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征天下-第5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检忙微笑道:“方才若非足下一番高论,恐怕众人都会认同董其昌的说法,以为《溪山行旅图》是赝。足下秉公而论,帮了五洲商社的大忙,在此谢过了!”

    此时朱由检与朱存棋都身着便装,那少年自然也不认得他们,忙拱手还礼道:“岂敢。学生只是就事论事,并无他意,哪里知道还会把顺天府招惹出来!敢问二位,可是五洲商社的…?”

    “没错,”朱由检指着朱存棋道,“这位就是五洲商社的朱帮主。我嘛,是朱帮主的弟弟,嘿嘿。敢问足下尊姓大名,何以对书画鉴赏有如此深的造诣?”

    那少年并未怀疑,先是重新对二人施礼,然后长叹一声道:“学生姓徐名川,浙江绍兴人氏。今春朝廷开恩科取仕,学生得到消息后星夜从绍兴赶来京师,孰料行至徐州病了一场。因为囊中羞涩,无钱抓药,足足在客栈中硬挺了大半个月才能下地。等赶到京师,恩科早结束了。学生川资罄尽,无法回乡,只得在通惠河工地上做工,慢慢积攒路费。”

    朱由检听了顿时心生恻隐,暗想原来这是个寒门学子。这么小的年纪,这么单薄的身子,却不得不去工地上苦力,也确实够可怜的。

    “学生对书画略知一二,皆因家学之故。”说到这里,那少年却自豪地昂起头道,“先祖父一生潦倒,晚年钟情于诗画,遗有诗作两千余篇,画作百余幅,更有诗画评论数十卷。学生这点浅见,即是从先祖父藏书中研习出的。”

    “哦?不知足下先祖父高名?”朱由检诧异地问道,心想这样一个人,必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他的孙子都这么厉害,他本人怎么会穷困潦倒?

    徐川郑重地答道:“先祖父讳渭,字长。”

    “什么?!”朱由检大惊失色道,“你祖父是徐渭?”

    “正是。”徐川也有些意外地道,“先祖父虽然才学过人,但生前籍籍无名。阁下何以知之?”

    “生前?”朱由检赶紧追问道,“这么说,徐渭已经去世了?”

    “先祖父万历二十一年就已经去世,迄今已有三十多年了。”徐川老老实实地答道。

    朱由检听了连连叹息,倒把朱存棋和徐川都弄愣了。

    他们当然不知道,这徐渭可不是一般人物,而是被后世称为“明代三大才子”之一,与解缙、杨慎齐名!民间关于徐长的各种传说也多如牛毛,但无一不是表现他的聪明机智。徐渭在书画界声望更高,像“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近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都对徐渭极为推崇,甚至说过“愿意早生几百年,做徐渭门下走狗”这样的话。

    朱由检倒没什么艺术修养,不过他也很奇怪,像这样一位大才子,生前怎么会穷困潦倒?

    因此他细问徐川,才对徐渭的一生有了个大概了解。原来徐渭虽然才学过人,在科举上却非常不顺,屡试不中。初时徐渭还以为自己章水平不到,可落第次数多了以后,他却渐渐悟出,并非自己没有才学,而是科举制度本身就无法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徐渭一身傲骨,不愿改变自己去迎合科举考试,遂不再以科举为意,转而研究经邦济世之学。当时正值倭寇肆虐,徐渭便投入浙闽总督胡宗宪门下,做了一个幕宾,也就是师爷。胡宗宪大破倭寇徐海,又用怀柔之计牵制当时势力最大的倭寇王直,皆徐渭运筹帷幄之功。当时戚继光也在胡宗宪帐下效力,他之所以能练出一支精锐无匹的戚家军,也与徐渭有很大的关系。

    孰料胡宗宪因为在政治斗争中站错了队,党附严嵩,结果严嵩倒台之后,胡宗宪被捕下狱,在狱中自杀。徐渭也连带着倒了霉,胡宗宪的倒台,意味着徐渭政治生命的彻底完结。这位大才子受不了这个打击,一连自杀九次,精神几近癫狂。在精神错乱中,他失手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又被下狱七年。

    出狱之后,徐渭性情大变。他当时已经五十多岁,先是游历宣府、大同等地,后来在戚继光的下到了辽东,教授名将李成梁的长子,也就是李崇瑶的父亲李如松兵法。倾囊相授后,徐渭返回原籍,不问世事,只与书画作伴。

    晚年徐渭穷困潦倒,不得不以画为生,但从不为当政官僚作画。最后以古稀高龄终老于旧宅之中,死时身边只有一狗相伴,**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当真是凄惨之极。

    说到这里,徐川不禁悲从中来,哽咽得难以自已。朱由检也心下黯然,暗想古往今来,像徐渭这样生前不追名逐利、着作和思想却能影响后世一代又一代人的大家并不多,恐怕也只有曹雪芹、马克思、凡高等寥寥数人能与之比肩。他们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个世界对他们却非常残酷,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天妒英才”么!

    想到这里,朱由检敛容对徐川道:“令祖父是千古奇人,足下家学渊源,亦是难得一见的奇才。我们五洲商社如今正缺人手,不知足下可愿意屈身任个顾问?”

第923章 明争暗斗() 
从第二天开始,五洲商社与各大商帮之间的暗斗,就渐渐趋向于公开化。

    先是十几名东林系官员联名上奏,质疑锦衣卫为何要干扰顺天府正常办案。这一手真让朱由检吃惊非小,心想这几大商帮还真是手眼通天了,居然能把官司打到朝堂上来,而且这么多的东林党都为他们说话!

    后来他通过侧面了解才知道,原来这些官员和几大商帮倒并无直接关系,他们此举是为了给顺天府尹阮大铖出头。

    这个阮大铖也不是个简单人物。他是东林党创始人之一高攀龙的得意弟子,本人章诗词俱佳,尤善创作戏剧剧本,在东林党人中声誉很高。天启年间他曾任吏科都给事中,后来却不知何故辞官归籍。

    阉党倒台后,东林系大臣纷纷复出,阮大铖也不例外,而且很快就坐到顺天府尹这个重要的位置上。顺天府尹就相当于前世的北京市市长,直接管辖京师地方民政。如今阮大铖吃了锦衣卫的亏,东林党人自然不爽。

    朱由检心想这阮大铖恐怕与几大商帮暗中有勾结,否则也不会不做任何调查,直接就派捕头抓人。至于东林党人是不是全和商人关系密切,这他就不敢确定了。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官商勾结的严重程度就太可怕了!

    因此,朱由检也没敢轻率处置,只是轻描淡写地答复:“此乃民间商业纠纷。画作真伪,须经专业人员鉴定;未有定论之前,不惟锦衣卫,官府亦不应过多干涉。”这等于是把锦衣卫和顺天府各打五十大板。

    东林系官员虽然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但锦衣卫就代表着皇帝,皇帝批评锦衣卫就等于批评自己,所以他们倒也没敢死揪住这件事不放。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现在京师除了陈圆圆的《京华时报》以外,又新增了几份报纸,其中就有东林系大臣创办的《清流》,政见与《京华时报》往往针锋相对。

    这回便有不少东林系大臣在《清流》上发,支持董其昌对《溪山行旅图》为赝的判断,企图从社会舆论上打倒五洲商社,进而达到否定锦衣卫、增强东林党影响力的目的。

    朱由检这边当然也不会忍气吞声。现在《京华时报》的发行量已经达到每天三千份,虽然比现代报纸的发行规模还差得远,但比《清流》之类的报纸是多得太多了。

    因为东林党人办报纸也脱不了书生习气,他们觉得《京华时报》的活字印刷质量太粗糙,还偶有排版错误,有碍观瞻;但是雕版印刷又肯定来不及,因此《清流》与朝廷的邸抄一样,都是雇人手工抄写的。虽然看起来美观很多,但每期只能出二百份,影响力和《京华时报》根本无法相比。

    朱由检就利用《京华时报》大造舆论,不但详细地讲述了这次拍会的全过程,还让徐川撰,把《溪山行旅图》为真迹的理由解释得清清楚楚。黄宗羲和王夫之这两个拍会的亲历者,也以笔名在《京华时报》上发表评论,对顺天府没有证据就乱抓人的行为予以批评。

    对于老百姓来说,《京华时报》显然比《清流》要亲切得多。《清流》不但发行量低,而且上面的章都言,市井百姓根本就看不懂也听不懂。

    而《京华时报》则不然,章都用白话,很少讲那些空洞的大道理,内容也更贴近百姓。虽然普通百姓不是古玩字画的消费者,对这些东西也没什么兴趣,但五洲商社的煤店对他们的帮助还是挺大的。因此从感情上,老百姓本来就向着五洲商社,而反感那些为富不仁、经常哄抬物价,尤其是米价的几大商帮。

    这回再经《京华时报》一宣传,聪明的老百姓自然而然就把吕梁商帮与顺天府到了一起。用不着任何暗示,老百姓一下子就明白了,肯定是吕梁商帮为了打压竞争对手,不惜勾结官府,故意诬陷五洲商社的真迹为伪作!

    俗话说得好:百姓不可欺。老百姓是朴实善良的,但也是是非恩怨分明的。在弄清楚吕梁商帮竟是如此无耻之后,老百姓对晋商态度大变。他们虽然惹不起顺天府,但对付商人,他们还是有办法的,那就是用脚投票,不再买他们的东西!

    这下吕梁商帮可有点弄巧成拙,不但没达到打压五洲商社的目的,自己的所有店铺生意反而大受影响,让乔宇亮不禁牢骚满腹,埋怨其他几大商帮不该撺掇自己出头对付五洲商社。

    趁着这个有利时机,五洲商社又使出了一招杀手锏:开设粮店。

    又是几乎**之间,五洲商社一下子开了二十多家粮店。本来“五洲商社”这个名号在民间已经有一定号召力了,粮店的举措就更是大快人心:米价比其他商帮都便宜,六两一石!

    原来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朱由检终于把泾阳的战略储备库搬到了京师。经过两年的储备,现在战略储备库中已有五十万石存粮。虽然与大明帝国的庞大体量相比,这五十万石还是太少,但在关键时刻,还是能够发挥相当大的作用。

    如今就正是青黄不接、米价暴涨之时。战略储备库的存粮,成本达到二两多一石,其实是比各大商帮的成本高多了。但是京师现在的米价是七两一石,五洲商社六两还是有赚。

    而且有了黄海商帮在西安商战的经历,五洲商社已经老练多了。为了避免竞争对手恶意,从一开始,各粮店就实行配给,也就是来买米的老百姓要登记,每人每天限购很少的数量,也就够一家人吃个三四天的。这样一来,也控制了的速度,保证储备库的存粮不会消耗太快。

    本来京师米价正在飞涨,五洲商社的这一举措,一下子遏制住了涨价的势头。老百姓当然愿意买便宜货,每天五洲商社各家粮店的门口都排着长长的大队。而其他各商帮的米店却是门可罗雀,尤其是吕梁商帮,老百姓路过的时候,还会狠狠地吐口唾沫,表达自己对奸商的鄙视之情。

    面对不利局面,几大商帮坐不住了。他们再次在“满庭芳”聚会,商议如何应对五洲商社的挑战。陕西商帮的李自诚也受邀赴会,不过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他的随从换成了几个眼中精芒闪烁的年轻人…

第924章 暗中监控() 
京师七大商帮再次在“满庭芳”聚会,让几位帮主感到奇怪的是,平素一向少言寡语的陕西商帮少帮主李自诚,今天却是一反常态,跟这个寒暄完了又跟那个作揖,亲热得不得了。

    众人还以为他有话要说,落座之后细问,李自诚却嘿嘿一笑道:“没事,我什么事也没有,只是几日不见怪想各位帮主的。各位帮主请议事,我们陕西商帮唯各位马首是瞻。”

    几位帮主还道是李自诚昨夜喝花酒喝多了,今天还脑袋发昏,倒也没太在意,很快就讨论起五洲商社开粮店压低米价的事情来。

    对晋商、徽商和浙商来说,南粮北运都是他们的主要业务之一。现在突然蹦出个五洲商社来搅局,他们当然不肯就这么算了。龙游商帮帮主周绍宁首先提出,要联合起来与五洲商社打价格战,他六两咱们五两,他五两咱们四两,压到五洲商社亏得血本无归。虽然这是一种“杀敌一万自损三千”的做法,但几大商帮实力雄厚,完全亏得起这些银子。等到五洲商社无法承受而退出粮食市场后,再把价格涨上来,自然可以弥补损失。

    吕梁商帮帮主乔宇亮当即表示赞成,他杀气腾腾地拍着桌子道:“五洲商社这个兔崽子,我们山西人跟他干到底了,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可是粤商、闽商等几家商帮却不大同意。因为这明摆着是要亏钱,粮食生意周期长、占压资金多,亏得太狠,不但日后能不能赚回来不好说,而且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