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白话帛书周易-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象》曰:‘终无尤也’。” 





创建时间:2006…2…28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第六章

  《易》曰:“鼎折足,复公莡,其刑屋,凶。”①孔子曰:此言下不胜 
任也。非其任而任之,能毋折虖②?下不用则城不守,师不战,年乱犯上, 
谓“折足”;路其国③,无其地④,五种不收⑤,谓“复公莡”;口养⑥不 
至,饥饿不得食,谓“形屋”。二三子问曰:人君至于饥乎?孔子曰:昔者 
晋厉公路其国,无其地,出田七月不归,民反诸云梦,无车而独行。□□□ 
□□□公□□□□□□□□□饥不得食六月,此“其刑屋”也。故曰:德义 
无小,失宗无大,此之谓也。 
  【白话】《周易·鼎·九四》爻辞说:“鼎折足,复公莡,其刑屋,凶。”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段话是讲下面的人能力、智慧不能胜任自 
己的工作。不是他所能担当得起的重任而让他去担当,怎么能够不压断他的 
腰腿呢!下面的将军没有能力那城就守不住,部队就打不了胜仗,内部紊乱 
必然危害君上,这就叫“折足”。国家穷困,都城破败,田地荒芜,五谷不 
得丰收,这就叫做“复公莡”。口粮不够,饥饿时没有饭吃,这就叫“形屋”。 
二三子问道:那人君也会挨饿吗?孔子说:过去晋厉公破败国家,荒芜田地, 
出外打猎达七个月之久不归朝中;民反诸云梦,晋厉公没有车子而徒步独 
行,……公……(晋厉公)饥饿没有饭吃达六个月之久,这就是“其刑屋” 
的典型。所以说:品德仁义没有大小的区别,但丢掉根本宗旨就无所谓大了。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注释】①《鼎·九四》爻辞。②虖:通“乎”。③路其国:露国,破 
败的都城。“路”同“露”,露,破败,穷困。《战国策·齐策五》:“夫 
罢士露国,而多与天下为仇,则明君不居也。”④无其地,荒芜土地。“无” 
通“芜”。⑤五种:五谷。⑥口养:口食,口粮。 
  【讲解】这一章阐述为政之道在于选拔人才,人才难得,庸才误国。这 
种对《鼎·九四》的论释与《象传》的解释不同,与传统的解释也不同。传 
统的解释和《象传》的解释是从犯罪学和刑法学上去解释的。与这一种从人 
才学上的解释大不一致。《象》曰:“覆公■,信如何也。”《九家易》曰: 
“渥者,厚大,言罪重也。既覆公■,信有大罪。刑罚当加,无可如何也。” 
《九家易》曰:“鼎者,三足一体,犹三公承天子也。三公谓调阴阳,鼎谓 
调五味。足折■覆,犹三公不胜其任,倾败天子之美。故曰‘覆■’也。” 
虞翻曰:“谓四变时震为足,足折入兑,故‘鼎折足’。兑为刑。渥,大刑 
也。鼎足折,则公■覆。言不胜任。象入大过死,凶。故‘鼎足折,覆公■, 
其刑渥,凶’。”不过在力不胜其任这一点上,九家与虞翻尚保留了孔子解 
《易》的痕迹。 





创建时间:2006…2…28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第七章

  《易》曰:“鼎玉贙,大吉,无不利。”①孔子曰:鼎大矣。鼎之迁② 
也,不自往③,必人举之,大人之贞也。鼎之举也,不以其止④,以□□□ 
□□□□□□□□□□□贤以举忌也。明君立正⑤,贤辅■⑥之,将何为而 
不利?故曰“大吉”。 
  【白话】《鼎·尚九》爻辞“鼎玉贙,大吉,无不利”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解释说:鼎是大东西呀!鼎的迁徙搬移,不是靠自己的力量移动的,必 
须要有人把它抬走,大人的贞问也。抬举鼎不是抬举鼎的脚趾,而是用鼎杆 
横贯鼎耳朵然后抬起。贤人以抬举为忌讳。圣明的君主建立政权、政治,贤 
明的臣下辅弼协助他立政,必然没有什么不利的。所以说“大吉”。 
  【注释】①《鼎·尚九》爻辞。贙(xuàn):古代传说中的猛虎。通行 
本作“铉”,帛书经文亦作“铉”。②迁:移动。③自往:自己移动。不自 
往:不能自己移动。④止:趾。⑤立正:建立政权。正,政也。⑥■:读为 
“弼”。 
  【讲解】这一章通过对《鼎·尚九》爻辞的诠释,说明君主有了贤臣辅 
弼帮助,就能治理好天下,取得“大吉,无不利”的政绩。传统易学对“鼎 
玉铉,大吉,无不利”的解释与此大致相同。《象传》解释为“玉铉在上, 
刚柔节也”,王弼说:“处《鼎》之终,鼎道之成也。居《鼎》之成,体刚 
履柔,用劲施弦。以斯处上,高不诫亢,得夫‘刚柔’之节,能举其任者也。 
应不在一,则靡所不举,故曰‘大吉,无不利’也。”虞翻曰:“铉谓三, 
乾为玉铉。体《大有》上九‘自天右之’。位贵据五,三动承上,故‘大吉, 
无不利’。谓三亏悔,应上成未济。虽下当位,六位相应,故‘刚柔节’。 
《彖》曰‘巽,耳目聪明’,为此九三发也。”干宝曰:“玉又贵于金者。 
凡烹饪之事,自镬升于鼎,载于俎,自俎入于口。馨香上达,动而弥贵。故 
鼎之义,上爻愈吉也。鼎主烹饪,不失其和。金玉铉之,不失其所。公卿仁 
贤,天王圣明之象也。君臣相临,刚柔得节。故曰‘吉无不利’也。” 





创建时间:2006…2…28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第八章

  《易》曰:“康侯用锡马番庶,昼日三接。”①孔子曰:此言圣王之安 
世②者也。圣之正③,牛参④弗服,马恒弗驾。不忧⑤乘牝马⑥□□□□□ 
□□□□□■⑦时至,刍稿不重⑧,故曰“锡马”。圣人之立正也,必尊天 
而敬众⑨,理顺五行⑩,天地无困,民□不渗,甘露时雨(11)聚降,剽风 
苦雨(12)不至,民心相■(13)以寿,故曰“番庶”。圣王各有三公、三 
卿,“昼日三接”,[接此三公三卿]者也。 
  【白话】《溍》卦卦辞“康侯用锡马番庶,昼日三接”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这是讲圣王安定国家治理社会的方法。圣明的政治的标志是:牛三 
岁还不服役拉犁套车,马恒久不驾车,人们不用乘坐母马……[喂马的]粮 
食按时提供,喂马的草料总是新鲜的,第一次喂马剩下的草第二次不再拿来 
喂马,所以就叫做“锡马”。圣人建立国家政权、治理社会,必须尊奉天而 
且还必须敬重群众,理顺五行的关系,天地没有困难,人民就不会有意外的 
灾害,甘露时雨都聚集降于他的国土之上,飘风苦雨都不出现,民心纯朴, 
大家举杯祝贺对方长寿,所以叫做“番庶”。圣君明王各有三公、三卿,“昼 
白三接”,[指的是接待三公、三卿]这些大臣。 
  【注释】①《溍(晋)》卦爻辞。②安世:治世,安邦治国。③正:政。 
④牛参:牛三,三岁小牛。⑤忧:通“扰”。⑥牝马:雌马,母马。⑦■: 
读为“粮”。⑧刍稿不重:喂马的草料不使用第二次,即不用马吃了剩下的 
草再去喂马。刍稿:草料。⑨尊天敬众:尊奉天神而敬重民众。这比“敬天 
保民”的思想更加进了一步。尊天敬众,是理想政治,圣王的理想境界。把 
民众放到同天神一样的地位去尊奉敬仰,这是一种崇高的政治理想。⑩理顺 
五行:理顺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克的关系。(11)甘露时 
雨:甜美的露水和及时雨。(12)剽风苦雨:狂风暴雨。剽:掠夺,抢劫。 
(13)■:读为“■”(shāng),同“觞”,酒器。 
  【讲解】这一章通过孔子对《溍》卦卦辞的阐释,描绘了圣王安世的三 
大法宝:“锡马”、“番庶”、“昼日三接”。锡马,是对待牲口的原则(牛 
参弗服,马恒弗驾。不忧乘牝马……刍稿不重)。番庶,是对待天地人的原 
则(圣人之立政也,必尊天而敬众,理顺五行,天地无困,民□不渗,甘露 
时雨聚降,剽风苦雨不至,民心相■以寿)。昼日三接,是对待三公、三卿 
的态度,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是对最高统治者(圣王)的严格要求。传统的 
解释并非如此。《彖传》说:“《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 
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虞翻曰:“观四之 
五。晋,进也。坤为康。康,安也;初动体屯,震为侯,故曰‘康侯’。震 
为马,坤为用,故‘用锡马’。艮为多,坤为众,故‘繁庶’。离日在上, 
故‘昼日’。三阴在下,故‘三接’矣。”崔憬曰:“浑天之义,日从地出, 
而升于天,故曰‘明出地上’。坤,臣道也。日,君德也。臣以功进,君以 
恩接,是以‘顺而丽乎大明’。虽一卦名晋,而五爻为主,故言‘柔进而上 
行’也。”荀爽曰:“阴进居五,处用事之位。阳中之阴,侯之象也;阴性 
安静,故曰‘康侯’。马,谓四也。五以下,群阴锡四也。坤为众,故曰‘蕃 
庶’矣。”侯果曰:“康,美也。四为诸侯,五为天子。坤为众,坎为马。 
天子至明于上,公侯谦顺于下,美其治物有功。故蕃锡车马,一昼三觌也。 
《采菽》刺幽王侮诸侯诗曰:虽无与之,路车乘马。《大行人职》曰:诸公: 

三飨,三问,三劳;诸侯:三飨,再问,再劳;子男:三飨,一问,一劳, 
即天子三接诸侯之礼也。” 





创建时间:2006…2…28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第九章

  《易》曰:“聒囊,无咎无誉。”①孔子曰:此言箴②小人之口也。小 
人多言多过,多事多患,□□□以衍矣。而不可以言箴之。其犹“聒囊”也, 
莫出莫入,故曰“无咎无誉”。二三子问曰:独无箴于圣□□□□□□圣人 
之言也,德之首也。圣人之有口也,犹地之有川浴③也,财用所剸④出也; 
犹山林陵泽也,衣食□□所剸生也。圣人壹言,万世用之。唯恐其不言,有 
何箴焉? 
  【白话】《川(坤)·六四》爻辞“聒囊,无咎无誉”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六四这条爻辞是告诫小人谨慎自己的言语。小人喜欢多说,言多必 
失,因而小人多过失。常常弄出许多是非、许多忧患来……以衍矣。(圣人) 
则不能用“括囊”来规劝他不说话。那就象“聒(括)囊”一样,没有出来 
的也没有进去的,所以说“无咎无誉”。二三子问道:难道单独不规劝圣人 
不讲话吗……圣人所讲的话呀!是道德的先导。圣人有口说话,就象大地上 
的山川河谷一样,专门为社会创造宝贵的财富,就象山林陵泽一样,专门为 
人类生产衣食住行的生活必需品。圣人一句话,万世使用受益。怕只怕圣人 
不说话,还有什么规劝圣人不说话的道理吗? 
  【注释】①《川(坤)·六四》爻辞。聒:读为“括”。②箴:规劝。 
③浴:读为“谷”。④剸(zhuān):专擅,统领。 
  【讲解】这一章通过对《川·六四》爻辞的阐释,揭出了孔子对小人与 
圣人言语的价值的评判标准和道德要求。孔子认为,小人多言多过,多事多 
患,因而小人就应该象结扎口袋一样不要说话。而认为圣人的言语就象宝贵 
的财富、衣食住行的必需品一样珍贵,圣人一言,万世用之。因此,不是怕 
圣人多言,而是怕圣人不言。圣人一言可以兴邦。这同传统易学对“括囊, 
无咎无誉”的解释有所区别。传统解释只强调了慎言语避灾害,没有涉及到 
圣人之言。如《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卢氏曰:“慎言则无 
咎也。”虞翻曰:“括,结也。谓泰反成否。坤为囊,艮为手,巽为绳,故 
括囊在外多咎也。得立承五,系于包桑,故‘无咎’。阴在二多誉,而远在 
四,故‘无誉’。”干宝曰:“阴气在四,八月之时,自观来也。天地将闭, 
贤人必隐,怀智苟容,以观时衅,此盖宁戚、蘧瑗与时卷舒之爻也。不艰其 
身,则‘无咎’。功业不建,故‘无誉’也。”《文言传》说:“《易》曰: 
‘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荀爽曰:“六四阴位,迫近于五,虽 
有成德,当括而囊之,谨慎畏敬也。”孔颖达曰:“括,结也。囊,所以贮 
物,以譬心藏智也。闭其智而不用,故曰‘括囊’。不与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