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成语大辞典-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儋石之储】犹言少量的财富。
【党邪陷正】与坏人结伙,陷害好人。
【党邪丑正】犹言党邪陷正。
【党同伐异】与自己观点相同的就袒护,与自己观点不同就加以攻击。
【党同妒异】犹言党同伐异。
【党坚势盛】谓团结紧、势力盛大。
【党恶佑奸】偏护奸恶。
【刀山火海】喻极险恶的境地。
【刀山剑树】①佛教语。地狱酷刑之一。②为古代酷刑。③喻极危险的境地。 
【刀光血影】形容血腥的杀戮。
【刀光剑影】形容激烈的厮杀、搏斗或杀气腾腾的气势。
【刀俎馀生】犹虎口余生。
【刀耕火耘】犹刀耕火种。
【刀耕火种】古代山地的耕种方法。亦泛指原始的耕种方法。
【刀耕火耨】刀耕火种。
【刀枪剑戟】泛指武器。
【刀头剑首】极喻危险的境遇。
【刀头燕尾】喻笔锋劲利。
【刀锯斧钺】四者皆古代刑具。借指严刑。
【刀锯鼎镬】四者皆古代刑具。借指酷刑。
【岛瘦郊寒】指唐贾岛和孟郊的诗歌风格。岛郊诗作多清切凄苦,因以并举。
【捣虚批吭】同“批亢捣虚”。乘虚攻击敌方要害。 
【倒凤颠鸾】①喻男女间的性行为。②指织品上的花纹图案。
【倒三颠四】犹颠三倒四。谓说话、做事颠倒错乱。
【倒山倾海】形容摧毁破坏极大。
【倒冠落珮】亦作“倒冠落佩”。①指弃官归隐。冠、珮是官员正服的打扮。②指隐者装束。
【倒冠落佩】见“倒冠落珮”。
【倒海翻江】①原谓波涛汹涌,水势浩大。亦用以形容雨暴风狂。②形容山势绵延起伏。③形容心情无比激动。
【倒街卧巷】谓露宿街头。
【倒箧倾筐】形容倾其所有。
【倒箧倾囊】倾囊倒箧。形容倾尽其所有。
【倒打一瓦】犹言倒打一耙。
【倒打一耙】《西游记》中猪八戒以钉耙作武器,后来俗语有“猪八戒倒打一耙”的说法,多指不仅不接受对方的意见,反而指摘对方。 
【倒因为果】颠倒因果关系,把原因说成结果。
【倒行逆施】做事违反常规或违背情理。语本《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司马贞索隐:“譬如人行,前途尚远,而日势已莫,其在颠倒疾行,逆理施事,何得责吾顺理乎!”
【倒果为因】颠倒因果关系,把结果当作原因。
【倒持干戈】犹言倒持泰阿。干、戈,皆兵器。
【倒持太阿】见“倒2持泰阿”。
【倒持戈矛】犹言倒持泰阿。戈、矛,皆兵器。
【倒持手板】见“倒执手版”。
【倒持泰阿】倒持宝剑,将剑把交给别人。比喻轻率地授人权柄,自己反受其害。
【倒背如流】把文章倒过来背诵,能象流水一样顺暢。形容书读得极熟。
【倒峡泻河】比喻文笔酣暢,气势磅礴。
【倒执手版】古代官员持手版以朝。倒执手版,谓惊惶失态。
【倒戢干戈】见“倒载干戈”。
【倒载干戈】倒着藏放兵器,表示不再打仗。
【倒置干戈】见“倒载干戈”。
【倒绷孩儿】接生婆把婴孩包扎倒了,比喻多年老手,对平素熟习之事一时失误。《事文类聚前集》卷二十七:“岂有三十年为老娘而倒绷孩儿者乎?”《聊斋志异·念秧》(清·蒲松龄):“作老娘三十年,今日~,亦复何说!”
【倒廪倾囷】倾倒出粮仓中全部储藏。比喻罄其所有、尽其所知。
【蹈仁履义】遵循仁义之道。
【蹈火赴汤】同“蹈汤赴火”。
【蹈火探汤】同“蹈汤赴火”。
【蹈赴汤火】同“蹈汤赴火”。
【蹈故習常】见“蹈常習故”。
【蹈矩循规】遵守规矩。
【蹈矩循彟】同“蹈矩循规”。
【蹈矩践墨】同“蹈矩循规”。
【蹈规循矩】同“蹈矩循规”。
【蹈常習故】谓按照老规矩和老办法办事。
【蹈常袭故】见“蹈常習故”。
【蹈汤赴火】比喻不避艰险。
【蹈锋饮血】形容勇敢,不怕牺牲。
【蹈机握杼】脚踩布机,手握筘梭。比喻掌握着事物发展变化的枢键。
【蹈刃不旋】面临危险而不返回。《孙膑兵法·善者》:“故民见进而不见退,蹈白刃而不旋踵。”
【悼心失图】谓内心哀痛而失去主张。《左传·昭公七年》:“孤与其二三臣悼心失图,社稷之不皇,况能怀思君德!”杜预注:“在哀丧故。”一说悼通“掉”,悼心失图,谓心中摇摆而失去主张。
【悼心疾首】心里伤感,头部疼痛。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道山学海】形容学识渊博。
【道不相谋】谓思想志向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语本《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不拾遗】谓路有失物,无人拾取。古时用以形容刑法严峻或民风淳厚。
【道不掇遗】同“道不拾遗”。
【道不举遗】同“道不拾遗”。
【道西说东】谓乱加谈论。
【道在人为】犹言事在人为。
【道在屎溺】喻道之无所不在。
【道存目击】语出《庄子·田子方》:“子路曰:‘吾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见之而不言,何邪?’仲尼曰:‘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王先谦集解引宣颖曰:“目触之而知道在其身,复何所容其言说邪?”谓一个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人们只在略一顾瞻之中便能感受得到。
【道而不径】谓走路不走小路,以免危险。
【道同志合】犹言道合志同。
【道同契合】犹言道合志同。
【道同义合】犹言道合志同。
【道合志同】谓彼此的志趣理想一致。
【道弟称兄】朋友间以兄弟相称,表示关系亲密。
【道长争短】见“道长论短”。
【道长论短】谓评论好坏是非。
【道东说西】见“道西说东”。
【道骨仙风】谓有得道者及仙人的气质神采。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①原为佛教语,告诫修行者警惕外界诱惑。谓正气难以修得,而邪气容易高过正气。②比喻一事物兴起,又有一事物超越其上。③比喻一方的力量超过与之敌对的另一方。
【道高望重】犹言德高望重。
【道高德重】道德高尚,很有威信。
【道高魔重】形容法力高强。
【道旁苦李】同“道边苦李”。
【道无拾遗】同“道不拾遗”。
【道傍之筑】喻无法成功的事。语出《诗·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郑玄笺:“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所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
【道傍苦李】同“道边苦李”。
【道傍筑室】语出《诗·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郑玄笺:“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所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后比喻杂采各家之说。
【道远知骥】路远才知道马的好坏。
【道路以目】路上相见,以目示意,不敢交谈。多表示政治黑暗暴虐。
【道微德薄】道行和才能都很差。多作谦辞。
【道貌岸然】容色神态庄严的样子。
【道貌凛然】犹道貌岸然。
【道貌俨然】见“道貌岸然”。
【道寡称孤】谓自封为王,称霸一方。
【道尽途殚】同“道尽涂穷”。
【道尽途穷】同“道尽涂穷”。
【道尽涂殚】见“道尽涂穷”。
【道尽涂穷】谓无路可走,陷于绝境。
【道殣相枕】见“道殣相望”。
【道殣相望】谓路上饿死的人很多。
【道殣相属】见“道殣相望”。
【道头知尾】说个开头就知道结果。形容思维敏捷、悟性好。
【道头会尾】见“道头知尾”。
【道边苦李】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兒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兒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后以喻庸才,无用之才。
【道听耳食】对传闻之辞不加去取,盲目轻信。
【道听涂说】同“道听涂说”。
【道听涂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道听途说】同“道听涂说”。
【道听涂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得寸得尺】《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谓或多或少皆有所得。后亦谓能得多少就得多少。
【得寸进尺】比喻贪得无厌。
【得天独厚】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
【得不补失】见“得不偿失”。
【得不酬失】见“得不偿失”。
【得不偿失】所得到的不足以补偿所失去的。
【得不偿丧】见“得不偿失”。
【得手应心】见“得心应手”。
【得未曾有】谓前所未有,今始得之。
【得未尝有】见“得未曾有”。
【得步进步】犹言得寸进尺。
【得其所哉】亦省作“得其所”。①谓得到合适的处所或位置。语出《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於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②形容十分得意。
【得兔忘蹄】犹言得鱼忘荃。蹄,兔罝。语出《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得马生灾】《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后以“得马生灾”谓因福而得祸。
【得马失马】谓世事多变,得失无常。典出《淮南子·人间训》。
【得马折足】见“得马生灾”。
【得过且过】①谓但能度日,即勿他求。元无名氏《小孙屠》戏文第四出:“孩兒,我听得道你要出外打旋,怕家中得过且过,出去做甚的?”后谓安于现状,敷衍度日。②指办事马虎。敷衍塞责。
【得鱼忘荃】比喻已达目的,即忘其凭借。“荃”亦作“筌”。
【得鱼忘筌】见“得鱼忘荃”。
【得胜回朝】①打了胜仗后返回朝廷向皇帝报功。②泛指胜利而归,每含贬义。
【得胜头迴】见“德胜头迴”。
【得道多助】谓符合道义者则能得到多数人的帮助。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得意忘形】①《晋书·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谓因高兴而物我两忘。后以“得意忘形”形容高兴得失去常态,忘乎所以。②谓取其精神而舍其形式。
【得意忘言】①谓既已领会其意旨,则不再需要表意之言词。语出《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②引申为彼此默喻,心照不宣。
【得意忘象】谓只取其精神而无视其形式。
【得意洋洋】亦作“得意扬扬”。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语本《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得意扬扬】见“得意洋洋”。
【得陇望蜀】《东观汉记·隗嚣传》:“西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后遂以“得陇望蜀”喻贪心不足。
【德才兼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能力才干两者都具备。宋·许月卿《先天集·人邑道中三首》:“天涵地育王公旦,德备才全范仲淹。”
【德本财末】谓治国平天下,德为根本,财由德致,故理财为末。语本《礼记·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孔颖达疏:“德能致财,财由德有,故德为本财为末也。”
【德薄才疏】品行和才能均差。常作谦辞。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八回:“小弟德疏才薄,怎敢承当此位!若得居末,尚自过分。”
【德薄能鲜】德行浅薄,才能不足。常作谦辞。宋·欧阳修《泷冈阡表》:“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德言工容】见“德言容功”。
【德言工貌】见“德言容功”。
【德言容功】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具备的四种德行。语本《礼记·昏义》:“是以古者妇人先嫁三月……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郑玄注:“妇德,贞顺也;妇言,辞令也;妇容,婉娩也;妇功,丝麻也。”亦作“德容言功”、“德言工貌”、“德言工容”。明·李昌祺《剪灯余话·琼奴传》:“后十四,雅善歌辞,兼通音律,~,四者咸备。”
【德厚流光】谓德泽深厚则影响深远,子孙得福。语本《穀梁传·僖公十五年》:“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锺文烝补注:“光与广同。”唐·韩愈《眩室椤罚骸敖窆摇戳⒕琶怼!
【德洋恩普】谓德泽优渥普及。
【德配天地】谓道德可与天地匹配。极言道德之高尚盛大。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