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双鹰旗下-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俄国人还在很远的地方,这里距前线大约有七十多公里,只是偶尔能听到几下炮声,从前面远远地传过来,让士兵们想起现在还在打仗。

残雪在继续消融,德涅斯特河的水位在一天天升高,天气也变得暖和了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就没有那么好过了,从师部下达了沿着德涅斯特河修筑防御工事的命令。去年那些老兵们已经挖了不少战壕,现在需要去加深和加固。

但撤退的命令却突然下达了。

五五、争执

西线的僵局似乎令人感到不安,英、法两国对于现在的战况感到满意,只要坚持下去,德奥联盟最终就会崩溃。意大利或罗马尼亚加入同盟国的所有希望均早已破灭,在圣诞节那天,奥地利驻布加勒斯特大使切尔宁伯爵已经向康拉德宣布,“除非同盟国到春天能取得一次意义深远的胜利”,否则意大利和罗马尼亚“将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意大利和罗马尼亚正在步步紧逼,要求奥匈帝国割让蒂罗尔、伊斯特里亚、达尔马提亚和德兰西瓦尼亚,并开始毫不掩饰自己想要加入协约国一方的态度,英、法、俄三国向他们保证将这些土地在战后划给他们。

罗马尼亚禁止德奥两国的武器经过它的领土运送到土耳其,他们明显违反了卡罗尔国王生前三国之间曾经签署的秘密条约。

外交家们都已经看出东方战线的胜利对于整个战争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但死板的法尔肯海因和德军总参谋部却一直拒不执行德奥两国早已商量好的兵力东运计划。

“我曾说过什么,康德拉,如果我们在去年11月初轻率地听信法尔肯海因的话,将会陷入一个巨大的泥潭。”李海顿看着他的总参谋长,“每一个士兵都是宝贵的,当我们与俄国人拼得精疲力竭,俄国人有能力获得补充,但我们……将失去再战的能力。”

康德拉的脸涨红起来,他为自己受到法尔肯海因和德国同行的愚弄而感到愤怒,数十万奥匈大军的死活在德国人眼里居然一钱不值,“您是对的,皇储殿下!”他终于屈服了,皇储确实比他更富于远见和洞察力。

“我们需要首先迫使俄国退出这场战争,但德国参谋部的决策者们却看不到这一点。或许他们看到了,却不情愿这么去做。”李海顿尽量使自己平静下来,“也许他们在嫉妒东线的指挥官们,他们却无法得到这些荣誉。想想看,一位已经退役的将军,一个是原来在他们手下的指挥官,如今的声望要凌驾于他们之上了,于是他们变得失去了理智。”李海顿不无恶意地猜测着德军总参谋部里法尔肯海因们的心思。

“如果俄国人发起进攻该怎么办?”康德拉说出了他的担心。

“那我们就后退,撤到喀尔巴阡山一线,保存实力必需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李海顿说道,“这样俄国人的进攻将变得困难,很有可能掉头转向西里西亚,德国人就坐不住了。如果德国人不顾东普鲁士和西里西亚,我们何必在乎加利西亚和布科维纳。”

“那我们将会遭受来自盟友的强大压力。”康德拉说道。

“法尔肯海因拿我们当盟友了吗?”李海顿反问道,“如果德国人不满足我的条件,我宁可退出战争,单独与英法媾和,我想英国人将会非常乐意看到这些。”

康德拉吓坏了,有些吃惊地看着李海顿。

“我不介意你把我的想法告诉德国人。”他继续说道。

新年刚过,康德拉赶往柏林与法尔肯海因进行会晤,商议东线的战局,鲁登道夫将军也参加了这次会面。

法尔肯海因对康德拉向东线增兵的要求采取了拖延的策略,他声称不能从西线抽调兵力前往东线,只是答应尽快征集新兵组成新的集团军再派往东线。几人紧张地讨论和争执了一整天,但却毫无结果。

第二天,法尔肯海因又致电兴登堡说他认为将新组建的部队调往东线会造成严重后果,等于放弃了西线的一切行动。所以他又不同意将他们调往东线。

康德拉在离开柏林前对霍尔维格首相说弗雷德里希皇储殿下认为如果德国不向东方增派兵力,战争已经不能取胜,有单独向英、法两国媾和的想法。兴登堡在接到法尔肯海因的电报后,也赶到了柏林,此时德国首相正被康德拉刚才的言行所震惊。

兴登堡与首相坦承了他们与法尔肯海因之间的矛盾,并详细解释了东方战线的重要意义。霍尔维格被他打动了,向德皇报告了康德拉所透露出来的消息和兴登堡、鲁登道夫与法尔肯海因之间的矛盾,并建议将法尔肯海因调离德军总参谋部。

威廉二世也被李海顿的想法吓了一跳,但很快他意识到这只是一种威胁,奥地利皇储决不甘心这么就向英国人俯首认输,但法尔肯海因与兴登堡-鲁登道夫之间的矛盾让他感到棘手。德国皇帝始终很信任他的陆军大臣兼总参谋长,但将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免职是不可能的,与西线那些碌碌无为的将领们比较起来,这两人现在已经成了德国英雄。

这一次德国皇帝终于决定站在兴登堡他们这一边,1月8日,德皇下令组建德国喀尔巴阡方面集团军,由马肯森出任集团军司令,并将精锐的禁卫军划给了马肯森。同时法尔肯海因被迫作出让步,但他却耍了一个花样,任命鲁登道夫出任喀尔巴阡方面集团军参谋长。

这样就能把兴登堡-鲁登道夫组合拆散。

李海顿根本不为所动,他明确地写信告诉德皇,除非德国将东线的总兵力增加到四个集团军以上,否则他会一直后退。

现在他还得在国内再组织一个集团军,用来对付意大利人可能的入侵。这种迹象已经变得很明显了,康德拉认为应当从加利西亚抽调回第3集团军,但李海顿坚持不为所动,后来事实证明皇储是对的,号称170万人的意大利大军确实就是个渣。

第8集团军由蒂罗尔、伊斯特里亚和下奥地利预备军组成,只有7万多人,而且全部是三流部队。为了防止意外,李海顿还是在达尔马提亚、克罗地亚和伊斯特里亚各编成了一个海岸守备师,名义上归海军指挥,但紧急情况下也能填补空档。

兴登堡与法尔肯海因之间的矛盾基本上已经公开了,霍尔维格首相始终站在了兴登堡一边,李海顿和康德位也要求德皇将他撤换,但却未能如意。

在这样的扯皮之间,迎来了俄国人的进攻。

1915年2月12日,尼古拉大公下令俄西南方面军向加利西亚发起“冬季攻势”,确实是冬季,尽管维也纳已经春暖花开,但整个加利西亚仍在冰天雪地之中。

这次,俄军的进展异常顺利,奥地利人留在前线的几个师稍作抵抗即全线后退,甚至放弃了普热米尔要塞。当然,在临走之前,他们炸毁了所有的要塞炮。

现在俄国人将兵锋转向了西里西亚,初春季节在泥泞的喀尔巴阡山一线作战行动起来实在太过艰难。

德国皇帝终于急眼了,慌忙将四个军和马肯森的第9集团军派往了西里西亚,并要求奥匈帝国立即展开反击。

李海顿毫不理会,下令加利西亚一线的六个集团军继续后撤,放弃了整个加利西亚,好让俄国人放心地转向西里西亚。西里西亚对于德国而言是重要的重工业区,但加利西亚对于奥匈帝国却可有可无,虽然那里有座重要的油田。

但目前的局势下,却顾不得了。

五六、自食恶果

法尔肯海因被迫辞去了陆军大臣一职,而且被迫从西线抽调了第4集团军进行回防,但他还继续担任着德军总参谋长。德国东线总司令兴登堡现在手上终于拥有了五个集团军,110万的总兵力已经足以单独对抗俄国人的进攻了。

但奥匈人允诺的反击却迟迟不见,反而在俄第3、8和新组建的第13集团军的步步紧逼下连连后退,固守于喀尔巴阡山的各个要隘。

李海顿只注意到了与德军总参谋部之间的争斗了,却没注意到奥军的后退和俄军节节胜利所引发出来的后果。

罗马尼亚人最终选择了站在了同盟国的对立一面,4月18日,向奥匈帝国宣战。在南方,意大利人也禁不住**,在英国人承诺在战后将蒂罗尔,伊斯特里亚、达尔马提亚甚至是阿尔巴尼亚划给他们之后,也与英国人缔结了协约。

有大量情报表明,意大利人很快也要向奥匈宣战。

李海顿在与法尔肯海因为首的德军总参谋部的争斗中占了上风,但却把罗马尼亚人和意大利人推到了敌人的位置上。

这次他是自食恶果。

作为首要敌人的塞尔维亚长久地屹立在巴尔干,数万英法援军也在萨洛尼卡开始登陆和聚集。丘吉尔执意地发动了达达尼尔攻势和英法联军在加利波利半岛成功登陆更是让人觉得同盟国前途黯淡。而在东线,俄国人长驱直入,占领了整个加利西亚,更是加深了这种认识。

孱弱的土耳其人马上要完了,大多数人是这么认为的。屡战屡败的奥斯曼帝**队绝对不会抵挡得住英法联军和俄国人的夹攻,而俄国人的节节胜利更是让人看到了协约国取胜的曙光。德国人在开战后一直试图和土耳其之间建立起直接联系,通过接纳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把土耳其牢牢控制在手,打开通向东方的道路。

但愚蠢的德军总参谋部却一直把注意力放在西线,不停地与法国人进行着大规模的消耗战,西线的人员和物资损耗是巨大的,差不多每年都有六十多万德**队被消耗在无休无止的战壕战之中。

罗马尼亚人最终决定站到协约国一方,他们渴望得到奥匈帝国手上的锡本布尔根(特兰西瓦尼亚)以及布科维纳,这是英国人许诺给他们的,而俄国人则在压力下同意在战后归还在1878年俄土战争后从罗马尼亚人手上骗去了比萨拉比亚。

要知道整个特兰西瓦尼亚和现在的罗马尼亚的面积是一样大,这样罗马尼亚人的国土就能扩展一半。

建立一个统一强大的大罗马尼亚,始终是布加勒斯特的执政者们心中的理想。

罗马尼亚利用1912年巴尔干战争的危机,从保加利亚人手上夺得了多布罗加,他们对统治着锡本布尔根以及布科维纳的奥匈帝国成见颇深,现在还增添了对保加利亚人进行复仇的担心。

保加利亚选择加入同盟国也是让它选择加入到协约国的另一个因素。

在开战后,罗马尼亚人对于加入到同盟国还是协约国,存在着严重的政治对立。以马若雷斯科为首的罗马尼亚保守党倾向德国,但以新任首相布拉蒂亚诺为首的自由党倾向法国。官僚集团以外著名的政治家站在协约国一边的是塔凯·若内斯科,站在德国一边是卡尔普。

卡罗尔国王不但是亲德份子而且本身就是出身于霍亨佐家族的德国人,但王储阿帕伦特亲法,而其妻子是英国人。

在战争之前,卡罗尔国王曾与德奥之间缔结了秘密盟约,但在战争开始后,他又担心国家陷入到毁灭。虽然他不能履行曾经的协约,但他的影响还足以阻止罗马尼亚人向奥匈帝国和德国宣战。

可是亲德的卡罗尔国王于1914年10月10日去世,这对于罗马尼亚国内的政治平衡造成致命的影响。此时,布加勒斯特政府里倾向于协约国方面的势力占据着绝对上风。

李海顿和康德拉为了意大利之事与德国人吵过好几架,法尔肯海因主张满足意大利人的愿望,将特兰托,南蒂罗尔,乌迪内让给意大利,还好他知趣没有提的里雅斯特。康德拉则反唇相讥,德国人如果把阿尔萨斯和洛林还给法国人那岂不天下太平?

在土地问题上,谁都不可能作出让步。

问题是意大利人却满怀野心。

1915年4月26日,意大利正式和协约国签订伦敦协定,协议规定意大利参战的报酬不仅仅是上述地区,还包含伊斯特里亚半岛,达尔马提亚地区,发罗拉和德国人在非洲的几块殖民地。

贪婪的意大利人终于禁不住英国的**,悍然背弃昔日的盟约,反而在背后捅了一刀。

现在,整个的形势看起来马上就要崩溃。

失去了罗马尼亚的粮食和石油供应对于奥匈和德国的打击都是巨大的,罗马尼亚人正在进行动员,他们很快就会组织起一支五十万人的大军。虽然他们缺少装备,但确实是个巨大的威胁。

这些本来都是可以被争取到同盟国一边的。

但李海顿与法尔肯海因之间的争斗却毁了这一切,现在又新冒出来两个敌人。

虽然不很强大,却足以令人头疼。

这是个重大的失误,但现在已经无法弥补。

现在形势危急,康德拉请求李海顿从东北战线上抽调两个集团军,一个去加强意奥边境,一个去匈牙利的锡本布尔根,用于防备罗马尼亚人的进攻。

李海顿却不为所动。

现在没有办法,只是在奥地利抽调了一些三流的地方守备部队,匆匆忙忙地组建了只有不到8万人的第8集团军,被派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