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炘炀一家的原籍是辽宁盘锦,为了方便张炘炀去天津读书,他们举家搬迁到了河北廊坊。这是张炘炀刚交往的小朋友,同样大小的孩子,张炘炀整整比他们超越了8年的距离。想让张炘炀坐下来接受采访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在记者许诺坐住半小时奖励一个冰淇凌的条件下,张炘炀才坐到了记者对面。但是在座位上,张炘炀显现出了一个10岁孩子的本性,很难安静的呆着。
一些严肃的人生理念,从一个10岁小孩的嘴里说出来,这多少显得有点滑稽。那么对于10岁就考取大学,他又是怎么认识自己的呢?在和张炘炀初次接触后,记者感受到,这个10岁的大学生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是一个思想比较早熟的孩子,但言语之间,他又依然保留着同龄孩子一样的天真和稚气。在10岁这个年龄,绝大多数孩子还在上小学,张炘炀却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大学入学前的所有课程,这些别人眼中的奇迹,在张炘炀的父亲看来,一切都在他们的预料之中。
为了进一步拉近和张炘炀的距离,记者试着和张炘炀玩了一盘五子棋,没有想到的是张炘炀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每当张炘炀举棋不定的时候总是他的父亲在一边给予对策。
无时无刻,父亲都是张炘炀的支柱,在张炘炀的成长中,他的父亲无疑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没有这样的父亲就没有这样的孩子。而决定让张炘炀10岁参加高考,也是做父亲的想法。
张炘炀的父亲认为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够考上大学,在孩子还是读高一的时候就已经安排好了举家搬迁的计划,对于10岁的张炘炀来说,这是一次只能成功不许失败的高考。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动的,在问及怎么让张炘炀能够坐下来读书的问题上,他父亲的回答是,当张炘炀想玩的时候绝对不会强迫他学习,只有顾及到孩子感受,才有可能让孩子真正进入学习状态。高考对谁来说都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张炘炀也不例外。
张炘炀高考总分是505分,比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数学系的录取线整整高了50分。在张炘炀家里,有一本相册,记载了张炘炀短短十年考取大学的经历。5岁读小学,7岁读初中,9岁上高中,10岁考取大学。对任何人来说5年学完12年的课程都是奇迹,那么10岁张炘炀是怎么样做到的呢?
张炘炀父亲有一套自己的的理论,只求掌握不求最好。在张炘炀父亲看来,对学习了的东西再复习是浪费时间,在这种思维的指导下,张炘炀和时间赛跑,以飞速的速度发展着。对于教育专家的定论:10岁孩子上大学是孩子的悲哀、父母的悲哀和国家考试制度的悲哀,张炘杨的父亲说起来就很激动。张炘炀听着这些议论也就有了自己的一些认识。外界的议论,已经对张炘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在张炘炀的成语故事中,那个大臣被人诽谤最后被国王革职。张炘炀只是10岁的一个孩子,居然想到用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故事来比喻自己的处境,这多少有点让人吃惊。张炘炀就要和刚认识不久的小朋友分手了,在他们旁边的操场上,高一的新生正在军训。当许多人都还在按部就班的学习成长的时候,张炘炀已经要告别小朋友相伴的日子,进入大学。并不是每一个家长都愿意自己的孩子这样快速的发展。吃过晚饭,张炘炀一家在操场上散步。无论他人怎么说,明天,张炘炀将开始新的生活。
10岁孩子上大学,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新鲜事。既然关注,就有人说三道四;既然是新事物就意味着没有人可以确定对或者错,成功还是失败。这样的问题对于一个10岁的孩子来说,肯定会是一种压力。无论如何,张炘炀现在只有按照既定的路线走下去。
张炘炀初到学校挥手的镜头定格成具有人生标志性意义的画面,在天津的各大报纸头条上出现。在一群大学生中多出来个10岁的孩子,这让大学生们都很感兴趣。从进大学开始,张炘炀就站在了聚光灯下。学校还为此专门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解答众多记者的疑惑。但是10岁的张炘炀不会想那么多,他已经开始在宿舍窜门了。
张炘炀和大哥哥们的话题是从学习开始的,经过了初步的熟悉了解后,开始聊一些生活的话题。在问到怎么和张炘炀相处上,同学们都认为把他当成一个小弟弟来对待。这一点上,一直渴望平等相处的张炘炀不知道能不能习惯。为了让张炘炀能够喜欢大学新生活,学校特地为他买了几条小鱼。小鱼在罐子里游荡着,有没有一天可以自己游出罐子,这是谁也无法预料的。
听同学说第二天要开班会,但是具体时间和地点张炘炀还不知道,吃过晚饭,张炘炀和父亲去找老师询问。一路上,张炘炀远远的走在前面,他已经学着不需要父亲,自己处理一些事情。9月1日下午两点,是整个数学系的大会,张炘炀的父亲陪着他坐在了第一排。在数学系数理系党总支书记讲完话以后,他们被叫出了教室。老师考虑张炘炀太小,让他提前离开,等待班会。在同学们互相认识了解的时候,张炘炀在教室外面多少显得有些无所事事。大会结束后,张炘炀去开班会,父亲没有再一起进教室。张炘炀稚气的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他的大学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教室里的张炘炀有些心不在焉,教室外面的父亲也是满腹心事。张炘炀毕竟只是一个10岁的孩子,对于新的生活,对于未来谁也不知道将会怎么样。对于未来,张炘炀的理解还停留在10岁孩子的水平上,也许他关注现在的快乐是更好的选择。在记者临走的时候,张炘炀念念不忘的是一直未给他兑现的冰激凌。
张炘炀现在已经开始在大学里学习了,虽然他是神童,但是他毕竟是个孩子。张炘炀的父亲说,对张炘炀的期望并不高,并不一定就要张炘炀多有成就,只要他快乐就行。是啊,对于一个10岁的孩子来说,快乐应该是他那个年纪的真实写照。无论张炘炀的结果如何,如同他父亲所说,人生难得几个辉煌。张炘炀在10岁就考取了大学,这已经足够了。
5岁到7岁的快节奏: 跳级,跳级,跳级5岁到7岁的快节奏:跳级,跳级,跳级
我承认我这个思想很传统,很固执。让这么小的孩子脱开识字的本来任务去做“音律”的练习念唱,能让学生在优美音节的“陶冶”中形成美感,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文精神?我认为这种“教学创新”是一种扯淡。
“念嚷”式教书最大的问题是:学生把诗赋篇章背得溜熟,但如果把单独的字词拿给他认,这个学生往往是露出茫然的表情。
2000年暑假过完,我和炘炀母亲决定把5岁的张炘炀送到长征小学就读。我们让他提前上学可以说是被迫的,幼儿园他待不住,学前班他也念过《毕业诗》了。还有一年多他才到正规入学年龄。怎么办呢,不能让他在家“待业”吧?
做出这个决定前,我们俩口子也犹豫了一阵子。在读学前班时,就发生过儿子被大同学挤撞,或者走路跑太快在拐角处摔倒的事。妻子曾经挺担心:孩子怕是太小了吧?要是现在就正式上学,他能自己照顾自己吗?
但张炘炀已经在学前班读了半年,而且表现出了超出同班孩子的学习能力,成绩也不差,到了这一步,不接着读小学怎么办呢?
在经过一个暑假后,我们下了决心:让孩子提前进学校。
5岁到7岁的快节奏: 跳级,跳级,跳级择校:别盲目追逐“大热门”(1)
我们为孩子做的第一选择是长征小学。这所小学环境良好,教学质量也不差。
可是当我找到长征小学的校长说明来意时,校长瞪着眼睛看着我,好像没有听清我刚才的介绍;“什么?你的儿子几岁?”
我说孩子年龄确实小了一点,可是他识字不少,学校可以考考他……
校长连连摇头:这怎么行?你的孩子太小了,好多年纪比他大的小朋友还上不了,不能为你破这个例!
我灰溜溜地回到家,准备和孩子他妈商量一下,再做别的打算。
不料当天晚上就接到一个电话,这个意外的电话一下子让张炘炀上学的事变得柳暗花明起来了。来电的是长征小学的一名教师,他是我妻子同事的家属,因此对我们家的情况很熟悉。
他问:今天说要报名的那个不足龄的孩子是不是你们家张炘炀?
吴慧娟连忙点头:是呀,怎么了?
他说:咳,怎么不早说。校长说你们孩子没问题,都怪孩子他爸没把事情说清楚,所以让我再问一下。如果是张炘炀,报名没问题。
原来张炘炀的名气早就传到校长耳朵里了,我报名不顺利的原因,竟是我自己没说清楚。看来,别人说我“不会来事儿”一点不假,你自己也不说清楚是怎么回事,闷头闷脑地就来给孩子报名,不碰壁才怪呢。
凭良心说,在这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虽然我们作为大人也付出了相当的辛苦,但他带给我们的一次次出其不意的惊喜早就抵消了这一切。甚至可以说,我们几乎是带着敬畏的眼光,看着这个小生命茁壮成长。
9月1日,张炘炀参加了长征小学的入学考试。我和妻子亲自把儿子送去了考场。
长征小学在我们本地的名气很响,很多家长都把孩子送到这里来就读,因此当时它每个班容纳的学生数量达到了80多人。我一开始我并没把这个当回事,心里只想着既然要读书就要给孩子选个好点的学校。
吴慧娟对儿子有时候还会有点担心,担心他不会好好考试,作为父亲,我虽从来没有怀疑过儿子的能力,可是到了这个节骨眼上,心里还是有点七上八下。
隔着窗子我们往里面看,儿子和别的孩子一起,正襟危坐在课桌前,等着老师发卷。
老师开始发卷了,我看见其他的孩子一拿到卷子就都埋头“噌噌”地答起题来,只有张炘炀还在那儿无所事事地四处张望。
炘炀的母亲急了,在我耳边嘀咕说:你看炀炀这是咋回事呢——我说了孩子太小,行不通的。你看他连答卷子都不知道!
我虽然表面上不说什么,心里也有点着急。但还是告诉自己要镇静,等会儿看看结果再说。
好在没过多大一会儿,我看到上面的老师说了些什么,张炘炀终于也拿起了笔开始写了。看着儿子全神贯注的样子,我和妻子终于悄悄舒了口气。
考完后,儿子一马当先地出了教室。他妈妈一边迎接他一边抱怨,“你看你,出来这么早干嘛?也不知道检查检查!现在时间还有很多呢。”
我问他:儿子,考得怎么样?
张炘炀高高兴兴地回复我:我考了一百分!
他稚气的小脸高高仰着,脸上是又调皮又自信的神情。
我想起刚才的事,就问他:“开始的时候,怎么人家都开始答卷了,你就在那儿傻坐着?”
儿子急了,提高了声音,一脸的不理解:“第一道题是听写!必须老师开始读才能做!”
我们听了后哈哈大笑,他妈妈说:“你看这傻孩子,你怎么就不知道先做后边的题呢!”
儿子嘟着嘴,神情还挺委屈,嘴巴里还小声嘀咕着:“本来就是这样的嘛,明明第一道题是听写……”
我知道儿子的倔脾气,反正也没有影响考试,就打圆场说:“算了算了,下次注意就是了。”
这件事后来被他的妈妈记录在张炘炀的“成长相册”中:
2000年9月1日入学考试,单人单桌。孩子坐在教室里,家长在外面看。一开始我们还以为这孩子不知道写,因为别的孩子在写什么,他却坐在那里不动。后来才得知第一题是听写,他一定要从第一题开始写。后来他很快答完卷,并得了满分。
但是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考场故事在之后又重复了外许多次,每次都是早早交卷出来,每次都是那张自信的小脸,而儿子固执的做题习惯——按照顺序来,也从来没有改变过。
顺利考入长征小学后,我们却没能安心多久,很快又为一个新的情况忧心忡忡起来。
长征小学由于生源太多,儿子所在的班级共有八十几个人。而张炘炀因为年龄和个头都小,被安排在了最前排,离黑板只有1米左右的距离。
每次去接孩子,我都不禁嘀咕:让孩子坐这么靠前,对眼睛有很不好的影响吧?
而由于儿子年纪只有5岁,我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