如何联络等事项都大略确定了下来。
最后朱由检说道:“扣掉成本和费用之后,黄海商帮赚取的利润,我看可以一分为三:三分之一投入运营,壮大商帮实力;三分之一按照入股比例分发给股东,由股东自行支配;三分之一则作为军费,划拨给秦兵。翁主觉得如何?”
李贞妍忙垂首应道:“贞妍不要分成,全凭殿下支配。”
朱由检却摇头道:“那可不行。合伙经商就是要双赢,你我分别代表各自的国家,更要处处公平,合作方能长久。”
此时朱存棋也笑着插话道:“殿下,大家都各司其职,您也要为存棋安排个差事,不然人家可不依哟!”
“当然不会忘了郡主。”朱由检微笑道,“原来你不是说过,想扮成一个账房先生么?正好黄海商帮规模扩大,翁主肯定忙不过来,也不可能总在西安停留。郡主正好在西安总部主持日常事务,总管账目。郡主可愿意?”
朱存棋听罢心花怒放地道:“太好了太好了,终于不用整天闷在府里了!”
安排完财政大事,朱由检又给伤愈的燕凌和解胜重新分配了任务。由于黄海商帮担负起了搜集一般情报的职责,特勤处可以节省很大的精力。朱由检给他们的新任务更加重要:组建一支特种部队!
这支特种部队,人员和装备可以任他们挑选,培训和活动经费则由蕊儿直接拨付。他们的任务则是极为艰巨:将这支部队内的每一个人都培训成出色的间谍、杀手和特种兵!
朱由检这个决定,还是屡次暗杀他的魏忠贤迫他做出来的。他心想既然魏忠贤能暗杀自己,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反过来去暗杀魏忠贤呢?
当然老阉贼深居大内,暗杀他的难度自是不小。可是组建了这支特种部队,就有了这种可能。俗话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朱由检现在就开始暗中准备了。
当然特种部队的使命并不仅限于此。除了魏忠贤,值得猎杀的对象实在太多了。像女真人的重要将领、蒙古各敌对部落的酋长,包括日本的倭寇头子,都是特种部队的潜在目标。
所谓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在这个君主**的时代,首领的作用就更加重要。一个领袖人物的突然死亡,往往可以影响历史进程,甚至造成局势的逆转。
朱由检甚至幻想着能研制出狙击步枪,然后让特种部队秘密潜入辽东,给努尔哈赤、皇太极等人来个远距离一枪爆头。
当然,这些还仅仅是幻想,暂时只能存在于朱由检的脑海之中。可他深信一点:既然自己已经多次改变历史,那么在这个时空,恐怕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大明混一,也不仅仅是张模糊的地图,而是自己要为之奋斗一生的终极目标!
第316章 土地改革()
大计已定,第二天朱由检的这套班子就忙碌起来,按照各自的任务分别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而朱由检做的则是另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土地改革!
不改革肯定是不行的。首先,兵源和劳动力无法解决。现在不管是团勇还是工人,真正的身份依然是农户,对西安城居民的“以工代赈”也只能是临时性措施。要想把团勇转化为战士,农户转化为工人,朱由检首先就得把他们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再者,以家庭为单位的劳作方式,也造成了生产力的极端低下。现在可不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无农用机械,二无化肥农药,种地全凭农户的辛勤劳作。所以人力越分散,效率就越低,类似“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的模式肯定是行不通的。
而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还得是提高亩产。但现状是土地分散于各农户,各家种各家的地,朱由检的一些想法根本无法实施。要想实现类似现代美国那样“大农场”的先进生产方式,还是要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
但农户手中有土地,如何能让他们放弃农民的身份,自愿转行当工人呢?
在朱由检的记忆中,西方列强采取的是简单的掠夺方式,也即是采取各种粗暴的手段,从农民手中夺取土地。没有了土地,农民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活来源,不得已只能去当工人。
这种卑鄙的手段见效倒是快,但无疑是站在了老百姓的对立面,朱由检当然不会考虑。
他也曾考虑过高价收购土地,但在经过认真计算以后,还是放弃了。因为田地的市价过去一直在每亩十两银子以上,就算这些年连年因灾欠收,地价略有下降,市价仍有七八两。而一个村子的土地就达到几千亩,即使按市价收购,也得要几万两银子。
以朱由检现有的财力,单是泾阳县的土地他都买不下来,就更不要说西安府乃至整个陕西了。而他的土地改革将来是要贯彻到全国的,所以还需要另辟蹊径,找到一条成本较低的道路。
成本是一方面,农民的意愿则是另外一个方面。老百姓过惯了土里刨食的生活,土地可以说是他们最大的财产。如果失去土地,那可就真成了无产阶级了。
所以直到二十一世纪,征地和拆迁造成的冲突事件仍是层出不穷,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农民失去土地就失去了生活保障,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思想守旧的农民当然会有抵触情绪。
所以在土地改革这件事情上,朱由检是慎之又慎。从他来到秦王庄直到现在,他已经暗中筹划了几个月。而今,工人队伍初具雏形,夏收又接近尾声,改革的时机终于到来了。
于是,泾阳县的各个村子,一夜之间就贴满了告示。老百姓们自然驻足观看,由于小学和夜校的功效,识字的老百姓明显比过去多了,所以告示的内容很快就传遍了全县的每家农户。
告示的发布者是泾阳商帮,这也是完全属于朱由检的“独资公司”。具体内容如下:第一,从即日起,泾阳商帮以合理的价格租用农户的土地。这个价格订得很高,基本上相当于每年产量折银的二倍。并且告示特意强调是租而不是买,土地的所有权仍归农户所有。
第二,租期定为十五年,是否出租听凭自愿,但一旦出租,即不能中途收回。合约期满之后,农户有权决定是否续租。
第三,在承租期间,土地上种什么作物由泾阳商帮决定,全部收成都归泾阳商帮,田赋自然也由泾阳商帮承担。
第四,在出租土地之后,泾阳商帮会雇用大量工人,从事田间劳作。工资根据劳作量月结,绝不拖欠;即使因天灾导致欠收或绝收,工人的月银一个子也不会少。
告示一出,全县大震。由于涉及到每家每户的利益,所有人都对此事议论纷纷。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虽然没什么文化,甚至很多人大字不识一个,但简单的账还是算得清的。在他们看来,自己辛苦劳作一年,每亩地满打满算也至多能打一百来斤粮食,还要缴纳田赋。即使是好年景,粮食也就是刚刚够吃而已。如果遇到灾年,搞不好还会颗粒无收。
相比之下,泾阳商帮的条件就太过诱人了。首先仅靠租金,吃饭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对一些缺乏壮劳力的家庭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在过去他们仅靠自己种地,那是根本种不好、也不可能有好收成的。
再者,即使是有壮劳力的家庭,如果应聘去做工人,干的基本上还是以前的活,却是旱涝保收,总有月银可拿,相当于凭空又多出了一份收入。
而对于已经应聘做工人或团勇的人来说,泾阳商帮的方案也为他们解除了后顾之忧。过去他们还会担心自己无暇耕作,导致土地抛荒;而今泾阳商帮把自家的土地都管了起来,自己就更可以放心地去工作了。
而最为关键的是,土地所有权并未发生变化,仍然在农户手中。有土地在手,这对老百姓来说是一颗定心丸。
大伙儿是怎么算怎么合适,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不出三天,到泾阳商帮报名出租田地的农户就达到数千户,涵盖了全县的各个村落。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那么积极,持观望态度的也大有人在。这些人主要是各村的大地主,他们觉得按照泾阳商帮开出的条件,最后商帮肯定会出现巨额亏损。那么到时候泾阳商帮还能不能兑现承诺,就是一个大问题。
比如虎啸商帮的帮主李虎,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他虽然已经迁入西安城,但在泾阳还保留了几百顷田地。对于泾阳商帮的方案,李虎嗤之以鼻,根本不理不睬。在他的带动下,很多地主也都对方案采取抵制行动,不但自己不出租,还威胁同村的农户也不要出租。
朱由检得知以后,忍不住冷笑一声道:“这些鼠目寸光的家伙们,有你们后悔的一天!”
第317章 粮棉轮作()
不但地主们对泾阳商帮的政策怀有抵触情绪,就连朱由检小集团内部的人,对土地改革也有很大的疑虑。
其中最为忧虑的就是王妃蕊儿,她虽对朱由检做出的决定百依百顺,可这些天来总是愁眉不展。
朱由检跟她解释过很多次,包括分工劳作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优选作物带来的单产提升等等。可蕊儿怎么也不肯相信,亩产能像朱由检所说的那样,获得几倍的提升。
朱由检也只好放弃了无益的说教,心想只能让事实来给出答案了。要知道前世的农作物亩产大几百斤那都是少的,一千多斤甚至吨粮田都不鲜见。有些高产作物,如土豆和红薯,亩产甚至可达万斤。
相比之下,现在平均一百来斤的亩产,实在是太低太低了,增产的潜力还非常大。朱由检之所以敢于给出二倍平均亩产的租金,正是因为他心里有底:田地到了他手里以后,绝不可能亩产仍是一百多斤。
当然,前世的很多高产作物,如玉米、土豆、红薯,都是产自美洲的外来物种。现在是天启四年,公历则是1624年。而哥伦布发现新的时间是1492年,距今不过一百多年的时间。
这一百多年间,欧洲人虽然发疯一般地扑向新,但主要是奔着那里的金银矿山去的,对当地作物的高产特性还没有太多的认识。因此这些作物还远未普及种植,反正朱由检从辽东走到陕西,就一棵这样的作物也没看到。
朱由检当然想马上引进和这些高产作物。别说亩产万斤,就是能达到千斤,也等于增产了七八倍,一下子就可以解决困扰陕西的粮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