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战(七年抗战亲历)-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前线,是想借刀杀人。” 
  关麟征板着脸说:“你说的不对,我现在是师长,你是副师长兼旅长,官大一级压死人,反正你得听我的安排。你难道想违抗军令不成?” 
  杜聿明无奈,满腹不快地转身走了。东北军第一一二师比第二十五师早来古北口两天,杜聿明带着七十三旅在第一一二师旁构筑工事。 
  官兵们正挥锹挖工事,一架日本飞机飞到了古北口上空盘旋侦察,不久,又飞来了五架飞机,分别在古北口、龙儿裕进行低空轰炸。看到敌人如此嚣张,杜聿明火冒三丈,组织机枪手对低空飞行的飞机进行射击。关麟征知道后,很不满意,对杜聿明说:“你这一打,不仅打不下飞机,还会刺激日本人,他们会炸得更凶。” 
  杜聿明回答说:“军座要你多听听我的意见,我组织对空射击就是最好最宝贵的意见,你为什么不听,还要反对我的行动呢?” 
  关麟征一愣,无言以对,两人不欢而散。 
  下午3时整,日军开始兵分三路,向古北口发起进攻。第七十三旅和一一二师顽强阻击,一直坚持到黄昏,日军见攻占古北口无望,便回营地休息。 
  白天的阻击,没有杀伤多少敌人,杜聿明觉得不过瘾,便向关麟征建议,趁敌人宿营毫无防备时发起突然袭击,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麟征在和杜聿明的接触中,了解了他的为人,很佩服杜聿明主动求战的精神,捐弃前嫌,笑着对他说:“我赞同你的建议,但这可不是我借刀杀人啊,这可是你主动请战杀敌的。” 
  杜聿明听得出关麟征是在开玩笑,笑了笑转身走了。当晚,夜深人静,杜聿明带着一个团,悄悄地隐蔽前进,摸到敌人的宿营地后,他一声令下,杀进敌营,士兵们见人便砍,杀得日军人慌马乱,东奔西跑,还俘虏了两个军官,等敌人的援兵赶到时,杜聿明的部队已回到了古北口。 
  夜里日军吃了大亏,第二天一早便出动了3000余人,对古北口发动疯狂进攻。日军此次进攻重点在东北军防守的古北口北城和中央军二十五师七十三旅一四五团的龙儿裕、将军楼。龙儿裕、将军楼的守军顽强阻击,并不时出击,敌人虽然五次进攻,但都失败了。 
  防守古北口北城的第一一二师顶不住敌人的进攻,中午就被迫后撤,敌人占领了古北口北城。 
  古北口北城失守,敌人兵分两路,集中兵力进攻南城和龙儿裕。关麟征来到七十三旅指挥所,对杜聿明说:“东北军跑了,我们的压力更大了,我们如果跟着东北军走,还可以保留一部分兵力,继续打下去,我们的损失会更大,你看怎么办?”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杜聿明大气凛然,对关麟征说,“我们中央军要起模范作用,我的意见是再打几仗,多歼灭一个敌人,就给部队多一点斗志,就多一份信心。” 
  “好,我俩不谋而合!”关麟征赞同地说。接着,两人作了分工,杜聿明继续坚守古北口南城,关麟征率特务连并指挥七十五旅向龙儿裕增援。 
  关麟征带着部队走出古北口不远,迎面来了一股敌人,对这股不速之客,关麟征果断指挥,命令部队迅速占领两旁山坡还击敌人,双方交战后,有三个鬼子占领了离关麟征不远的小山头,鬼子居高临下,对关麟征疯狂扫射。关麟征的几个卫兵手忙脚乱,有的将关麟征拖到石头后,有的向敌人摔手榴弹。这时,敌人又投来两枚手榴弹,有一枚在关麟征的身边爆炸,只听“轰”的一声,弹片四散,关麟征只觉得头部被什么东西咬了一口,手一摸,满手鲜血,才知道自己受了伤。 
  一四九团团长王润波听说关麟征负了伤,跑过来组织人包扎。关麟征忍着剧痛对他说:“别管我,赶快派人去收拾那三个鬼子!” 
  “是!”王团长立即接过卫兵手中的冲锋枪,对着那三个鬼子一阵扫射,三个鬼子顿时命归黄泉。 
  关麟征又对王团长说:“我们途中碰到的这股敌人只有二三百人,我们人多势众,要占领有利地形狠狠地打,抓紧时间迅速歼灭这股敌人!” 
  “是!”王润波答应了一声,便指挥部队抢占了对面的制高点,以猛烈火力压住了敌人的火力,敌人见伤亡很大,便慌忙后撤。王团长岂肯放过,手一挥大声地说:“弟兄们,跟我追啊!” 
  官兵们跃出阵地,边追边打,王团长也跟着向前冲,不料路边小山洞里冒出一挺机枪,机枪吐着长长的火舌,许多士兵中弹倒下,王团长也头部负伤。士兵们将他抬到后面抢救,可是,由于负伤过重,半路上停止了呼吸,年仅29岁。   
  古北口血花飞扬(3)   
  关麟征带着七十五旅来到龙儿裕时,负伤处流血不止,伤势越来越重。徐庭瑶打电话给他,令他到密云治疗。关麟征临走时,派人将杜聿明叫到身边,对他说:“老杜,我走了,我就将这副担子交给你了,请你代理我的师长职务。另外,我对你没有任何妒忌之心,也不眼红你!” 
  杜聿明微微一笑,安慰他说:“现在是非常时期,我早就忘记了那些小事,你安心去治伤 
  吧,祝你早日康复,早日回到前线带领我们打鬼子。” 
  关麟征走后,杜聿明对全师情况作了初步调查,现有的四个团经两天战斗,损失过半,敌人的兵力还源源不断地向古北口运来。为了更有效地打击敌人,保存自己,他决定调整部署,把兵力集中到五个高地上,利用有利地形杀伤敌人。同时,他还决定留一个营作预备队,在敌人兵力加大之际,由预备队掩护部队分批转移。 
  12、13日两天,日军第八师团以飞机、大炮、坦克开路,以3000多步兵轮番进攻,杜聿明沉着指挥,官兵们视死如归,毫不退缩,接连打退了敌人十几次进攻。13日下午,守军阵地遭到飞机轰炸,又遭到几十发炮弹袭击,官兵伤亡一大片。4时许,敌人占领了几个阵地,还将杜聿明及司令部包围在关帝庙内。此时,通向各团的电话线被炸断,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而且,关帝庙的屋顶被飞机丢下的炸弹炸了一个大窟窿。杜聿明抬头看看窟窿,对七十五旅旅长张耀明说:“我们不能待在这里等死,要设法冲出去,多冲出一个,就多留下一颗抗日的种子。” 
  “我同意!”张耀明握着拳头说,“我们分两批突围,你和司令部先走,我在后面掩护!” 
  杜聿明考虑后说:“本来人就不多了,分两批人更少,还是一起突围吧。” 
  他们稍作准备后,杜聿明拉着张耀明的手说:“走吧,要生生在一起,要死死在一起!” 
  这时,从屋顶的大窟窿里飞来一颗燃烧弹,顿时屋内大火熊熊,烟雾弥漫,什么也看不清了,杜聿明吼叫道:“弟兄们,不怕死的跟我冲啊!” 
  卫兵在前面开路,杜聿明和司令部的十几个人冲出门外,边走边打,子弹在左右身后“啾啾”地直叫。他们跑到第七十五旅的阵地上,架起电话机,同各团联络,得知敌人攻势很猛,官兵伤亡很大。杜聿明下令后撤到预备阵地。这时,天色很快暗了下来,杜聿明召开紧急会议,商量对策。研究结果,部队伤亡再大,只要有一个人幸存,都要坚持战斗到底。 
  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杜聿明调整了部署,师部设在南天门,各旅以南天门为中心进行守备。第七十三旅在南天门右翼防守,第七十五旅在南天门左翼防守。各部按指定区域调整以后,杜聿明觉得部队已战斗三天,粮弹消耗很快,有的部队已无米下锅。于是,他给密云的徐庭瑶军长打电话,要求粮弹支援。徐庭瑶很快回答说:“我这个军长现在成了你的后勤部长,你不说我也会派人送去的,黄昏时刻已派五辆卡车送粮食给你们了。” 
  徐庭瑶放下电话,考虑到第二十五师已伤亡大半,不能再叫这支部队继续撑下去了,虽然杜聿明不叫苦,但作为军长,自己也应为这支部队的长远发展着想。于是,他重新拿起电话,对杜聿明说:“你们师的战斗任务已经完成得很好,为了让更多的部队参加作战,摸摸鬼子的作战特点和规律,我马上要第二师去接替你们师的防务。” 
  师长黄杰带着第二师连夜赶到了古北口,接替了第二十五师的防务。第二十五师开始来古北口时,有两万余人,现在只存3000余人了。官兵们的军装已经被撕破,半是灰土,半是血污的棉花,在冷风吹拂中抖动着。有的士兵跑到杜聿明面前,要求留下来再战,他们坚持说:“我们来古北口之前,就做好了死的准备,现在鬼子还没消灭光,我们请求留在这里再打几仗!” 
  杜聿明十分感动,他劝大家说:“弟兄们,仗有你们打的,你们还愁打不到鬼子吗?也许两三年都打不完的。我们回去后,休息好了,吃饱了,喝足了,养好了精神再打不行吗?” 
  这样,在杜聿明的劝说下,官兵们掩埋好同伴的尸体,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阵地。 
  奇怪的是,当杜聿明的第二十五师撤走后,日军就再也没有向古北口发动新的进攻,黄杰第二师就在南天门与古北口之敌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其实,这时日军也感到伤亡太大,部队十分疲劳,继续打下去很难获胜,所以,决定暂时休战整顿。 
  此时,蒋介石有海陆空三军,实力雄厚。中国军队理应趁敌疲惫之际,再发起反击,组织几个大的战役,就会将日军赶回老家去。然而,拥有170万大军的蒋介石脑子里还是“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在作祟,将大部分主力集中在江西、湖北、安徽等地,同红军作最后的决战。在他看来,北方的鬼子只要不再发动新的进攻,就万事大吉了。为了维持北方长期对峙的局面,让他抽出兵力剿共,蒋介石委托何应钦与日方代表谈判。双方于1933年5月31日,签订了《塘沽协定》。这个协定规定:“中国军队一律迅速撤退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香河、宝坻、林亭口、宁河、芦台线以西、以南地区。尔后不得越过该线,更不得有挑衅捣乱之行为。”   
  古北口血花飞扬(4)   
  震惊中外的长城抗战,至此结束。     
  第三章 淞沪会战   
  老蒋的态度变了(1)图   
  抗日英雄吉鸿昌可以这样说,东北三省的沦陷,是蒋介石拱手让给日本人的。华北抗战,蒋介石的抵抗也不坚决,所以华北的沦陷速度也很快。淞沪战役,蒋介石的抗日态度突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下令从全国调兵,亲赴前线督战。在他的影响下,中国军队同仇敌忾,万难不屈地抵抗了整整三个月,才取得了歼敌9。778万人(大部分为受伤者)的辉煌战果。 
  蒋介石对抗日的态度从不抵抗到亲赴前线督战,这180度的大转变是如何演变的呢?剖析他的内心深处,他是不愿同凶悍的日本人交战的。少年时代,他对日本这个民族充满了钦佩之意。他觉得一个小小的日本,民族意识十分顽强,竟敢与强大的俄罗斯帝国较上劲,曾经几次战胜了貌似强大的俄罗斯。因此,他还是在溪口读私塾时,就十分崇尚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他认为,无论国家大小,都要有精神,日本人把武士道精神看做日本大和民族的灵魂,这符合王阳明的“即知即行”、“知行合一”的学说。蒋介石认为中国的文武之道,只讲文人之道,而日本侧重的是“武人之道”。他曾经这样说过:“我以前羡慕日本尽忠报国的传统精神,亦爱日本孝亲、尊师、尚侠、重义的民族性。”16岁的蒋介石来到奉化县城的风林学堂读书,顾清廉老师同情革命,也羡慕日本,他对蒋介石灌输了“要想国家强盛,必须壮大国家军事力量”的思想,并把《孙子兵法》一书借给蒋介石,希望他好好地读。同时,还向他讲述了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由弱变强的历史,鼓励有志青年应出洋留学。19岁的蒋介石正是怀着仰慕日本的心情东渡日本,学习军事。到日本后,给他印象最深的有三件事,一是日本人不随地吐痰,有痰总是吐在手帕或卫生纸上;二是日本的近代建筑很漂亮雄伟;三是工业很发达。那时蒋介石就萌发了学习日本,赶超日本的抱负。 
  但是,他也非常痛恨日本人。记得在他9岁时,甲午海战的惨败迫使中国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故乡溪口镇上的人们愤怒地谈论着,都不能理解“四万万同胞的大国,为什么输给了只有三个小岛的日本,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乡亲们那一双双迷茫、愤怒的眼睛,牢牢地铭刻在他的心上。 
  日本靠什么“发家致富”的呢?他脑子里的这个问号,是通过在日本读书、了解了日本的发展历史后明白的。原来中日《马关条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