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皇上如此直白简短的话,二人皆是一呆,不过还是瞬间反应过来,“臣等遵旨。”
郑德点了点头,本想直接让二人离开,不过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来,便对二人说了一句,“你们对‘非翰林不得入阁’这一惯例有何看法?”
两人闻言对视一眼,实在有些奇怪,不知皇上怎么突然又提起了这个了?
王璟倒是毫不避讳的直接说道,“臣觉得‘非翰林不得入阁’有门户之见的嫌弃,理应废止不行。臣不否认翰林之中选取的皆是每科最为优异的栋梁之才,不过外放的官员也未必差到哪去。须知大浪淘沙,外放为官的官员历经磨练入朝为官的能臣也不在少数。就如之前朝中六位尚书有五位都未曾入翰林,又岂敢否认他们不是能臣干吏?”
虽然听起来王璟有些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的嫌疑,不过他这番话说的倒也不差。即使是翰林出身的王鏊也不得微微颔首,表示赞同。毕竟朝中虽然翰林院出身的官员较为众多,但除三位阁老之外,六部九卿以及左右侍郎皆是以非翰林官员较为众多。这也间接佐证了前者的观点,非翰林出身的官员能力未必会差到哪里去。
郑德倒是没有任何表示,只是又问了一句,”那你觉得将每科进士之中才华出众者选馆入翰林院留之观政是否妥当?”
听到皇帝这番问话,王璟倒是一愣,实在不明白皇帝话里的意思。毕竟这个制度已经实行了上百年之久,若是存在不妥当之处也未必能够实行至今,那皇帝话里又是什么意思?
或许是猜到了他的疑惑之处,郑德又补充了一句,“你觉得翰林院这些官员派遣至六部九卿等衙门实习政事,然后等待朝中出现缺额再补缺,是否合理呢?”
王璟若有所思道,“陛下的意思?”
“我的意思是说,翰林院这批官员整天待在朝中观政,虽然能够学习到不少东西,不过却有些脱离实际,难以觉察到天下百姓真正的疾苦。若是最后由他们主持朝廷大局,恐怕对大明对天下黎民百姓都不是一件好事吧。”郑德将自己的担心说了出来。
不过回头看到王鏊有些尴尬的脸色,他倒是立刻反应过来,这位好像就是一直在翰林院呆着最后晋升为吏部右侍郎。当着这位的面说这些,不是**裸的说他不行吗?
“王阁老莫要多心,朕绝不是说你。”郑德讪讪地说了一句。
王鏊倒是显得颇有风度,毫不介意的说了一句,“臣明白。”
当然在皇帝的面前,还真没有人敢介意什么。
虽然无法判断他是否真的不介意此事,不过郑德也不会纠结于此。毕竟这位在他心里的分量并不重,他真正看重的乃是王璟而已。所以说了一句之后便看向后者,“你觉得呢?”
王璟也是颇为赞同的点了点头,沉吟良久道,“陛下所虑甚是。自先秦以来,有些士子自恃读了一些书,往往大言不惭,夸夸其谈,口若悬河,下笔千言,可是一接触实际,则束手无策,百无一能,误人误国,前车可鉴。如魏晋崇尚清谈,甚至有几日夜不倦,结果引来了五胡乱华,国破家亡。宋代重文轻武,大讲理学,结果积弱亡国,导致异族入主中原。这些人形势好时言辞犀利慷慨激昂,形势不利时或妥协变节、或迷茫困惑,了无主张,几陷国家于覆舟之灾。”
郑德闻言点了点头,对于王璟的这番回答也是颇为满意。经过王璟入阁这件事情的闹腾,也让他对翰林院也有了深入的了解。不过对于这个大明的储材之地,却是颇觉得有些失望。
就像王璟所说,这些被选为翰林留在朝中观政的官员,说是观政其实就是在六部九卿做些端茶倒水的工作。真的本事没有学到多少,倒是耍嘴皮子的功夫颇有见长了。这也是为何朝中除了内阁之外,其他衙门挑大梁的多半是从外放为官的官员之中挑选的。至于内阁只是一个帮皇上票拟意见的类似于秘书机构的衙门,倒是对于自身能力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只要会提提意见之类的即可。这也是翰林出身的官员能够一直占着,甚至产生了“非翰林不得入阁”的官场惯例的原因。
而且别看刘健等人谈论起朝政来头头是道,深得先皇的信任。但若是真的让他们自己去做,未必能够做的好。
“那针对于这种情况,你有什么好的办法?”郑德又询问了一句,显然有考究的意味在其中。
王璟想了想,“唐有‘不拟州县不入台省’之规定,所以臣认为让新科进士外放为官多积累实际办事能力,到时候再入朝为官比一直留在京城观政要较为妥当一些。”
王璟这番话倒是和郑德的想法倒是不谋而合,为何原来的六部尚书之中,只有礼部尚书张升的能力最低呢?显然这位就是因为长年待在京师,缺乏历练所致。
不过今年发生的事情已经太多了,尽管郑德有迫切想要将翰林院那班官员外放为官的念头,不过还是地按捺下急躁的心思,先将朝中的一切安顿好。
不是有句话说的好,攘外必先安内吗?
第八十六章 不拟州县不入台省 (下)()
当二人从皇帝那里出来之后,便径直朝内阁而去。一路上两人也没怎样说话,王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王鏊则是一直在思考前者刚才说的那番话。
虽然王璟这番话有些贬低翰林院出身官员的嫌疑,不过仔细思来却也有些的道理,难道翰林院选才华出众者留馆观政难道是错误的吗?
他抬头望向王璟,犹豫片刻还是将心底的疑惑说了出来。
“不是说翰林院选才华出众者留馆观政这事是错误的,只是不应该一直让他们留在朝中致使他们缺乏磨练。应该在朝中观政一段时间之后,外放出去为官一方,一来更能够了解百姓的疾苦,再者也能够锻炼他们的办事能力,也能够真正为百姓做点实事。若是一直呆在朝中,最后只会浪费他们的才华而已。”
话毕,王璟又望了一眼他,说道,“当然这也是我的个人之见,王阁老莫要介意。”
王鏊摇了摇头,轻叹一声,“不碍事!听了大人这一番话我,我突然觉得我这些年在京城都有些白呆了。或许我应该向陛下请求外放为官,真正的去造福一方百姓,而不是待在朝中夸夸奇谈,几乎无所作为。”
王璟闻言一愣,倒是没有想到这番话竟然会让王鏊生出离京之意。这可不是他的本意,赶紧劝道,“虽然外放为官对于官员有很大的帮助,却也是事物觉对。至少在某看来,王阁老留在内阁辅政却是比外放为官更为较好。毕竟新皇刚刚登基,明年朝中又有一批老臣要致仕,还需要您这种德高望重的大臣主持大局啊。”
王鏊想了想,前者说的这番话也是不无道理。再则他也是有感而发,并没坚决到一定要离京外放,最后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当他们抵达文渊阁前时,便有司值郎迎来上,领着二人来到了文渊阁正厅之中便退下了。便见刘健、李东阳、谢迁皆坐在里面,他们赶紧上前向三位阁老问安行礼。
“都坐吧。”刘健摆了摆手,笑着说了一句,看起来很是和善。
?“喏。”两人应了一声,王璟、王鏊两人分别走到了李东阳、谢迁二人的下首坐了下来。
其实按照规矩来,廷推入阁的王鏊应该排在王璟之前,不过因为后者乃是礼部尚书,又早一科,按照圣旨名字又写在前面,所以最后只能屈居末位了。
而这一屁股坐下去,两人在内阁的排名也就尘埃落定了。日后内阁的权力交替,就按照这个排名来进行了。若是刘健走了之后,李东阳继任首辅,李东阳走后谢迁接任以此类推最后才轮到王鏊。当然若是在等待通往首辅的排队途中,你不幸的先挂掉了或则被罢官以及致仕了,这个位置最后肯定是轮不到你的。
不过除去刘健这位已经是七零后以外,这后面四位阁老的年纪都是相仿。所以不出意外的话,谢迁等人估计是盼不到这个首辅的位置的了。
望着突然显得有些拥挤的内阁,刘健感慨的说了一句,“内阁好像自我大明立朝以来,从未有过这么多人吧?”
李东阳笑着附和了一句,“阁老所言甚是,不顾如此一来你我的负担倒是减轻了不少。”
“你倒是挺会偷懒的。”谢迁闻言很是不满的道。
李东阳倒是没有理会,反而是看向刘健,“阁老,这内阁多了两人,科内阁只有四套值房,这该如何分配?”
“这”刘健闻言也是微微蹙眉,之前倒是没有想到这一点。五个人四套房的确不好分配。若是他现在离开还好,不过显然五个人还需要在弘治十八年剩下的这几个月的时间之内共事一段时间,这就需要重新分配一下了。
王璟倒是主动开口道,“阁老不必为难,我与王阁老共用一间即可。”
“我等二人刚刚入阁,共用一间倒是无妨。”王鏊也跟着说了一句。
“也好!”本想开口的李东阳赞同的点了点头。
既然当事人都不在意,这件事情倒是定下来了。刘健接着和两人说了一下内阁的诸多事宜,以及该如何行事之类的。
“王部堂兼着礼部的事情,不要为了处理这边的事情而忽略了部堂里的事情,还需要多照应一下。”刘健最后叮嘱了一句。
王璟点了点,”下官明白。”
“为何济之现在只有一个正五品内阁大学士的身份,却无任何加衔,这不是贬官入阁吗?”谢迁这时候突然说了一句。
众人这时候才反应过来,看着穿着一身青色官袍的王鏊,之前几乎所有人忽略过去了,现在看来却是觉得刺眼无比。
王鏊却是毫不在乎的说了一句,“只要能为朝廷位皇上做些事情,贬官又何须在意呢?”
众人闻言颇为赞同的微微颔首,刘健也轻捋胡须说了一句,“既然陛下同意你入阁,显然不会在官职上有所为难。想来必有什么打算,济之也不需要太过于介怀。”
王鏊也明白这一点,再者他也不是一个心胸狭窄之人,这事虽然觉得有些离奇却不会太过于在意。
随后众人又聊聊了朝中局势。
“陛下登基之处,将锦衣卫改为大明军事情报局,将东厂改为大明国家安全局,在内廷增设内务府统驭二十四衙门衙门,下诏裁撤镇守太监。将亲军以及京军皆重新整顿了一番,又在朝中推行退休制度,强制官员退休如此种种,两位觉得陛下到底是想要做些什么呢?”
说道这些,刘健也是感觉唏嘘不已。没想到皇上登基之处,就弄出这么一系列动静出来。也不怕朝廷动荡,社稷不稳,实在是有些鲁莽行事啊。
两人闻言也是皱了皱眉头,皇上做的这些看似除了整顿京军以外,都是皇家内部自己的事情,和朝廷并无多大瓜葛。但以点观面,不代表皇上未来不想要这样做啊。
由于王璟刚刚入朝,对于朝野局势不不太清楚,所以并没有冒然开口。倒是王鏊沉吟着说了一句,“以陛下的年纪论断,此事绝不可能是他想出来的,应该是背后有人指点皇上行事吧?”
“你说的是王廷相?”谢迁第一时间想到了这个人。不过这也不奇怪,谁让这位可以算得上是当朝第一红人呢。
不过随即又否定了这一个答案,“不过有些事情可是在王廷相入值御书房之前发生的,不太可能吧。”
王鏊却是摇了摇头,接着又说了一句,“若是陛下之前就认识他呢?否则为何在陛下刚刚登基之初,就能够被陛下启用直接入值御书房,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众人闻言也觉得他的猜测的确有一番道理。
“济之说的不错,不过王廷相怂恿陛下做这些又是为了什么呢?”刘健微微颔首,又有些疑惑地询问了一句。
“恐怕是为了变法做准备吧。”王鏊轻捋胡须,突然突然语出惊人的说了一句话。
众人俱是一惊,不过随之又释然的颇为赞同他所说的话。其实他们都隐隐感觉到了皇上有这种苗头,可谁也不愿意将这层窗户纸捅破。毕竟皇上只是在自己的家里闹腾着,你还真就无法去指责什么。
不过现在众人将话给说开了,气氛却一时陷入沉寂之中。
“陛下这简直是胡闹,在先帝治理之下,我大明隐隐有中兴之气象,现在又何须变法图强?只要陛下能够学先帝统御天下,我大明又何愁不迎来太平盛世?”谢迁第一个打破沉默,一脸不满的说道,“我看王廷相简直就是不学无术,蛊惑君王的奸佞小人。应当将其流放三千里,永世不得回朝。”
众人闻言尽皆愕然,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