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阀治世-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无规矩不成方圆,既然只有我山东本地人可以贩卖西洋镜,自然不能因此伤了和气,应当一致对外才是。”一个商人说道。

“在价格上、宣传上,我们必须统一价格和口径,如此才能让大家赚更多的银子,大家以为如何?”赵岩问道。

“是极,是极。”

“赵公子所言不错。”

在一片附和声中,赵岩让赵全拿出玻璃镜的样品,当场说明定价、宣传诸事。

赵岩此次拿出的镜子分为三个档次,一种巴掌大的镜子,一种碗口大的镜子,一种是面饼般大的镜子。

赵岩拿着最小的巴掌大的镜子说道:“这种最小的镜子,定价为八百两,造价为二百两左右。我赵家与诸位各赚一半,卖给大家五百两一面。”

“这种中等大小的镜子,就定价为一千三百两,造价大概在三百两,同样是与诸位各赚一半,卖给大家百八两两一面。”

“这最大的,则定价为二千两一面,造价在五百可左右。就以一千二百两银子卖给大家。”

众人听闻这价格,心中都是计算了起来。一面小镜子,若是贩卖出去,能赚三百两一面,中等的五百两,大的八百两。

虽然说占的本金较大,但胜在货物体积小,运输容易,那些杂七杂八的费用可以免除。

其中一个大商出口问道:“赵公子,这西洋镜造价如此之高?”

“我赵家的工匠还没有完全掌握造法,许多原料还得从西洋人那里购买,再则工匠手艺不纯熟,造四五面才成功一面,造价自然就高了。以后等工匠手艺纯熟了,造价自然也就能降下来了。”赵岩满口跑着火车,心想奶奶的,有这些钱给你们赚就不错了,还想怎么样?

“等今后我赵家研究的深入了,造价自然也就降低了,到时候成本降下来了,小块的我们可以卖十几两银子,大块的我们能卖上万两银子。到时候全大明的人都会用这西洋镜,此物为我们山东商帮独有,在做各位日后要赚的银子还不少呢!”赵岩哈哈笑道,给他们画了一块大饼。

众商暗自点头,的确是这个道理。售价降下去了,市场也就扩大了。

只要这东西还属于山东商帮独有之物,在座的人未来都不会少赚。

“对外则声称这镜子是海外仙岛的仙长所传下秘法打造的‘琉璃镜’,常用此镜可大吉大利,升官发财,平安富贵等等,反正就看大家吹牛的功夫如何,只要打响了名声,从我赵家买到镜子也不愁没人买。”赵岩为了形成市场潮流,开始给产品打包装,挂上了一个‘琉璃镜’的名头。

玻璃自然不如琉璃值钱,琉璃是工艺品,看上去比玻璃厚重多了,观赏价值可不是玻璃能比的。

“反正我们的镜子,买了就能发财,能平安,能避邪,功能多多,这样向外宣传就对了。”

“赵公子所言甚是,如此一来那些达官贵人自然少不了要买上几面。”

“提个不当提的事,还望赵公子勿怪。”一个商人突然出声说道。

“无妨。”赵岩点了点头。

“赵公子可否能出卖这西洋镜的造法?”那个商人眼中流露着贪婪之色。

在场众人不由暗自皱眉,心想这家伙真是利令智昏,赵家有如此丰厚的利润可赚,怎么可能会买技术。

“自然不会。”赵岩冷笑一声。

“那赵公子可曾想过,你若不卖西洋镜的造法,这天下窥探的人就不少了,你如何能保住?”那商人在官面上显然有些背景,有恃无恐的说道。

“谁若窥伺我赵家的造镜之法,那便是与在座各位为敌。若是只有我赵家能造西洋镜,那么在座各位想卖多高的价钱都能卖出去,必然能够财源广进。

若是除我赵家之外还有人能造,那么有第二家就有第三家,有第三家就有第四家,到时候造镜之法再也不是秘密,天下到处都是这西洋镜,这西洋镜还有银子赚吗?而且还能是只有山东帮的商人才能贩卖的吗?”赵岩扬声说道。

“好。”两桌大商听到此言不由叫好。

“赵公子所言不错,若是让第二家知道造镜方法,我们在做各位就不用再赚这方面的银子了,不论是买是抢,都是我们在座的公敌。”郑世琏起身说道。

赵岩环视一圈,傲然说道:“再则我赵家也正在训练乡勇自保,谁若动手来抢,那便拼个你死我活。”

“另外我赵家编练乡勇,还缺一些马匹、硝石之物,更缺些人才。凡是能将这些缺少的东西运到我赵家,可以以更优惠的价钱卖给大家镜子。”赵岩说着拿出一叠单子,说道:“具体就罗列在这单子之上。”

票票,目前处于第40名,大家来点票冲高一些。

第一卷:潜龙在渊第三十一章:大比,扩军

单子上列有赵家所需的物资,以及优惠价格。

就拿硝石来说,只要运一万斤硝石到赵家堡,就能换到一面一千二百两的大镜子,而一万斤硝石的价格自然不可能需要一千二百两银子,期间就存在着不错的利润。

铁料五千斤,换镜子一面。

粮食八百石换镜子一面。

上上马五十匹换镜子一面。

上马八十匹换镜子一面。

中马一百二十匹换镜子一面。

马驹三百匹换镜子一面

几乎赵家所需的东西,都在上面列了出来,这些东西都给出了极为优惠的价格。特别是马匹方面,各地马市的上上马马价不过七八两银子一匹,有的地方更低。

另外还有关于人才招募方面,若能介绍一名精通火器研究的人才,直接给镜子五面,精通机械的人才,给镜子五面。介绍精通养马之人,给镜子一面。

两桌商人看着这单子议论纷纷,不管从原料上,还是赵家所需人才上,都能看得出赵家想要编练乡勇之意。

火器向来是朝廷控制得严密之物,民间是不允许拥有的。

不过在座的大商几乎没一个去想这个问题,朝廷的令发在他们眼中就像放屁,到这时期,许多针对商人的法令也已被公然废弃。

例如对商人穿着的限制,几乎已经是荡然无存。对官员的起居限制,更是连个影子都看不到。

只要有钱赚,那些东西管他们屁事。

再说赵家手上掌握着制造玻璃镜的秘方,练点乡勇自保也是常理。

只是这交易方式上有一些商人担忧了,问道:“赵公子,现今登莱二地匪盗横行,我们运货到登州很是不便啊!”

“对啊!不如就在济南城贸易如何?”

“诸位不必担忧,我赵家已编练出一支乡兵,半年内必然将登莱官道附近的匪盗扫清,若有商队到登州,可由我赵家乡勇护送。”赵岩回答道,现在赵家能造玻璃镜的事情已经传出了,自然要拿点武力来震慑宵小。否则一些图谋不轨的人还意味赵家就是软柿子可以随便捏的。

只是许多大商对于赵岩的豪言不置可否,不过有人护送倒是还算保险。

宴席结束后,赵岩随即带着人返回黄县。

正月十五过后,气温开始慢慢回暖。过段时间春小麦就要播种了,红薯也要插苗下地。

赵岩回到赵家堡,随即对在赵家做事的文人进行选拔。

一共提拔了三名精通屯田方面的文人升为集长,各负责一个集。其中能力最强的唐正泽则被任命为赵家的农业部部长。

张步云被任命为民政部部长。

这个农业部和民政部的这两称呼一出现,倒是雷倒不少人。这个年代还没有所谓农业局这东西,赵家的部门倒是设了不少,也有点见怪不怪了。

军器局、医药部、商业部、农业部、民政部、运输部、招募局

反正是天高皇帝远,爱怎么搞怎么搞,现在登莱这么乱,谁会来管他们?

农业部负责屯田方面的管理,主要负责农业、养殖方面,而民政部自然是管民政的了。

屯田方面的长官任命后,屯田方面就不用赵岩去操心了,交给下面的人去办就行。

处理完人事变动的安排,赵岩又一头扑进了练兵当中。

三百六十名家丁开始了会操大比,这次大比的项目只有队列和枪术两项。

赵勇、林毅、王文岳三人各自带着一伍家丁,整齐的排列在校场上,每个家丁脸上都是面色凝重。

这次大比将有一些人被淘汰。

同时将根据个人枪术确定士兵的等级,有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之分。

若是个人技艺达到标准,则可晋升为二等兵,并可保留当前月薪五两的待遇。若达不到标准,则降至三等兵,月薪只有二两银子。一等兵则需立功才可晋升,月薪将提至七两。

三百六十名家丁人手一杆长枪,闪着寒光的枪头,将三个方阵变成了刺猬一般的存在。

赵岩那粗暴的喝令声响起,三个小方阵整齐的随着号令左转右转。

“前进。”一声大喝,三个小方阵迈着整齐的步伐,发出砰砰的声音,一步一步的朝着前方迈进。

赵岩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在队列上终于是有了模样,挥手喝道:“平枪。”

“平枪!”

“平枪!”

“平枪!”

三名伍长喝令之下,前两排的长枪兵顿时压低长枪,将锐利的枪头对准前方,四米的长枪,组成了一道森然的防线。

任何试图冲击的敌人,都要先挑战这一根根令人生畏的枪头。

“杀”

“杀”

“杀”

震天的呐喊声中,一根根长枪刺出。

“冲锋”

“冲啊!”三伍士兵手持长枪,向前方发起了冲锋。快速的冲锋中,队伍依然保持得较为整齐。

在一片刺击声中,阵前的一堆草人被扎倒在地。

没有出现什么太大的混乱,赵岩满意的点了点头,长枪兵最大的好处就在于近战占便宜。

一寸长一寸强!

但关键在于队形不能乱,必须有一个整体的配合。

队列演示之后,进入个人技艺考核项目。赵勇、林毅、王文岳三人挺胸收腹的站立在赵岩面前,赵岩点头赞赏道:“你们三个队列练得不错,不过还需继续努力。”

“是,长官。”三人齐声喝道。

“这次考核过后,将要进行改制。同时还将建立一支骑兵营,你们三个谁有兴趣?”赵岩对他们三人问道。

三人互相看了看,然后赵勇和王文岳的目光落在了林毅身上,林毅在来赵家之前曾当过马匪。

过了一会林毅上前一步说道:“报告长官,我有兴趣。”

“那骑兵营就由你来带吧!”赵岩点了点头,所有家丁中,也只有林毅的马上功夫最好,赵岩马上作战的许多东西都是林毅教的。

考核一直进行到了日落,最终统计出,有两百多名家丁获得二等兵晋升资格,有一百多人考核不及格。

赵岩从里面裁掉了三十人,赵家堡再次开始了募兵。

这次募兵赵岩借鉴戚继光在兵书上所提的方法,不要胆小的,也不要胆子太大的,更不要在官府中做过事的。

但他并没有完全按照戚家军的募兵标准,有些的标准还是变动了一下,鼓励识字的文人入伍当兵。

兵源有些紧张,这个冬天招募到了一万多流民,正都分配到了各个工地以工代赈。

军器局、窑场是需要大量人手的地方。特别是烧制砖头和水泥的窑场,就有几千人被分配到那里。

但这一万多流民当中,青壮比上一批流民少了很多。

所以还得从屯招募青壮,那些青壮断断续续的操练了几个月,也初步有了个样子。

如果他们被选中,分配下去的田地则租给新招募的流民。

计划将从屯地招募五百人,根据乡勇大比来争夺这五百个名额,另外再从新招募的流民中选出一千人。

人口是一个制约军队规模的问题,人口还是太少。得尽快弄个官面上的身份,否则不能出去光明正大的募兵。

目前这个情况,也就只能扩招一千五百人。从这批还为安置的流民中选出的一千人,其中五百人是选拔严格的长枪兵,另外五百人是招募标准稍差一线的火枪兵。

就在这时候,赵岩听到军器局的工匠禀告的消息,水轮机已经制造出来了。

赵岩不禁大喜,连忙敢去查看。

水轮机打造出来了,造枪造炮还会远吗?

昨天是光棍节,忘了问候一下各位同志。。。。

今天光棍的码完这章,求下推荐票、收藏!!

第一卷:潜龙在渊第三十二章:乡兵武演

当赵岩赶到河边时,马上看到了他在图纸上画出的水轮机,这是一种很低级的水轮机,水头估计也就十几米。

周铁匠正带着人在数着钻头,一边插着一炷香,已经燃烧到了尾部。

“东家来了,东家来了。”几个工匠提醒道。周铁匠只是点了点头,依旧聚精会神的数着钻头。

赵岩微笑着点了点头,小跑的跑进人群之中,看着周铁匠在那数着。不一会,一炷香终于烧完了,周铁匠喊道:“一炷香1365转!”

“东家,水轮机造出来了,一炷香1365转,可比用锥子快多了。”周铁匠一抹额头上的汗水,欣喜的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