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人提出收拾一下,主管刚刚点头又意识到什么便阻止了,因为此时距大限之刻还有24小时。24小时,会发生什么呢?无论如何,收拾主人的桌面毕竟还不是时候。
欧什回到宿舍除了补上一个觉还能做些什么?也许他是从梦中跳起来的,有人看到他又无声无息地向实验室奔去。
大约过了一个漫长的深夜,黎明时分,一个身影闪现出来,只是在人们的视线中多了一张纸片,在此之前这是没有过的。主管瞬间意识到那就是自己梦想中的不可思议的奇迹,他的眼睛一片模糊,张开双臂和欧什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时间又走过了12年,主管已老得几乎认不出家人,欧什还是那么痴迷在实验的变幻莫测之中。一天,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道格拉斯·欧什奥夫因他发现的“氦3位同位素的超流体性质”而获得该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是一个真实得让人咋舌不已的故事。女儿从照片中为我指认出欧什,她就站在他的身边,看得出小女还没有从“惊恐”中走出来,而欧什的笑容十分平常而又生动,远非来信所描述得那么戏剧性。女儿依然心有余悸,说道,听说当时欧什很狼狈,根本没有时间了,那个拥有顶尖装备的实验室将不由分说关上大门,对于他来说那就是世界的末日。我也给吓坏了,老是让这个故事纠缠着,似乎自己也有慌不择路、命悬一线的感觉。
一天,我突然明白,欧什在绝境中抓住了最后一丝灵光,而发现常常就是在什么都没有了的时候与你幸运相遇。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2期P32
面对远方的人们
徐连祥
在一档嘉宾是吕良伟的电视访谈节目中,有一个现场观众发言的环节,一个13岁左右的厦门小姑娘的话语至今令我难忘。她说:“我可能是吕叔叔最小的影迷,从5岁起就开始喜欢上他了,因为他长得很像我的爸爸,而我的爸爸很早就故去了……”小姑娘7岁那年,吕良伟去厦门做活动,特地与她见了一面,关切而爱怜地对她说:“瞧你的黑眼圈,你需要好好休息了……”那天,小姑娘对吕良伟说:“这次,我特地从厦门赶来,就是想对吕叔叔说声谢谢!请吕叔叔放心,我很乖,我已经长大了。”吕良伟不住地点头,脸上展现出欣慰的笑容,他回忆道,当时听到这位小姑娘的经历后,也知道了自己长得像她爸爸,无形中就感到了一种责任——一种担当她精神爸爸的责任,所以在厦门安排时间见她时,就想给她一个比较正面的信息。吕良伟说这些话时,眼里闪烁着泪光,情绪激动得话语几次停顿。在这个银幕硬汉真诚的泪水里,在他给予小姑娘所需要的那种珍贵而特殊的“父爱”里,我看到了一个公众人物对他人的一种关爱,也呈现出他作为一个公民对这个世界的一种责无旁贷的责任感。
想起我的一个朋友。前些日子,朋友去了一趟九寨沟,回来后,就迫不及待地要我们去他家聚会——分享他从九寨沟带回的青稞酒。朋友向我们一一展示他淘得的纪念品,有牛皮画、水晶石、佛珠等,这些充满异域特色的东西令我们眼界大开,齐声叫好。最后,朋友拿出一方刺绣,说:“这个东西最珍贵,我花了几百元才买到手的。”我们反复打量着,但见一块一尺见方的平常白布上,绣着几根藤蔓、几朵红花,很俗艳的图景,并且丝线间作为衬底的白布上有许多皱痕,从这点可以看出刺绣的水平很差——明显是绣花时的棚子没有绷紧。说实话,这种东西,多年以前,我在老家就见人绣过。于是,我们都一致认为朋友上当了!朋友却一脸平静,若有所思地说:“我知道,它可能不值,但是我买它是因为它是羌族人绣的。你们知道吗?这些羌族人,居住在海拔两三千米的大山里,在近似90度的高山上种一些农作物,收获甚微。他们常年站在路口等车,向那些来自山外的人们出售他们的手工艺品,换来一点钱,然后去购买一些生存所必需的粮食和日用品,有时一个月也等不到几辆车……”
我如梦初醒,原来朋友付出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他心底对羌族同胞那种无私而真诚的爱。这爱里,同样也包含着一个平凡小人物对这个世界所流露的那种朴素而纯净的社会责任感。
境界高远而胸怀博大的 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只要心中涌动着这种大爱,不管他是明星还是平民,都是我们这个社会不可缺少的脊梁。这样的人多了,这个尘世才会变得更加温暖、和谐、美丽。
美国新生上哈佛
聂达甲
几年前,思杜?鲍威尔的儿子雷蒙被哈佛大学录取了。因为成绩优秀和具有极出色的社会服务记录,雷蒙拿到了全额奖学金。这对他们全家来说是一件很幸运、很快乐的事情。我们作为思杜的同事也深深地为他感到高兴。连续一段时间,办公室里祝贺之词不绝于耳。有一天,思杜告诉大家,孩子很快就要去上学了,他刚刚和主管商量过,打算下周三在公司里请大家吃一顿中饭,到时把儿子也请来,以示庆贺。他说:“这样既不影响工作,大家也会很轻松、亲切。再者,这样朴实的庆贺仪式也不会给孩子留下不好的影响!”大家都表示赞成,就是我的心里在犯嘀咕,在公司里举行宴会,怎么摆酒席?怎么个吃法?老美办事真是新鲜啊!
到了周三上班的时候,我一进办公室就看到了思杜,他笑嘻嘻地看着我说:“别忘了中午一起吃饭。”我问他儿子在哪里,他说,儿子在后面的小厨房里在为午餐做准备。
在美国,有许多公司都在车间边上办公,办公室里有一个小厨房,便于职工加热带来的午饭。美国人的午餐是很不讲究的,一个三明治,一个热狗,热一热带来的食品,喝一杯咖啡,有的女孩一个蛋卷冰淇淋就可以打发了。所以,我理解了为什么有的华文报纸把英文lunch(午餐)翻译成中文为“浪吃”了,可能他们觉得午餐大吃是一种浪费吧。
忙了一阵子工作,头昏脑胀,看看手表,已经是10点半钟了,我打算到外面去转悠10分钟。突然,我想起雷蒙正在小厨房里准备午餐呢。于是,好奇心驱使着我不得不去看看雷蒙在做什么。到了小厨房,看到雷蒙在认真地准备着午餐,他有条不紊地在忙碌着,脸上带着微笑。雷蒙见我过来,热情地和我打招呼。当然,我对他被哈佛录取表示了热烈的祝贺。
雷蒙问我在小厨房能呆多少时间,我说,5分钟。雷蒙有点腼腆地说:“时间足够了,我来为你介绍一下午餐的菜肴!”接着,雷蒙告诉我,为了健康起见,色拉是混合蔬菜色拉,汤是牛肉浓汤,已炖了近1个小时。我的眼睛找了找,看到灶台上没有汤锅。雷蒙可能看出了我的疑惑,他指着一个很大的像电饭锅一样的东西说: “在这个汤煲里,正在炖呢。”我顺眼望去,看到这个大电煲正在冒着热气。雷蒙说:“你打开盖子闻闻,很香。这个大汤煲可是花2美元租来的。”然后我还看到灶台旁的桌子上有一大盆腌好的牛排,一个面包炉,边上还摆了不少新出炉的意大利面包……这真让我开了眼界,欢送一个孩子上哈佛,却让这个孩子下厨来当厨师,这也只有在美国;如果在中国,一个孩子考上名牌大学,那家长一定会在酒店里大摆宴席,胡吃海喝一番了。
除了从内心里对雷蒙这孩子佩服与赞许外,我还有一点不理解,为什么离开学时间还有一个多月,雷蒙就要打道上路了。于是,我就问雷蒙这个问题,雷蒙回答说: “我准备到父亲那里借500元钱,一路上我搭便车,沿路对一些社区做社会调查,主要是在餐厅里边打短工,边对不同人群的用餐支出做一个规模较大的调查,同时,我也有一些收入,这样极有可能我一分钱不花就到了学校。”
12点钟左右,大家一起过来用午餐,热情地祝贺雷蒙,同时,都夸他的手艺好。杰西卡是一位傻大姐似的姑娘,居然很不理解雷蒙为什么不去考厨师学校却去上哈佛……
两个多月后,思杜拿着他儿子雷蒙从学校里寄来的一大堆照片给我们看,自豪地对我们说:“雷蒙路上走了32天,做了大量的社会调查,调查报告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评价,并且,不仅500元钱一分没花掉,除去路上的花费,还挣了100多元钱。”雷蒙一路上的照片,大部分都是在社会调查时与被调查的对象的合影,看着雷蒙那张诚实、厚道带点稚嫩的脸,我感慨万千,这就是哈佛的学生啊!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2期P15
没有比父母更专业的专家
'韩'张炳慧
我和我的丈夫是在美国留学时认识的;他的前妻为他留下了三个孩子;因此;一结婚我就成了三个孩子的妈妈。当时我对家庭生活还一无所知;不得不一边完成功课一边学着如何成为一个称职的妈妈。20~30岁的这段时间里;我的生活就如同打伏一样;过得十分辛苦。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这份辛苦并不有白费;孩子们如预期的那样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
大女儿爱丽丝从小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后来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儿子彼得在耶鲁大学学习经济学;后来又在哈佛大学商学院以第一名的成绩完成学业。小女儿南希16岁的时候在众人的赞叹声中进入耶鲁大学她同年进入耶鲁大学的学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两个女儿现在正在美国有名的法律商会担任国际律师 (南希正在休产假)。儿子彼得作为一名出色的企业家;正在纽约曼哈顿忙着他蒸蒸日上的事业。
三个孩子是如此的优秀;以至于有人都认为我肯定有什么教育孩子的秘诀。遇见我的人通常都会请教我如何将孩子送进哈佛或者耶鲁大学;甚至有人问我教育孩子时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法。
然而事实上;这些问题令我很为难;我只有对他们说抱歉了。回忆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第一时刻;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特别的教育方法能讼这些父母们满意;尽管他们十分热衷于这一点。
不要盲从于理论
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普罗克鲁斯特斯之床”的故事.臭名昭著的妖怪曾罗克鲁斯特斯利用他的床杀死过往的旅客.最初他看起来是个和善的主人,他将所有路过这里的人请到家里,放松一下疲惫的身体.但当客人睡着后,他就开始折磨他们.他要求客人的身材必须符合床的大小,如果客人的腿或脚搭在床沿上,他就将其砍掉;如果客人太矮,他就交客人拉长,直到将客人折磨死.
父母们都深信”无论谁只要努力就能将事情做好”.但是,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些孩子即使努力也不一定会成功,还有一些孩子天生个性就很倔强.有些父母没有自己的主张,而是盲目照搬所谓的理论,一不留神就将自己心爱的孩子置于自己设计的”曾罗克鲁斯特斯之床”上了.
在美国生活期间,我在院子里种下了许多花草树木.不过我发现,相同的种子种到相同的地壤里,长出的幼苗却各不相同.但不管哪一种种子,只有当小苗长到一定高度后才有可能成活,如果小苗无法达到这个高度,那么它就失去了继续生长的机会.在好位置扎根的种子要比其他种子长得快些.同一种树,有的树枝很多,修整时需要将多余的树枝剪掉;而有些树的树枝很少,只是一个劲往上长,修整时应尽量剪断其顶部的枝芽,促进其枝叶横向发展.另外,施肥也不可采取同一标准,需要根据花草树木的生长速度和生长状态分别对待.种植花草树木尚且需要根据每株植物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修整,更何况是教育人呢?因此,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不可以笼统地套用现成理论,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我的三个孩子在幼年时期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像大多数孩子一样,他们度过了一个平凡的儿童时代.但是他们的性格却有着天壤之别.爱丽丝性格活泼,具有领导能力,但缺乏艺术细胞;彼得性格内向,却关于操纵机器,在科学邻域很有天分;南希有出众的艺术感觉,书法和逻辑思维与众不同.
三个孩子的特点各不相同,我在教育他们的时候自然要因材施教.作为母亲,每时每刻都需要有冷静的判断力和坚定的意志.
我认为我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并没有遵循什么政府原则,而是凭着一个母亲所固有的本性和直觉.当然,这并不是对一些普遍理论的全盘否定,从这些理论吸妈一些适用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