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覆云乱煜-第2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咽喉,与萧煜掌控下的秀龙草原相连,是抵挡草原骑兵南下的第一道关隘。

    乌鞘岭东望陇东陕州,西驱西河。东主远征草原时,虽然在乌斯原上无功而返,但却收河西,把河西纳入大郑版图,在乌鞘岭东西两边山下更修筑两座城寨,分别是岭北的安远和岭南的安门,而在安远和安门一线更是布有多处烽燧。

    临近安远城,游骑越发多了起来。

    萧煜望向那座依山而建,此时城墙上已是斑驳不堪的古城,轻声道:“古城朔风,沧桑变迁,风起处细听,金戈铁马犹在耳边。”

    紫水阳毫不客气的晒笑道:“真酸,酸倒了牙的酸!”

    萧煜一脸无奈,说道:“紫老来个不酸的?”

    紫水阳楞了一下,也是无奈道:“这个老朽还真来不了。”

    萧煜笑道:“萧某窃以为,即便酸点,也比腹中空空,酸都没得酸更好一些,紫老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紫水阳又愣一下,继而大笑道:“好你个萧煜,是在笑话老朽腹中空空?”

    两人相视一笑。

    安远城已经是军事要塞,等闲人不得进入,所以萧煜与紫水阳也没想过光明正大的入城,而是用了点小手段,瞒过了守城兵卒,直接翻过城墙,进入安远城内。

    萧煜走在前头,紫水阳如影随形,萧煜问道:“紫老可曾来过此地?”

    紫水阳如闲庭信步,回答道:“你要问江南之地,恐怕再小的城我也去过,可这西北苦寒之地,除了去巫教祖庭和寻黑水万的麻烦来过寥寥几次,其他时候我从不踏足西北半步。”

    萧煜笑道:“以后去江南,还要紫老引路才是。”

    紫水阳一笑置之。

    安远城军事重地,虽说这些年荒废的差不多了,可随着秦权入主西凉州,开始整顿边防,情况略有好转。

    秦权着手整顿边防第一个下手目标就是安远安门两城。将二城吃空额敢吃到一半之多的都统就地斩首并且抄没家产,其下都尉校尉各降职一级,同时补入大量青壮武将和兵卒,短短半月内,乌鞘岭一线的懈怠之风顿时一扫而空。

    进来城内,不能说五步一岗三步一哨,但巡夜士兵足有四队,也算是戒备森严。

    萧煜站在一个城墙拐角的阴影里,轻声自语道:“安远城守将是都统衔,那么说来,两城之上就只是西凉都督亲自统领,秦权把这两城拔的真高,也看得真重。”

    萧煜沿着城墙走了一遭之后,便带着紫水阳绕过几队巡夜士兵,径直来到到城中守城都统府邸。

    进了府邸,其中守卫更加严密,甚至几座小院内还有修行者的痕迹,不过自恃修为,萧煜也没太过在意,径直奔向当中正院。

    此时正院书房内有两人相对而坐。

    萧煜如一片阴影立在窗前,可不管明桩暗哨,还是屋内之人都对萧煜视而不见。

    一名身着武官便服打扮的人坐在书案后,眉头紧蹙,应该就是安远城守将。有一名锦袍老者与他相对而坐。老者相貌清雅,颇为道骨仙风,脸色同样不是很好。

    安远城都统叹气道:“晋王殿下军令,命我严密监视草原动态,如今看来,西北局势已经是一触即发。”

    老者语气也颇为无奈道:“阁内也从东都传来了消息,此次西北大战,少阁主恐怕要亲临西北。”

    安远城都统猛然抬头:“事态已然如此严重?”

    老者冷笑道:“陛下年老昏聩,好大喜功,要兴兵征讨草原,可如今道宗许多暗手已经浮上水面,暗卫和我天机阁在与道宗的几次暗地交手中,死伤惨重,西北修行者方面的局势已经可以说得上是糜烂二字。”

    安远城都统小声道:“慎言。”

    老人脸色稍稍一白,也知道自己的失言,转而道:“道宗千年积累实在不容小觑,据老朽所知,朝堂上,乃至天机阁中未必没有道宗之人。”

    安远城都统说道:“晋王殿下一意孤行分权西凉州,而右路大军统领迟迟未决,大都督若是顶不住压力,真的按照那个狗娘养的方案一路出军,整个西北不好说,但咱们这安远城和安门城恐怕就要被草原铁骑踏破了。到时战是死,不战也是死。”

    老者说道:“此次攻打西北,实在仓促之极,不过话说回来,陛下等不及也等不起了。”

    门外的萧煜皱起了眉头。

    似乎大郑那边人心也不怎么齐整?

    这真是个比谁更烂的年代。

第一百四十九章 正明三十九年() 
秦权自领了左路军统帅,虽说不合法度,可既然郑帝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默许了,那也就无人敢再多说些什么。

    徐林坐镇中军无可争议,此时就还剩下一个右路军统帅。

    郑帝传旨由内阁和五大都督府共同商讨出个人选。

    如此一来,不管是被压制久了的武将也好,还是那些一心想着出将入相的文臣也罢,都死死盯住了右路军统率的位子。

    当然,内阁中李严周景朝的这些已经拜相的阁老们不会去,五大都督府中张清、秦政这些已经功成名就的大都督们更不会去,也不可能去。

    毕竟边关上已经有了个晋王,再去个大都督,徐林这个西北巨蟒可就真要压不住这些过江猛龙了。

    在被东都百姓俗称为皇城的巍峨红墙后,有一座奇珍异草,即便是在隆冬时节,也丝毫不显单调的花园,此时梅花开得正盛,有两位老者踏雪赏梅。

    两位老者年纪其实相差不多,可其中一位却看起来要更为苍老一些,走了一段后,走在头里的老者走到一个亭子中坐下,一个身着蟒袍的中年无须男子侍立一旁,有两个小太监抬着一个比平常火盆大上一倍的火盆轻轻放到亭子中。

    在大郑王朝,能使唤的太监的,唯有皇室中人,并且是郡王以上才有资格。在宫内能让内廷首宦孙士林亲自侍候的也就只有一人了,郑帝秦功。

    郑帝老迈,日倦政事,所以很多政事都被他发到内阁中,由内阁拟票,由于内阁是用蓝笔所写,遂称“批蓝”。然后再交由司礼监,由司礼监掌印太监代为决断,由于是朱笔所写,这也就是所谓的“批红”。

    拟票和批红缺一不可,若无拟票,则无红可批,但若不批红,不管内阁的拟票再怎么利国利民,也是一纸空文。

    这就是一直为天下士子清流所诟病的宦官干政。但不管士子们如何反对,司礼监掌印太监也成为堪与内阁首辅比肩的人物。

    孙士林之所以是内廷外廷公认的首宦,就是因为他是现任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当然站在他对面的那个老人也不遑多让,大郑文官之首,内阁第一人,太子太师首辅李严。

    这次郑帝游园赏梅,司礼监第一人和内阁第一人均是陪同。

    早有人在石凳上放了一层天鹅绒的坐垫,丝毫感觉不出石凳上的凉意。秦功坐在石凳上,一手搭在石桌上,一手对着仍旧站着的大郑内阁首辅虚压一下,“正方,坐,这里不是朝堂,不用讲究那么多繁文缛节。”

    大郑首辅李严,字正方。

    “谢陛下。”

    李严轻施一礼后虚坐了半个凳子。

    郑帝问道:“正方啊,前些天我让你们商议的人选,如今有着落了吗?”

    李严正色道:“回禀陛下,臣等商讨了一日,内阁共拟票五人,但均被司礼监退回。”

    一直侍立一旁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孙士林搭腔道:“李相,非是我司礼监对你们内阁有异议,实在是内阁所选之人,撑不起西北一路大军的架子,能力有限,非是将才。”

    郑帝脸上表情看不出喜怒,只是皱了皱眉头,问道:“孙士林,你的意思呢?想举荐谁?”

    在大郑,司礼监有批红之权,被视为内臣,故而孙士林这样的顶级大宦官也是自称为臣。

    孙士林弯腰,好似一个钝角,轻声道:“启禀陛下,依臣愚见,前暗卫大都督,安国公萧烈,似乎更加合适。一则安国公老成持重,是谋国之臣,再则,也好让安国公将功折罪,平息朝野流言。”

    郑帝不置可否,转而问道:“内阁拟票保举的都有哪些人?”

    孙士林低头轻声道:“回陛下的话,分别是宋王、平安侯、周国公、闲赋在家的老将李旭、现任天子亲军都督张武。”

    为君近四十年,郑帝已然不用靠喜怒不形于色来维护自己的帝王形象,临老更是从心所欲,直接冷声道:“简直是胡闹,拿军国大事当儿戏不成?平安侯和周国公带过兵吗?还有宋王?好歹平安侯和周国公还在兵部当过差事,不算不知兵,宋王一个文人,也来凑什么热闹!孙士林!”

    孙士林腰弯的更低,几乎形成一个直角,轻声应道:“臣在。”

    郑帝抬起手,思量着说道:“去,传旨给宋王,罚他半年俸禄,让他这段时间在家里好好修生养性,什么时候觉得差不多了,什么时候再出来。”

    孙士林低头道:“诺。”说着轻轻向后退去。

    在孙士林走后,李严站起身道:“内阁办事不力,还请陛下责罚。”

    郑帝猛地咳嗽了一声,一旁的宫女赶忙在他背后轻抚,他一手捂着胸口,一手对李严虚按了一下,示意他坐下。

    李严上前一步,关切道:“陛下,您不要紧吧?”

    一个宫女端过痰盂,郑帝吐出一口浓痰,挥退在他背后的宫女,道:“老毛病了,不打紧,坐下说话。”

    “诺。”

    李严退后一步,重新坐回凳上。

    轻舒一口气后的郑帝缓声道:“正方,你我君臣多少年了?”

    李严略一思量后回答道:“回禀陛下,臣是正明元年的进士,同年补了翰林编修的空缺,到今年已是三十九年了。”

    郑帝用手肘支持着身子,望着亭外一片傲然开放的梅花,叹息道:“三十九年啊,一晃眼的功夫半甲子了。”

    过了片刻后,郑帝挥了挥手:“朕累了,李严你先退下吧。对了,明日内阁再拟个人选给朕送呈上来,朕亲自审定。”

    “诺。”

    李严起身施礼,然后缓缓退出亭子。

    郑帝把宫女太监全部赶出亭子,一个人坐在亭子里。

    人在暮年,无非是两种情况,一种是认命的、想的是身后事,还有就是不认命,想的是如何续命,以历代帝王更甚。

    郑帝不想认命,可不得不认命。他是老了,可还不糊涂。知道从来没有长生不死的帝王,也就没在上面耗费心力,反而开始着手布置身后之事。

    一个轻盈的脚步声从身后传来,一个看起来不过三十许的美艳妇人走到郑帝身后,轻轻为他披上一件披风,“陛下,小心着凉。”

    能在大郑宫中与郑帝如此说话的只剩一人,玉贵妃。

    而就在秦显被封为太子之后,玉贵妃也就不是贵妃了,母凭子贵,已然被晋升为皇贵妃。

    郑帝反手捉住玉妃的按在他肩膀上的右手,轻声道:“朕没记错的话,你应该是正明二十年入宫的吧?”

    玉贵妃微微低了下臻首,轻轻答应一声:“是。”

    郑帝没有转身,仍旧是看着亭外梅花,“转眼间你也入宫十九年了,从当年那个贵人变成了如今的皇贵妃,太子的母亲,未来的圣母皇太后。”

    玉贵妃抿了抿嘴唇,没有说话。

    郑帝长叹一声:“今年是正面三十九年三十九年。朕是三十岁登基,明年就是朕的七十大寿。人生七十古来稀,朕也老了,不过朕还有许多心愿未了,再则,显儿的年纪也太小了。如果如果再给朕二十年,不,十年的光景,朕一定交给显儿一个平平安安的天下。”

第一百五十章 闽行() 
正明三十九年年末的最后一次大朝会。

    郑帝在下旨让宋王闭门思过后,又分别申斥了周国公,平安侯二人。以轻忽之罪各罚了两人一年俸禄。

    接着又申斥户部办事不力,年前应运往中都的军粮还未完全调转完毕,并借着这个由头罢免了一名户部侍郎,重斥了户部尚书。

    郑帝罕见的严厉态度让朝堂上原本还想着去西北抢功劳的各路权贵熄了声响,重新开始小心观望内阁诸老和五大都督府各大都督的态度。

    经过内阁阁议后,今日朝会上,内阁首辅李严呈上了内阁拟票的西北右路军都督之人选。

    中都都督,闽行。

    闽家自不用多说,江都世家,不管在朝在野都是底蕴深厚,与江南各大世家同进同退。

    闽家自从当代家主告老之后,就是由一对兄妹支撑起来的,闽行出任中都都督,自从魏迟死后,俨然已是中都第二号人物。闽行之妹则嫁给了晋王秦权为妻,也就是现在的晋王王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