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异度此计,甚妙。我等就拭目以待,看曹孟德作何反应。”
刘表拍板同意了蒯越的建议,而后欣喜地离去,继续吟诗作赋。
朝外相继离去的谋士们大多意兴阑珊。
刘表无雄心壮志,他们也都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若无大才,求田问舍谋取富贵也就罢了,可终究是有不少人胸怀大志,身负才华,如今在刘表这里,也算是怀才不遇吧,尽管地位都不低,权力也不小。
一南一北,曹操给袁绍发密信,给刘表下密诏,区别对待,因人而异。
当两边的回复传至许昌后,曹操在书房中与一位新晋谋臣密议此事。
矮桌上摆着袁绍和刘表的回复,曹操跪坐在桌前,对面,是一位与他年纪不相上下的中年人。
荀攸,荀公达。
这位比荀彧年纪还大的侄子是刚刚投效曹操,令曹操喜出望外,隆重礼待。
荀攸绝对是当世有魄力和能力的谋士。
早在董卓乱政时期,荀攸就曾经与何顒,郑泰,伍琼等人密议刺杀董卓,意欲解救天子,效法齐桓晋文,一匡天下。
虽说刺杀董卓事败,下了牢狱的荀攸却寝食自若,相比惧刑而自杀的何顒,以此衬托,荀攸过人的气魄便格外突出。
曹操迎天子到许昌,奉天子以令不臣,不但使得他自已名正言顺,更兼收揽名望,才士争相来投,使得曹操实力大涨,荀攸便是其中一位。
“袁本初似乎聪明了一点。”
曹操拿起袁绍的回书,面带轻蔑讥讽之色。
“袁绍虽多谋寡决,但他手下能人无数,能有这个决定,并不意外。”
荀攸平静地说道。
有了徐州刘备攻打袁术的前车之鉴,天下诸侯如果还看不清曹操用天子名义在玩什么把戏,那简直就是愚昧无知了。
“袁绍不想吃亏,呵呵,操就让他如愿以偿。”
曹操看起来打算是让袁绍和郭嘉死磕到底,自已坐收渔利。
现在既然袁绍已经看出了他的意图,可袁绍还是上当,尽管袁绍有了应对措施,曹操也顺理成章满足袁绍。
“袁绍好大喜功,此次出兵,恐怕不下十五万,一来彰显雄威,二来若击败郭嘉,他也好有兵马驻守司州凉州。”
荀攸侃侃而谈,将袁绍的策略一语道破。
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曹操并不意外,袁绍手握四十万雄兵,公孙瓒日薄西山,难以再对袁绍形成威胁,袁绍这次出兵关中,挥军十五万也许都算少的,毕竟郭嘉在关中有八万余兵马,又是守势,袁绍要一鼓作气拿下西北,兵力上肯定要占据绝对优势才行。
“郭嘉非寻常之辈,袁本初大军兵临司州后,看他如何决断,是退是守,还是攻,公达,你有何看法?”
揣摩敌人心思是必备功课,所谓料敌于先,就是要从敌人的角度去分析局势。
荀攸面色平静,他对郭嘉可谓久仰大名,但毕竟没有亲身接触过,只能通过以往郭嘉的行事风格来推断。
沉吟片刻,荀攸抚着胡须,淡淡道:“郭嘉一向兵行险着,他断不会闻风而逃,所以,除非事不可为,否则他求和退守的可能非常低。至于先攻则占先机,虽说以攻代守是良策,既能出其不意,又能震慑诸侯,可郭嘉攻袁绍,于己不利,反倒会让主公从中得利,所以,他也不会先攻。我料郭嘉必定死守关中,除非战败没有余地扭转局势,否则他必定不会让袁本初如愿以偿得到司州和凉州,十年磨一剑,郭嘉自荆州败北已过五年,他蛰伏五年才等来了天赐良机攻下关中,又怎会轻易拱手送人?”
曹操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郭嘉忍了五年才得到了关中,袁本初哪怕倾巢而出,挥军四十万而去,郭嘉也绝不会不战自退。
轻轻一笑,曹操的笑声有些高深莫测。
“公达,你说郭嘉有几分胜算?”
荀攸苦笑摇头道:“难说。关键要看郭嘉的态度,主衰则将士无奋意,郭嘉作为主帅,他守住关中的决心强,则三军用命,他若摇摆不定,畏首畏尾,将帅无法戮力合心,也就战力大减。”
曹操闻言若有所思,不再言语。
对面的荀攸其实也拽摸不透曹操的心思,就好比发密信给袁绍,下密诏给刘表,甚至连袁绍如今回信中苛刻的要求,曹操都准备全部答应下来。
兴师动众去遏制郭嘉?
荀攸觉得曹操想得太远了,郭嘉是远虑,吕布袁术张绣才是近忧。
兖州豫州周边的敌对势力还没有肃清,曹操却大张旗鼓地去对付关西的郭嘉。
也许三年后,五年后,郭嘉的确不可小觑。
可现在的曹操,显然更应该把精力放在对付吕布,张绣这些近敌的身上。
“主公,可否告知在下,主公如此心急火燎地攻打郭嘉,意图所在何处?”
荀攸试探性地问道。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尽管曹操是位知人善任的雄主,但荀攸刚刚投效曹操,哪怕曹操对他有所保留,也是人之常情。
曹操面露凝重,轻声道:“削弱袁绍”
荀攸瞳孔微缩,猛然一惊,心中所思豁然开朗。
一切,都明白了
郭嘉强,是未来。
袁绍强,是现在
只要袁绍剿灭公孙瓒,下一个目标必然是曹操。
曹操还没击败吕布,也没剿灭张绣,袁绍不管这些,只要他一统河北,下一步挥军南下,曹操就目前的实力,实在难以抵挡。
既然郭嘉是未来的大敌,袁绍是眼前的大敌。
那么让袁绍打郭嘉,合情合理。
只是曹操做足了门面,牵动各方势力,似乎就是要把郭嘉逼回益州。
这些,都是做给袁绍看的,不能让袁绍起疑心。
曹操现在只有一个目的,打压袁绍,削弱袁绍,拖延袁绍统一河北的步伐。
只有这样,才能给他赢得喘息时间。
荀攸恍然大悟后,脱口而出:“原来主公已经开始准备与袁绍的决战了。”
曹操闭目点了点头,而后沉声道:“希望郭嘉不要令我失望。”
第三十七章未来现在。。。
第三十八章风雨欲来
更新时间:2012…5…47:48:39本章字数:5497
第三十八章风雨欲来
攻打关中,遏制郭嘉,这个事情是曹操挑头,一南一北,联络刘表和袁绍,暗流汹涌,仿佛一场惊天动地波及万里的大战又要开启。
可始作俑者曹操却另有打算,诸侯之间的博弈与争斗,除了战场上两军交战,直接对话,还有各种外交与策略,春秋战国,纵横捭阖,诸侯之间的征伐除了智勇,还有谋略。
曹操不希望郭嘉强盛,却也不希望袁绍兵临西北时郭嘉就溃不成军,最让他期待的局面是郭嘉与袁绍拼得两败俱伤,而且最好能长久持续地争斗下去。
能不能达到这个目的,春天的大战会给出答案。
郭嘉远,袁绍近,郭嘉弱,袁绍强。
曹操怂恿袁绍挥军西北的出发点,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削弱袁绍,甚至让郭嘉牵制住袁绍。
了解曹操的初衷后,荀攸松了口气,起初听到曹操把目标投向关中时,他就觉得不对劲,以他对曹操的了解,这位人主绝不是好高骛远之辈,孰轻孰重,曹操分得清楚。
不过荀攸还是微微皱眉,迟疑地说道:“袁绍的要求?”
曹操大手一挥,洒然道:“无妨,他要什么,我都给他,他在河北的大军一动,粮草辎重,三军将士,都是难以想象的消耗,只要郭嘉战而不和,就能给我至少三年的时间来继续壮大实力。”
既然曹操已经有了决断,荀攸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但是紧锁的眉头还未舒展开。
北面的袁绍已经有了预期效果。
可是南面的刘表,就有点儿棘手。
“这个刘景升还真是偏安无志的典范,如今的他,既不怕张绣,又不惧袁术,居然用这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来作为托辞。不过他倒是有自知之明,荆州的兵马想要打进成都,是难比登天。这借兵的由头也不知道是谁给刘表出的主意,妙啊,表面上看起来忠君为国,又对主公不设防,可主公明明不可能借兵给他,他这下更有了按兵不动的底气。”
荀攸在荆州待过一段时间,但没有去刘表帐下出仕。
道不同不相为谋,刘表显然不符合荀攸想要效忠的君主标准。
现在刘表仍旧想要自保,荆州以外就算乱得天昏地暗,一塌糊涂,刘表也不管不问,视若无睹。
面对刘表的推辞,曹操从那份回书的字里行间,仿佛看到了刘表小富即安的嘴脸。
自信一笑,曹操成竹在胸,淡淡道:“袁本初从北方只要一出兵,刘景升恐怕就不能再按兵不动了,他总要给袁本初三分薄面的。”
袁绍贵为实力天下第一的诸侯,几乎统领天下士族,刘表在入主荆州初期就和袁绍算是有着君子协议,彼此共同进退,他们统治的根基都是同一个阶层。
对刘表而言,天下谁的面子都可以不给,至少袁绍的面子必须给一点。
就连刘备先前担任徐州牧,都要让糜竺去冀州请示袁绍一番,袁绍的政治地位与军事力量,都是当今天下最耀眼的人物。
刘表现在推辞,一来是不想惹祸上身,二来作为文士出身的刘表骨子里是瞧不起曹操的,曹操的出身对平民百姓来说很高贵,可对于士族阶层,曹操因为祖父是宦官养子,汉末时代,文人对和官宦有关系的人都是羞与为伍。
曹操再雄才大略,也改变不了出身背景,这和郭嘉出身寒微是一个道理,看不起他们的人,永远都看不起,因为这些人看不起他们的就是出身,不会因才干而转变眼光。
可是只要袁绍一出兵,刘表若不呼应袁绍共同进退,就不可避免地得罪了袁绍。
曹操不光要借郭嘉削弱袁绍,还要借袁绍来使唤刘表,这份本事,就足以令人刮目相看。
事情的关键之处,荀攸也已想通,愁容消去,换上一副微笑。
“不过这刘景升要还是按兵不动,又该如何?若他肯出兵,郭嘉南北两面受敌,首尾难顾,恐万劫不复,至少会遭受重创。”
曹操闻言呵呵一笑,依旧成竹在胸,道:“刘表是打不进成都的,但是只要刘表肯出兵,哪怕是与郭嘉在巴东的兵马开战,就足以致命。不过这个时机嘛,还是需要斟酌斟酌,最好是在关中战事进入僵持阶段,袁绍有退兵意图之后,刘表再发难。”
荀攸听罢,面露叹服之色。
一旦袁绍挥军西去,与郭嘉在关中开打之后,刘表就成了一个左右郭嘉进退的变数,刘表的兵马只要踏入益州半步,郭嘉恐怕会立即撤军。
那时,局面就是郭嘉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了。
曹操若有所思,自言自语道:“还有一人,同样会给郭嘉带来极**烦,他若被策动,郭嘉必定撤回益州。”
荀攸表情一怔,没料到曹操布局中还有隐藏的棋子,他没有再问,心领神会就足够了。
……
冬去春来,大地回暖。
在长安的郭嘉有庞统徐庶法正三人辅佐,政务十分轻松,衰落残破的长安城也在益州豪族倾力建造下恢复了几分盛景,加上源源不断返回关中为求安居乐业的百姓,长安城往西凋敝的景象一去不返。
西面韩遂和马腾经过半年多的时间也镇压了叛乱,并且迅速开始募兵补充兵马。
韩遂马腾大肆募兵的后果就是凉州百姓生活更加艰难,听闻郭嘉在关中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于是西北的百姓也纷纷移居关中,致使韩遂马腾治下属地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阶段。
募兵多,生产就少。
兵马少,叛乱又会如雨后春笋相继冒出。
郭府
“这个放这里,那个,先送到房内吧。”
蔡琰指挥着下人搬着各式各样的礼盒四处安置,有些力不从心。
见到郭嘉领着郭烨回到家中,不禁抱怨起来道:“这马上就要回成都,他们还天天送礼,家里都快放不下了。”
郭嘉看到她不耐烦的神色,又看了看院中忙碌的景象,无奈地摊开双手道:“你以为我想要啊,礼多人不怪,人家喜欢送,难道硬要往外推吗?好歹也是人家一片心意嘛。”
益州商业协会的商铺已经开业,除了新年的时候热闹了一番后,现在的长安正在逐步恢复繁华,那些益州商业协会的各色人物,只要到了长安,第一时间肯定是来拜会郭嘉,顺便捎带五花八门的礼物。
“呵,夫君倒是说得轻松,过两个月,夫君就要回成都了,这些礼物堆在这里,毫无用处,难道都带回成都吗?他们从成都带来长安,咱们再带回成都,这不是活受罪吗?”不跳字。
府中琐事,以往都是貂蝉在处理,能够做到滴水不漏面面俱到,蔡琰在这方面,显然比不上貂蝉,从冬天到如今即将开春,蔡琰现在是看到送礼的人就头疼。
郭嘉长叹一声,望了眼蔡琰道:“让下人处置吧,你也别添乱了,你顶多也就是抚琴吟诗能帮上点儿忙。”
说罢,郭嘉就领着郭烨朝书房中走去,边走边问。
“烨儿,最近先生都教你什么了?好些日子没见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