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赢得机会-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程度。    
    通常,成功的公司都会投入大量资金来研究消费者的需要。比如,询问顾客关于某种产品的味道、品质、大小以及包装等方面的意见,并据此宣传产品的特色来配合消费者的喜好。因为广告要想有效果,商品要想卖出去,就必须迎合消费者的需求。    
    如果无视消费者的心理和需求,只知道从卖方角度出发去想问题,必然无法达到目的。    
    米勒先生在一家知名广告公司担任撰稿员兼主任。公司与一家新的饮料产品签订了合约,并决定由米勒先生负责制作该产品的电视广告节目。    
    广告推出已经有一个月了,但是,产品的销量并没有大的起色,事实表明,该广告的效用十分有限,几乎可以说根本没起到效果。    
    公司做了认真的观众调查后发现,大约有4%的人认为广告创意很好。他们甚至赞美说:“这是我们所见过的最好的广告节目。”其余96%的受访者要么没什么印象,要么认为毫无价值,更有甚者,毫不客气地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在所有调查意见都被仔细分析后,公司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4%完全认同广告的人在收入、教育、社会经验与个人兴趣等方面,跟米勒先生极为相似;其余的96%的人则出自不同阶层。也就是说,米勒赢得了自己了解的人,失去了自己不了解的人。    
    广告花费了将近300万美元,这么大笔支出,却因为米勒只考虑到他自己的兴趣而糟蹋了。如果他能广泛征求大家的建议,尽可能多地了解别人的兴趣和想法,结果将会大不相同。    
    米勒的失误并不是偶然的。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看他人是人类的本性使然。每个人很容易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想问题,只关注自己的利益所在,却很少有人愿意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照顾到对方的需要。    
    但是商业活动说到底还是一个人与人打交道的过程。要想影响对方、打动对方,使对方做你想让他做的事情,必须先要知道对方关心什么,想要什么,找准切入点,才能有效地打动对方。    
    平时多问问自己:“如果我是孩子,我希望父母怎样对我?”“如果我是顾客,我喜欢哪种商品?”“如果我是老板,我想招聘什么样的员工?”“如果我是父母亲,哪种广告会打动我的心去为子女买鞋?”之类的问题,养成从多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才能很自然地去了解到别人的需求。    
    当然,了解对方的观点并不是你的最终目的,你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对方满足你的需要。所以,了解了对方的观点、立场、利益所在之后,你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充分运用自己掌握的信息去说服他。只要充分地了解对方的立场、利益所在,就能化被动为主动。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家卡耐基正是这方面的高手。    
    


一开始就不要错——正确做事的十种武器了解对方的观点(2)

    在纽约的一个饭店,卡耐基曾经租用他们的会议室来举办讲座,每个季度需要使用20个晚上。但是第一个季度开始的时候,卡耐基突然接到饭店的通知,要求他必须付出比以前高3倍的租金。此时,讲座的入场券早已经发放出去了,广告和通告也已经在很多地方公布了,改换场地损失将是巨大的,但是卡耐基也不想多付房租。    
    于是,卡耐基选择了第三条路,他先找到饭店经理,对他说:“收到你的信,我有点吃惊,但是我没有理由怪你,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也可能会这么做的。你身为饭店的经理,有责任尽可能多地增加饭店收入。”接着,卡耐基话锋一转:“但是你也不能不仔细权衡一下增加租金后的利和弊。”说着,卡耐基迅速拿出一张白纸,在纸的中间画上一条线,一边写上“利”字,一边写上“弊”字。    
    在“利”字这边,他写:会议室空下来。然后他说:“当然,你可以把会议室再租给别人开会或者举办讲座,这样你可以增加不少收入。但是,你得冒一定的风险,屋子不一定就能顺利地租出去。”他又拿笔在“弊”这边写:我无法支付你所要求的高额租金。他又接着说:“所以,你不仅不能从我这儿增加收入,反而会减少你的收入。这是第一点。还有一点,我的讲座将会吸引不少受过高等教育、水准很高的人到你的饭店来。这对你们饭店将是一个很好的宣传,不是吗?事实上,即使你花钱在报纸上做广告,也不一定能像我的课程这样吸引这么多人来你的饭店。”卡耐基把纸递给饭店经理,然后非常诚恳地说:“我希望您能好好考虑这件事的利和弊,然后告诉我您最后的决定。”第二天,卡耐基就接到了饭店经理的电话,说租金只涨一半,而不是3倍。    
    在遭遇突然的提价时,卡耐基既没有气急败坏地指责对方不守信用,也没有悲观地只想着自己将会如何麻烦、如何艰难或是寄希望于对方的体谅,而是理智地从对方的立场来分析事情的利和弊,并冷静地把这些呈现在对方面前,最终他赢得了自己想要的。    
    其实,做事的关键常常不在事情本身,而在于如何和人打交道。你如果不知道对方想要什么,就会像米勒一样,费力又不讨好,了解了对方的心理和观点才能有的放矢,不做无用功。可以说,这一武器适用于所有的场合,包括上下级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客户之间等等。大家高兴了,你才会更高兴。    
    了解对方的观点是你能迅速获得工作成绩的有效武器。现在企业、公司招聘都要求有经验,为什么呢?公司方面当然是希望员工能马上上手,投入工作,而不是浪费时间和资源去培训、等待员工的成长、成熟。但是,经验不是天生的,是靠摸爬滚打练就的。这是个矛盾,逼得职场新人不得不提起十二分精神去处理工作中的一切。其实,就算是有经验的员工,遇到棘手的问题、难缠的人也是常有的事。而如果你能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找准对方的需求并满足他,那么很多貌似“不可能的任务”最后都可以顺利完成。    
    


一开始就不要错——正确做事的十种武器给自己找个“教父”(1)

    公司里优秀的人很多,各有所长,关键看你自己愿不愿意向别人学。职场的成功者可以教给你专业知识和职场规律,更重要的是他们会教你本公司的办事方式和行为准则。这些经验,可以使你更快地了解公司的文化,迅速成长、成熟起来,最终独当一面。    
    没有哪个人生来就具备解决所有问题的能力,每个人都是边走边学。在这个过程中,为自己找个“教父”是你必须要做的一件事。职场上的“教父”有两种重要的意义:    
    首先,教父是你的引路人。每个人在自己前进的路上一定要有人带领,尤其是刚入行的职场新人,一定要有人引导、扶持,否则等你好不容易在摸爬滚打中弄明白自己该干什么时,原先与你同一起点的人早就跳了好几级了。自己的努力诚然重要,但是有个懂行的人引领你的话,你就能更快地进入状态而快速地增强自己的实力了。    
    大多数人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赚的钱可能仅够糊口,可是一两年之内差距就逐渐显现出来了。有些人可能慢慢积累经验、一步一步地增加自己的收入;而有些人却能够在短时间里赚取巨额财富,这不是仅仅靠好学、勤奋就能做到的,这需要过来人的帮忙。过来人知道秘诀,这些秘诀将会使你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收益。    
    通常一个好的领导者会很愿意把自己的经验教训和下属分享。你要相信,老板的地位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他一定会有自己的秘诀。所以,做事时你就要保持一种随时随地虚心学习的心态,并且认真地去学习他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凯文在纽约大学获得数学博士学位后,应聘进了华尔街一家人力咨询公司工作。他在学校学的专业和工作没有什么关系。公司愿意聘用他是看中了他的亚裔背景,他的汉语、日语都很流利。刚进公司的时候,他的顶头上司对他的能力很怀疑,而且不断地压制他。不过幸运的是,大老板却很赏识他,并且耐心地从一点一滴教他,帮了他很大的忙。    
    大老板告诉凯文,要做好人力咨询,首先要建立人才库。这就需要你主动给别人打电话,通过交谈了解对方的情况。起初,凯文不太敢打电话,因为公司处理的业务都是来自华尔街上的大型跨国公司和银行,打交道的人都是华尔街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初来乍到的凯文有些胆怯。尽管如此,老板仍然规定他每天至少要打50个电话,而且耐心地教他打电话时应该怎么说怎么做……正是在老板的规范和教导下,凯文才跌跌撞撞地走过了最困难的一段路,这个过程磨炼了凯文的意志,锻炼了凯文的能力。在两年后,凯文做得比当初那个看不起他的顶头上司还要好,为公司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凯文摸索出的一条职场经验是:如果你能收起自己的虚荣心,丢开面子,平心静气地向最优秀的人学习,你就有机会成为第二优秀的人,甚至赶超第一。    
    其次,“教父”是你的保护伞。在日常的工作中,即使你很小心,也难免会有失误,这些失误落在有心人眼里就有可能对你产生致命的影响。如果这时候能有位居上位者相信你的能力,支持你,就算跌了跤你也能有机会站起来。否则,也许会酿成“一步之错,满盘皆输”的惨状。    
    寻找“教父”不提倡拉帮结派,虽然这在职场上在所难免。你必须清楚,没有上司的赏识和支持,很多工作你是无法展开的。当然,要赢得上司的信任和支持,还需要你自己确实有实力才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其碰运气,听天由命,不如在找工作的时候擦亮眼睛,在对方考察你的时候,也注意考察一下公司的领导者和企业文化。    
    


一开始就不要错——正确做事的十种武器给自己找个“教父”(2)

    年轻人总是对未来有着很美好的期望,对自己的能力也很自信,但是往往容易陷入一个误区:以薪水的高低作为惟一标准来衡量工作的价值。正因这一误区的存在,他们忽略了一项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什么样的老板能发展公司,自己是否能够以老板为师迅速成长为行业中的佼佼者。俗话说:“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成功。”年轻人正处在事业的积累阶段,寻找一位好的职业生涯的导师要比短期利益重要得多。因为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等于是在变相地压制自己的成长,只有懂得随时吸收知识,锻炼自己能力的人才能获得永久的成功。    
    野间城次刚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是业务有了很大起色,急需补充人手,于是他在报纸上登了招聘广告。有几位年轻人来应聘。通过交谈,其中两位聪明又很勤奋,给野间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打算就从这两个人中选一个。    
    他分别向两个年轻人介绍了公司的情况,并向他们坦言:由于公司刚刚起步,薪水不可能太高。他开出了一个基本月薪,名叫山本的年轻人沉吟了一下,说:“请让我考虑一下再给您答复。”而另一位年轻人中田在听了介绍和开出的薪水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山本很快找到了另外一份薪水很高的工作,比野间所给出的要高很多。后来,野间问中田:“我给你的薪水算是比较低的,你不觉得吃亏吗?”中田回答他:“我当然希望能多挣点钱,但是我对你的印象十分深刻,我想我能从你那里学到很多的经验,薪水低一点也值得。从长远来看,这个工作很有前途。”这让野间很欣慰。    
    几年后,中田的月薪翻了十几倍,而且成了野间的合伙人,共同分享公司的利益。而山本在这几年中,频繁跳槽,至今尚未找到归宿,薪水也增长得十分缓慢,能力上也没有大的提高。    
    两个资质差不多,又都愿意努力工作的年轻人,仅仅是因为对工作的认识角度不同,就造成了不同的人生际遇。    
    一般来说,公司里的人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领导者,一种是下属。大多数领导者都是从基层开始干起的。他们之所以成为杰出的领导者,是因为他们在开始时能够做聪明的跟随者。也就是说,他们选择了比他们强的人作为“导师”。能最有效地跟随领导者的人,往往是能最快发展为有领导才能的人。    
    因此,对于那些野心勃勃、希望有所成就的人来说,在起步的时候,做一位跟随者是最聪明的选择。    
    人们常常会有攀比的心理,这是一种很消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